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二外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考研参考书,考研重难点笔记.pdf_第1页
2016年北二外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考研参考书,考研重难点笔记.pdf_第2页
2016年北二外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考研参考书,考研重难点笔记.pdf_第3页
2016年北二外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考研参考书,考研重难点笔记.pdf_第4页
2016年北二外翻译硕士考研历年真题解析,考研参考书,考研重难点笔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考研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点 书法的基本常识 书法 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 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 它的基本 要求有 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 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 因此 其有两义 一指毛笔字书写 的法则 主要包括执笔 用笔 点划 结构 分布等方法 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 的艺术 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 生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 趣味 学养 气质等精神 因素 其为侧重于 心画 二者相融合 便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 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 说 包括了三个方面 一是笔法 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 还握正确的指法 腕法 身法 用笔 法 用墨法等技巧 二是笔势 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 字与字之间 行与行之间 的承接呼应关系 三是笔意 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 情趣 学素和人品 从书 体 风格上说 更是多姿多态 美不胜收 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之所以成为一 门艺术 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 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 关系密切有关 其文字以象构思 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 而方块构形 灿然 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 其工具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可生出方圆藏露 逆 顺向背的韵味 轻重肥瘦 浓淡湿涩的情趣 抑扬顿挫 聚散疏密的笔调 断连承接 刚柔雄 秀的气势 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 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 韵味无穷 书法不仅成为表达 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 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 千古一风 而且早已走出国门 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 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 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章法 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 字与字 行与行之间呼应 照顾等关系的方法 亦即整幅作 品的 布白 亦称 大章法 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 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 为 小章法 明张绅 书法通释 云 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 章法 篇法 终篇结构首尾 相应 故云 一点成一字之规 一字乃终篇之主 明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 评书法 云 古 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 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 作 西园雅集图记 是纨扇 其直如弦 此必非有他道 乃平日留意章法耳 右军 兰亭叙 章法为古今第一 其字皆映 带而生 或小或大 随手所如 皆入法则 所以为神品也 可见 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 