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康复(1)PPT课件.ppt_第1页
呼吸系统疾病康复(1)PPT课件.ppt_第2页
呼吸系统疾病康复(1)PPT课件.ppt_第3页
呼吸系统疾病康复(1)PPT课件.ppt_第4页
呼吸系统疾病康复(1)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康复评定第三节康复治疗 2 第一节概述 一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基础二 COPD的临床诊治三 COPD主要功能障碍四 康复治疗的定义 目标和原则五 呼吸功能再训练的解剖 生理依据六 康复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 一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基础 一 呼吸系统解剖 二 呼吸系统功能 三 呼吸功能评定 四 呼吸系统疾病分类 4 一 呼吸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肺实质 5 二 呼吸系统功能 气体交换防御功能免疫功能代谢功能 6 二 呼吸系统功能 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吸入气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呼吸道对吸入微粒和有害气体的拦截气道表面的净化反射性防御肺泡毛细血管膜的防御功能 7 三 呼吸功能评定 1 肺容积检查 1 肺活量 vitalcapacity VC 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3000ml 肺量计直接测定 2 残气量 residualvolume RV 最深呼气后肺内剩余的气量 3 肺总量 totallungcapacity TLC 最大吸气末肺内所含的气量 即肺活量加残气量 8 三 呼吸功能评定 2 通气功能检查 1 最大自主通气量 maximalvoluntaryventilation MVV 指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 重复最大自主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 2 第一秒用力肺活量 forcedexpiratoryvolumeinthefirstsecond FEV1 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之后 第一秒内的快速呼出量 它既是容积的测定 也是1秒内平均流量测定 结果用FEV1 FVC 或FEV1 VC 表示 大部分正常人1秒之内能呼出FVC的70 80 9 四 呼吸系统疾病分类 根据气体交换障碍 分为 阻塞性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通气障碍 COPD 限制性 肺急性浸润 肺肿瘤 胸腔积液等 10 四 呼吸系统疾病分类 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障碍肺功能的区别 表 11 二 COPD的临床诊治 定义病因 危险因素 病理及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病程分期及治疗目的和原则流行病学 12 二 COPD的临床诊治 定义COPD以持久性气道阻塞为特征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抑 病情呈进行性发展 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阻塞性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 13 二 COPD的临床诊治 病因 危险因素 1 吸烟2 感染因素不吸烟的慢支发病原因 是由于儿童时期下呼吸道感染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研究发现 儿童期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 成年后慢支发病率为12 2 显著高于无儿童期无下呼吸道感染史者的2 2 3 理化因素 空气污染4 其他 制动 过敏因素 1抗胰蛋白酶缺乏 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等 14 二 COPD的临床诊治 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焦油 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和变异尼古丁 