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恢复技术模式.doc_第1页
云南省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恢复技术模式.doc_第2页
云南省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恢复技术模式.doc_第3页
云南省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恢复技术模式.doc_第4页
云南省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恢复技术模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恢复技术模式王跃东1, 阙龙云1 ,胡汉傈2,朱兴宏3(1云南省草山饲料工作站,昆明 650225;2.云南省畜牧局,云南 昆明 650300;3.云南省会泽县畜牧局,云南 会泽650225)摘要:云南省草原资源丰富,草原类型多样,根据云南省草原类型、区域特点、草原现状,把天然草原分为“三个大区”,“九个亚区”,针对各区的特征、草原现状,设计了各区的治理模式,使用相应的关健技术,达到恢复、保护之目标,为云南省大面积天然草原治理、恢复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关键词:草原 分区 治理模式 关健技术1、云南省草原资源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理位置处于北纬210832291508,东经 9731391061147之间,总面积3.94105km2,地处青藏高原向中南半岛的过渡区域,全省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可分成三大阶梯,呈扇状倾斜。最高点为滇西北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在滇东南与越南交界的南溪河口,海拔仅76m。云南的山地占全省的84%,丘陵占10%,坝子占6。由于低纬、季风、山源等综合作用,加上山地对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形成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高山苔原带8种气候类型。云南省草资源丰富,是我国草原类型最丰富、植物种类最多的省(区)之一,有11个草原类1,占全国草原类的61%,有150多个草原型2,有各种草原科,l404属,4958种3,占云南高等植物1.4万种的35.4l%;有饲用植物3200多种。草原面积居南方14省区之首,居全国第七位。可刮用面积1.188107hm2,全省天然草原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9.93%,天然草原是草食牲畜最主要的饲草来源。2、云南省天然草原分区云南省天然草原南北荟萃,具有十分明显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在保护建设层面有许多特殊性,分区有利于草原的保护和利用。2.1分区原则4尽可能少打破地区界线考虑区内天然草地生产力的一致性考虑区内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相近性考虑区内草食畜牧业生产基础的相似性考虑区内发展方向的一致性根据上述原则将我省天然草原分为“三个大区”,再依据立地条件、气候类型、土壤状况分为“九个亚区”。3、云南天然草原恢复治理模式3.1 滇东北、滇西北的“退建复”恢复治理模式。(1) 本区涵盖四个亚区:滇东北高原温带草原区;滇东北北亚热带河谷草原区;滇西北高寒草原区;滇西北温带、寒温带草原区。包括昭通市、丽江市和迪庆州三市(州)的维西、昭阳、宣威、宁蒗、会泽等18县(区)。(2) 本区特点及采用措施本区山高坡陡、平地较少、人口压力较大,人们不得不开垦陡坡地种植粮食作物的特点及长期以来形成滥垦过牧、毁草开荒的状况和水土流失形势十分严峻的现状,采取“退建复”的措施,逐步恢复草原植被和改善当地草原生态环境。“退”,将已垦草原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草,减少由于陡坡地面耕作造成的大量水土流失。“建”,是在退耕地和原生植被受到较大破坏的草原上,针对天然草原难以正向演替的状况,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现有植被的更替,较大规模地建设人工草地,形成有利于人们生产和牲畜饲养的植物群落。一方面增加优质牧草的数量和质量,缓解其他天然草原超载过牧的压力,另一方面能增加地表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复”,是针对那些已经明显退化,但植物群落较为合理,可用植物种类和比例较高的草地,通过采用补播、施肥和控制放牧的办法,使退化草原在短期内恢复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促进天然草原的恢复。(3) 技术思路该模式的技术思路是在人口压力大,人们不得不开垦陡坡种植粮食作物的前提下,如何逐渐退耕还草,减少水土流失。在无法退耕的坡地上通过引入草带种植,使粮草种植有机地结合,协调退耕还草的实际矛盾。(4) 草种选择及组合:A 滇西北高寒草原区人工草地:休依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uia)35%+波特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Porto)35%+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cv.Demeter)30%。播种方式:撒播。