得十分重要 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 逐字之布白 行间之布白 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 盼呼应 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 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 如是自能神完气畅 精妙和谐 产生 字 里金生 行间玉润 的效果 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 一是纵有行横有列 二是 纵有行横无列 或横有行纵无列 三是纵无行 横无列 它们或有 镂金错采 的人工美 或具 芙蓉出水 的自然美 笔法 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 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 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 要使书 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 必先讲究执笔 在运笔时掌握轻重 快慢 偏正 曲直等方法 称为 笔法 唐张怀瓘道 玉堂禁经 用笔祛 云 大凡笔法 点画八体 备于 永 字 故元赵孟頫 于 兰亭跋 中云 盖结字因时相传 用笔千古不易 墨法 亦称 血法 一曰 用墨之法 前人谓水墨者 字之血也 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 墨过淡则伤神彩 太浓则滞笔锋 必须做到 浓欲其活 谈欲其华 宋姜夔 续书谱 用墨 云 凡作楷 墨欲乾 然不可太燥 行 草则燥润相杂 以润取妍 以燥取险 墨浓则笔滞 燥 则笔枯 亦不可知也 清包世臣 艺舟双辑 述书下 云 画法 字法 本于笔 成于墨 则 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 笔实则墨沉 笔飘则墨浮 用墨作风 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 异 如北宋浓墨实用 南宋浓墨活用 刘墉喜用浓墨 梦楼专尚淡墨 另一方面 又常因书体 风格 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二曰 磨墨之法 宋苏易简 文房四谱 墨谱 云 研墨 如病 盖重其调匀而不泥也 研墨要凉 凉则生光 墨不宜热 热则生沫 盖忌其研急而墨 热 又李阳冰曰 用者旋研 无今停久 久时尘埃相污 胶力隳亡 如此泥钝不任下笔矣 元陈绎曾 翰林要诀 肉法 云 磨墨之法 重按轻推 运行近折 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 令墨滞笔冱 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 凡书不得自磨墨 令手颤 筋骨大强 是大忌也 结体 亦称 结字 间架 结构 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 汉字尚形 书法又 是 形学 清康有为 故结体尤显重要 元赵盂頫 兰亭跋 书法以用笔为上 而结字亦须 用工 汉字各种字体 皆由点划联结 搭配而成 笔划的长 短 粗 细 俯 仰 缩 伸 偏旁的宽 窄 高 低 欹 正 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 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 得体 匀美 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 正如清冯班在 纯吟书要 中所云 先学间架 古人所谓结字 也 间架既明 则学用笔 间架可看石碑 用笔非真迹不可 结字 晋人用理 唐人用法 宋 人用意 又云 书法无他秘 只有用笔与结字耳 可见 结字在书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款识 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 汉书 郊祀志下 今此鼎细小 又有款识 不宜荐 见于宗庙 颜师古注云 款 刻也 识 记也 此外 还有三说 一款是阴文凹入者 识是 阳文凸出者 二 款在外 识在内 三 花纹为款 篆刻为识 均见方以智 通雅 卷三十 三所引 后世在书 画上标题姓名 也称 款识 题款 或 款题 画上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 根石罅 书不工者多落纸背 至宋代 始记年月 也仅细楷 书不两行 唯苏拭有大行楷 或 跋语三 五行 元人从款识姓名年月发展到诗文题跋 有百余字者 至明清题跋之风大盛 至 今不衰 可见 款识 有二义 一 指书画作上的署名后款 二是古代神鼎彝器上铸刻之文字 笔锋 笔毫的尖铁 姜夔 续书谱 用墨 云 笔欲锋长劲而圆 长则含墨 可以运动 劲 则有力 圆则妍美 字的锋芒 也叫 笔锋 能将笔之锋尖保持在字的点划之中者 叫 中锋 能藏在点划中间的不出角者 叫 藏锋 将笔之锋尖偏在字的点划一面者 叫 偏锋 一般以 偏 锋 为书法之病 清周星莲 临池管见 云 能将此笔正用 侧用 顺用 逆用 重用 轻用 虚用 实用 擒得定 纵得出 遒得紧 拓得开 浑身都是解数 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 乃 为合拍 飞白 亦称 草篆 一种书写方法特殊的字体 笔画是枯丝平行 转折处笔路毕显 相传东 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 工匠用刷白粉的帚子刷字 蔡各得到启发而作飞白书 唐代张怀瓘 书 断 载 飞白者 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 王隐 王愔共云 飞白变楷制也 本是宫殿题 署 势既寻丈 字宜轻微不满 名曰飞白 北宋黄伯思称 