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安(312385)生平:释道安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佛学巨子,也是中国佛教史上划时代的佛教学者和僧团领袖,俗姓卫,西晋永嘉六年(312年)生于常山(郡治在今河北正定南)扶柳。他的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但父母早丧,从小寄养在表兄孔氏家里。7岁开始读书,经过五年学习,粗通五经文义;12岁出家为僧,开始了为弘扬佛教而不倦努力的生涯。 翻译理念:他在摩诃钵罗蜜经抄序中提出自己的翻译理念,即,翻译有“五失本”、“三不易”。 这为后来的译经工作指出了正确的道路。此即汉译经典五种易于失去原意的情形和三种导致翻译不容易的原因。同时他反对“义格”。著作:综括道安一生,他在佛学上的贡献在于领导并参加翻译了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三法度经、阿毗昙八犍度论、毗昙心论、摩诃钵罗蜜经抄、鼻那耶经等上百卷、百余万字的佛经。佚失的著作还很多。玄奘生平: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是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著作:曾编译成唯识论,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这些都为我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印度佛教古典的保存以及古代历史地理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翻译理念:玄奘所译佛经,笔法谨严,世称“新译”。玄奘的主要贡献除了佛经汉译,汉经梵译之外,还有翻译理论方法的创新(从旧译到新译,从直译到意译,并将直译和意译完美结合;在翻译实践中提出译经标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提出五不翻译原则,即五大音译翻译原则;不翻不是跳过不翻,是指今天我们说讲的音译)林纾 生平:(18521924年) 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近代文学家、翻译家,中国翻译史上的开拓者。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补柳翁、践卓翁、长安卖画翁。早年因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曾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翻译理念:林纾提出注重翻译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林纾认为其翻译的作品应该顺应中国人民的表达习惯和熟悉的表现形式使译文与原文从总体感觉上保持一致。林纾在翻译过程中更为注重的是读者的感受。著作:其代表作有黑奴吁天录茶花女快肉余生记大卫科波菲尔凯撒遗事伊索寓言鲁滨孙飘流记双雄义死录。其作品被后人认为有救世功能和启发民众智慧的作用。林纾在翻译的数量上让你瞠目结舌,但由于他本人并不懂外文,翻译全靠旁人转述,因此其翻译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与原著有一定的区别。严复生平: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翻译理念:严复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这条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其翻译作品多起到了启迪民众思想的作用。“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主要翻译著作有:天演论群己权界论 (自由论)穆勒名学法意社会通诠名学浅说 (名学启蒙) 原富傅雷生平:傅雷(1908.4.71966.9.3)上海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曾留学法国。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已被整理成傅雷译文集。翻译理念:傅雷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传神达意,注重“神”与“形”的和谐。傅雷认为翻译之前要熟悉要译的文本,要反复研究直到“化为我有”,这样才能翻译出好的作品来。著作: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代表作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老实人天真汉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夏洛外传等Cicero西塞罗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年1月3号前43年12月7号。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翻译家、法学家和哲学家。西塞罗出身于古罗马奴隶主骑士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要人物。从事过律师工作,后进入政界。开始时期倾向平民派,之后成为贵族派。公元前63年当选为执政官,在后三头政治联盟成立后被三头之一的政敌马克安东尼(Marcus Antonius,公元前82前30年)派人杀害。他是西方史上最早的翻译家之一, 他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翻译理念雏形。西塞罗的主要观点:1. 翻译也是文学创作。2. 提出“解释员”式翻译和“演说家”式翻译,即直译与意译。3. 直译是缺乏技巧的表现。翻译应保留词语最内层的东西,即意思4. 译者应该像演说家一样,使用符合古罗马语言习惯的语言来表达外来作品的内容。5. 各种语言的修辞手段彼此相通,因此翻译可以做到风格对等。6. 西塞罗提出并强化了译者的“征服者”身份这一观点,这对译者和读者以及原作者来讲,都是一种极端化的思想。(作为译者,这时的罗马人就是“征服者”,像掠夺战利品似的来利用和掠夺希腊的文化产品。)他们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他们以胜利者的姿态把希腊作品作为一种由他们任意“宰割的”“文学战利品”。他们(对原作随意加以删改,丝毫也不顾及原作的完整性,选择翻译作品并吸取希腊文化的精华,为我所得,为我所用,使异域文化归顺并丰富译语文化。)这样,罗马的译者就可以凌驾于希腊原作者之上了。(西方翻译史上第一位理论家、古罗马翻译家西塞罗认为译作超过原作,译者高于作者。)译者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这是一种极端的表现。主要作品:论演说家(De oratore)、论最优秀的演说家(Deoptimo genere oratorum)和论善与恶之定义(De finibus bonorum et malorum) 论共和国(论国家)论法律论责任论名声论命运7.Alexander Fraser Tytler (A.F.泰特勒)生平:18世纪著名英国翻译家。著作:论翻译的原理(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提出了“翻译三原理”,对当时以及以后影响很大。翻译理念:于1790年著论翻译的原理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1. 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3译文与原作同样流畅。 泰特勒指出,这三项原则是好的翻译所必备的条件,它们次序的排列是恰当的、自然的,是按重要顺序排列的,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牺牲某一个原则就要注意到它们的次第和比较上的重要性,决不能颠倒主次,以牺牲思想内容的忠实来求得译文的优美和流畅。而泰特勒的三原则是忠实的三个层次的详细界说,从内容忠实到风格手法一致再到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步步深入、层次井然。反映出的逻辑形式清晰明了,与洗练含蓄、充满暗示的“信达雅”的重大不同。 “(1)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谭载喜,2006:129)8 John Catford (约翰.卡特福德) (伦敦学派)生平:著名英国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就读于爱丁堡皇家高中和爱丁堡大学,专攻法国语言文学,曾在法国巴黎大学钻研语言学,获文学学士地位,毕业后在爱丁堡大学任教。曾执教于美国密执安大学,任语言学教授。著作:英国伦理学派代表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翻译理论:卡特福德的翻译限度理论他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替换成另一种语言对等的文本材料。