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绿道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设计与实践.pdf_第1页
慢行绿道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设计与实践.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8 慢行绿道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设计与实践慢行绿道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设计与实践 陆 哥 摘 要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 就慢行绿道在城 市滨水景观中的必要性和实际应用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慢行绿道 滨水景观 实践 一 慢行空间的概念和意义 慢行交通定义为出行速度不高于 15 km h 的非 机动化交通方式 所谓绿道 指以自然要素为基础 以自然人文景观和休闲设施为串联节点 由慢行系 统 服务设施等组成的绿色开敞空间廊道系统 绿 道由绿廊 慢行道 驿站和标识系统组成 其中绿 廊起到保障绿道基本生态功能 营造良好景观环境 作用 慢行道按照使用方式的不同分为步行道 自 行车道和综合慢行道三种类型 驿站是绿道服务设 施的主要载体 标识系统 则一般包括信息 指示 规章 安全警示标识等四种类型 具有解说 引导 禁止 警示 科普 宣传教育等多种功能 慢行绿 道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城市特色优势 资源合理地进行慢行空间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是疏 解交通拥堵 优化生活环境及彰显城市特色的有效 途径之一 也是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双重体现 人们通过慢行交通在城市生活中实现与他人之间的 沟通 同时兼有健身 购物 休闲 运动 交往 娱乐 旅游等复合功能 慢行路径连接着城市各个 节点 广场 绿地等区域 形成了综合性的空间及 社交网络体系 二 滨水线性空间引入慢行绿道的优势 一座城市的滨河滨海区域 往往成为城市风貌 的最佳展示界面 结合滨水景观带打造绿色慢行系 统 已成为发达国家优秀景观案例中的常用手法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城市正在或已经打造了多处生态 滨水慢行绿道 它们正渐渐成为这些城市独具风采 的景观名片并影响和改变着生活在这里的百姓的生 活方式 笔者在多年景观规划设计和实践工作中发现 在城市滨水景观带中 慢行绿道的可实施性高而且 有很好的群众参与使用的基础 它与在城市已建成 的交通系统中重新规划或改建的慢行道不同 不需 要过多地综合考虑慢行系统和城市已建的沿街建 筑 机动交通及市政设施等诸多因素的交叉和再梳 理 滨水慢行绿道的改造及营建显得相对容易实现 此外 在滨水景观带中设计慢行绿道 对于串 联整个线性公园的各个功能活动区 增加公园的参 与性同时减少机动车等非生态因素对绿地的干扰破 坏 同时带动片区活力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滨水慢行绿道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 通常慢行系统根据使用功能 分为以自 行车为主的非机动车道 步行道和混用综合慢行道 三种 根据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中对自行车道的 要求 单向和双向自行车道净空最小分别在 1 5 m 和2 5 m 横坡度不得超过4 纵坡度不宜大于2 5 步行道宽度不宜小于 2 m 与市政道路结合设置步行 道不宜小于 3 m 满足无障碍需要的步行绿道应满足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中无障碍主园路的纵坡要求 不宜超过 8 无障碍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在滨水慢行 绿道的设计实践中经常会被同时并用 有时被合二 为一成为混用综合慢行道 在连接城市与城市的郊 区郊野型生态型城市绿道 由于人流量相对少 2 3 m 宽综合型绿道符合因地制宜的差异化设计原则 避免浪费 但在都市中综合型慢行道的使用却存在 一定隐患 有别于某些发达国家 我国的城市居住 人口较为密集 在节假日及周末 尤其在风景优美 的滨水景观区 慢行绿道瞬时人流量会明显增大 自行车出行与步行人流混用的综合慢行道设计方 式 可能存在自行车对老年儿童的步行人群的安全 影响 所以笔者建议 在城市级和社区级的滨水慢 行绿道设计中 