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 其势飞举谓 之飞 明代赵宦光称 白而不飞者似篆 飞而不白者似隶 今人将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泛称为 飞白 传世的唐宋御制碑多以飞白题额 如 晋祠铭 升仙太子碑 等 清张燕昌 陆 纪曾有 飞白录 二卷 法帖 亦称 帖 指古代名人的墨迹 摹刻在石版或木板上的法书及其拓本 称为 法帖 即可供效法者 宋太宗淳化三年 992 命侍书学士王著摹刻秘阁所藏法书 编为十卷 每 卷首刻 法帖第 x 汤 淳化阁法帖 其 法帖 之名相传由此始行 法帖谱系 称 熙陵 宋太宗 留意翰墨 出御府历代所藏真迹 命王著摹刻禁中 厘为十卷 此历代法帖之祖 院体 书法术语 宋太祖时曾置御书院 书院成员都是学习王义之的字 以用于书写当时朝 廷的各种文告敕令 这种字 体轻势弱 多呆板无神 了无高韵 人称 院体 后来 人们不 管其书者为谁 书为何体 凡无骨力 无神韵的书法皆被人称为 院体 故这一书法术语 用 以对书法气格的品评 一般含有贬意 钩填 书法术语 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 以较透明的纸蒙在法书上 先以细笔双勾 后用墨 廓填故称 亦称 双勾廊填 南宋姜夔 续书谱 谓 双勾之法 须得墨晕不出字外 或廓填 其内 或朱其背 正得肥瘦之本体 学书法的基本常识 1 书法由三个最基本 最关键的要素组成即 用笔 结字 章法 2 造字的方法 我国古代所谓 六书 理论 即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和假借 3 甲骨文是 龟甲兽骨文字 的简称 因其契刻在龟甲骨上而得名 在十九世纪末 在河南 安阳附近出土 那里是殷都的废墟 所以又名 殷墟文字 4 秦代把小篆这种书体 广泛用于刻石颂德 存世的有 琅邪台刻石 和 泰山刻石 残 石等 可以代表秦代小篆的风格 5 两汉石刻盛行 如瘦劲宽博的 礼器碑 飘逸秀丽的 乙瑛碑 厚重古朴的 张迁 碑 纵肄奔轶的 石门颂 等 近代还发现了大量的汉筒和帛书 如在敦煌出土的 流沙坠 筒 内蒙古出土的 居延竹筒 及在甘肃出土的 武威汉筒 等面目不同 格调各异 6 金文出现距今 3000 年前后的周朝 它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 因为这些文字大多是镌刻 或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当时人们称铜为 金 所以叫做 金文 又因为古代的铜器分钟 鼎两类铜器 所以金文也称 钟鼎文 7 魏国出现的书法家主要有邯郸淳韦诞 钟繇等 其中以钟繇最为著名 他善各种书体 尤以楷书见长 被后代奉为 楷书之祖 代表作有 宣示表 力命表 荐季直表 8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书法家 有 书圣 之称 其楷书 黄庭经 乐毅论 最 为著名 草书以 十七帖 著名 行书以 兰亭序 快雪时晴帖 丧乱帖 等著名 其中 兰亭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9 唐初四大家为欧 虞 褚 薛 欧阳询的代表作是 皇甫诞碑 化度寺 禅师塔铭 九成宫礼泉铭 温彦谦碑 张翰帖 等 虞世南的代表作有 孔子庙堂碑 汝南公主墓志铭 等 褚遂良代表作有 伊阙佛龛碑 孟法师碑 雁塔圣教序 等 薛稷代表作有 信行禅师碑 等 10 盛唐的颜真卿 人称 颜平原 又称 颜鲁公 代表作 楷书有 多宝塔 麻姑仙坛记 颜勤礼碑 等 行书 祭侄稿 最为特色 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11 怀素和张旭并称为 颠张醉素 张旭草书作品有 古诗四帖 等 怀素作品有 自叙帖 苦笋 等 12 在正史上 东汉熹平四年 175 年 第一次把书写和碑刻文字称为书法 秦李斯 汉蔡 等人书法理论相继出现 书法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 如张怀瓘 书断 孙过庭 书谱 张 彦远 书法要录 颜真卿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欧阳询 八决 三十六法 用笔论 等 13 苏 黄 米 蔡为宋四大家 苏轼代表作 天际乌云帖 寒食诗帖 醉翁亭记 丰乐亭记 等 米芾代表作 苕溪帖 蜀素帖 虹县帖 多景楼诗 等 黄庭坚代表作 松风阁 诸上座帖 等 蔡襄 谢赐御书诗帖 万安桥记 林禽帖 等 14 明代书法论著中较著名的有董其昌 书禅宝随笔 谢晋的 春雨杂述 项穆的 书 法雅言 等 清代的书法著述比明代的更加丰富 主要有包世臣的 艺舟双楫 康有为的 广艺舟双楫 刘熙载 的 艺概 书概 百科知识 名词解释近代史事件 皖南事变 百科知识 名词解释近代史事件 皖南事变 1940 年 10 月 19 日 蒋介石命何应钦 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 副参谋 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 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 项英 强令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 新四军于 1 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 11 月 9 日 朱德 彭德怀 叶挺 项英复电何应钦 白崇禧 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 但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 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 仍按原定计划密令第三战 区顾祝同 上官云相将江南新四军立即 解决 1941 年 1 月 4 日 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 9 千余人 在叶挺 