翻译是可能的,但完全翻译是不可能的。为了建立翻译等值关系,原语和译语文本都必须与功能上相关的语境特征相联系。反之,如果不可能把功能上相关的语境特征建立在译语文本的语境意义之中,就无法进行翻译,或者说出现了不可译性。卡特福德将翻译的不可译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言因素造成的不可译,另一类是文化因素造成的不可译。补充而已:语言的不可译所谓语言的不可译,是指在语言形式方面,译语没有与原语文本相对应的形式特征。卡特福德认为,语言的不可译主要源自两个方面:第一,原语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汇或语法单位共用一个语言形式;第二,原语单位一词多义,而译语中没有相应的一词多义。如同形异义,同音异义,谐音双关等现象都会对翻译活动造成一定的障碍。211同形异义和同音异义造成的不可译英语句子“Time flies.”中的“flies”既可以是名词“fly”(苍蝇)的复数形式,又可以是动词“fly”(飞快的流逝)的第三人称单数。再加上“time”本身既可做名词又可做动词,因此这句话就可能有两种理解:(1)How quickly time flies. (2) Make observation on the speed of flies.这种英语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含混性在汉语中是无法完整的表达出来的。212谐音双关造成的不可译谜语一则:What begins with T, ends with T, and is full of tea.这则谜语的谜底为teapot.谜面中的字母 “T”不仅代表单词 “teapot”的首尾字母,还借谐音暗指“tea”,起到了提示答案的作用。对于这类谜语,如在翻译中不加以解释,只按字面直译成汉语,译者是很难明白的。2.1.3对偶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十里运,九里香,七八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在结构上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非常讲究形式,上面这个例子就是不能英译的一例。2.2文化的不可译卡特福德把文化不可译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与原语文本功能相关的语境特征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他还认为,文化的不可译一般不像语言的不可译那么绝对,有些文化上不可译的词语也可归之于语言的不可译。前面我们说过,由于历史背景、发展状况、民族信仰、自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等的不同造成了各个民族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中存在的现象有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是缺失的,这就造成了不可译性。2.2.1历史典故造成的不可译性“东施效颦”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理解这个成语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如果只按字面意义将它翻译成: DongShi imitates XiShi.那么原文的文化内涵就完全没有被表达出来。如果想要译文读者也明白,那就得对译文进行加工,翻译为“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istort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se”更合适。2.2.2 词义空缺造成的不可译性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中西方亲属称谓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家族伦理是这一伦理道德的基本。所以在汉语的亲属称谓中,父系、母系、长幼尊卑都划分地十分明确,一点都不含糊。而在英语中亲属的称谓却不一样,只表明辈分。例如:汉语中有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之分,而英语中,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称谓不分,都用“grandfather”和“grandmother”。因此,在翻译这些称谓时也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就不能清楚的表达出人物之间的关系。9.Peter Newmark (彼得.纽马克)生平:彼得纽马克,生于1916年,是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从事过多种欧洲语言的翻译工作,是出色的译者和编辑。纽马克同时也是一位语言学家,并担任英国语言学家协会会长。他的主要兴趣就是把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之中,把翻译研究和英语语言研究相结合。补充:彼特纽马克出生于捷克的布尔诺市。五岁时,离开家乡迁居英国,之后在英国接受传统的学院教育。纽马克曾就读于著名的拉格比公学,后就读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语言,期间他学习并精通法了法语和德语,且英国文学成绩优异。与在拉格比公学压抑的氛围相比,剑桥的学习开放而自由。二战后回国从事教师工作,他的教师经历渐渐改变了他对翻译在英国教育体系中的看法。纽马克发展并完善以翻译作为双语对比分析的手段的教学方法。著作:第一步著作翻译问题探讨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论翻译(About Translasion)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和翻译短评(第二集)(More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翻译理念:其翻译思想的核心观念-“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在论翻译(About Translasion)一书,提出全新概念“翻译关联法” 他反对过分强调语言社会层面的价值,而是把语言看做思考和自我表达的工具,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而形成了“交际翻译”的观点。10. Eugene Nida (尤金.奈达)生平: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之后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奈达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一百多个国家做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资格预测复习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4自考专业(金融)高分题库(原创题)附答案详解
- 2025计算机一级检测卷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4-2025学年度自考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考前冲刺练习题【突破训练】附答案详解
- 2024法律硕士模拟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家政服务员劳务合同范本(版合同)
- 2024-2025学年园林绿化作业人员复习提分资料含答案详解(新)
- 2024-2025学年冶金工业技能鉴定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通关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4-2025学年度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练习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夺冠)
- 面向航空制造过程排产的关键参数智能感知计算研究
- NBT 10322-2019 海上风电场升压站运行规程
- 高效液相色谱简介及操作课件
- 【教师必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 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涨停战法研究精华总结(经常复读-多有收获)
- 每日一测-分公司题库意健险(1.31)
- 现代汉语全套课件
- 智慧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 二十四山开门放水作灶真诀
-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