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结构与功能.ppt_第1页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ppt_第2页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ppt_第3页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ppt_第4页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岳琼辉 皮肤科临床医生的服务半径正在不断扩大 皮肤科皮肤美容皮肤激光皮肤理疗皮肤外科皮肤性病亚专业应运而生 正成为皮肤科学的热点 第一章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学习要点 掌握表皮各层 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 熟悉皮肤的超微结构 了解真皮 皮下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的血管 淋巴管 肌肉和神经 第一节皮肤的结构 皮肤 skin 位于体表 是人体最大 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成人的皮肤面积约1 2 2 0m2 新生儿约0 21m2 厚度随年龄 部位不同而异 不包括皮下组织 约0 5 4mm 重量占总体重的16 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表面有细微的凸凹不平的皮纹 略隆起的称为皮嵴 凹下的称皮沟 较深的皮沟将皮面划分为三角形或多角形小区 称为皮野 指纹即由皮沟和皮嵴所组成 受遗传因素决定 其形状因人而异 各不相同 终生不变 皮肤的结构 皮肤由表皮 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下与结缔组织相连 其间有血管 淋巴管 神经 肌肉和皮肤附属器 肤色深浅因人种 年龄 性别及部位不同而异 毛发表皮皮肤附属器皮脂腺皮肤EpidermisAppendages大 小汗腺指 趾 甲skin真皮Dermis皮肤血管 淋巴管皮下组织BloodvesselsLymperSubcutis肌肉 神经MusclesNerves 1 皮肤的构成 由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及其间的附属器构成 2 表皮真皮的相连接 表皮脚与真皮乳头镶嵌而成 由基底膜带连接 3 皮肤的面积 成人 1 5 2m2 新生儿0 21m24 皮肤的厚度 表皮真皮0 5 4mm 表皮0 04 1 6mm 平均0 1mm 真皮1 3mm 5 皮肤的重量 占体重的16 6 皮肤的颜色 因种族 年龄 性别 部位及营养不同而异 7 皮纹 指纹指纹由遗传因素决定有个体差异 皮沟Skingroove 皮嵴Skinridge 8 无毛皮肤 指掌跖 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 唇红 乳头 龟头 包皮内侧 小阴唇 大阴唇内侧 阴蒂等处的皮肤 9 甲板与毛囊 长毛 短毛和毳毛 10 皮肤的血管 淋巴管 神经 肌肉 11 皮脂腺 小汗腺 顶泌腺 一 表皮 Epidermis 表皮结构示意图 一 角质形成细胞 基底细胞层 basalcelllayer 棘细胞层 priclecelllayer 颗粒层 stratumgramulosum 透明层 stratumlucidum 角质层 stratumcormeum 角质形成细胞占表皮细胞的80 以上 产生角蛋白 细胞间有细胞间桥 桥粒 依其分化的不同阶段与特点 光镜下分为5层 1 基底细胞层 basalcelllayer 位于表皮的最深层 由一层排列呈栅栏状的圆柱状细胞组成 其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 胞浆嗜碱性 胞核浓染呈椭圆形 位置偏下方 可分裂 产生新的角质形成细胞 故又叫生发层 一些因素可促进其增生 如外伤 肿瘤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 EGF 及环 磷鸟甘 cyclicguanosinemonophosphate cGMP 等 1 基底细胞层 basalcelllayer 而另一些因素如表皮抑素 chalone 及环一磷腺甘 cyclicadenosinemonophsphatecAMP 可抑制细胞分裂 表皮细胞的分裂增生与抑制维持在适度的比例 使新生的细胞与脱落的角层细胞保持平衡 以保证其生理需要的厚度 2 棘细胞层 priclecelllayer 位于基底层上方 一般由4 8层多角形 有棘突的棘细胞构成 胞核较大呈圆形 相邻细胞之间的突起以桥粒相连 最深层的棘细胞也有分裂功能 参与基底细胞共同组成生发层 由里向外 棘细胞渐趋扁平 电镜下 胞质内出现许多200 300nm椭圆形有膜颗粒 称为被膜颗粒 membranecoatinggranule 亦称为角质小体 karatinosome 或Odland小体 2 棘细胞层 priclecelllayer 角质小体内含有双极性磷酸脂质 可在角质细胞外形成一层薄膜 使之具有屏障作用 它的酸性磷酸酶可溶解细胞间的粘合物可使角层细胞脱落 3 颗粒层 stratumgramulosum 位于棘细胞上方 