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 1 月 6 日 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 与国民党 7 个师约 8 万人短兵相接 激战 7 昼夜 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 除傅秋涛率 2000 余人分散突围外 少数被俘 大部阵亡 军长叶挺 被俘 副军长项英 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 政治部主任袁国平阵亡 西安事变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 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 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 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 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 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 监禁事件 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 目的是 停 止剿共 改组政府 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 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九 一八事变 九 一八事变 指 1931 年 9 月 18 日本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冲突双方 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 史称 九 一八事变 由于当时中国东 北地区称为满洲 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 满洲事变 九 一八事件爆发后 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而在日本国内 主战的日本军部地 位上升 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 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 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 关东军占领 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 直至今日 九月十八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 为 国耻日 在国际上 这起事件经常被拿来与纳粹德国的国会纵火案相提并论 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中国 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 年 7 月 7 日 夜 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 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 求 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 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 29 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 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 1931 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 为进一步挑起 全面侵华战争 陆续运兵入关 到 1936 年 日军已从东 西 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今北京市 从 1937 年 6 月起 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 年 驻华日军悍然发动 七 七事变 又称 卢沟桥事变 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抗日战争爆发 整风运动整风运动 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 曾在 1942 年 1950 年 1957 年进行过 3 次 其中以 1942 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最有名 故整风运动通常专指延 安整风运动 一 二九运动一 二九运动 1935 年 12 月 9 日 北平 今北京 六七千大中学生不顾当局的禁令 冲上街头同 使用水龙 警棍日军攻占沈阳的军警搏斗 向当局请愿 反对华北自治 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 日 称为一 二九运动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指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 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 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红军 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和长征 