播种量:每亩1.5kg+0.3kg特高黑麦草; 改良草地:草地休依白三叶(cv.Grasslands Huia)播种方式:塘播和等高线带状播种,播量0.8kgmu。 B 滇西北温带、寒温带草原区人工草地:休依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uia)40%+波特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Porto)35%+草地纽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cv.Sirosa)25%。播种方式:撒播。播种量:每亩1.5kg;改良草地:休依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uia)播种方式:塘播和等高线带状播种。播种量0.6kg/mu。C 滇东北高原温带草原区人工草地: 海弗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aifa)40%+波特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Porto)35%+黑穗画麦草(Eragrostisuigra cv.L)(10%)+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cv.Demeter) (15%)。海弗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aifa)25%+雷德昆红三叶 (Trifolium pretense cv.Redquin)15%+ 波特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Porto)35% +草地纽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cv.Grasslands Nui)(25%).播种量:每亩1.3kg;另加先锋种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cv.Tetragold)0.3kg/mu。播种方式:撒播。D 滇东北北亚热带河谷草原区人工草地:海弗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aifa)40%+纳罗克非州狗尾草(Setaria spbacelata cv.Narok)35%+东非狼尾草(Pennisetum clandestium cv.Whittet)25%。播种方式:撒播。播种量:1.5kg/亩。改良草地:海弗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aifa)。播种量:0.7kg/亩。该模式在维西、昭阳、宣威、宁蒗和会泽5县市17.95万亩草地上进行了应用,效果良好。3.2 滇中、滇西草原区的“封围改”恢复模式。(1) 本区涵盖三个亚区:滇中东部暖温带、北亚热带草原区;滇中西部温带、暖温带草原区;滇西南,南亚热带草原区。包括昆明、玉溪、楚雄、保山4市(州)的 腾冲、澄江、盈江、永平和南华等23县(区)。(2) 本区特点及采用措施本区地势相对平坦,水热条件较好,也是我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地区。天然草原植被的退化主要是由于长期过度放牧造成。因此,给天然草原创造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和进行人工辅助复壮将是十分有效的办法,对这两个区域的天然草原主要采用“封围改”的治理模式,通过人为控制放牧,同时采取一些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以达到恢复原始植被的目的。“封”,是对退化草原进行封育禁牧,严格控制牲畜的采食和人为干预,使天然草地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休闲状态,用于城市、乡镇水源区域天然草原的恢复。“围”,是通过围栏建设、划区轮牧,合理有效持续地利用草原,让草原有休养生息的过程,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改”,是在不破坏原有自然植被的前提下,通过引入优良豆科牧草,以期改变原来天然草原群落单一、草质低下的不良状况,提高天然草原的产量和质量。(3) 技术思路该模式的技术思路是充分利用滇中和滇西良好的水热条件,有机地协调草畜关系,保持一个良好的农牧业生产系统,建立稳定的草地生产系统,缓解牲畜对天然草原的压力,结合对天然草原的“封”、“围”、“改”措施,以达到恢复天然草原生态功能的目的。(4) 草种选择及组合:A 滇中东部暖温带、北亚热带草原区:人工草地:休依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uia)40%+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Porto cv.Wana)35%+德梅特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cv.Demeter )25%。播种方式:撒播。播种量:每亩1.5kg;另加先锋种一年生黑麦草(cv.Tetragold)0.3kg/mu。海弗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aifa)40%+东非狼尾草(Pennisetum clandestium cv.Whittet)30%+瓦纳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Wana)30%。播种方式:撒播。播种量:每亩1.2kg。改良草地:休依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uia)+瓦纳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Wana)35%;播种方式:撒播。