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马铃薯淀粉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2007年第2期)青海省商务厅 周勇峰 孟 芳马铃薯是青海广大农业区的传统优势作物,以抗旱、高产、优质、高效、全营养等特点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马铃薯淀粉及其衍生物具有十分广泛的工业用途,可用于造纸业、食品加工业、胶粘剂生产、饲料工业、纺织业、糖果工业、铸造业、石油工业,以及在烘焙粉末状物料时作为吸水辅助剂、发酵制品的原辅料、片状制品凝固剂、肥皂填充料、化妆品稳定剂、干电池中隔离剂、硝基淀粉制造原料、农药混合吸附剂、锅炉用水净化剂以及采矿作业用水澄清剂等。一、青海马铃薯产业的突出优势1生态条件适宜,马铃薯质量优良青海地处高原,气候冷凉,传毒媒介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加之青海土质多为栗钙土,土质、土性良好,易于养分和矿物质的吸收,特别是富含马铃薯所需的钾元素,十分有利于马铃薯生长,是全国最适宜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地区之一。适宜的生态条件使青海种植的马铃薯平均亩产均在1500公斤左右,比全国平均亩产高500多公斤。淀粉含量为16%22.5%(国家规定20%以上即为高质品种),均属国内中上品质。2种植和增产潜力较大,价格优势明显青海现有的830多万亩耕地当中,68.4%为山旱地,其中70%以上的山旱地适宜种植马铃薯,约500万亩。而2005年青海省马铃薯的实际种植面积仅有不到112万亩,平均单产仅为1500公斤。农民只需增加马铃薯种植的科技含量和投入,随着市场的有效带动和收购价的提升,平均亩产能至少提高500公斤,增产优势明显。3抗灾能力强,比较效益突出 青海山旱地在其总耕地面积中占有较大比重,旱地的收益状况决定着青海农业的总体收益水平。通过对青海山区农户种植情况调查结果的对比表明,旱地种植马铃薯,平均纯收益达659元/亩,比种植小麦、豌豆、胡麻等高45倍,比种植油菜高2.9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种植效益显著。马铃薯的抗旱灾、雹灾、虫害能力也较强,优于小麦、油菜和其他粮食作物。4各级政府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扶持力度青海各地大力开发具有高原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优化种植业结构,农业结构的市场化趋势明显增强。(1)向优势产区集中为落实农业部关于恢复粮食生产的意见,确保粮食生产,青海省在农业项目设置上,加大了对优势粮食作物的扶持力度。如2004年青海省投入专项资金1040万元,重点扶持了湟中、互助、乐都、平安、大通、贵德、湟源、民和等8个粮食生产重点县,覆盖面积达58万亩。而湟中等8个县的马铃薯种植占青海省马铃薯总播种面积的85%,比2003年提高了近10%。(2)生产专用化、优质化进程明显加快青海2号高淀粉型及大西洋、夏波蒂等薯片、薯条型马铃薯,下寨65号等菜用型马铃薯得到快速推广。2003年实施的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项目所生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全部应用于2004年的生产,使马铃薯脱毒化率由2003年的49%升至2004年的约60%。二、青海马铃薯发展现状1种植现状近两年来,青海省各地突出特色调整结构,扩大适应性广和效益高的马铃薯种植面积。青海省马铃薯协会所做的调查显示,2005年,青海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741.75万亩,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为112万亩,比2004年扩大了10%,增幅较大的依次为互助、湟中和乐都县,增幅均超过30%。青海省马铃薯产量160万吨,商品率超过30%。在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积极引进、培育、推广脱毒175、陇薯4号、下寨65、高原4号等高产薯种和脱毒薯种,马铃薯单产水平迅速提高,鲜薯亩产最高突破5000公斤。2加工现状截至2005年底,青海省已建成投产上规模、上档次的马铃薯精淀粉加工企业4家,鲜薯加工能力为44万吨/年,生产精淀粉7.3万吨/年。建立的高原4号、下寨65、青薯2号以及小白花马铃薯种植加工基地14万亩,辐射带动了农户5万户。青海威思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年加工马铃薯12万吨,生产精淀粉2万吨;互助绿源公司年加工马铃薯8万吨,生产精淀粉1.3万吨;乐都嘉宝公司年加工马铃薯12万吨,生产精淀粉2万吨;民和威思顿公司年加工马铃薯12万吨,生产精淀粉2万吨。此外,青海广大乡村还有130多家专门从事淀粉、粉条、粉丝生产的小作坊,年生产量约为5万吨。其中,加工马铃薯不足1000吨/年的小型加工企业有30多家,年加工能力不足500吨的小型家庭作坊有100多家,其产品主要是粗淀粉。