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 为了纠正王明 左 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挽救红军和中国革 命的危机而召开的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肯定的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 张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会议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 独立自主 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 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 是党 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 标志着中国 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这是党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点 中国革命从此打开了新局面 武昌起义武昌起义 辛亥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 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 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 终于在 1911 年 农历辛亥年 10 月 10 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 逐步使清 朝走向灭亡 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政权 1940 年 3 月 抗日根据地各级民主政权根据中共中央关于 抗日根据地政权问 题 的指示 贯彻执行 三 三制 原则 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 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 非 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 代表小资产阶级 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代表中等资 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 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政 治路线和基本策略 三元里人民抗英三元里人民抗英 1841 年 5 月 29 日 英军劫掠队窜到三元里一带抢劫 并侮辱菜农韦绍光的 妻子 韦绍光等忍无可忍 与敌力搏 当场打死几名英国士兵 为预防英军报复 三元里人民 在北郊三元古庙集会 决定立即武装抗击 以三星黑旗作指挥旗 旗进人进 旗退人退 三元 里附近 103 乡人民闻讯后 义愤同赴 组成一支反侵略的武装力量 丁汝昌 丁汝昌丁汝昌 1836 1895 安徽庐江人 1874 年 李鸿章创立海军 次年他受命赴英购置军 舰 归国后综理北洋水师 1888 年北洋舰队编成 任海军提督 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 9 月 16 日 率北洋舰队护送清军至鸭绿江口大东沟 17 日 舰队准备返航时 与日本海军发生海 战 他指挥舰队应战 负伤后仍继续督战 是役后 奉李鸿章之命困守威海卫 11 月 日军 进攻旅顺 他赴天津向李鸿章请战未准 旅顺陷落 被革职留任 1895 年 2 月初 日军陷威 海卫 他据刘公岛多次组织将士反攻 击沉敌舰艇 7 艘 而洋员和部分官兵以势孤难战 逼其 投降 他严词拒绝 宁死不屈 12 日服毒自杀 现刘公岛上 丁公祠 即当年北洋海军提督 府 林永升林永升 1855 1894 福建侯官 今闽侯 人 早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1877 年赴英学 习海军 为船政学堂首届出洋留学生之一 1887 年与邓世昌等赴英 德接收定购之致远 经 远等四舰 旋任北洋水师经远舰管带 1889 年署理北洋海军左翼左营副将 因功升总兵 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事起 率经远舰参加黄海海战 舰受重创仍奋勇督战 配合定远等舰 击伤日 舰多艘 在率舰追敌途中中炮阵亡 经远舰亦中水雷沉没 聂士成 聂士成 1900 安徽合肥人 1884 年率清军一千余名渡海到台湾 参加抗法斗争 1893 1894 年间 来往东三省等地巡历 所过山川要隘形胜 均以西法绘图立说 著有 东游记 程 一书 1894 年 随叶志超率军赴朝鲜 在牙山登陆 镇压东学党起义 甲午战争爆发后 率部在牙山成欢驿抵抗日军的进攻 以寡不敌众 突围后随叶志超绕道至平壤 10 月 奉命 扼守辽东大高岭一带 奋战十多天 击退日军 以功升直隶提督 又先后夺回连山关 分水岭 等地 击毙日将富刚三造 徐邦道徐邦道 1895 四川涪州 今涪陵 人 1855 年 咸丰五年 投奔楚军参加镇压太平天国 和捻军起义 1869 年入陕镇压回民起义 1878 年晋升提督 1880 年调驻天津军粮城 1889 年授正定镇总兵 甲午中日战争时 驻守旅顺 1894 年 10 月 日军从辽宁登陆 率所部迎敌 于金州 今辽宁金县 重创日军后退回旅顺 11 月 日军大举进犯旅顺 守军统帅龚照等 仓皇逃跑 他率部孤军奋战 终因寡不敌众败退 1895 年在牛庄 营口等地继续抗战 不久 病卒 赵怀业赵怀业 清末官僚 又名怀益 字少山 号小川 安徽合肥人 早年随刘铭传镇压捻军起 义 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时 任刘铭传军分统 同年 