刺激植物神经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腺体分泌黏液物质增多 并引起支气管上的平滑肌痉挛收缩 使管腔有变窄和不通畅倾向 氰氢酸 损伤支气管黏膜带有纤毛的上皮细胞 使纤毛倒伏 运动减弱甚至脱落 从而影响支气管黏膜的清扫和自净功能 上述这些成分的共同作用 使支气管黏膜腺体增生 肥厚 平滑肌痉挛收缩 管腔趋于狭窄 分泌物增多 结果出现咳嗽吐痰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15 二 COPD的临床诊治 病理及病理生理慢支的病理及病理生理肺气肿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异常呼吸动力学模式 16 二 COPD的临床诊治 病理及病理生理异常呼吸动力学模式 精神紧张 呼吸浅促 用力 以呼气困难为特征的呼吸困难 17 二 COPD的临床诊治 病理气道肺实质肺血管病理生理异常动力学模式 18 二 COPD的临床诊治 临床表现慢性支气管炎 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 咳痰或伴喘息 早期咳嗽轻微 仅在气候寒冷或突变时发生 痰液为白色粘液泡沫状 病情发展 咳嗽频繁 痰量增多 尤其在背部及肺底部出现散在的干 湿罗音 19 二 COPD的临床诊治 临床表现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久治不愈 反复发作可逐渐转变为阻塞性肺气肿 除咳嗽咳痰外 主要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可伴有纳差 乏力和体重下降 典型肺气肿的体征为桶状胸 呼吸活动度减弱 语颤减弱 叩诊过清音 心浊音界缩小 呼吸音减弱 呼气延长 心音遥远 20 二 COPD的临床诊治 诊断标准 1 X ray 2 血气分析 PaO2 PaCO2 3 肺功能检查1 第1秒用力呼气量 FEV1 40 4 RV TLC 肺量 40 肺气肿 21 二 COPD的临床诊治 病程分期急性加重期稳定期 22 二 COPD的临床诊治 治疗目的 稳定期 减轻症状 阻止病情发展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生活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23 二 COPD的临床诊治 治疗原则 稳定期 1 教育与管理2 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3 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其他药物 24 二 COPD的临床诊治 治疗原则 稳定期 续 4 氧疗5 康复治疗6 外科治疗 25 二 COPD的临床诊治 流行病学 患病人数众多 死亡率高 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全球当前死亡原因的第四位 2020年将上升为世界经济负担第五位 我国每年由COPD造成的死亡可达100万 致残人数达500 1000万 26 二 COPD的临床诊治 流行病学2003年11月19日 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公布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 广州地区40岁以上1822例调查者中 COPD的总患病率高达9 77 其中男性患病率达16 42 女性患病率为5 36 而韶关农村40岁以上1469例调查者中总患病率高达14 3 调查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我国农村人口第一大死因 而在城市它也位于死因的第四位 27 三 COPD主要功能障碍 生理功能受限呼吸功能受限循环功能受限运动功能受限心理功能受限日常生活活动受限参与能力受限 28 四 康复治疗的定义 目标和原则 康复治疗的定义 198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对肺疾患康复所作的定义为 肺疾病康复可视为医疗实践的专门学科 故必须个别对待 通过精确诊断 治疗 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形成多学科 多措施的康复方案 用以稳定或逆转肺部疾病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和精神病理学的变化 以期在肺障碍程度和其生活地位允许的条件下恢复至最佳功能状态 29 四 康复治疗的定义 目标和原则 康复治疗目标 1 通过正确的呼吸训练和适当的体力锻炼 以建立适应患者日常生活需要的有效呼吸和体力 2 减轻存在的呼吸道阻塞程度 3 消除或减少引起支气管炎症的刺激因素 保持呼吸道卫生 4 防治呼吸道感染 防止病情进展 