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l o 卷第5 期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 o I 1 0 5 20 08 年1 0 月J o u m a lo f L i a o n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 l e c h n o l o g y f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O c t 2 0 0 8 汉英称谓语之比较及其翻译 常晖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张家界4 2 7 咖 摘要 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中西文化背景 思维方式 历史传统的不同导致了汉语和英 语中称谓语的使用方式有很大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重礼仪 体现在称谓语的使用方面就是详细复杂 指称明确 敬称 谦称用法繁多 而西方文化则要求体现平等的观念 体现在称谓语当中便是笼统 宽泛 指称不具体 因 此 在英汉互译中 称谓语的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就美汉称谓语中的差异作了对比分析 并通过实例说明 了称谓语英汉互译中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 称谓语 翻译 文化背景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 H 3 1 5 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6 7 舡3 2 7 x 2 0 0 8 0 5 枷6 7 拼7 称谓 一词在 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解释是 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关系 以及身份 职业 等而得来的名称 这里所研究的 称谓语 印p e l l a t i o n 指在对话或文章中提及自己或他人时 所用的语言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 社会环境 价 值观念和人的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 英汉称谓语在 使用中虽然存在一些相同点 但在很多方面都是不 同的 中华民族向来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 中国传统文化也体现了和谐 统一的特点 在中国封建社会 人与人之间尊卑 老幼关系界限明确 所以汉语中称谓数量庞大 指 称明确 用法严谨 而西方封建社会短暂 人们的 思想文在艺复兴运动后极大解放 工业革命开始 西方社会从此步入资本主义时代 西方文化的扩张 性 外向性和西方人奉行 人人生来平等 的心理 特点使英语称谓语直接 简单 指称不具体 一 英汉称谓语中的差异 1 亲缘称谓语 由于传统的中外家庭成员之间 亲密程度上的差别 英汉亲缘称谓语之间存在很大 差异 汉语的亲缘称谓语体现了中国人对长幼排行 的看重 而英语的亲缘称谓语一般不会体现同辈人 之间的长幼次序 汉语中血亲与姻亲界限明确 但英语亲缘称谓 语中没有类似的区别 汉语中同一亲缘称谓语往往有书面语 口语 正式语体 非正式语体的区别 在不同方言中更是 差别迥异 英语中却较少这种变化 尤其是英语中 对直系亲属的称谓也比汉语要简单得多 常常一个 词就能代表汉语中的许多称谓词 l 如表l 2 昵称称谓语 英语昵称称谓语表达的意义一 般比较接近 但有几点区别应该注意 英语中很多名字都有缩略形式 日常生活中作 为昵称使用 比如说 J i I n 是 J 锄e s 的缩略形 式 但是不是所有的中国读者都知道 吉姆 和 詹 姆士 是同一个人 汉语中常用 老 小 姓 作为昵称 如 老张 小王 等 常译为 I a o i a 0 一 或 O 1 向u n g L i m e 一 后者更常见 但 老 和 0 l d 并 不完全对等 老 在这里并没有年龄老的意思 只是对所指的人的一种较为随便 又暗含尊重的一 种呢称称谓语 而英语中的 o l d 常给人 年纪大 的意思 另外 汉语中还有其他特有的昵称称谓语 如 年轻的父母会用孩子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的重叠来 称呼他们 如 