10 月募兵 6 营 驻防大连 被升任提督 11 月 日军进犯金州时 他不顾前方告急 按兵不动 并准备逃走 金州陷落后逃至旅顺 又弃旅顺而逃 被清政府革职查办 伊藤博文伊藤博文 1841 1909 日本长州人 藩士出身 1863 年赴英国学习海军 回国后积极从 事倒幕运动 后致力于制定日本宪法 1885 年起四任内阁总理 1888 年起三任枢密院议长 1889 年国会组成 又任贵族院议长 他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策划者 战后任和谈全权代表 胁迫清政府签订 马关条约 并一度任台湾事务总裁 1898 年 9 月曾来中国 阴谋插手维 新变法运动 因戊戌政变猝发而离去 唐景崧唐景崧 1841 1903 广西灌阳人 同治进士 授吏部主事 1882 年曾向朝廷请缨援越抗 法 中法战争期间 转到广西清军主帅徐延旭处 被委为前敌营务 后招募建立四营 号 景 字军 与黑旗军并肩战斗 战后清政府晋升他为福建台湾道员 按察使衔 1887 年赴台 后升为台湾布政使 1894 年升任台湾巡抚 1895 年 6 月日军进攻台北时 弃台内渡 后闲居 广西桂林 直至病死 著有 请缨日记 看棋亭杂剧 等 丘逢甲 1丘逢甲 1864 1912 字仙根 号蛰仙 台湾彰化人 光绪进士 官工部主事 曾讲学台中 台南各书院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 在乡督办团练 后与台湾士民抵抗日军侵略 坚持抗战二 十余日 兵败后回到广东镇平 今蕉岭 创办学校 推行新学 曾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 广东 咨议局议长 民国成立 赴南京 被推举为参议院议员 因病返粤卒 有 岭云海日楼诗钞 徐骧徐骧 约 1858 1895 台湾苗栗人 祖籍广东 秀才出身 自幼读书习武 颇受推重 1895 年春 愤激于 马关条约 对台湾的割弃 认识到 朝廷无力以卫吾台 能卫吾台者 吾民耳 在苗栗组织义军抗日 被推为民团团长 1895 年 6 月中旬会同义军首领吴汤兴 姜绍祖和清 军分统杨紫云迎击进犯新竹的日军 消灭敌军樱井大佐 1 队 60 人 后率部在新竹地区坚持抗 敌两月余 8 月下旬 会同黑旗军和日军激战于大甲溪 彰化一带 彰化失陷 奉刘永福命募 军队数百人 作为福字游胜军先锋营 出击云林地区 10 月中旬率部战于曾文溪 13 日阵亡 门户开放 政策 门户开放 政策 1898 年 美国正在进行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 未能参与对中国海湾港口和 势力 范围 的争夺 1899 年 9 月和 11 月 美国政府先向英 德 俄三国 接着又向法 日 意各 国提出所谓在华 门户开放 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美国承认各国在华 势力范围 和它们 已经得到的路矿等特权 同时要求列强在租借地和 势力范围 内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 得利益不加干涉 对各国货物 一律由中国政府按照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在征收港口税 铁路 运费方面 对别国船只 货物不实行差别待遇 当时 美国的工业正在迅猛发展 工业总产值 以及钢铁 电力等许多主要方面的生产已经超过英 德 法各国而居世界首位 门户开放 政策 是要列强开放在华租借地和 势力范围 使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以免因 排它 性待遇 而遭到损害 英国对美国的倡议表示有条件地赞同 俄国的答复故意含糊其词 但不 公然反对 其他国家则根据各自的情况作了相应的表示 美国利用其中的外交辞令 于 1900 年 3 月宣布它所提出的主张已为各国所接受 這样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经过几年空前尖锐复 杂的大争夺之后 终于在美国 门户开放 政策的基础上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 在一定程度 上建立起侵华的联合阵线 康有为康有为 1858 1927 广东南海人 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祖父康赞修 是道光年 间的举人 父亲康达初 做过江西补用知县 康有为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 19 世纪 70 年 代 中国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 正在形成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酝酿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 1879 年康有为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阅读了 西国近事汇编 环游地球新录 等书 乃始知 西方治国有法度 在西学的影响下 他如饥似渴地向西方寻找真理 1882 年康有为到北京参 加顺天乡试 没有考取 南归时 途经上海 购买了大量西书 他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 资产阶级政治观点 初步形成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梁启超 梁启超 1873 1929 广东新会人 祖父和父亲都是封建文人 15 岁时 受业于阮元在广 州创办的学海堂 17 岁考中举人 1890 年 他到北京参加会试 开始看到 瀛环志略 和江 南制造总局翻译的书籍 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1891 年 他就学于康有为 接受维 新思想的影响 1895 年 他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 公车上书 组织强学会 1896 年 他 