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与音乐审美教育论文.doc_第1页
接受美学与音乐审美教育论文.doc_第2页
接受美学与音乐审美教育论文.doc_第3页
接受美学与音乐审美教育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接受美学与音乐审美教育论文 一、接受美学概述 俞伯牙与钟子期知音难寻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虽然演奏者演奏相同的一首作品但是对于欣赏者来讲面对同一首作品可能出现的是高山流水也可能会出现对牛弹琴因为这与欣赏者是否具有欣赏音乐的耳朵有重要的关系出现这一现象是有关于音乐审美的问题更关系到音乐审美中作品能否得到接受的问题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主要是一种文学理论、文学研究方法或美学流派创始人是德国美学家尧斯和英国美学家伊瑟尔接受美学作为传统美学的新形势将其在文学作品欣赏中最重要的欣赏者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将传统意义上固有的文学体质革新它认为接受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在审美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因此接受者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接受理论是尧斯和伊瑟尔两人共同创立的在其两人的观点中都着重探讨这对于读者的接受和反应二人研究探讨的重点都是接受但对于研究的出发点却不尽相同尧斯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读者来分析历史进程中读者如何接受作品的潜在涵义并提出“期待视野”、“视野融合”以及“审美距离”在这基础上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审美经验伊瑟尔的研究重点则是以文本读者的关系作为主要出发点围绕文本和接受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展开并由此提出了“隐含的读者”和“不确定性”两个概念 二、接受美学与审美能力 接受美学与音乐审美教育虽然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其中隐含着内在联系我们需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美学其中包含审美审美也一定脱离不开美学的奠基它能反映现实生活并作用于审美而音乐审美教育是按照音乐美的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音乐艺术内容对人进行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是人们在现实和实践中感受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认为庞大的美学理论中提出了接受美学尧斯和伊瑟尔虽把接受美学的理论作用于文学但也可应用于音乐作品当中在当今的美育教育中通过音乐这一形式是最为容易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用音乐审美教育作为一种契机并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重视人格的完整与协调发展因此用接受美学流派中提出的理论将传统的作用于文学作品上作品和读者的关系从接受者、欣赏者的角度出发让每一部作品都能从为他人的想法感受以此来运用到作曲家与作品的关系和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中不仅强调欣赏者的重要性更将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加淋漓尽致地诠释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 三、接受美学视域下的音乐审美教育模式 在大的艺术形式家族中音樂可算是特殊的一个孩子像文学、雕塑、绘画等他们只需要用人眼去看就能感受到这部艺术带给属于自己的感受但是音乐却有着不同的欣赏与感受方式作曲家精心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是由一个个特殊的音符一个特有的符号组成想要感受到这些音符所组成的魅力必须由演奏家或演唱家转化成可变具体的音响效果或弹或唱出来这样出来的音乐才会真正呈现出他的生命价值这种为音乐所赋予创作生命的表演就是人们所说的第二创作但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三创作就是让接受者、欣赏者来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心活动如审美体验、情感体验审美倾向等在进行欣赏的每名欣赏者都有着不同教育、家庭、环境是单独存在的个体所以说必然会在审美、接受、欣赏中出现不同层次的划分一般来说我们把对音乐的欣赏和接受分为几个层次:其一对音乐形式美的欣赏和接受这是以音乐的感知觉为切入点的欣赏和接受并从接受者最直接的听觉出发当我们听到一首作品时通过听觉所引起第一反映就是“享受”、“不好听”、“不错”、“能听”由于听觉感官刺激的结果会在接受者头脑里显现出来此时此刻的接受者在欣赏到好听的音乐时他会从音乐传递出来的信息中感受到兴奋和快乐但只不过这种感觉是对于接受者来说最简单的停留在表面的意境其二情感的欣赏和接受指接受者对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联想想象对音乐表达的情感做出体会与反应这是对于接受者与音乐欣赏的第二层关系我们从粗浅的听觉器官感受音乐作品之后想要更多获得与音乐家的创作交流来追求音乐家在创作音乐时的思想与灵魂就像我们要想形容未听过某个故事未见过某幅绘画、雕塑作品一样只是道听途说没有亲自的感受想要去真正理解作品想表达的想法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当你真真正正走入到创作者音乐家的思想和心里才会让真正的音乐与你对话和交谈感受不同的魅力其三对音乐内容的理性欣赏和接受在该层次上就需要通过知识的积累读懂音乐语言所传达的内在意义这也是作为一名欣赏者提高音乐审美力最高层次阶段是由“情”到“意”的过程当然审美教育过程中笔者并不是建议机械地套用接受美学的理论而是有选择地借鉴接受美学的方法和理念以独到的眼光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提高音乐审美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立元.接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