5 改善心理状态 消除顾虑 减轻自觉症状 30 四 康复治疗的定义 目标和原则 康复治疗的原则 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全面锻炼环境适宜警惕症状结合临床 31 五 呼吸功能再训练的解剖 生理依据 1 肺功能的巨大储备力肺活量 3000ml潮气量 500ml后者占前者的1 6最大自主通气量 100L min安静通气量 6L min后者为前者的1 16 17肺动脉氧分压100mmHg血氧饱和度97 60mmHg90 32 五 呼吸功能再训练的解剖 生理依据 2 呼吸运动的双重调节 有意识 大脑皮质无意识 延髓呼吸中枢 反射调节 化学调节 33 五 呼吸功能再训练的解剖 生理依据 3 呼吸运动的动力 呼吸肌运动 原始动力为吸气肌的收缩1 膈肌吸气主肌肋间外肌2 肋间肌肋间内肌呼气主肌3 辅助呼吸肌 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胸大肌等吸气副肌4 腹肌 腹外斜肌 腹直肌 腹横肌 腹内斜肌呼气副肌 34 六 康复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与禁忌证1 适应症病情稳定的COPD患者2 禁忌症合并严重肺高压 不稳定心绞痛及近期心梗 认知功能障碍 充血性心衰 明显肝功能异常 癌转移 近期脊柱损伤 肋骨骨折 咯血等 35 六 康复适应证与禁忌证 1 凡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缓解期 均宜进行康复治疗 2 对合并肺心病 心功能 级者也可进行 心功能 级者应先控制心衰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应先控制感染 再行康复训练 4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大泡者应慎重 合并支气管扩张大量咯血者禁忌 36 第二节康复评定 一 呼吸功能评估 二 运动能力评定 三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四 心理障碍评定 37 一 呼吸功能评估 1 客观检查A 肺容积检查 1 肺活量 vitalcapacity VC 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3000ml 肺量计直接测定 2 残气量 residualvolume RV 最深呼气后肺内剩余的气量 3 肺总量 totallungcapacity TLC 最大吸气末肺内所含的气量 即肺活量加残气量 38 一 呼吸功能评定 B 通气功能检查 1 最大自主通气量 maximalvoluntaryventilation MVV 指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 重复最大自主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 2 第一秒用力肺活量 forcedexpiratoryvolumeinthefirstsecond FEV1 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之后 第一秒内的快速呼出量 它既是容积的测定 也是1秒内平均流量测定 结果用FEV1 FVC 或FEV1 VC 表示 大部分正常人1秒之内能呼出FVC的70 80 39 一 呼吸功能评定 客观评定1 最大通气量 MMC 40 4 RV TLC 肺量 40 肺气肿 40 一 呼吸功能评定 B 主观检查 气短 气急症状分级 Borg量表计分法 1级无气短 气急2级稍感气短 气急3级轻度气短 气急4级明显气短 气急5级气短 气急严重 不能耐受 41 二 运动能力评定 1 运动试验运动试验有助于了解肺气肿及其他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和活动能力 为制定安全 适量 个体化的运动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推荐将运动试验作为肺疾患所致残疾的一个重要评定方法 并主张把心肺作为一个功能单位来考虑 因为一个系统的障碍必然影响另一个系统的功能 常用的方法有活动平板和自行车功率计 在试验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测量心率 氧耗量 二氧化碳排出量 每分钟通气量 呼吸商等指标 42 二 运动能力评定 2 定量行走评定 6分钟或12分钟步行试验 43 三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日常活动能力评估 通常采用六级制 0级 如常人 无症状 活动不受限 1级 一般劳动时气短 2级 平地慢步无气短 较快行走或上坡 上下楼时气短 3级 行走百米气短 4级 讲话 穿衣及稍微活动即气短 5级 休息状态下也气短 不能平卧 44 四 心理障碍评定 