强强 玲玲 等 有时候也会用 小名 乳名 好朋友 尤其是女性 之间 夫妻之 间往往会用名字中的一个字来彼此称呼 长辈的亲 收稿日期 2 0 0 8 咱8 2 4 作者简介 常晖 1 9 6 9 女 湖南常德人 副教授 硕士 主要从事中西语言文化对比及翻译学研究 万方数据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 0 卷第5 期 戚称呼晚辈常用 老 排行数字 如 老二 老三 等 表1 汉英亲属称谓对照表 3 礼貌称谓语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 汉语中 有很多礼貌称谓语 而大多数都没有英语对应词 谦称称谓语与敬称称谓语 谦称和敬称称谓语 是汉语中最基本的礼貌称谓语 自称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 说话人往 往要通过自谦的方式对听话人表示尊敬 所以就出 现了 鄙人 不才 等谦称称谓语 英语中的自 称一般都是 I 或 w e 少数极正式的场合用 Y b u r s 咖l y 等 对称 汉语中的称谓语却更为频繁和复杂 尤 其是在旧时 如 您老人家 您老 大人 仁兄 仙长 大师 前辈 老前辈 等说法说经常出现在 日常生活或 些文学作品中 英语中在称呼皇室成 员或显贵要人时 会用到下列说法表示对对方的尊 敬 Y o I l rM a j e s 够 陛下 Y 0 l l rH i g l l I l e s s 殿 下 Y o u rH o n o r 阁下 Y o u rL o r d s l l i p 老 爷 Y o l l rL a d y s m p 太太 等等1 2 汉语中还会 将姓和职名 头衔等连在一起称呼 表示对所提及 人的尊敬 如 李老师 王局长 等 英语中也 有类似的用法 但范围仅限于医生 D o c t o r 法官 J u d g e 省长 州长 G b v e m o r 市长 M a y o r 总统 P r e s i d e n t 以及军衔等 他称 传统中国人在提及与对方有关的人时也 会用敬称称谓语 在提及自己这一方的人时也会用 谦称称谓语 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家大舍小令 他人 就是对这种用法的概括 也就说是提及说话 人的亲属时 比自己大的人之前要加 家 如 家 父 家兄 比自己小的前面要加 舍 如 舍 妹 而提及对方的亲属时 不论大小都要加 令 以示尊敬 英语中只有少量特殊的他称称谓语 用来指代 皇室成员或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 如 H i s H e r M a j e s 田 H i s H e rH i g l l I l e s s H i s H e rH o n o r H i s H e r 工 r d s h i p H e rL a d y s h i p 等 亲缘称谓语的礼貌性用法 亲缘称谓语的非亲 缘化 传统中国文化崇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融洽 所以汉语中部分表亲缘关系的称谓语常常被 用作非亲缘关系的场合 这种使用方法反映了中华 民族团结 友善的传统 体现了中国人对待周围的 人的一种亲近友好的态度 又带有一种尊敬 礼貌 的含义 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 例如家长大都 会教育儿童向陌生人问路时要先叫 叔叔 或 阿 姨 而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方 即使是成年人见 到年级较长的女性也会称呼 阿姨 对于认识的 人 则会用 嫂 一姐 等称呼 如鲁迅的作品 中的 杨二嫂 祥林嫂 康大叔 邹七嫂 等 英语中没有类似的 S i s t e r i n 1 a w 或 u n c l p 的说法 像上述人物就只能译为 M f s Y a n g 龃g l i n sW 诡 M r K 粕g 和M r s T s o u 英语中有 A u n tM a n r u n c l eJ a c k 等称谓 方法 但汉语中的 张阿嫂 刘叔叔 等却不能 套用这种说法 原因是英语中这种说法只适用于称 呼年老的亲戚 而且用的是他们的名字 M a r y J a c k 而不是姓 所以 汉语中的 张阿姨 刘叔叔 等一般就译作 M 1 1 s z h 卸鲫订r L i u 同样 警察 叔叔 解放军叔叔 也不能用 U n c l e 一词 因 为讲英语的人会对将 警察 和 叔叔 联系在一 起感到大惑不解 他们会想 警察为什么是我叔 叔 这也是汉语中亲缘称谓语非亲缘化的典型表 现 翻译时应考虑到中英文化的差异 3 称谓语中的名 字 号 