三、马铃薯加工业存在的问题1对马铃薯产业的认识不足青海部分地区的基层政府和农民仍然停留在传统饮食观念上,将马铃薯作为粮食作物对待,对其优良的加工性能和高附加值潜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马铃薯加工型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视远远不够,严重落后于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成为制约青海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2农业产业化体系不配套,流通渠道不畅通信息网络不健全,服务设施不配套,产、供、销严重脱节,极大地影响了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缺少一个较大规模的产地专业批发市场,目前的销地批发市场也大多是有场无“市”,生产销售处于盲目状态,依然是“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军万马跑销售”,“等客上门”的销售现状,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如果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既使原料丰产,也无法及时转化成商品,致使马铃薯原料霉烂或只用作廉价饲料,使资源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3龙头企业少,缺乏综合竞争力,带动能力较弱现有的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布局不合理、品种单一,风险较大。目前,青海马铃薯加工企业为数不多,各有各的品牌,既无质量标准,也无质量监管机构,生产效率低,淀粉提取率低,对外竞争实力不强。目前的加工品种主要集中在粗、精淀粉上,市场窄、买主少、风险大。流通、仓储型龙头企业目前几乎处于空白,对马铃薯生产带动能力很弱。4马铃薯育种结构不合理,缺乏满足加工的专用型品种从青海省看,马铃薯总量相对充足,但适合加工的产品数量不多。市场需求较大的高淀粉型和低还原糖薯片、薯条加工型马铃薯品种较少,难以形成商品效益。马铃薯原料品种对产品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加工需要特定的品种,具体要求为:薯块大而均匀,芽眼浅,薯肉白,无空心,干物质含量高于19%,还原糖含量低于0.4%,龙葵素含量低,多酚氧化酶活性低,无明显病虫害及腐烂症状,机械损伤率低,耐贮藏。而青海多年的育种工作重产量、轻品质,导致专用加工品种缺乏,多数加工品种靠国外引进,造成大量的外汇损失和成本上升。5马铃薯贮藏技术不过关虽然有些地区马铃薯储藏窖规模达到一定水平,但由于自动化控制设备不先进、不完善,出现烂窖、发芽和低温还原糖含量增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及利用价值。而大部分企业缺乏原料仓储设施,企业生产期过短,通常以马铃薯收获季23个月和种植季1个多月为企业的生产加工期,不利于均衡生产,从而大量闲置了加工设备,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了经济效益的发挥。6制种优势未能得到很好发挥青海有制种优势,但目前由于制种规模太小,满足内地省份制种的市场需求在青海省几乎处于空白,且对本省生产影响也较大,脱毒种薯面积只有50%左右。加之目前青海制种没有明显的管理机构或牵头单位,造成制种工作比较混乱,形不成合力和优势,更谈不上作为产业来发展。四、青海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思路1加快马铃薯优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当前马铃薯品种相对单一,所育成的品种主要是以鲜食为主,缺乏优良的加工品种。马铃薯品种因其繁殖系数低,大量运输、贮藏也较困难,加上农户个体经营新品种换代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推广难度上升。马铃薯脱毒薯一般可以增产30%40%,是解决产品退化和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更换脱毒品种的意识,建立繁育基地,完善良种供应体系,以良种带动产业发展。2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提高产业整体效益(1)调整产品生产结构,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开拓马铃薯市场,首先是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生产结构。不同区域的市场对马铃薯的品种、品质、规格都有不同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以科技为保障,把消费市场和资源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产品升级,打造名牌产品,延长增值链,提高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2)商农工结合,加强流通业的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需要商、农、工的有机结合,相互支持,优势互补。马铃薯专业市场的建设将为各地客商前来投资、销售洽谈提供便利的条件,这有助于马铃薯产业化生产、专业化销售、集约化经营。(3)开拓市场,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创造品牌的意义:有助于农产品的销售,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向商品化、产业化发展,走规模、效益之路;有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对入世带来的冲击。青海“威思顿”完全能形成特色品牌,应引起重视,并加大扶持力度。此外,“乐都马铃薯”获得了由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还将继续通过绿色产品认证,这将有助于促进青海马铃薯产业的发展。(4)市场管理规范化马铃薯专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规范管理,保护农民、企业、市场的共同利益。只有用市场机制联络这些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确保各有所为,各有所得,才能真正做到互相合作,优势互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加强对马铃薯产业化的引导和扶持加大对马铃薯产业化的投入。