由2 4层梭形细胞组成 胞内有较多大小不一 形状不规则 HE染色示强嗜硷性的透明角质颗粒 keratohylinegranules 故名颗粒层 3 颗粒层 stratumgramulosum 在颗粒层上部 被膜颗粒增多 并向细胞膜移动 渐与胞膜融合 可释放出酸性粘多糖和疏水磷脂 形成多层膜状结构 充满细胞间隙 3 颗粒层 stratumgramulosum 在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角质细胞之间形成一个防水屏障 使水分不易从体内渗出 也阻止表皮水分向角质内渗入 如此可造成角质细胞内水分减少约80 是其成为死亡细胞的原因之一 角蛋白小体 4 透明层 stratumlucidum 仅见于掌跖的表皮 位于颗粒层上方 HE染色可见在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有2 3层扁平 境界不清 无核 嗜酸性 紧密相连的细胞 胞质中疏水的蛋白结合磷脂与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形成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 5 角质层 stratumcormeum 位于表皮的最外层 由5 1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 无核的细胞组成 光镜下 细胞器几尽消失 细胞与皮肤表面平行 细胞之间交错排列呈叠瓦状 结构紧密 由于细胞脱水变得比较坚韧 因此能抵抗摩擦 阻止水分 电解质及微生物的通过 起到屏障作用 5 角质层 stratumcormeum 同时对一些理化因素 如酸碱 紫外线有一定的耐受力 起到保护作用 角质细胞间由于桥粒逐渐消失 保证了它不断的形成和有规则的脱落 便表皮厚度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二 非角质形成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又称树枝状细胞 黑素细胞 melanocytes 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cell 树枝状细胞梅克尔细胞 Merkelcell 未定类细胞 indeterminatdcell 少量淋巴细胞 lymphocyticcell 1 黑素细胞 melanocytes 位于基底层 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 以后移至皮肤中 分散至基底细胞之间 约占基底细胞的10 此外 可见于毛发 黏膜 眼色素层和软脑膜等处 在暴露部位的皮肤 乳晕 腋窝 生殖器及会阴区较多 其功能是产生黑素 每个黑素细胞借助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 输送黑素颗粒 1 黑素细胞 melanocytes 每个黑素细胞的树枝状突起大约可与10 36个角质形成细胞相接触 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黑素颗粒进入角质形成细胞后象伞样聚集于细胞核顶上方 起到遮档和反射光线的作用 保护细胞核免受辐射损伤 日光照射可促进黑素的生成 黑素的多少决定了皮肤颜色的深浅 2 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cell LC 来源于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 主要分布于表皮中上部 约占表皮细胞的4 左右 亦见于口腔 扁桃体 咽部 食道 阴道 直肠黏膜及真皮 淋巴结 胸腺等处 HE染色表现为透明细胞 电镜下 胞核呈扭曲状 胞浆清亮 无张力细丝 黑素小体和桥粒 它有12个树突与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接触 2 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cell LC 细胞内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 又称Langerhans颗粒 细胞表面有多种标志 包括IgG IgE和C3b等的受体以及Ia HLA DR CD4 CD45 S 100等抗原 功能 识别 处理入侵的抗原 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使之活化增殖 产生淋巴因子 因此LC在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 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免疫和免疫监视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3 梅克尔细胞 Merkelcell 一般认为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细胞 散在分布于基底细胞之间 与角质形成细胞以桥粒相连 麦克尔细胞基底部与脱去髓鞘的神经轴索接近 并合成细胞轴索复合体 推测该细胞的功能与感觉有关 能感受触觉 4 未定类细胞 indeterminatdcell 位于表皮基底层 其来源和功能不十分清楚 