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出师表对比练习.doc_第1页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练习.doc_第2页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练习.doc_第3页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练习.doc_第4页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朝史学家_。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利尽南海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 以光先帝遗德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 先帝不以臣卑鄙_猥自枉屈_ 以彰其咎_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译文: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_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_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_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_,_。.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_,_,_的战略方针。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_”“_”的思想感情。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_,_”。.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隆中对:_。出师表:_。.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故事_ 成语_ 歇后语_ _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传颂。请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 参考答案: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晋陈寿.利:物资存恤:爱抚、爱惜光:发扬光大遗:给予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彰:表明,显扬.(1)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2)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是人的筹划(得当)。(3)亲近贤良的忠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就是西汉兴隆的原因。(4)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今天下三分。 .欲信大义于天下。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报先帝 忠陛下 亲贤臣,远小人。7.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故事 (诸葛亮)空城计或挥泪斩马谡 (曹操)杀杨修或杀吕伯奢 成语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答案只要与三国演义有关均可) .唐朝大将郭子仪受命平息安史之乱或林则徐受命虎门销烟等。23 隆中对一、注音好为梁父吟( ) 乐毅( ) 因 屏人曰( ) 度德量力( ) 汉沔( ) 殆 ( ) 胄 ( )刘璋 ( ) 存恤 ( ) 箪食壶浆 ( )二、解释加粗的词。1、隆中对 2、莫之许也3、谓为信然 4、先主器之5、此人可就见 6、不可屈致7、将军宜枉驾顾之 8、由是先主遂诣亮9、凡三往 10、因屏人曰11、汉室倾颓 12、度德量力13、欲信大义于天下 14、遂用猖蹶15、自董卓已来 16、非惟天时17、抑亦人谋也 18、挟天子以令诸侯19、此诚不可与争锋 20、此诚不可与争锋2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2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24、帝室之胄25、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26、于是与亮情好日密27、箪食壶浆三、特殊句式 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2、君与俱来。3、时人莫之许也 4、贤能为之用四、通假字1、欲伸大义于天下2、自董卓已来 五、翻译下面的句子。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该字的意思。1因屏人曰( )_ 2好为梁父吟( )_3枉驾顾之( )_ 4遂用猖蹶( )_5先主遂诣亮( )_ 6民殷国富( )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4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_;_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含义。1欲信大义于天下_通_:2自董卓已来_通_:四、文学常识填空。1三国志是部_史书,共六十五卷,人们把它和_、_、_合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2陈寿是_朝人,_学家。“隆中对”的“对”是_的意思。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_其岩阻,西_诸戎,南_夷越,外_孙权,内_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1为文中加粗的字注音。胄( ) 戎( ) 箪( )2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文中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_:_:3诸葛亮提出的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意,依次填入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保 抚 和 争锋 修B保 和 抚 结好 修C守 和 抚 结好 修D守 抚 和 争锋 修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川出发。B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发。C您亲自率领益州的民众从秦川出发。D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5上句中,“身”的意思是_,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_。6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礼贤下士,收罗人才; 安抚边境各民族; 广布“仁义”; 结好孙权,搞好外交; 巩固荆、益基地; 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 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 搞好内政。正确顺序是:_7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_。(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二)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已。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38回改写)1依据本文的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2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刘备:_关羽:_张飞:_3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卡片】4第一段中写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_【参考答案】一、1b!ng命人退避 2h4o喜爱 3w3ng委屈 4ch1ng ju6失败 5y拜访 6y9n富裕 二、1谓:说;谓 :对说 2为:变为;为 :表被动,“被” 3因:就此、于是;因 :凭借 4将:将领;将 :率领。 三、1“信”通“伸”:伸张 2“已”通“以”:介词,以。 四、1纪传体;史记、汉书、后汉书 2晋 史 回答,应对。 五、(一)1zhu r$ng d1n 2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夷越: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3B 4D 5亲自;躬 6 7成霸业,兴汉室 (二)1刘玄德三顾草庐(或:茅庐) 2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 稳重,顾全大局 鲁莽,直爽 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 (2)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4为二顾未见孔明埋下伏笔; 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 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周处练习一、给加的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1、义兴人谓为三横()()2、或说处杀虎斩蛟()()3、年已蹉跎()()()二、解释加字词的含义。1、实冀三横唯余其一()2、忧命名不彰邪()3、遂改励()三、下面对“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人把“哪怕早上懂得道理,晚上就死,也是值得”的精神看得非常可贵,何况你的前途还是可以的。