采用现代高科技生物技术,使脱毒薯的普及推广得到更快的发展,改善马铃薯产业的投资、融资环境,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健全服务体系,搞好社会化服务。政府部门动员组织,健全并完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立产业开发方面的数据库和网站,保证市场信息的畅通,引导各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引导、协调作用,通过协会加强政府与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信息沟通。蚕豆青海13号丰产栽培技术规范登 记 号:9632010Y0173 推 荐 部 门:青海大学任务来源:地方计划 组织评价部门: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起止时间:2008.03-2009.12 评 价 日 期:2010.03.11 完 成 单 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青海鑫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究人员:张小田 刘玉皎 李 萍 侯万伟 郭兴莲 马俊义 刘 洋 严清彪 方志芬 张生梅 朵学玲 该规范规定了蚕豆青海13号的适宜种植区域、丰产技术指标及选地、前茬、秋耕深翻、播前施肥、种籽选择、播种要求和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生产全过程的操作技术。该规范在试验及验证基础上,所获得的资料准确、数据翔实,形成的规范文本准确地反映了蚕豆青海13号标准化生产技术关键和技术操作标准,实用价值高、可操作性强。 蚕豆青海13号丰产栽培技术规范登 记 号:9632010Y0173 推 荐 部 门:青海大学任务来源:地方计划 组织评价部门: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起止时间:2008.03-2009.12 评 价 日 期:2010.03.11 完 成 单 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青海鑫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究人员:张小田 刘玉皎 李 萍 侯万伟 郭兴莲 马俊义 刘 洋 严清彪 方志芬 张生梅 朵学玲 该规范规定了蚕豆青海13号的适宜种植区域、丰产技术指标及选地、前茬、秋耕深翻、播前施肥、种籽选择、播种要求和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生产全过程的操作技术。该规范在试验及验证基础上,所获得的资料准确、数据翔实,形成的规范文本准确地反映了蚕豆青海13号标准化生产技术关键和技术操作标准,实用价值高、可操作性强。 蚕豆青海13号登 记 号:9632010Y0174 推 荐 部 门:青海大学任务来源:地方计划 组织评价部门: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工作起止时间:2006.3-2010.12 评 价 日 期:2010.03.11 完 成 单 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青海鑫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究人员:刘玉皎、张小田、马俊义、李萍、侯万伟、车永喜、耿贵工、刘洋、郭兴莲、相文德、白迎春、辛元凤、韩有福 蚕豆青海13号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1999年以马牙为母本,戴韦(DIVINE)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高蛋白蚕豆新品种,原代号FE5(9922-3-2-6),属Vicia faba L. 变种。 2009 年12月10日青海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定名青海13号,品种合格证号为青审豆2009001。叶姿上举,株型紧凑。花白色,基部粉红色,旗瓣白色,脉纹浅褐色,翼瓣白色,中央有一黑色圆斑,龙骨瓣白绿色。成熟荚黑色。种皮有光泽、半透明,脐白色。粒乳白色、中厚形。单株粒数36.79粒11.53粒,单株产量33.56克10.05克,百粒重91.21克5.87克。经济系数0.48。籽粒粗蛋白含量30.19,淀粉46.49,脂肪1.01,粗纤维(干基)8.54。该品种为小粒耐旱早熟高蛋白品种,适于休闲食品、蛋白分离加工开发。秸秆是家畜养殖的优良的蛋白饲料。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马铃薯新品种青薯10号登 记 号:9632010Y0194 推 荐 部 门:青海大学任务来源:地方计划 组织评价部门: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工作起止时间:2001.09-2009.12 评 价 日 期:2009.12.10 完 成 单 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主要研究人员:张永成,纳添仓,阮建平,孙海林,师理,王燕均,张凤军,马得花,杨海峰,张生梅,马振朝 该品种是以中德5号为母本,陇薯3号为父本杂交而成,于2009年12月10日通过青海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定名为青薯10号。该品种产量高,农艺性状好,植株健壮,生长势强,叶片大,叶色深,结薯集中,薯块小均匀无空心,芽眼浅,表皮光滑,白皮白肉,抗病性强,较抗花叶病、卷叶病毒,抗晚疫病、环腐病。品质优良,干物质含量25.02%,淀粉含量19.69%,食味好,粗蛋白含量2.06%,维生素含量19.94mg/100g,还原糖含量0.170%。该品种为中晚熟品种,适于我省川水、低、中、高位山旱地等各类地区种植。