这是中国称谓语文化 中所特有的 古代中国人 尤其是文人 学者 在 姓名之外还会有 字 c o u m s yn a r n e 幽僻1 e 号 1 i t e 删了n 锄e s p e nn 锄e 字 常在亲戚朋友或 同僚之间使用 含有尊敬的意味 字 通常用作 名 的意义的解释或增补 如 诸葛亮 字 孔明 号 一般由本人取 表达是自己人的性格 志向 价值观等 号 常用于文学作品或艺术创作发表 时作者的签章 署名等 二 称谓语翻译的方法 近2 0 年来 越来越多的翻译者都将翻译视为交 际翻译或文化翻译 为处理交际或文化翻译中原语 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差异现象 产生了 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理论 从而为解决文化差异开 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万方数据 2 0 0 8 年 总第5 5 期 常晖 汉英称谓语之比较及其翻译6 9 何谓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 归化法相当于意译 异化法相当于直译 1 9 9 5 年 美国翻译理论家h w r e n c eV e n u t i 在7 抛 Z 砌 z J 胁幻r J 砌v 括汤垅r y 一书中 将1 8 1 3 年德国著名 神学家 古典语言学家 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 论翻译的方法 中提出的第一种 尽可能让作者 安居不动 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 称为 异化法 f o r e i g I l i z i n gm e t h o d 而将第二种方法 尽可能 让读者安居不动 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称为 归 化法 d o m e s 廿c a t i n gm e t l l o d 通过对英汉称谓语的综合比较 可以看出很多 称谓语在翻译时很难找到合适的 完全对应的译 语 而翻译中最重要的是充分传达原文作者所要传 达的信息 使译文的读者与原文的读者有相同或相 似的反应 语言信息或语义的传译在翻译中享有 优先地位 1 4 译者首先要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 背景 称谓语的特点 原文中每个称谓语使用的场 合以及指代意义 然后根据上下文综合分析 最大 限度的再现原文所要表达的信息 由于称谓语也文 学作品及旅游资料一样都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称谓语自然具有各自不同鲜明的 独 特的民族文化内涵 在跨文化交际翻译过程中 必 须考虑译文能否为目的语的读者所接受 5 较为可 行的有以下几种翻译方法 1 归化法 归化法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 译理论 尤金 奈达是归化理论的代表 奈达认为 翻译作品应是动态对等的 不仅表达形式而且文 化都应符合目的语规范 6 对于赞成归化的译者 而言 翻译作品时应排除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的障碍 翻译的责任就是消除语言和文化障碍 让目的语读 者接受译作 因此 只追求词汇上的对等是不够的 翻译最终的目的还应是通过将深层结构转换成表 层结构或翻译 文章内涵 来获得 文化 对等 7 翻译有时要用目的语中的概念或表达方式完全替 代原文中表达 以使得译文读起来亲切 易懂 没 有翻译腔 参见下面的例子 例l S t l eh a db ns i l e m al i t t I ed 搬ds i n c es h ec o m e b a c kl oc o n s c i o u s 嗽s sa n df o 岫n d 基 鳗g e 墨鳗畦煎a t e n n a g 毗t h e 删c h 锄g e da n du n c e 雒i n g l a b o r m eo l d e ro f n l e wd a y 8 M 译文l 当初她从昏迷状态里恢复过意识 来 突然惊觉里塞是没有了 太蕴变成泼妇了 世界全然改 变了 一天到晚只有无穷无尽的工作了 她就一直不声不响 迷迷糊糊的过到现在 9 州 译文2 她从一场大病的昏迷 中醒来 发现埃俭已经去世 逝佳丽成了凶神恶煞 周围的 一切全变了样 每天的常规就是干不完的活 从此 她便 沉默寡言 老是有点儿神不守斜1o 5 缸5 6 1 C 黜n 在想到母亲和姐姐的时候用的都是名 字 这在英语里是很正常的 