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浅谈《周易》的仁义思想.doc_第1页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浅谈《周易》的仁义思想.doc_第2页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浅谈《周易》的仁义思想.doc_第3页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浅谈《周易》的仁义思想.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浅谈周易的仁义思想 【内容摘要】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具有极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道德内涵。本文试图从易传说卦谈起,对周易的仁义思想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时下流行的厚黑哲学进行一定的反思。【关键字】仁义 厚黑正文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周易长期被尊为儒家五经之首、三玄之冠,甚至被认为是包罗万象、囊括了天地、人间所有知识,是中国传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汇。清朝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总篆官纪晓岚曾对周易作总评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叙)所以说,周易这部古老经典的主题思想,就是通过推求天地万物变化的道理,来弄明白社会人生各种问题的。“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系辞下)按照系辞的观点,易卦自创始之日起,就有许多道德的含义。“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定天下之疑。”(系辞上)周易既然有这么大的功效,所以“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系辞上)一、周易的仁义观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是中国上古时代道德范畴的用语。“仁本义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互相帮助;义本义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互相负责。” 胡道静戚文编著:周易十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页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不同学派又按各自的立场对仁义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例如儒家把仁解释为“亲爱”(礼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墨家则把仁解释为“兼爱”。但在民间,人们仍按其本意来理解它们。周易则是在原初比较广泛的道德意义上来使用这个概念的。“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传说卦)无论我们个人的生活,或在社会生活中,天地阴阳之变,都要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在义之中表现“理”,就是理于义。“穷理”,穷什么理呢?穷道德之理,穷那个“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的那个理。 牟宗三著:周易哲学演讲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任性命之理,是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传说卦)“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是“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的具体的表达。“和顺于道德”,道德是什么?就是所谓的仁与义。而“理于义”又作何解说呢?在义中表现成理,这个义是什么义呢?其实就是“仁与义”之义,以道德为中心而已。“按照说卦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道,各有其性,各有其命,各有其理。这道、性、命、理就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天的根本是阴阳,地的根本是刚柔,仁义则是人的根本,或者是人的价值所在。”胡道静戚文编著:周易十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14页易传对仁义道德的论说,有推阐、演绎的成分,但周易本经也的确有惩恶扬善的道德叙说,而且这些叙说互有联系,已构建成为一种体系。“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系辞下)那我们就以乾坤两卦为例,来分析它们含有的“君子进德”“体仁和义”的丰富内容。文言乾:“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彖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象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文言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由此可见,易传在解释乾、坤两卦时,把仁义道德看作是植根于人类本性的内在素质,就像天道阴阳,地道刚柔一样,立人之道,就是仁义。但在另一方面,易传又强调人们应根据出自人类本性的“仁义”要求,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其原因就是人在日常的生存活动中会受欲望的蒙蔽,而产生昏昧人类本性的错误,所以象损告诫人们“君子以惩忿窒欲”。应该说,这种道德修善的告诫,实贯穿于易传象全书,如:象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象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象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象咸:“君子以虚受人。”象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象蹇:“君子以反身修德。”象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象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象震:“君子以恐惧修省。”恒卦“九三”则要求人们永恒地保持自己的道德节操。“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象:“不恒其德,无所容也。”“晚而善易”的孔子对周易的这句话很重视,曾用以教导子路(见论语子路)。顾炎武也曾说:“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言以蔽之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见日知录,卷一)二、仁义胜厚黑当前,在中国文化热的浪潮中,有一种不健康的倾向,即一些文化人热衷于宣扬古书中的阴谋诡计。有人根据孙子兵法中的“兵者,诡道也”的思想,提出:“政者,诡道也。”“商者,诡道也。”等等。还有人欣赏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瞒天过海”“趁火打劫”“无中生有”“李代桃僵”等三十六计。已故作家李宗吾解放前的一本愤世嫉俗的旧作厚黑学,被好几个出版社翻印,并大量发行。“皮厚心黑”“心狠手辣”的厚黑哲学也风靡一时。难道“厚黑”真的是古今中外成功事业的秘诀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周易中阐释的“立人之道仁与义”(说卦传),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古今中外事业成功的秘诀绝不是厚黑,而恰恰是被一些所谓的“聪明人”视为迂腐说教的仁义道德。这个仁义倒也不是儒家所说的亲亲之仁或君臣之义,它的内涵和外延与儒家的仁义道德说教不尽相同,它包括了深入广大社会底层人群心中的兼爱非功、替天行道、解民倒悬、哥们义气等仁义观。这是一种比较广泛的伦理道德观念。每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伦理道德观念当然为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但是某种伦理道德观念一旦成为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指导思想,它就有一种无形的反作用力,可以对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事业成败产生重大影响。厚黑哲学的论说者,常以刘邦、曹操成功的史例来证明厚黑学的正确。但事实上,这两个历史人物的成功恰恰证明了仁义的极端重要性。与刘邦争雄的反秦起义军的北线统帅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击溃秦军主力,敲响了秦王朝覆灭的丧钟,但是他坑杀数十万秦军降卒、焚烧咸阳、掠夺财宝的暴行,说明了他作为楚国贵族后裔的残暴习性未改,他不能正确对待起义民众的要求,失去了民心。而刘邦作为反秦起义军西线的首领,一进关就宣布约法三章,下令废除秦王朝苛政,减轻田赋(十五税一),获得了人民的支持。正是这种民心向背,决定了刘邦与项羽中原逐鹿的胜败命运。废除秦的苛政就是仁义,而杀俘烧掠就是厚黑,刘胜项就意味着仁义胜厚黑。曹操的成功也不是像三国演义所描写的靠着挟天子以令诸侯、滥杀无辜以及所谓“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厚黑哲学。实际上,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是有的,但那时的汉朝王室已名存实亡,曹操肯迎奉汉天子,倒是非常有政治远见的。滥杀无辜也有一些,但不像项羽那样几十万地坑杀。“宁我负人”的厚黑哲学,事出有因,但不能确定一定是他说的。考诸史书,曹操之所以能完成统一北方的一代伟业,就在于他能在自己统治的地区内抑制豪强,减轻租赋,实行屯田政策,恢复农业生产,改变了东汉末年土地荒芜、经济萧条、人口大量死亡的凄惨景象。他多次下令求贤,唯才是举,大力整顿吏法,从而赢得了北方群众的拥护,这才取得了事业的成功。在政治、经济领域或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中玩阴谋诡计,弄厚黑哲学的人,或许能得逞一时,但时间的法庭,总会对他们作出严厉的判决。历史上也确有一些巨奸大憨,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了成功,如高俅、秦桧、贾似道、严嵩、和绅、袁世凯之流,但最后莫不身败名裂,受到了历史的裁判。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以厚黑始,以失败终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厚黑学如同鲁迅先生所说的捣鬼术:“也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