由于病程长 反复发作 每况愈下 给患者带来较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发病时呼吸困难和对窒息的恐惧 经常使病人处于持续紧张不安的焦虑状态 此外 由于慢性缺氧 可引起器质性脑损害 显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如神志恍惚 失眠或嗜睡 语言交流费力等 45 第三节康复治疗 重建生理性呼吸模式 腹式呼吸排痰训练运动训练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提高机体免疫力日常生活指导宣教 46 一 重建生理性的呼吸模式 腹式呼吸 放松练习横膈呼吸缩嘴呼吸缓慢深长呼吸 47 一 重建生理性的呼吸模式 腹式呼吸 1 放松练习体位 最合适的体位为前倾依靠位 即头向前靠 置于前面桌上的被子上或枕垫上 两手要放于被子内或枕垫下 放松技术 可对拟放松的部位先紧张收缩 体会一下什么是紧张 然后再放松 逐步将各紧张的肌群松弛 48 一 重建生理性的呼吸模式 腹式呼吸 2 横膈呼吸腹部加压暗示呼吸法体位 舒适暗示 左手放在上胸部 右手放在剑突下吸气 闭嘴以鼻吸气 右手在上腹部稍稍加压 腹部对抗加压的手徐徐隆起呼气 缩嘴呼气 腹部下陷 右手再向下加压以增加腹压 使横隔进一步升高吸气 呼气 1 2 49 一 重建生理性的呼吸模式 腹式呼吸 3 缩嘴呼吸 又称pursed lipbreathing PLB 法或吹笛样呼气法方法 用鼻吸气 口呼气 吸气时用鼻深吸 呼气时将口形缩小似口哨状并发生轻微声响 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 2 可与吹蜡烛火苗结合练习 距蜡烛的距离从20cm开始 逐次延长到90cm 并逐渐延长时间 50 一 重建生理性的呼吸模式 腹式呼吸 4 缓慢深长呼吸不同呼吸状态下肺泡通气量的改变呼吸状态呼吸频率A潮气量B每分通气量C每分肺泡通气量D 次 min ml BXA ml B 150 XA m1 平静呼吸1650080005600浅促呼吸3225080003200深慢呼吸8100080006800 51 一 重建生理性的呼吸模式 腹式呼吸 呼吸训练总结 思想专一 放松肩背先呼后吸 吸鼓呼瘪呼时经口 吸时经鼻细呼深吸 不可用力 52 二 排痰训练 1 消炎 1 药物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是有害无益的 但一旦出现多痰 脓痰 就应及早选择有效的抗生素给予消炎治疗 以防发生严重感染 抗生素一般用至脓痰变清稀薄或消失后数天即可停药 可配合祛痰剂 粘液溶解剂 解痉平喘等药物 2 超短波疗法 将电极对置于右前胸和左后背 采用无热或微热量 每次10分钟 每日1次 15次为一疗程 每年5月 11月各一疗程 可起到消炎 减轻症状 改善呼吸功能 预防并发症的作用 此法适用于早期患者 53 二 排痰训练 2 体位引流引流体位 主要取决于病变部位和痰液聚集的部位 引流时间 可在晨起 就寝前或饭前1 2小时 每次一个部位引流5 10min 总的时间不应超过30 45min 每天2 4次 引流中可作胸壁扣击 拍打 有助于排痰 每次体位引流后要进行深呼吸和咳嗽 54 二 排痰训练 3 胸部扣击震颤首先应明确痰液聚集部位配合引流体位引流结束后要做深呼吸和咳嗽体质差 骨质疏松应注意 55 二 排痰训练 4 有效咳嗽 步骤一 深吸气达足够气量步骤二 短暂屏气步骤三 关闭声门步骤四 增加腹内压至大于胸内压步骤五 突然打开声门 连续咳嗽2次 56 三 运动训练 运动能力评估12分钟行走距离测定心电运动试验 57 三 运动训练 1 下肢训练 耐力训练 运动方式 行走 登梯 活动平版 功率运自行车 健身跑等运动强度 每次运动后心率至少增加20 动30 并在停止运动后5 10分钟恢复至安静值 或至出现轻微呼吸处短促为止 运动时间 10 45分钟 次 每周2 5次x4 10周方注意事项 准备 训练 整理 58 三 运动训练 2 上肢训练宜用体操棒作高度超过肩部水平的各个方向越过中线的活动 或作高过头的上肢套圈练习等 还可作手持重物 开始0 5kg 以后渐增至2 3公斤 作高于肩部的各个方向活动 每活动l 2min 休息2 3min 每天2次 每次练习后以仅出现轻微的呼吸短促为度 59 三 运动训练 3 呼吸肌训练 A 吸气训练B 呼气训练a 腹肌训练b 吹蜡烛法c 吹瓶法 60 四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调身 调整体态 放松自然调息 调整呼吸 柔和匀称 以横膈呼吸为主调心 调整神经 精神状态以诱导入静 61 五 提高机体免疫力 日光浴冷水浴 62 六 日常生活指导 能量节省技术心理治疗营养 63 1 节省能量技术 1 事先准备好日常家务杂事或活动所需的物品或资料 并放在一处 2 把特定工作所需的物品放在紧靠活动开始就要用的地方 3 尽量坐位 并使工作场合利于减少不必要的伸手或弯腰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