铃薯种植环境条件的要求发布日期:2008年9月19日 来源:转载中国马铃薯信息网 作者: 一、温度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较冷凉的气候条件,这是由于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平均气温510地区。块茎播种后,地下10厘米土层的温度达78时幼芽即可生长,1012时幼芽可茁壮成长并很快出土,播种早的马铃薯出苗后常遇晚霜,气温降至-08时,幼苗受冷害,降至-2时幼苗受冻害,部分茎叶枯死。但气温回升后,从节部仍能发出新的茎叶。植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022,温度达到3234时,茎叶生长缓慢。超过40完全停止生长。气温-15时,茎部受冻害,-3时,茎叶全部冻死。开花的最适宜的温度为1517,低于5或高于38则不开花。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1719,温度低于2或高于29时停止生长。 二、水分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要供给充足水分才能获高产。马铃薯植株每制造1公斤干物质约消耗708公斤水。在壤土上种植马铃薯,生产1公斤于物质最低需水666公斤,最高1068公斤。沙质土壤种马铃薯的需水量为10461228公斤。一般亩产2000公斤块茎,每亩需水量约为280吨左右,相当于生长期间419毫米的降水量。 发芽期单凭种薯中的水分就足够第一阶段生长需要。但如果土壤中不含易于被根系吸收的水分,则根不伸长、芽短缩,不能出土。因此,发芽期需土壤有足够的底墒,播种后得保持种薯下面土壤湿润,上面土壤干爽,是保证适时出苗的技术要点。 幼苗期要求适当的土壤湿度,前半期保持适度干旱,然后保持湿润,原则是不旱不浇。比起出苗后始终湿润净光合生产率提高1116。比起长期干旱提高净光合生产率45-50。 发棵期前期要保持水分充足,占饱和持水量的80。结薯后期要控制土壤水分不要过多,浇地要注意排水,或实行高垄栽培,以免后期因土壤水分过多造成闷薯烂薯。 三、肥料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肥料较多。肥料充足时植株可达最高生长量,相应块茎产量也高。试验表明,每生产500公斤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25-30公斤;磷0515公斤;钾5665公斤。在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氮对产量增加效果明显,并维持到很高的施用量水平。因为氮肥对马铃薯植株茎的伸长和叶面积增大有重要作用。适量施氮,马铃薯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对提高块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有很大作用。但氮肥过多。特别是生长后期迫施氮肥,易引起植株徒长,延迟结薯而影响产量。枝叶徒长造成枝叶柔嫩,易感染病害。氮肥施用量宁可基肥、种肥少施,苗期追氮,切忌基肥、种肥氮素过多。在全氮含量为0.1360.161、碱解氮含量为0.01110012的高产田,不宜增施氮肥,否则会显著减产。而在全氮含量小于01、碱解氮含量为0.0069-0.0097的一般田块,增施氮会显著增产。磷肥虽然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求量少,但确是植株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肥料;磷能促进根系的发育,磷肥充足时幼苗发育健壮,还可促进早熟、增进块茎品质和提高耐贮性作用。磷肥不足时,导致马铃薯植株生长缓慢、茎杆矮小、叶面积小光合作用差,影响马铃薯产量。缺磷时,块茎内薯肉出现褐色锈斑,缺磷越严重,锈斑相应扩大,蒸煮时,锈斑处不烂发脆,影响商品品质。 钾元素是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尤其苗期,钾肥充足植株健壮,茎杆坚实,叶片增厚,抗病力强。钾对光合作用和淀粉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钾元素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促进体内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及糖类的合成,虽使成熟期延长,但块茎大,产量高。植株缺钾表现为生长缓慢、节间变短、叶片变小,叶片后期出现古铜色病斑,叶缘向下弯曲,叶面缩小,叶脉下陷,叶尖及叶缘由绿色变为暗绿,继而变黄,最后呈古铜色。颜色的变化由叶尖的边缘逐渐扩展到全叶,有时叶面出现紫纹,植株基部的叶片同时枯死,而新叶则呈正常状态。植株易受寄主病菌的侵害。块茎变小,品质变劣,块茎内部呈灰色状。 除氮、磷、钾三要素之外,在马铃薯生长发育中还需硼、钙、镁、锌、硫、铜、铁、锰等微量元素。在发棵与开始旺盛结薯交替的时候,硼和铜对提高净光合生产率有特别的作用。铜是含铜氧化酶的重要组成成分,有增强呼吸的作用,提高蛋白质含量,对增加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病能力有良好作用。所以,马铃薯是喜铜作物,在花期喷铜和硼的混合液,有增产作用,并兼收防病和治病的效果。植株缺钙时,幼叶变小,颜色淡绿,叶缘卷起,逐渐枯死,侧芽死亡,块茎短缩、变形、失去经济价值。块茎内呈现褐色分散斑点即坏死斑。缺镁时,基部老叶的叶尖及叶缘发生失绿现象,逐渐沿叶脉间扩展;最后叶脉间的组织填满褐色坏死斑向上卷起,叶脉间部分突出且厚而脆,病叶最后死亡脱落。病症以基部叶片最重,逐渐向上部发展。缺硼时,生长点或顶芽枯死,侧芽迅速生长,节间缩短,从而使植株呈矮丛状,叶片增厚,叶缘上卷,叶子中积累大量淀粉。如果长期缺硼,则根部短粗且呈褐色,根尖死亡,块茎变小,表皮有裂痕。因绝大多数土壤中这些微量元素不缺乏,如发现有缺素症状,一般叶片喷洒微量元素肥料给予补充。四、土壤 马铃薯对土壤适应的范围较广,最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是轻质壤土。因为块茎在土壤中生长,有足够的空气,呼吸作用才能顺利进行。