目前多认为该细胞就是未成熟的或未能找到Birbeck颗粒的LC 基底层与基底膜带之间靠半桥粒连接 表皮半桥粒与真皮之间靠基底膜带连接 基底层具有防紫外线损伤 吸收 代谢及免疫作用 透明层 板层素 致密层 型胶原 致密下层 型胶原 基底层 半桥粒 基底膜带 真皮 表皮细胞间连接桥粒 desmosome 半桥粒 hemidesmosome 表皮下基底膜带 basementmembranezone BMZ 记忆口诀 表皮分五层 角 透 颗 棘 基表皮在组织学上的主要细胞构成 角 黑 朗 梅 1 来源于中胚层 不同部位厚薄不一 眼睑最薄为0 3mm 2 分为 乳头层 与表皮突呈犬牙交错样相接 含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游离神经末梢和囊状神经小体 网状层 较厚 有较大的血管 淋巴管 神经 肌肉 皮肤附属器及较粗的纤维 三 真皮 dermis 的结构与功能 3 由组成 纤维 胶元纤维 最丰富 交织成网 勒性大 但无弹性 网状纤维 嗜艮 幼稚的胶元纤维 弹力纤维 较细 缠绕在胶元纤维之间 弹性基质 主要是蛋白糖为成份 形成分子筛立体结构 可进行物质交换并有利吞噬 细胞 含成纤维细胞 肥大细胞 巨噬细胞 真皮树枝状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噬色素细胞 淋巴细胞 白细胞 4 具有 抵御外界冲击力 支撑皮下组织 储存水 电解质及血液 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由疏松的结缔组织与脂肪小叶构成 上接真皮 下连肌膜 含有血管 淋巴管 小汗腺和顶腺等 其厚薄因营养 年龄 性别 部位而不同 有软垫作用和防止热量散失的作用 四 皮下组织 Subcutaneoustissue 五 皮肤附属器 一 毛发与毛囊 hairandhairfollicle 1 毛发 Hair 由角化上皮细胞构成 分三层 分为 髓质 皮质 毛发的主体 含大量色素颗粒 毛小皮 毛干 毛根 毛球 毛乳头 含结缔组织 神经末梢 血管 毛基质 是毛发和毛节的生长区 有黑细胞 毛发生长周期 受遗传 健康 营养和激素水平影响 长毛 头发 腋毛阴毛 生长期 3年 退行期 3周 休止期 3月 正常人每天脱落头发的同时再生70 100根头发生长速度约0 27 0 4mm 日 50cm 3年短毛 眉 睫毛 生长期2个月 2 毛囊 hairfollicle 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内 由组成 分为 内毛根鞘 外毛根鞘 结缔组织鞘 上段 下段 基部和球部组成 漏斗部 毛囊口脂腺开口处 峡部 皮脂腺开口立毛肌附着处 分鞘小皮 赫胥黎层 享勒层 其中鞘小皮和毛小皮结构相同 即角化细胞 数层细胞构成 相当于表皮的棘层和基底层 内层 玻璃膜相当于基底膜带 中层 致密结缔组织 外层 疏松结缔组织 二 皮脂腺 Sebaceousgland 由腺泡和短的导管构成 为全浆腺 除口腔粘膜 唇红部 乳晕 包皮内侧 大小阴唇等处的皮脂腺直接开口于皮肤以外 均开口于毛囊上部 除掌跖 指趾屈面以外 广布全身 以头 面 颈 躯干中线上部 腋 外阴部较集中 称为皮脂溢出部位 排浅皮脂润泽毛发和皮肤 皮脂腺内寄生菌 棒状杆菌 糠秕孢子菌 的脂酶 将皮脂中的甘油三酸脂分解成脂肪酸 能抑制部分细菌和真菌 为单曲管状腺 为导管和分泌部组成 除唇红部 包皮内则 龟头 小阴唇及阴蒂外 广布全身 以掌跖 额部 腋窝最多 开口于表皮 排出汗液 含水及部分电解质 以调节体温 三 小汗腺 四 顶泌汗腺 apocrinesweatgland 原称大汗腺 为大管状腺体 常开口于毛囊 皮脂腺开口的上方 主要分部于腋窝 乳晕 脐窝 会阴 肛周等 外耳耵聍腺 眼睑的睫腺为顶泌汗腺变异 顶泌腺主要受性激素影响 青春期分泌旺盛 新鲜分泌液为乳状无气味 经空气中细菌分解即产生臭味称腋臭 其分泌液成份受遗传因素而定 有人可有狐臭 五 甲 nail 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 甲板 nailplate 为外露的部分 其下为甲床 nailbed 甲根 nailroot 为深入近端皮肤内的部分 其下为甲母质 nailmatrix 是甲的生长区 甲半月 naillunula 是近甲根部的淡色半月状区 甲生长速度 指1cm 3月 趾1cm 9月 正常甲板是淡红 光滑 平整 有光泽 四 皮肤附属器 五 皮肤的肌肉和神经 皮肤的平滑肌包括立毛肌 阴囊肉膜 乳晕的平滑肌和血管壁中的平滑肌 皮肤神经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六 皮肤的血管 六 皮肤的生理功能 一 保护作用 1 机械性损伤2 物理性损伤3 化学性损伤4 微生物的防御作用 5 防止体液过度丢失 正常皮肤 干燥 弱酸性 常驻菌 葡萄a 棒状b 肠道b 念珠菌 糠秕 不致病 皮脂腺内寄生的痤疮b 糠秕孢所含酯酶将皮脂中的甘油三脂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可抑制葡萄a 链a 念 糠秕 青春期皮脂腺分泌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小孢子菌使白癣自愈 二 吸收作用 通过角质细胞及其间隙 毛囊 皮脂腺或汗管来吸收外界物质 角质层越薄处吸收作用越强 角质细胞含水多 吸收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