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学理论】刘凯历史解释建构中的理解问题20180925【论文标题】历史解释建构中的理解问题【论文来源】史学集刊 2005年7月第3期 19-25,共7页【论文作者】李剑鸣(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美国史)【分享者】刘凯【论文提纲】(可以不写)1、 理解的意义2、 “了解之同情”三、理解的挑战【摘要概述】摘要:历史研究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构历史解释,而建构历史解释的关键环节是理解。历史学家面对遥远而陌生的过去世界,要对前人抱有“了解之同情”,以博大的襟怀和丰富的知识来了解前人及其生活,尽力突破时空和文化的阻隔,以期对过去做出公正而贴切的解释。诚然,真正理解前人及其生活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对历史学家来说,理解首先是一种态度和愿望,基于这种态度和愿望,研究者就会极尽可能地收集材料、调动各种知识和理论资源,以准确地了解前人,避免武断和简单化的评判。当然,“同情”不是同意,“了解”也不是认可。研究者要以中性的立场来建构解释,而不能将自己等同于过去事件的参与者或辩护人。【精彩摘抄】P19:在欧洲的史学理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历史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建构历史解释,而人们所知的历史只不过是关于过去的解释。在英国学者柯林武德看来,历史学家不是先找出事实,然后再阐释其中的含义;“在发现证据是什么时,就已经是在解释它。”另一位英国学者爱德华哈利特卡尔提出,“历史学意味着解释”,它是“历史学家和他的事实之间的一个连续不断地互动过程,是一场现在与过去之间的永无休止的对话”。法国学者雷蒙阿隆则说:“说到底,我们只能通过阐释工作来认识或理解过去,认识或理解前后相继的种种精神世界。全部历史就在于阐释。”历史学家以一种诠释者、而非裁决者的身份出现,力图深入到前人的世界中去,以了解和说明其思想与行为。也就是说,解释首先是一种理解。解释固然不能回避评价,但这种评价不是裁决,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试探性的对话。 历史学家要从永远关上了大门的过去世界获取信息,并使之转化为今人所能领会的历史知识,首先需要使自己深入到过去的世界中,去了解前人的想法、信念、行为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所处的情势。不经过理解就做出评判,很容易沦为妄断。其实,理解并非仅仅限于研究人,对过去的制度、观念和趋势,同样存在一个理解的问题。P20:所谓理解,就是要将陌生的事物转化为熟悉的事物,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解释。马克斯韦伯区分了两种理解:一是“直接观察的理解”,即对事物表象的理解;一是“解释性的理解”,即对动机和意义的理解。历史研究中的理解,显然属于后一范畴。对于理解的意义的强调程度,也许没有人能超过英国历史学家赫伯特巴特菲尔德。他写道:我们如果不从历史人物的内心来看他们,不像一个演员感受他所扮演的角色一样来感受他们把他们的想法再想一遍,坐在行动者而不是观察者的位置上就不可能正确地讲述故事。(这一点的确难以做到)但无论如何,历史学家必须把自己置于历史人物的位置上,必须感受其处境,必须像那个人一样思想。如果没有这种艺术,不仅不可能正确地讲述故事,而且也不可能解读那些重构历史所依靠的文件。传统的历史写作强调富于同情的想像(sympathetic imagination)的重要性,目的是要进入人类的内心。不过,能否做到真正的理解是一回事,是否努力去理解则是另一回事。有了理解这种态度,研究者就会努力寻求相关的知识和史料来了解前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因此,对历史学家来说,理解首先是,或者说主要是一种意向,一种始终伴随着历史解释的态度,一种与前人平等对话、为前人设身处地、将过去的人和事置于具体的环境中看待的方式。这种态度乃是建构“公正而可信的”历史解释的重要保证。理解过去世界的最大困难,在于今人没有在那个世界生活的直接经验,不免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见识来揣度,而揣度又很容易沦为臆测,造成误解乃至歪曲。于是,掌握关于过去世界的间接知识,也就是过去留下的文字记载和实物遗迹中保存的信息,就成为史家避免臆测的主要方式。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以及与之关联的动机和情境,都深深掩埋在不断累积的时间的烟尘之中;历史学家生活在一个大不相同的世界,如果不对前人的思想和行为抱一种“了解之同情”,就根本谈不上理解,也就无法做出贴切的历史解释。