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2 0 13 年下高二年级语文科学案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_小组_学生姓名_教师评价 _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教师用)【学习目标】1学生参照注释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2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从而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在生活中他们懂得珍惜生命,关爱亲人。【重点难点】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预习案一、作家作品及背景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写得很有说服力,师说是典型一例;记叙文也十分生动,写入、记事状物都很感人。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悼念侄儿,叙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抒发悲伤情感,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很有特色,后人评价很高。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愈三岁时,父亲韩云卿病故,他便随大哥韩会、大嫂郑氏夫妇生活。代宗大历十二年(777),韩会坐元载党祸被贬为韶州刺史(治所在今广东曲江县),韩愈随往,年仅十岁。次年,韩会卒于任所。郑氏于是举家北归中原,寓居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韩愈也依随郑氏生活,直到十九岁时赴长安应进士试才离开宣州。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岁月里,韩愈一直依恃长兄长嫂生活,与侄子老成(本为韩介之子,因韩会没有子嗣,韩介将老成出继给韩会。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自幼相伴朝夕,名为叔侄,情同兄弟,相互间感情甚为深厚。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了这篇祭文。 二、“祭文”的特征。祭文是哀悼死者的文章,多表示对死者的崇敬和怀念。古代的祭文在语言形式上有散文,有韵语,也有用辞赋形式写成的。祭文在祭祀时要宣读,希望死者的魂灵来享用祭品,所以文章开头常有“维年月日(即某年某月),(祭奠者)谨以清酌庶羞(即清澈美味的酒食)之奠,于(死者)之墓下”之类的格式;文章末尾常用“呜呼哀哉,尚飨(即请享用祭品的意思。飨,通“享”)。以后逐渐打破这种格式(如本文)。现在用来追悼死者的悼词,即从这文体发展而来。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古代的祭文一般都是用韵文写的。作为祭文,因为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所以为后人传诵的不多。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却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被后人认为是“千古绝调” 袁枚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陇冈阡表,历来被认为是祭文中的绝唱。三、古人品评祭十二郎文(1)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章懋勋古文析现解卷五引苏武语)(2)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八)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请勾画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词句或语段,反复诵读,用你的声音表现情感,并谈谈被感动的原因。最令我感动的词句或语段是_,本段感动我的原因是_ 。(注意情感基调、情感起伏、技巧、快慢、重读、抑扬等。)1、给易读错的字注音,然后完成课前预习第1小题。闻汝丧(sng ) 不省(xng )所怙(h ) 兄殁(m )南方 省(xng )坟墓 归取其孥(n ) 丞相薨(hng ) 汝遽(j )去 尚飨(xing ) 万乘(shng )之公相 殒(yn )其生 窆(bin)不临其穴2、再读课文,自主翻译,完成下列习题。通假字:(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 (2)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3)敛不得凭其棺(通“殓”) (4)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通“何” )古今异义:(1)吾去汴州 古:离开 今:前往,到 (2)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长大成人 今:组织机构建立(3)将成家而致汝 古:安家 今:娶妻结婚 (4)志气日益微 古:精神 今:为求上进的决心勇气,要求做成某件事的气概。词类活用:成家而致汝 动词使动 使来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形动 保全 吾书与汝日 名动 写信 恐旦暮死 名状 在早晚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动使动 使夭折莫如西归 名状 向西长吾女与汝女动使动 使长大 养育 汝之纯明宜业其者 名动 继承事业一词多义:长:吾少孤,及长 长大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年长长吾女与汝女 养育省:不省所怙 知道 汝来省吾 探望致:乃能衔哀致诚 表达 将成家而致汝 使来诚:乃能衔哀致诚 诚意 诚知其如此 如果 果真所谓天者诚难测就: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其: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代词,代指嫂子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代词,代指兄长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代词,代指先人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语气副词,表反问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代词,他们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代词,我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代词,代指儿子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连词,表选择 是还是翻译下列句子:(1)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译:我想就算你跟着我到东边(汴洲、徐州),东边这些地方还是异乡作客,要作长远打算,不如往西边回到故乡,等我先安好家,然后接你来。(2)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译:我不能离开这儿,你又不肯来,我生怕自己早晚死去,使你忍受无边无际的悲哀啊。 (3)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译:唉!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言的弄错了真实的情况呢?如果是真的,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却使他的儿子夭折了吗?你这样纯正明智却不能够蒙受先人的恩泽吗?(4)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译:所谓“天”,实在难以猜透,所谓“神”,实在难以弄明白,所谓“理”,真是不可推断,所谓“寿”真是不能预知啊!探究案一、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概括各段(不含首尾两段)内容,探究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将正文划分为三部分并概括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死别之情: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痛悼之情: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从“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二、文章第五段,一共用了三个“邪”字,三个“乎”字,四个“也”字,五个“矣”字,揣摩它们的用法,说说它们在表达思想情感上的作用。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实,所以用推断来排除现实的可能性,整个一句用的是假设语气。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的质疑,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难以接受事实,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第九句前两个“也”连用,表假设,后一个“也”表反问,作者清醒地明白,眼前这一切是事实。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于“了”,表明天道难测,神机难明,天理不可推究,人的寿命难以预知。三、文章同时也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加以概括。