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乙肝检验123 山医大二院检验科贾铁文 健康大讲堂 病毒性肝炎 viralhepatitis 是由各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 类型病因血清标志物甲肝 甲型肝炎病毒 HAV 抗HAV IgG IgM乙肝 乙型肝炎病毒 HBV 乙肝两对半 前S1 S2丙肝 丙型肝炎病毒 HCV 抗HCV IgG IgM丁肝 丁型肝炎病毒 HDV 抗HDV IgG IgM戊肝 戊型肝炎病毒 HEV 抗HEV IgG IgM 病毒性肝炎 临床症状 恶心 呕吐 厌油 乏力 食欲减退 肝功能异常黄疸无症状感染或自限性隐性感染慢性肝炎或肝衰竭病理改变 以肝细胞变性 坏死 炎症反应为特点 病毒性肝炎 乙肝 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 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流行的地区分布图 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 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 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 其中3 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 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 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HCC 乙肝流行现状 国内现状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是一种高发传染病 人群感染率达60 左右 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1 2亿人 占世界乙肝病毒携带者3 5亿人的1 3 根据推算 我国现有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人 每年新发生的急性肝炎病人就有120多万 其中甲型肝炎约占50 乙型占25 丙型占5 戊型占10 其他型及未定型占10 每年约有30万人因晚期肝病而死亡 乙肝流行现状 乙肝病毒本身并不损伤肝脏损伤肝脏的本质是人体清除病毒的免疫反应 乙型病毒性肝炎致病机理 免疫系统 免疫功能低下 慢性乙肝 免疫功能健全 清楚病毒 免疫功能超敏 重型肝炎 免疫耐受 HBV携带者 幼龄感染成年感染 90 慢性化10 清除病毒急性肝炎 1 暴发肝炎 非活动性携带慢性肝炎 HBeAg HBeAg 40 肝硬化 95 清除病毒5 慢性感染 非活动性携带慢性肝炎 HBeAg HBeAg 15 20 肝硬化 中国人感染HBV起始于幼龄期 各种传染途径的本质都是血液传播 医源性传播 性传播 母婴传播 血液 血液 血液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什么是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的条件 病毒的数量 接触的程度通常理解的血液传播途径 输血 共用针筒易被忽略的血液传播的途径 共用剃须刀 共用牙刷 共用毛巾 纹身 纹眉 穿耳 洞鼻 环耳廓等 因刀具的不洁造成传播 中国因不安全注射造成的乙肝感染者不少于3600万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接吻 共餐 共同工作 共餐共宿舍 大量流行病学工作证明无传染危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蚊虫叮咬不能造成传播 有人已做过研究 蚊体内无乙肝病毒繁殖 蚊叮人无胃内容物吐出 蚊繁殖季节与非蚊繁殖季节与乙肝病毒带率的高低无关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什么是母婴传播 分娩时母亲的血液 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的破损皮肤 粘膜而传染 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电镜下可见大球形颗粒 小球形颗粒和管型颗粒三种形态 完整的HBV颗粒为大球形颗粒 又称Dane颗粒 直径42nm 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 包膜HBsAg 核心部分含有环状双股DNA DNA聚合酶 HBcAg和HBeAg等 是病毒复制的主体 电镜下形态 HBV模拟图 完整病毒颗粒 内含DNA 具有复制功能 空泡型病毒颗粒 无DNA 不具有复制功能 乙肝病毒存在的三种形式 HBV基因组 HBVDNA是由长链L 负链 和短链S 正链 组成的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短链的长度相当于长链的50 85 HBVDNA长链载有病毒蛋白质的全部密码 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 ORF 分别称为S C P和X区 编码7个蛋白质 HBVDNA易发生变异 特别是前S或S区基因较易突变 嗜肝DNA病毒的共同特点 内含3 3 3kb松散环状 部分双链DNA基因组及DNA聚合酶 病毒的复制需逆转录过程 A n mRNA cccDNA HBsAg包膜 负链DNA 包裹后的前基因mRNA 传染性HBV病毒颗粒 传染性HBV病毒颗粒 部分双链DNA 逆转录酶 DNA聚合酶 肝细胞 HBV在肝细胞内的复制 细胞核 胞浆 HB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 30 32 至少可存活6个月 20 可存活15年 100 干烤1小时 100 直接煮沸2分钟 微波 频率2450MHz 输出功率500W 75 1 3分钟 0 5 过氧乙酸 3 漂白粉溶液 5 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处理均可灭活HBV 乙肝病毒抵抗力 一 肝功能指标的检测 生化检测 是否有肝功能受损 二 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是否有HBV感染 肝炎病毒本身组成该病毒的成分抗病毒抗体 血清标志物检测 三 HBVDNA 基因型和变异检测四 HBV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HBV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临床意义 谷丙转氨酶 ALT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 当肝脏发生炎症 坏死时 ALT就会从肝细胞内大量释放入血 导致血清中ALT升高 因此ALT升高是判断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 但是除了病毒性肝炎外 其它类型的肝炎或肝脏疾病 ALT也会升高 主要指标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 