而中国人却不可能这 样 所以 译文l 对广大中国读者来说更易接受 例2 皿盍 请问邮局怎么走啊 译文 E x c u I b m c o u l d Y Q 曼锄l m e h o w t o g e t t o n 地p o s t o 舾c e 这是典型的归化翻译法 外国人很容易接受 2 概括省略法 亲缘称谓语在汉译英时通常会 用到概括法 如 例3 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带黛玉去见两个曼塞去 1 1 1 译文 勰d t l l e l a d y D o w a g c r o 删铆o n u 撇s t o t a k e 碱 y u t 0s h e r 铆 业 1 2 1 读者只要读过小说前面的内容 就知道这里的 u n c l e s 是指 u n c l e so nh e rm o t l l e r ss i d e 这里 用概括法处理 译文简洁而意思明确 某些称谓语在文中不起关键性作用 或译出来 容易产生误解 或根据目的语语言习惯此处并不需 要使用称谓语 那么可以采用省略法 如 例4 明轩 听说新发祥到了好些衣料 我想去买一 两件 不晓得有没有合适的 张太太跟他们谈了几句话以 后 便对觉新说 1 3 译文 W eh rt I I a tt h eH s i n f l l s i 觚g D e I 擒n 蜥tS t 0 咒h 勰 m en e wd 陀s s m a l c r i a l 1w o n d 盯 w l l e t l l 盯t l l e y h 甜e 觚y 吐l i n g I I i c e w ec 锄b u y s a i d M 体 C h a n g a f t 盱a f e wm i 姗t e so f g e n e m l c v e 嘲6 0 n 4 明轩 是觉新的字 如果直译的话 外国读 者不见得会明白这和前文所提到的 觉新 是同一 个人 而此处不用称谓语也能够完全体现原文所描 写的情景 所以译者采用了省略法 3 具体化法 为使译文更正确的传达思想 反 映人物关系 有时称谓语翻译需要具体化 例5 她从贫苦的姑家 又转到更贫苦的姨家 1 4 译文 S h eh a dh v 酣f b raw I l i l ew i ms 伽 i m p o v e I i s h e d P 堑地型盟 堑 曼 吐I e nt I a db 嘲b u n d l e do 行t os o m e 婴型 堕查 驻 堑 曼璺w h ow e f e i f 锄y t I l i I l g e V w o f s co f f 因为汉语中的 姑 和 姨 在英语中只有一 个对应词 a u n t 所以二者同时出现时必须要具体 化才能说明问题 例6 他们是j 奎鳘 译文 1 1 1 t 姗里i 竖垫篁 i 堕 此例译者从另一角度说明了 连襟 的含义 4 增译法 增译法是指在文内对原文作适当的 增补 以使不熟悉原文文化背景的读者更好地理解 作者的思想 例7 围着一张方桌坐了六个人 上面坐着他的继母周 区和筮堡毖态态 左边坐着丞塞数茎墨塑塑嫂蝗至瑞廷 下 面坐着太要鲎堑塑娃娃塑堡 右边的两个位子空着m p 万方数据 7 0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 0 卷第5 期 译文 S e a l e d 踟d a s q 呲t a b l e w e r es i x p p l c O n t h cs i d e f 袖e s tf b m l ed o o r m es e a l so fh o rs 砒h i s 墨 印避 h 墼 丛垒出匹 塾鲤柏dh i s 垫堑 缝 鲢鲢 i s 丝 曼鱼 鱼堑g O n 也cI e f t s i C I es a lh i 鲤坠 i 塾 l 叵壁二 堑 照丛g 地g b 墼蛩柚d 望i 坌l 曼塾 受i 鱼Q l 埏 曼 垒曼 lb 逊曼 塾坠曼照 b i 塾 o nn I en e a r s i d cs 砒 地曼虹h 垣璺圣政尘血Y 鲤塾g 星 照 丝S 虹 虹垒 mt w o 辩a t s 圮r i g I l ts i d e w e v 粒锄t 够 在此例中 男主人公的几个亲戚第一次出现 译者作了一些增译 读者在阅读时会得到及时地解 释 这些人物再次出现时 就可以简单处理了 例8 A l e i n t t 地b i gh o u w e 抡G m n d n 诅F b n t a i i n h 盯 V e n t i e s h 盯d a u g t I 瞻i I l l a w w h 0 o u l da l w a y sb e h o w n 勰Y b u n gM i s s t l l o u g I ls h e w 私i n h e r f i 衔e s 锄d 数 w h oh a db a l yn 瑚e d 铆 哪1 