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现实基础分析.doc_第1页
高中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现实基础分析.doc_第2页
高中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现实基础分析.doc_第3页
高中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现实基础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现实基础分析 一、诵读教学的诗教传统决定了采用诵读教学法 古代诗歌的诵读教学有着非常良好的诗教传统。 1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情况 我们首先看一下我国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情况。诗歌诵读教学的兴起应该是与古代学校的出现同步的,我国古代学校的出现大致从原始社会的虞舜时代就开始了。早期的学校称为庠和序,庠和序开设的课程门类主要包括我国古代的六门技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课的教学内容,这是最早能够与诗歌诵读教学有联系的学科知识门类。古代百姓教化都是口耳相传,所以重视声教,尤其是要在教学上达到声音能够感人的艺术效果,一般都要与音乐结合起来。古人学习音乐基本都是从“德、语、舞”三方面结合“乐”来进行,称为“乐德、乐语、乐舞”,“乐语”就是语文与音乐的结合,而进行吟诵、咏读的阅读教育“讽诵”就包含在“乐语”的教学中。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诗歌诵读教学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a.诗教氛围浓厚 古代诗教氛围浓厚 孔子是先秦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编选的诗经对诗歌教育影响深远而广泛,其中如氓、采薇等诗篇还以其深刻的思想价值和强烈的感染力被收录进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诗经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精华,它分为风、雅、颂三类,里面的三百多首诗歌大部分是可以合乐而诵,合乐而歌,合乐而舞的。所以有“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的说法。“诵”、“弦”、“歌”、“舞”,就是当时诗歌教育的特点,可见古人喜欢将语文学习与音乐结合起来,提倡“诗书教化”,就在情理之中了,孔子恐怕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倡诗歌教育的先贤。论语记载了许多关于孔子以诗教育学生的例子,如“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东汉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王充的论衡,反映了他的诵读教学思想。王充认为,进行诵读教学时,教师如果只是把书本上的东西不假思索的直接教给学生,没有自己的心得和见解,就算不得好教师;其次,学生读书要善于开动脑筋,勤于问难,要熟读精思,要博览古今,还要贵在运用。他在论衡超奇篇云:“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现在看来,他所表明的诵读思想是要求将诵读与思考、与实用的目的结合起来,与我们当今提倡的诵读教学主张一致,在当时是极有预见性的。 唐代语文教育家韩愈也主张读书要反复诵读、反复玩索,“沉潜乎义训,反复乎句读”(上兵部李侍郎书),并深入理解词语和思想内容,汲取精华,甚至主张读书要废寝忘食。韩愈在这里所阐明的观点与我们今天提倡的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是相统一的。 北宋教育家朱熹在朱子读书法里明确谈到读书方法中的重要一条就是要“熟读精思”。他认为“凡读书且要熟读,不可只管思。读得通贯后而义理自出。读书须是成诵方精熟,今所以记不得,说不出,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可见读书不仅要读熟还要读通,最终化为自己的知识。可见,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的读书观点主要是“读书须反复,读书须思考,读书须生疑”。应该说,“反复思考生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涵泳性情,完善修养,丰富人格,提高美学素养的过程。 b.诵读教材经典 古代诗歌诵读教材的产生是从孔子编选的诗经开始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记录北方民族歌谣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与习礼、习乐结合的专用诗歌教材。它以其美丽的语言和纯朴的诗风激发了人们进行诗歌讽诵的热情,也被选为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最基本教学内容。 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楚辞收集的是楚地民间歌谣,虽然骚体诗句式并不是整齐划一的,用韵也不是很严格,但是句中或句末加语气助词“兮”等语气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声调依然和谐悦耳,因此广为传诵。至今,高中语文教材里还节选了楚辞里的离骚,学生们在学习屈原作品的同时也被他作品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和高尚的思想品格所打动。 古代语文诵读教材都是经过作者精心编写的,编写者既考虑了作品的可读性,又考虑到了读者尤其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如现存最早的习字课本急就篇是秦汉时期的识字写字教材,它的体例就是“类而韵之”,即把一些事物相近的字,以类相从,编在一起,并且押韵,便于记诵。正如章太炎先生说的:“详儿童记诵,本以谐于唇吻为宜,故古人教字,多用此种体制。”(论篇章)又如宋代的蒙学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在课本编排的时候都尽量照顾到学童的年龄特点,采用韵语形式,文字简练,通俗易懂,适合学子讽诵模仿,因此在宋代相当流行,成为小学最基本的语文教材。另外,宋代还编写了专门用于诗歌教学的教材,如朱熹的训蒙诗、陈淳的小学诗礼等。明清时期,出于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在幼学教材的基础上,又编选了提高阅读能力的教材,其中千家诗、唐诗三百首都是当时极为流行的诗歌读本。以上教材之所以流传不废,重要原因就是选文内容丰富而精练,又易于成诵。“选择适合儿童的诗词歌赋供他们学习,对他们进行文辞和美感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