对周边居住人口数量和自行车及步 行的人流进行考察计算 预留未来流量变化的可能 慢行绿道设计宽度不宜低于 4 m 宽 必要时需自行 车和无障碍步行全线并行设计 不宜合并混行 不 少国家也开始在已有的综合慢行道上设置自行车驾 车者必须推行的标识 如图 1 同时在附近增设自 行车专用行车道 以确保不发生快速行车对行人的 危害 所以 鼓励提倡绿色出行和提高非机动车驾 车安全意识的同时 我们也必须具有前瞻性的合理 规划绿道 图 1 行车驾车者必推行标识 其次 慢行绿道的铺装面层设计需要平整美观 且防滑耐磨 同时 基层需要具备一定强度来减少 沉降开裂的可能性 在滨水区的绿道设计中 我们 常为满足慢行的亲水体验 会将绿道布置在洪水线 内 处于潮湿地带或有浸泡可能 此时绿道的铺装 材料应采用易清洁 耐水性和稳定性好的材料 同 时辅以疏导洪水的竖向设计来保证场地有效排水 在洪水线水位以上的区域 绿道面层的材料也需要 考虑透水性 减少热辐射 同样良好的排水设计 是保证绿道美观和安全的必要条件 四 慢行绿道面层设计常用的材料和方法 1 透水混凝土砖的铺装材料常运用于在滨水 广场和休闲商业区的慢行绿道设计 与市政人行道 结合的改造也很容易衔接 透水砖多用于步行为主 的慢行道设计 自行车道并行时需在砖面上明确的 漆有 自行车专用道 的文字和标识 区分步行和 车行的区域 在紧邻滨水建筑的慢行段 运用色彩 丰富透水砖材料 烘托气氛的同时兼顾环保生态效 应 其中 砂基透水砖的耐磨性大于 28 5 mm 保水 性大于 0 63 g cm 2 抗冻性 50 次冻融循环 强度 损失小于 5 1 透水系数可达 6 8 10 2 cm s 经测 算 其透水速率最高可以达到 250 mm h 可以抵御 150 mm 24 h 的大暴雨 保证无径流和积水 该产品 可以代替传统地砖进行地面或广场的铺设 城市道 路易积水路段 2 防腐木材经常运用于亲水平台 滨水栈道 景观桥梁 它具有更自然生态的效果 是滨水区的 慢行系统景观设计必不可少的元素 具有仿木材效 果的塑胶聚合材料即我们常说 塑木 以及近年来 出现的石英高分子复合材料即石英塑等新型环保材 料的出现 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仿木材 料具有色彩稳定 使用年限长 更耐水浸泡的多种 优势 利用这种再生材料打造的滨水绿道 减少了 后期维护的成本 更为生态经济 是亲水区域绿道 设计的理想材料 3 多孔彩色沥青透水性铺面和彩色水洗石 及加骨料透水混凝土等材料已广泛使用于城市自行 车道的设计 这类材料面层平整且防滑耐磨 透水 性好 利于自行车行驶 颜色多样化也能更安全美 观的区别于步行道和机动车道 通过地面的铺装来 限定空间 标志空间领域 增强识别性 同时考虑 美观大方 提高观赏价值 如对地面的图案 色彩 质感的精心设计可以调整步行道空间的氛围 并形 成整体的尺度感和秩序感 提高了环境的舒适性 适合于人们散步 慢行 滨水景观桥梁的慢行化设计 串联滨水区两岸 慢行绿道 是引导人流的必要手法 主要通过桥面 的铺装和两岸绿道的一体化设计 减少不必要的台 阶和高差使用 尽可能无障碍化的设计来实现 同 时 滨水慢行绿道设计可以结合城市公园紧急避难 和疏散的功能 一道多用 五 绿道设计实践 根据长沙市城乡规划局的规划目标 绿道总规 模将到达 1 321 65 km 其中有市域绿道 12 条 都 市区城绿道 21 条 绿道将成为自行车和步行的专门 区域 在圭塘河流域的整治设计中 我们绿道设计 采用 3 1 5 的模式 即 1 5 m 的彩色沥青绿道 3 m 的普通沥青 形成 4 5 m 的主道路 1 5 m 彩色沥青 作为日常专业绿道 4 5 m 可作为满足特别用途如消 防通道功能 与市政道路交会处都预留有绿道通道 与将来实施的市内绿道连接形成有机统一的绿道系 统 我们将积极拓展绿道使用功能 不断完善绿道 的服务配套 加强绿道网功能开发 依托绿道网大 力开展旅游观光 文化展示 餐饮郊游 科普教育 体育健身 宣传推介等活动 积极倡导健康低碳的 生活方式 蓬勃开展绿道休闲 健身 娱乐运动 城市建筑 园林景观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GARDEN LANDSCAPE 249 让市民更大限度使用绿道 享受绿道 木莲冲路南侧一期喜盈门商圈内的步行路和二 期慢行绿道实行全程贯通 路网形态保持连续 使 整个沿岸景观衔接自然 过度有序 同时也为未来 外围人流的导入提供基础 道路系统采用流畅 自 然的南北贯通的交通主干道串起各个地块 组成规 划区的交通主骨架 各地块范围内 因地制宜结合竖 向改造形成便捷 景观变化丰富 功能设置完整的 交通网络 充分满足了城市道路规划和相关设计规 范的要求 道路分级为车行主干道 6 m 慢行步道 3 m 滨 水步道及园路 2 m 公园内部道路根据游玩路线及人 流聚集密度并结合建筑 景观 绿化采用较为灵活 的 自由的广场铺地式道路系统 在满足游人活动 消防救护等基本交通要求的前提下 形成宽窄不一 收放有度 舒适安全的步行活动场地 见图 2 图 3 图 2 慢行绿道与地块功能图示 图 3 慢行绿道与无障碍设计结合图示 六 结语 笔者从自己对于滨水慢行绿道的设计实践中总 