B、古人很重视“为了追求真理,哪怕早上明白,晚上就死去”的精神,何况你的前途还有希望。C、古人把“为了追求真理,哪怕早上明白,晚上死去”的精神看得很重,何况你前面的路途还是能看清楚的。四、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加引号的要摘引原文回答)1、周处被义兴人看做是“三害”之一,是因为他“”2、周处是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被人们当做祸患而决心改过的?3、是谁的教诲与开导,使周处改变了人生的态度和道路,而最终成为忠臣孝子的?4、这篇文章通过周处(此处填一四字成语)的故事,说明了“”的道理,很有教育意义。五、周处一文出自朝刘义庆编撰的。此书对后代小说及笔记文学有较大影响。答案一、1、hng祸害2、shi劝说3、cutu虚度时光,这里是过时的意思。二、l、希望2、显扬,显著3、于是,就三、B四、l、凶强侠气2、杀蛟后从水里出来,听到乡里人以为自己在杀蛟中死去而互相庆贺的话,才意识到自己被乡里人当做祸患,而决心痛改前非的。3、陆清河(陆云)4、改邪归正人患志之不立五、南北朝世说新语本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一、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由是感激( ) 遂许先帝以驱驰( )故五月渡沪( ) 先帝不以臣卑鄙( )深入不毛( ) 臣本布衣(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第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临危委重任和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_东和:_收二川:_七擒:_北拒:_排人阵:_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划线语句的内容:_。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_(用原文作答)。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_(用原文作答)。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第一段:_ 。第二段:_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_。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_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二、(2008年长春市)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注释:御:马夫。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相:担任国相。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自下:谦虚。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对:回答。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三)(2010年贵州安顺市)阅读出师表,完成10 一14 题。(16 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 ) 以光先帝遗德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悉以咨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_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_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 分)答:_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 分)答:_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答: 四、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2题。(19分)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注释】的知:确切知道。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人庶:人臣庶民。 魏武帝:曹操。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9.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译文:_(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译文:_11.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12.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五)(2010年云南省大理市)(12分)阅读文言文出师表完成10-14小题。 臣本布衣,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1)躬耕于南阳(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庶竭驽钝 ( ) (4)以伤先帝之明(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由是感激放,遂许先帝以驱驰。译文: 1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1)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 (2)先 帝 不 以 臣 卑 鄙13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几件事?(3分)答: 14作为现代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3分)答: (二)(2010年云南省西双版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注:稷(j):人名。乘(shn):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庸:怎么。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1)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猥: (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12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答: 13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答: 14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3分)答: 名著阅读(2分)1、水浒传是我国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宋江、 等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讲述了浔阳楼题反诗、 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2010年北京市)2、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2324题。【片断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片断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片断一】中的“他”是指 ;【片断二】中的“他”是指 。(2分)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这三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60字以内)(3分)(2010年天津市) 3.水浒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形象。下面的两个人物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都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在括号里。 林冲:误入白虎堂( )( )怒杀王伦鲁达:拳打镇关西( )( )大闹野猪林(2010年河南)一、1、诸葛亮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2、感动、激动奔走效劳所以(因此)身份低微,出身鄙野苗平民探望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4、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5、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益获东和:东和孙吴北拒:北拒曹魏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6、D7、三顾茅庐8、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9、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0、自叙三顾茅庐之恩。追忆白帝托孤,并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11、突出先帝三顾茅庐的恩德。二、答案:16(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17(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8D(2分)19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三)出师表10、1卑鄙:出身卑微 2光:发扬光大 3简拔:选择提拔 4咨:询问11、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2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