酶学检查 谷丙转氨酶ALT GPT 谷草转氨酶AST GOT 碱性磷酸酶 ALP 谷氨酰转肽酶 GT或GGT 其他酶类 乙型肝炎的生化指标检测 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 总胆红素 TBil 直接胆红素 DBil 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 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免疫球蛋白 Ig 凝血因子 乙型肝炎的生化指标检测 反映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项目 肝纤四项 透明质酸酶 HA 层粘连蛋白 LN III型前胶原 PCIII IV型胶原 IV C 反映肝脏肿瘤的标志物 甲胎蛋白 AFP 乙型肝炎的生化指标检测 机体感染HBV后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 形成多种不同的抗原 Ag 抗体 Ab 系统 乙肝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 乙肝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 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 HBsAb 外衣壳抗原前S1抗原前S1抗体前S2抗原前S2抗体核心抗原HBcAg核心抗体 HBcAb 内衣壳抗原e抗原HBeAge抗体 HBeAb 乙肝五项 定性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 灵敏性高 成本低 适用于普通病人筛查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金标法 简便易行 可用于急诊病人快速检测 定量检测 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 可用于HBVMs为临界值的病人的确证 可间接反映宿主HBV的复制水平 在评价抗病毒治疗的病毒学应答 疗效和判断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方法学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又称为 奥抗 1963年Blamberg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 是乙肝病毒的外壳 保护乙肝病毒DNA HBsAg 只能说明人体内有乙肝病毒外壳 但有无乙肝病毒DNA则需要结合PCR检查来确定 乙肝潜伏期 最早出现 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慢性乙肝 结合其他几项指标来判断 定期复查 乙肝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 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保护性抗体 可中和掉乙肝病毒的感染力 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但已经排除病毒 接种过乙肝疫苗 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滴度越高 保护力越强 乙肝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 乙肝e抗原 HBeAg 是乙肝病毒内核的主要结构蛋白 可溶性抗原 血清中可检测到 是急性感染的早期标志 是血液高传染性的标志 通常在血清中存在时间较短 为3 6周 持续阳性 转变为慢性乙肝的可能性大 乙肝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 乙肝e抗体 HBeAb e抗原转阴数月出现e抗体阳性一般来说 e抗体阳性预示病毒复制减少或停止 e抗体阳性 HBVDNA阴性 说明体内乙肝病毒复制减少 但如果HBVDNA阳性 则说明体内还存在病毒大量复制 有可能是病毒变异 需要重视 乙肝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 乙肝核心抗体 HBcAb或者抗 HBc 非保护性抗体 是乙肝病毒侵害的指标之一HBcAb IgM 判断HBV急性感染和重新活动的慢性感染标志 血液中出现最早 持续3 6个月 持续高滴度 有慢性化倾向 慢乙肝活动期阳性 表明病毒在复制 有传染性 HBcAb IgG 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可在体内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 是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 乙肝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 乙肝前S1抗原 Pre S1 一 感染状况指标 主要存在于血清中HBV表面 是HBsAg氨基端延长的的一段多肽 提示机体内含有HBV就有前S1抗原 前S1抗原与HBV DNA HBeAg检测率高度符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病毒复制指标 可作为HbeAg和HBV DNA检测的补充和对照 前S1抗原的测定结合 乙肝五项 检测 可弥补因病毒变异和其它原因造成的HBeAg 的 误寻 病毒附着于肝细胞上 最重要的介导部位是前S1蛋白的氨基酸 AA 21 47片段 变异的病毒只要这一区段完好就有传染性 乙肝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 乙肝前S1抗原 Pre S1 二 预后及疗效的判断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阴转越早 预后越好 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 反之 前S1抗原持续阳性 将发展至慢性肝炎 因病毒基因变异的HBeAb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较易进展为肝硬化 甚至肝癌 加强检测前S1抗原 是一种检测疾病预后的良好手段 前S1抗原可作为药物抗病毒疗效的指标 是对HBV DNA和HBeAg指标的补充和加强 前S1抗原出现在急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最早期 在转氨酶升高前即可查出 提示可作为早期诊断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 乙肝前S2抗原 Pre S2 前S2蛋白位于S区的中分子蛋白上 是反映乙肝病毒感染与HBV病毒复制的指标 可在HBeAg阳性 HBVDNA阳性的急性乙肝患者早期血清中溅出 在对慢性乙肝患者动态观察中发现 病情急性发作期ALT升高前就有不同程度的前S2升高 其峰值常与HBVDNA平行而早于ALT峰11周 提示S2抗原可作为早期感染乙肝的指标 更早于两对半及ALT的检测 与病毒对肝细胞附着及入侵有关 可诱发产生前S2抗体 从而起到清除HBV的作用 