8 删 译文l 这么一所大 房子里就只住着三个女人 一个是方老祖母 七十多岁 一 个是她的媳妇 也已五十多岁 可是人家都还叫她小姑娘 还有一个就是孙媳妇蹇麴 年纪还不满二十一1 5 穆 译文2 偌大的一栋房子里只有七十多岁的方丹老太太 她那已经 年过半百还一直被称作少奶奶的儿媳以及才满二十岁的 萨丽 1 0 5 4 9 相比之下 译文1 中傅东华加了 孙媳妇 这 一称谓语 S a l l y 与其他人的关系就显得明白多了 5 加注法 加注法也是对原文进行增补的手段 之一 与增译法所不同的是 加注法是文外增补 通常是文内的称谓语直译 同时由文外的注释来消 除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语义空缺 最常见的是对外 国人姓名变体的注释 又如 例9 她以前从没这样过 临了 贝西思过脸对个匦 出羞筮说 译文 s h e n e v e rd i d b e f o 咒 a l l a s t s a i d B e s s i e n l m i n gt ot h eA b i g a i l 1 6 J 1 0 这里的 阿比盖尔 是比喻性的称谓语 为了 不让熟悉英国文学的人了解这个称谓的含义 作者 加了如下注释 匦丝羞筮 傲慢的贵妇人 英国剧作家波蒙 和弗莱契著 中的人物 一个典型的贵族使女 l6 1 注释的形式灵活 不受空间和容量的限制 很 多译者都用这种方法尽可能多的传达原文的信息 和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弥补文化空缺带来的意义上 的缺损 6 统一法 文学作品中 同一人物可能有很多 称谓方式 如暂红楼梦 中 王熙凤 就会被称作 凤姐 琏二奶奶 二奶奶 等 但在英译本 AD 砌n 盯如d 肘口船f I 铆s 中 大多数情况都统一译 为 i f e n g 以避免在外国读者中造成误会 如 例1 0 珏 你不要伤心 要死 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觉新勉强做出安静的样子再劝道 m 译文 a l l n y o u 脯也J u i 曲u c h I fw e 龇f 删t 0 舭 t h e r e sn o 吐l i n g 眦 c 柚d oa b 叩ti t Q 咝h 丛i 堕自D r c e d 地避l ft 0s p e a l i l Ia s 0 0 t l I i n gv o i c e J l 5 1 1 3 7 称谓语的使用在人际交往中起了非常重要的 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 汉语中 的称谓语体系成熟而复杂 但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 加深 汉语的称谓语也受到了英语的影响 吸收了 英美人一些常用的称谓方法 但英汉称谓语之间的 差异仍是主要的 译者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在 实践中选用合适称谓语翻译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贾彦德 中西常用亲属词的语义对比研究 q 李瑞华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温州提高建筑质量方案设计
- 咨询目标及咨询方案
- 云浮蒸发式空调施工方案
- 建筑方案设计流程案例范文
- 咨询机构方案模板
- 煤矿彩虹跑活动策划方案
- 芯片行业管理培训课件
- 班主任节启动仪式校长致辞:匠心塑底色微芒竞出色
- 税收法治宣传活动方案策划
- 防水监控施工方案设计
- 胃疡病中医护理查房
- 水泥电杆行业分析报告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我是小学生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
-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培训课件
- 2024外墙喷涂机器人
- 《机器人控制方法》课件
- 全案托管设计合同范例
- 第四届全国冶金矿山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气设备点检员赛项)理论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酒店保洁员培训
- 《社区治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5200字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