播种量0.7kg/mu。B 滇中西部温带、暖温带草原区:人工草地:休依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uia)40%+瓦纳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Wana)35%+诺纽依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cv.Ruanui)25%。休依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uia)40%+纳罗克非州狗尾草(Setaria spbacelata cv.Narok) 35%+鸭茅(cv.Amba)25%。苜蓿(cv.sanditl)40%+瓦纳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Wana)35%+诺纽依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cv.Ruanui)25%。播种方式:撒播。播种量:每亩1.5kg;另加先锋种一年生黑麦草(cv.Tetragold)0.3kg/mu。改良草地:休依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uia);播种方式:撒播。播种量0.5kg/mu。C 滇西南,南亚热带草原区:人工草地:海弗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aifa)40%+纳罗克非州狗尾草(Setaria spbacelata cv.Narok)40%+波特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Porto)20%。播种方式:撒播。播种量:每亩1.8kg。无芒臂形草(Brachiaria mutica)100%。播种方式:撒播。播种量:每亩1.5kg。阿玛瑞罗花生(Arachis pintoi cv.Amarillo)100%。播种方式:撒播。播种量:每亩0.8-1.0kg。该模式在腾冲、澄江、盈江、永平和南华5县13.32万亩草地上进行了应用,效果良好。3.2 南部天然草原的“除替引”恢复模式。(1) 本区涵盖两个亚区:南部北热带草原区和南亚热带草原区。包括思茅、景洪两市(州)县(区)。(2) 本区特点及采用措施本区地处热带、亚热带雨林地区,部分地区由于民族传统的耕种方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原生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即被外来物种-紫茎泽兰和飞机草所侵占,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天然草原的压力,天然草原可食牧草逐年减少,部分天然草原已失去放牧条件。因此,采用“除替引”模式,尽快恢复天然草原植被是较为行之有效的办法。“除”,是指除杂。由于热带、亚热带杂草在大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优势植物群落,需采取机械、人工、生物和药物等措施对杂草进行有效清除,为优良牧草的定植创造良好的地面环境。“替”,是替代控制。即通过选择和建植适于该地生境条件的牧草品种,如臂形草、落花生等替代控制毒害杂草,阻止有害杂草的蔓延。“引”,是引入多种适应热带、亚热带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创造一个“乔灌草”结合且适合牲畜生产的草地系统,同时有利于抵御杂草的侵蚀。(3) 技术思路恢复这一地区天然草原的核心是防除毒害杂草。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由一个有用的植物群落替代目前的杂草群落,通过化学、机械和人工等方法进行除杂,辅之其它技术措施,建立乔、灌、草的复合植被,逐步遏制紫茎泽兰、飞机草的蔓延。(4) 草种选择及组合:A 南部北热带草原区阿玛瑞罗落花生(Arachis pintoi cv.Amarillo)40%+俯仰臂形草(Brachiaria decumbens cv.Basilisk)35%+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或新银合欢25%;播种量2kg/亩。具体方法:落花生和俯仰臂形草相间带状种植,落花生带宽1-2m,俯仰臂形草带宽0.5-1m,也可在落花生和俯仰臂形草间种植一行大叶千斤拔5或新银合欢彼此间隔2-4m。B 南亚热带草原区海弗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b.Haifa)40%+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bacelata cv.Narok)35%+绿叶山蚂蝗(Desmodium intotum cv.Creenleaf)25%。播种量1.5kg/亩。该模式在澜沧县1.5万亩草地上进行了应用,效果良好。4、关健技术(1)“保护、改良、重建”。保护:对植被盖度较好,优势植物种群衰减,优质草种群产量下降的地段实行围栏封育,减轻外界对草地的影响,延长天然植被恢复生长时间,辅之土壤分析结果,有目的的施用肥料,以改变土壤营养,促进植物群落的自身修复。改良:对植被盖度差,优势植物种群消亡,优质草种群产量低,不可食植物产量上升,退化演替指示植物增长的地块,实行补播优质牧草采用平坦地段重建,缓坡沿等高线条播或“品”字型塘播,陡坡实行种子丸衣免耕播种等等。重建:对植被盖度差,土壤侵蚀严重土壤容重和硬度增高的地块实行重建,辅之各项技术措施。如澜沧县在建植上针对项目建设地块草场退化及紫茎泽兰侵害程度,应用生物竞争原理,选择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拮抗紫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