少年孤苦:吾少孤 惟兄嫂是依 零丁孤苦 两世一身,形只影单 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为了谋生聚少离多: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未老先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牙齿动摇我自今年来,苍苍者与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四、本文以“情”作为线索,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说说文章抒发了那些情感?(1)悲家事不幸; (2)悔“旅食京师”;(3)叹未老先衰;(4)恨小病丧命; (5)哀后辈孤苦; (6)疚丧葬难周。练习案一、基础考查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 衔哀致诚C汝之子始十岁 始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解析:选C。A项,分别解释为“知道”和“探望”;B项,分别解释为“使来”和“表达”;C项,都解释为“才”;D项,分别解释为“穷尽”和“处境困难”。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 B/C/ D/解析:选C。C项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D又可冀其成立邪解析:选B。A项,“人事”,古义指人为的原因,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C项,“几何”,古义指多少日子,今义指数学的一个分支;D项,“成立”,古义指成长立业,今义指组织、结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A足相蹑于其门 B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C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D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解析:选A。例句与A句都是状语后置句,B.为判断句,C.省略句,D.为定语后置句。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动摇者欲脱而落矣。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将成家而致汝。A、 B、 C、 D、6、下列各组句中均有“以”,其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D )A、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 如不能守以终丧B、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C、以求升斗之禄 殁不能抚汝以尽哀D、则遂取以来 汝殁以六月二日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与孙司封书曾巩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皇祐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珙又不从。凡宗旦之于珙,以书告者七,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数。度珙终不可得意,即载其家走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亲毋为与死此。”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应之。宗旦犹力守南门,为书召邻兵,欲拒之。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贼!汝今立死,吾岂可污邪!”骂不绝口。智高度终不可下,乃杀之。当其初,使宗旦言不废,则邕之祸必不发;发而吾有以待之,则必无事。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况其死节堂堂如是!而其事未白于天下。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伏节死难之臣,宗旦乃独不与。使宗旦初无一言,但贼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无赏。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凡南方之事,卒至于破十余州,覆军杀将,丧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财者,非其变发于隐伏,而起于仓卒也。内外上下有职事者,初莫不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苟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侵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复言耶!闻宗旦非独以书告陈珙,当时为使者于广西者,宗旦皆历告之。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己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为天下者,使万事已累,天下已安,犹须力开言者之路,以防未至之患。况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则宗旦之事,岂可不汲汲载之天下视听,显扬褒大其人,以惊动当世耶!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珙不听,宗旦言不已已:过分 B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 略:掠取,掠夺C固不可不旌 旌:表彰 D以防未至之患 患:祸患解析:选A。已:停止。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孔宗旦“知而敢言”和“勇于伏节死难”的一组是( )A以书告其将陈珙即载其家走桂州 B司户狂邪 宗旦犹力守南门C事急矣,不可以不戒 吾岂可污邪 D智高果反 乃杀之解析:选C。A项,第一句宗旦知智高必反,书面向上司汇报,说明他“知而敢言”;第二句说的是他保全亲人所采取的权宜之计。B项,第一句是陈珙斥责宗旦的话,不能直接反映他“知而敢言”;第二句是指在城中皆响应反贼的形势下独立支撑,能表现宗旦“勇于伏节死难”。D项,第一句只能间接说明孔宗旦“知”,但不能说明他“敢言”;第二句是智高所为。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侬智高还没有造反时,孔宗旦就已经有所察觉,并且多次向上级官吏陈述自己的主张,认为“不可不戒”,但他的观点始终没有被接受。B侬智高抓住了孔宗旦,想让他投降,而孔宗旦大义凛然,骂不绝口,最终以身殉国。但这样一位高风亮节之人却没有得到朝廷的褒赏。C作者认为,当前最大的祸患是人们不能讲话、不愿讲话、不敢讲话,褒扬宗旦,可能会让世人惊讶。D本文语调激昂却又言辞恳切,作者在为孔宗旦诉冤的同时,陈说了天下治乱得失之理,提出了“赏善罚恶”“力开言者之路”等观点。解析:选C。C项,前一句概括全面正确,但后一句误解了“惊动”的意思,文中“惊动世俗,改变风气”,这正是作者写文章为宗旦昭雪平反的真正意图。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苟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司户孔宗旦推测到侬智高一定会造反,就写信向州将陈珙报告。他们有的隐瞒不说,有的玩忽职守不作准备,苟且偷安,互相推诿,发展到了无法抵御的地步。参考译文: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推测到侬智高一定会造反,就写信向州将陈珙报告。陈珙没有听从,宗旦劝说不止。陈珙怒斥他:“司户发疯了吗?”皇祐四年,侬智高越过了横山寨,掠取了寨里人,凭借寨中的仓库赈济百姓。宗旦又告诫说:“事情危急了,不能不防御啊。”陈珙又不听从。宗旦对陈珙,书面告诫共有七次,口头告诫多得数不清楚。宗旦估计陈珙终究不会接受自己的意见,就把家人送去桂州避难,说:“我有官职在身,不能离去,我的亲人不必要与我一起死在这里。”他的家人走了二天后,侬智高果然造反,城中将士都响应他。宗旦仍然奋力守住南门,并写信向邻近州县讨救兵,想抵挡侬智高。城破,侬智高抓住了宗旦,很高兴,想任用他。宗旦怒道:“反贼!你现在马上就要死了,我岂能受此污辱!”骂不住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综合类-中学教育学-第七章教学(上)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100题合辑)
- 场所清洁收费管理办法
- 2025年综合类-中医眼科住院医师-耳鼻喉科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100题合辑)
- 后旗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 山东省骨架车管理办法
- 大学误餐补助管理办法
- 学校贷款资金管理办法
- 城市商业银行管理办法
- 山东教师评聘管理办法
- 安徽工匠评选管理办法
- 注塑成型PFMEA完整版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导言课课件 ( 希沃白板课件+PPT课件)
- 医疗管理制度PDCA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的落实率
- 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 软件系统售后服务方案
- GB/T 9765-2009轮胎气门嘴螺纹
- GB/T 4623-2014环形混凝土电杆
- GB/T 23806-2009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 GB/T 16823.3-2010紧固件扭矩-夹紧力试验
- GB/T 13785-1992棉纤维含糖程度试验方法比色法
- 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