轻质壤土不粘重,较肥沃,透气良好,对块茎和根系生长有利,还有增加淀粉含量的作用。这类土壤种植马铃薯,一般发芽快、出苗整齐,生长的块茎表皮光滑,薯形正常。粘重的土壤种植马铃薯,最好高垄栽培,有利于排水、透气。由于此类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强,只要排水通畅,马铃薯产量往往很高。这类土壤的管理要点是中耕、除草和培土以保持肥料。因这类土壤保水、保肥力最差。种植采取平作培土,适当深播,不宜浅播垄栽。因垄作一旦雨水稍大,把沙土冲走,很易露出块茎和匍匐茎,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困难。砂质土生长的马铃薯块茎整洁、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便于收获。 马铃薯喜pH5.66微酸性土壤,发芽期需土壤疏松透气,土面板结则影响根系发育,推迟出苗时间。第二、第三段生长过程中,要求土壤见干见湿,经常保持土壤疏松透气状态,有利于根系扩展和发棵。如果土壤板结,会引起植株矮化、叶片卷皱和分枝势弱等长相。对于偏碱性土壤,种植马铃薯要选择抗病品种并施用酸性肥料。因为在偏碱性土壤中,放线菌活跃,马铃薯易感染疮迦病。 (清涧县农技站 霍海港转载)陇中马铃薯气候生态条件分析及适宜种植区划“凉山州大春马铃薯生产气候适应性论证与区划”课题通过验收 2010年5月31日(曹艳秋) 5月28日,“凉山州大春马铃薯生产气候适应性论证与区划”课题通过专家鉴定验收。省气象局副局长马力、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所研究员彭国照主持验收会。凉山州科技局副局长罗定焱、成果科科长尹显强出席验收鉴定会。 “凉山州大春马铃薯生产气候适应性论证与区划”课题由凉山州科技局下达、凉山州气象局主持完成。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研究是一项理论性强、实用价值大,具有创新性和重要社会经济意义的科技成果,达到省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部分填补了四川高原山地马铃薯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的空白。 “凉山州大春马铃薯生产气候适应性论证与区划”利用农学、气候学的原理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详细研究了凉山州大春马铃薯气候资源和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规律,以及气候条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影响,以“GIS”技术对马铃薯气候种植的适宜区域进行了科学规划。该项研究成果在凉山州马铃薯主产区的昭觉、冕宁推广应用,20082 009年两县种植优质马铃薯54万余亩,农民增收6000余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促进凉山州马铃薯产业的规模、高效、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通县农业气候特点与马铃薯生产基于GIS技术的马铃薯种植气候区划农作物及其品种布局咨询服务系统基于GIS的马铃薯种植气候区划及风险区划的研究摘要: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气候资源信息,对内蒙古乌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马铃薯做了多项自然资源空间统计分析,并选定了该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和风险指标。这些指标涉及到马铃薯的种植失败风险和减产风险。利用小网格资源推算法,实现了基本气候资源分布的细化。同时借助于CITYSTAR GIS的二次开发功能,用Visual C+编制模型,进行马铃薯气候资源区划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外贸业务员面试实战模拟题与商务谈判技巧解析
- 2025年患者合法权益、知情告知同意、医患沟通技巧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初创公司市场营销策略模拟题集与答案解析
- 2025年初级炼钢工安全知识面试题
-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数据挖掘算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新媒体运营师入门手册实操技巧与模拟题集
- 2025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高级物业管理服务营销策略模拟题及答案
- 2024-2025年上海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课时练无答案+单元测试题+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
- 西南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督灸技术课件
- 护理查房及病例讨论
-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训
- 人力资源顾问服务合同范本正规范本(通用版)
- 电土施表1-6 专业绿色施工、节能减排管理措施和实施记录
-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第2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应知应会参考题库300题(含答案)
-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中国民间故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