乙肝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 乙肝系列检测常见结果模式的临床意义 九种常见检测结果组合临床意义 乙肝系列检测常见结果模式的临床意义 几种罕见模式的结果分析 在此种少见模式下最好结合HBVDNA指标综合分析结果 HBVDNA定量检测的意义 HBV分子生物学诊断 HBVDNA是HBV的遗传物质 当HBV侵入肝细胞后 会以HBVDNA为模板 合成新的HBV颗粒并释放入血 故HBV DNA是病毒复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 HBVDNA定量检测可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水平 1 HBVDNA检测结果与血清标志物的综合评价 与HBsAg检测结果的关系 一般来说HBsAg阳性 HBVDNA测定常常阳性 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HBsAg测定结果阴性 而HBVDNA测定阳性 其原因可能是因为 HBsAgELISA测定敏感性低 对极低浓度的HBsAg测不出 而PCR具极高的灵敏度 HBVDNA含量即使很低亦可检测出来 或在HBV感染早期 此时所有乙肝的免疫标志物尚未产生 HBV分子生物学诊断 与抗 HBs的关系 HBV感染恢复期 抗 HBs阳性 血清HBVDNA检测一般为阴性 但少部分亦可为阳性 特别是肝组织HBVDNA测定阳性率仍很高 说明HBV还没有从肝脏中完全清除掉 只有HBVDNA测定阴性才是病毒消除的明确指标 与HBeAg 抗 HBe和抗 HBc的关系 HBeAg阳性 HBVDNA检测几乎全为阳性 HBeAg阴性而抗 HBe和抗 HBc阳性者 仅表明病毒复制减弱 但并未完全消失 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仍可高达60 80 因此HBVDNA检测是评价HBV传染性的最可靠方法 HBV分子生物学诊断 2 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的疗效评价使用定量PCR测定乙肝患者血中HBVDNA的含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可以判断相应药物的疗效 从而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3 筛查献血员 防止乙肝病毒输血后感染 HBV分子生物学诊断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 金标准 明确诊断衡量肝脏炎症活动度衡量纤维化程度决定治疗方案 预测药物疗效 对肝病而言肝组织学检查是比血清ALT更灵敏而精确的指标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意义 一 接种乙肝疫苗 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越早越好 成年人 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 自身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 打疫苗前先需先进行化验 化验结果显示表面抗原 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为阴性 转氨酶 ALT 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 不能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的预防 乙肝疫苗接种程序 全程接种共3针 按照0 1 6个月程序 接种第1针疫苗后 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 乙肝的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后注意事项 通常认为表面抗体滴度 10mIU ml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 只能预防HBV 对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没有预防作用 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不是永久性的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再加强注射 因个体差异 每个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有高有低 持续的时间也有长有短 乙肝的预防 二 传播途径预防管理传染源 加强对HBV携带者的管理 禁止献血 不宜从事托幼工作 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血及分泌物污染公用物品 不共用理发刀具 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具 切断传播途径 阻断母婴传播加强环境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避免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防止性接触传播输血管理 加强对输血员的筛查 大力提倡义务献血 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的指征 防止经微量血传播的医源性感染医院管理 三 意外暴露后HBV预防在意外接触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 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1 立即检测HBVDNV 乙肝五项 肝功能 ALT AST 并在3个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勤管理制度2022
- 公司管理制度调整会议记录
- 技术类公司会议管理制度
- 视屏会议管理制度
- 学校卫生保健室制度
- 分子筛结构优化与烯烃选择性合成的研究新突破
- 中医康复理论创新-洞察及研究
- 心脏电生理人工智能辅助-洞察及研究
- 文化融合与创新能力-洞察及研究
- 混合现实空间映射-洞察及研究
- 出海白瓷海都造
- 公司年度财务预算表excel模板
- 三对三篮球赛记录表
- GB 4806.13-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
-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专家共识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封起DE日子博文 2006
- 特种行业和公场所治安管理工作指导手册
- 附属工程监理细则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看图写话《五感写作法》课件
- GA 814-2009 警用约束带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