在上海主编 时务报 发表 变法通议 编辑 西政丛书 第二年 他到湖南 担任长 沙时务学堂总教习 在他和谭嗣同的努力下 湖南的变法运动迅速开展 1898 年入京 以六 品衔办京师大学堂 译书局 变法失败后 他逃往日本 新学伪经考 新学伪经考 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主要理论著作之一 初刊于 1891 年 在书中 康有为认为东汉以来的古文经学多出自刘歆伪造 所以叫作 伪经 是新莽一朝之学 所以 又叫作 新学 他指斥古文经学不是孔子的 真传 即宋人所尊述之经 乃多伪经 非 孔子之经也 康有为认为 西汉以前的今文经才是孔子 真传 所在 這就对维护封建专制 制度的传统思想提出了挑战 为扫除维新变法的障碍准备了条件 康有为把资产阶级需要的东 西 也挂上了孔圣人的招牌 因此减轻了非圣无法的压力 康有为的 新学伪经考 旨在动摇 和破坏封建守旧顽固势力 恪守祖训 的观念 打击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 因而它不是一部单 纯的 辨伪专著 而是披着 经学 外衣的一部维新变法的理论著作 孔子改制考 孔子改制考 是康有为另一部维新变法的理论著作 始纂于 1891 年 1898 年正式刊行 它的主要内容是 孔子以前的历史 是孔子为 救世改制 的目的而假托的宣传作品 都是茫 昧无稽的 从秦 汉以来才可考信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提出一套他自己创立的尧 舜 禹 汤 文 武的政教礼法 编撰六经 作为 托古改制 的依据 从战国到秦汉 无不咸归依 孔子 因为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 教义最完善 制度最齐备 门徒最众多 于是在汉武帝时 取得一统的地位 孔子也就成为 万世教主 這样 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 托古改制 者 尊孔子为教主 用孔教名义 提出维新变法的主张 康有为把资产阶级的民权 议院 选举 民主 平等 都附会到孔子身上 说是孔子所创 他把资产阶级需要的东西 挂上孔圣人的招 牌 用自己的观点阐释儒家经籍 铺衍 孔子改制 力图使人们相信 维新变法就是遵循孔 子的 立法 孔子也成为维新变法的祖师 强学会强学会 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1895 年 康有为发起 公车上书 后 维新成为全国性的政治 运动 8 月 在翁同 孙家鼐支持下 由康有为发起 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 入会 者数千人 陈炽为提调 梁启超为书记员 康作 强学会叙 痛陈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号召 发愤图强 学会每隔数日集会一次 每次都有人发表演说 又附设 强学书局 刊行 中外 纪闻 翻译西方和日本书籍 宣传维新主张 一些官僚见学会势盛 也纷纷表示 资助 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张之洞 刘坤一 袁世凯等都捐银入会 李鸿章也愿捐银二千两入会 因签订 马关条约 名声太坏 遭到拒绝 英国人李提摩太等也加入强学会 不久 康有为又 组织上海强学会 吸收黄遵宪 汪康年 张謇 陈三立 梁鼎芬等人为会员 刊行 强学报 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 强学会由北京发展到上海 声势愈大 御史杨崇伊以 私人堂会 将开 处士横议之风 上奏慈禧太后 1896 年 1 月 慈禧太后强迫光绪帝下令封闭北京强学会 张 之洞也停发上海强学会的经费 前者只活动了四个月 后者只活动了一个多月 便被扼杀了 中外纪闻 中外纪闻 康有为在 公车上书 之后不久 创办了 万国公报 万国公报 自 1895 年 8 月 17 日开始正式刊行 为双日刊 每册有编号 无出版年月 报名与英 美传教士所办之报相同 因为上海广学会编的 万国公报 在政府官僚中行销有年 故袭用其名 以利推广 万国公 报 每册有论文一篇 长篇则分期连载 除转载广学会和其他报刊外 撰文未署名 实际出于 梁启超 麦孟华之手 北京强学会成立以后 先以报事为主 把 万国公报 改名为 中 外纪闻 梁启超 汪大燮为主笔 中外纪闻 于 12 月 16 日正式刊行 双日刊 木活字印 刷 每册注明出版年月 无编号 封面有紫红色 中外纪闻 四字 中外纪闻 发刊一个月 零五天 即遭封禁 但 译印西国格致有用之书 在今存各册中 有 英国幅员考 西 国铁路考 地球奇妙论 等 中外纪闻 是资产阶级早期政治团体的机关刊物 它除选 登 阁抄 译载新闻外 又载 格致有用之书 探讨 万国强弱之原 提出言政敷治的 建议 在中国近代政治史 新闻史上有一定地位 时务报 时务报 清末维新派的报刊 旬刊 上海强学会被封禁后 会员黄遵宪 汪康年等倡议以学会余款创办 报馆 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于 1896 年 8 月 9 日在上海出版 时务报 由汪康年任经理 梁启超任主笔 该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 设论说 谕折 京外近事 中西报译等栏目 梁启超 连续发表 变法通议 等重要文章 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 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 倡 言变法 抨击顽固守旧势力 因此颇受读者欢迎 数月间行销万余份 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 有 对宣传维新起了很大的作用 张之洞对该报曾予以资助 但对梁启超等的议论深为不满 乃通过汪康年对梁多方掣肘 迫使梁去职 百日维新 中 康有为想利用 时务报 进一步 推动变法 乃通过光绪帝宣布改 时务报 为官报 并派自己督办 时务官报 汪康年在张 之洞支持下 于 1898 年 8 月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