结出的一些浅见与大家共享 希望规划景观师以通 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的慢行绿道 使得人们慢行的 舒适度安全度提高 完善了相关的配套辅助设施后 百姓也会更乐于采用慢行出行 从实现低碳绿色的 生活方式小处着手 慢慢改变日益严重的城市环境 污染问题 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也将得到最大化 从而实现现代化城市面貌 还大家美好和谐的生活 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君君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初探 以扬中市慢 行交通为例 J 江苏城市规划 2012 5 注 作者身份证号上接第 245 页 防止能量损耗 节约能源 光照亮度 加大屋内的透光程度 增加自然光 的照射 但需要设计适度的亮度照射 开关方便的门 选用平开门和便于使用的握柄 式把手 门宽满足轮椅进出 尽量不设门槛 外门 净宽大于 1 1 m 内门通行宽度大于 0 8 mm 室内墙体阳角处理 用中硬度材料做圆角将室 内墙体阳角固定包住 防止因行动不便 不慎摔倒 磕碰造成伤害 2 家具设计 沙发选用硬质棉 方便老人坐下或起身 所有 家具阳角都做圆角中硬度材料处理 座具采用可折 叠或可收放式 减少室内空间的浪费 3 建筑楼无障碍设计 鲜明的台阶 为避免台阶面产生阴影 台阶横面和 竖面用不同的材质和色彩 方便识别 踏步防滑处 理 踏步使用防滑材料 踏步面边沿设置防滑条 与踏步面保持在同一平面 充足的楼梯宽度 充分 考虑楼梯宽度 应考虑到楼梯间使用拐杖的老人和 搀扶人的并行 楼梯间宽度至少应达到 1 200 mm 靠墙一侧在墙体中做凹槽 安装隐藏灯带 做扶手 独立住宅处做缓坡轮椅道和 130 mm 高 台 方 便行走 4 庭院景观篇 在每一个种植区边缘 凹 处设置防腐木休息 椅子 随时可以停留休息 观赏花草 以水景和假 山结合营造山水宜居的和谐氛围 在庭院景观节点 方面 立意于中日的禅 茶 和 韵 真 结合日 式装饰设计善于把小空间利用的特点 将枯山水 竹篱 自然原石花草组合 人工山水相连 错落的 随意摆放将极小的院角装饰出自然清晰安逸自在的 感觉 三 结语 绿色养老型独立式住宅及庭院景观设计反应了 科技和人文的进步 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 我国 正在进行的文化导向上的转型 向更加严谨 开放 科学 创新的文化主流发展 独栋别墅和多栋小型 建筑相结合的庭院养老地产 作为地产界的 朝阳 产业 新兴产业 未来必将面临更广阔的市场和发 展机遇 也更多的挑战 所以 在庭院规划设计中 理所应当立足养老实际需求 以人为本 以老为尊 创造全龄化的完美居住庭院 共建和谐社区 参考文献 1 英 彼得 F 史密斯 适应气候变化的建筑 可 持续指南 第二版 M 邢晓春 译 北京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 杨柳 建筑节能综合设计 M 北京 中国建材工 业出版社 2014 3 韩喜林 节能建筑设计与施工 M 北京 中国建 材工业出版社 2008 4 德 芭芭拉 林茨 国外建筑设计案例精选 生 态房屋设计 中英德文对照 M 罗晓熹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5 英 罗斯玛丽 亚历山大 新增最新生态设计理 念 庭院景观设计 M 韩凌云 徐振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6 日本靓丽社 日式庭院造景设计 M 吴德峰 译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7 王斌 中老年人搞装修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 社 2013 作者单位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鞍山 114051 上接第 246 页 画意 是人们改善生活的很好体现 园林的建筑布 局等 深深地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南北方 文化的些许差异在园林的建筑风格上体现得淋漓尽 致 很好地表现出南北方人们的性情特点 这样的 南北方地域性差异 加以地域性文化的不同 园林 的建筑也形成了较大的区别 2 南北园林服务对象的不同 在园林的形成之后 极大地受到人们的欢迎 可以很好地对人们的情操进行表达 同样在北方的 园林中 他们主要用于帝王的使用 帝王将相的影 响 加以朝政威严的干预 使得北国的园林不能自 由地进行发展 园林的发展受到了明显的限制 常 常被禁锢在一定的规格之上 很难再有新的创新 这样才能体现出皇家的特色 在为达官贵族服务的 同时 园林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