河流蜿蜒曲折,人心岂可枉尺直寻.docx_第1页
河流蜿蜒曲折,人心岂可枉尺直寻.docx_第2页
河流蜿蜒曲折,人心岂可枉尺直寻.docx_第3页
河流蜿蜒曲折,人心岂可枉尺直寻.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流蜿蜒曲折,人心岂可枉尺直寻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佛学院的一名禅师在课堂上把这个问题抛给听课的学僧。有的说,河流走弯路,拉长了河道,河流也因此拥有更大的流量,夏季洪水来临时,就不易泛滥了。有的说,河流的流程拉长,每个单位河段的流量相对减少,河水对河床的冲击力随之减弱,可以起到保护河床的作用。而禅师的看法是:河流之所以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根本原因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是一种非常态。河流在前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有些阻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禅师进而把他领悟到的自然界事物的运动变化原理予以指导人生。禅师说,“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当人们遇到坎坷、挫折时,也要把曲折的人生看做是一种常态,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走弯路当成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条途径,这样,你就可以像那些走弯路的河流一样,抵达那遥远的人生大海”。一禅师由事物的所以然之“理”推广到人世间的所当然之“义”,告诉人们遇到挫折时不要悲观失望,以平常心对待失败,然后鼓起勇气继续前进。当然这种看法是正面的、积极的,也算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如果把河流走弯路当作常态,既然河流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只有绕道才能前行,推“物”及“人”,进而认为人的一生也可绕道而行,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讲原则,那就把人物化,在有意误导大众了。但须注意,禅师并不是真的由自然界所以然之“理”推广到人世间的所当然之“义”。所谓河流走弯路是常态,这只是外在的现象,并不是内在的变化规律。虽然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匀速直线运动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每个事物在运动的当下总是直线向前,并且也努力保持原有的速度,这就是物体的“惯性”,这才是蕴含于运动变化过程中的“理”。只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必然受到其他事物的作用,而不断改变速度大小和方向而作曲线运动,然而这只是外在的空间上的“迹”,与时间中的“理”无关。自然界喜欢简洁,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这是几何学中的公理。物体运动的当下总是直线向前,正是遵循这种简洁,然后才有牛顿的惯性定律。即使物体因外力而改变运动方向,运动轨迹弯曲了,而运动物体在每个瞬间还是遵循直线向前的规律,惯性没有片刻消逝。正因为自然界追求简洁,这个世界的变化才有规律可循,系辞所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所谓规律(理),就是变化过程中的不变性和纷繁杂多中的同一性,科学理性即是追求过程的简洁和现象世界的统一。物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原理叫“最小作用量原理”,据说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乃至光的折射定律都可以从中推导出来。二人生与河流其实没有太多的可比性,毕竟一个是自然界之“物”,一个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生命历程;一个在空间中流动,一个在时间背景展现。水向低处流,遵循着必然性的规律,众河流终究要归向海洋。人则具有自由自觉性,虽说人向高处走,但人的境界和价值取向不同,人生就有不同的“高地”,有人求名,有人逐利,有人沉浸于精神世界的丰富与自足,而士君子则“志于道”。只是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因而才把人生比喻成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但人生的曲折和颠沛是因为不能自己做主,人“性”受制于“命”,“命”受制于外在的“势”与“运”。如果自己能作生命的主人,则“无往而非道”。孔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小人惟利是图,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阻碍,当然会像河流弯曲绕道而行一样不择手段。君子志于道,直道而行。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子有个叫陈代的学生劝孟子去面见诸侯,说:“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什么是“枉尺而直寻”,朱子注解:“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寻。枉尺直寻,犹屈己一见诸侯,而可以致王霸,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但孟子欲以“道援天下”,决不屈节,曰:“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 柳下惠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三到底什么是“直”,什么为“曲”?其实,“一”为“直”,杂多为“曲”。两点之间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而连接两点之间的曲线则有千万条。从时间性上说,同一为“直”,变化为“曲”。坐标系中的直线具有恒定的斜率,而曲线的斜率是变化的。如果曲线斜率的变化是线性的、连续的,曲线则是平滑的、规则的,否则,曲线的“曲”就进入另一个层次。但亚里士多德说,“不能有运动的运动,不能有产生的产生,一般来说,不能有变化的变化”。事物无论怎么变化,其中一定包涵着不变性,这就是事物中的“理”。把一本书放置在桌子上,书本可以上下旋转,左右旋转,也可以正背面旋转,在坐标系XYZ三个维度都可以转动。但一个维度的转动必然伴随着另一维度相应地旋转,余下的维度就是作为旋转轴而不旋转,决不可能只旋转一个维度,也不可能三个维度同时旋转。小人向外逐利求名,往而不返,迷失本心,此为“曲”。君子反求诸己,反身而诚,孟子曰“有诸己之谓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诚”“信”即是“直”。小程子曰,“公则一,私则万殊,人心不同如面,只是私心”,故“公”则“直”,“私”则“曲”;循理则“直”,从欲则“曲”。亚里士多德说,“为善的路只有一条,作恶的道路有许多条”,故为善为“直”,作恶则“曲”。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从其心之大体为“直”,从其耳目之小体为“曲”。四对于自然界事物来说,运动变化是绝对的,但任何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变之“理”为“直”,迁流变化为“曲”。“理一而分殊”,纷繁复杂的是事物,变化的也是事物,而“理”作为“一”是永恒的。对于人来说,向外“逐物” 为“曲”,反身而诚,“主一”为“直”。此外,王弼说“能消者息,必专者败”。生命需要新陈代谢,心灵需要不断自新,所谓“日新之谓盛德”,故日新为“直”,守旧为“曲”,好像与客观事物正相反。当我们执著于现象世界的变化时,“变”的总是局部而不是整体,整体是不变的。亚里士多德说,河水是运动的,而河流作为一个整体是不变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化,这其实是它们在相互打破界限而趋向统一。但统一又不是一片混沌,易曰“乾道变化”,万物“各正性命”,正所谓“理一所以为分殊也”。僧肇说:“万象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则虽象而非象”。所以,说不变为“直”,迁流变化为“曲”,不是把某个事物从整体中割裂开,而言其“变”与“不变”。其实是整体之“一”为“直”,万物之“多” 为“曲”。但我们又不能以有限事物之“一”与“不变”来思量整体之“一”, 整体之“一”如中庸所言:“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人心也要趋向于这个整体之“一”,故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此心与世界不能割裂开,“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故君子要通过不断格物穷理来尽心知性。佛家往往以有限事物的缘起与迁流来论证“空”,进而把与有限事物的所谓“存在”相对立的“空”无限推广到整个自然和人之精神世界。其实,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变化不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展开,故整个世界虽在运动变化,但世界真实而不虚妄。儒家也说“空”,颜子“屡空”,孔子“空空如也”,但同时此心也是充实的,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同样,不能简单说向外为“曲”,向内为“直”。孟子说反求诸己、求其放心,只是针对小人向外逐物而言,真正向心上“返”,也一定向外扩充,“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以至于达到“出入无时,莫知其乡”的境界。对于君子修身来说,“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外在环境无所谓好坏,关键看如何用心。心正,恶劣的环境其实是修行的资粮,孔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孟子曰:“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阳明先生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