P21: 德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和威廉文德尔班认为,阅读一种过去的文本,需要抱着“心通意会”的态度,从文本语言本身、并结合它所产生的时代来理解其意义。一些历史哲学家和职业历史学家,则将这种阐释学观念引入历史研究,提出了“心通意会的理解”(empathetic understanding)的主张。美国历史学家伯纳德贝林进一步构建了“情境史学”的理念。 历史学家不能假定历史人物和今人具有同样的知识,掌握了同样的信息,而应意识到他们对事态的了解存在种种今人所不知晓的限制,至少他们不知道自己身处其中的事态的结果,这对他们的决定和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者要理解前人,就意味着要将自己置于当事人的立场看问题:某一事件的参与者既不能准确了解当时的各种条件和发挥作用的因素,也不知道这一事件的最终后果,而只能按照自己推测的可能性而采取行动。贝林谈到,在研究各种“公共事件”时,研究者对结果的了解乃是“情境史学”的最大障碍(下转P22);P22:研究者要抑制自己对于事件结果的知识,在讲述故事时,要设想当事人是不知晓未来的,因而要对失败者抱同情的态度。欧美学者所说的“历史意识”(historical mindedness),中文中常见的“历史地看问题”,都含有类似的意思。另外,历史学家还必须在当事人的立场和研究者的身份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同情”并不是同意,“了解”也不意味着认可。同情是一种态度,研究者出于这种态度去寻找知识和材料,以便更好地理解前人及其世界。理解是为了解释,而不是让研究者变成历史的参与者或辩护人。强调理解先于评判,意在避免这种弊端。历史学家在理解过去时,要极力将自己想象成历史的参与者;而在做出解释时,则应完全超越历史参与者的立场,站在中性的立场来立论。借用画家李可染论对待传统绘画的名言,就是要“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勇气打出来”。只有做到能“进”能“出”,才不失“理解”的本义。历史学家在理解前人及其生活时,可能面临许多具体的困难,而时空和文化的限制,则是最大的挑战。历史学家如果不能突破时代和文化的双重限制,不将前人的思想和行为置于具体的“情境”中看待,确实有“流于穿凿附会”的危险。P23: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在当时的影响与对后来的意义之间,往往有着很大的不同,研究者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意识,就容易将两者混淆起来。有的事件在它发生的时代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在后来的历史中逐渐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另外有些事件,在当时反响强烈,但在历史上却没有多大的意义。还有一些事件看似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实际上是后市史家刻意放大的结果。相反,有些事件或人物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却遭到漠视或者有意回避。特别是历史上的失败者,通常难以得到公正的对待。历史学家喜欢用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但所谓“历史潮流”,通常是后人对已知的历史趋势的判断,有时甚至是一种基于某种意识形态的主观建构,以此来评判前人,就容易落入“超历史”的陷阱。他(贝林)据此提出,研究历史应当重平衡甚于重论辩,重情境甚于重后果,重过去的意义甚于重当前的作用。研究外国史的学者,不仅要面对时空的制约,还要突破文化的隔膜,具有“跨文化的同情”,才能向理解的方向迈进。国内学者在讨论美国革命的起因时,往往强调英国的“殖民压迫”,认为殖民地居民争取独立乃是“逼上梁山”之举。这是用中国所习惯的“压迫-反抗”逻辑看问题的结果,是一种文化隔膜的表现。在革命的参与者埃德蒙伦道夫看来,美国革命乃是一场“没有直接的压迫”的革命,而实际上可以说是“理性的结果”。P24:可见,如果用中国式的行为逻辑看待美国革命者的思想动机,与美国革命的实际起因可谓是“南辕北辙”。最后,孤立地看待过去的人和事,也是妨碍研究者准确地理解过去的一个障碍。过去的任何事件只有置于当时的情境中,并与同时期的其他事件相比较,才能确切了解其意义和影响。同理,论述任何历史人物的作用,也必须与他同时代的其他人物放在一起考察,才能得出恰当的看法。【读后感】(可以不写)1、 流行但陈旧的卡尔历史观的批判性阅读经验笔者以英国历史学家詹金斯的论“历史是什么?”从卡尔和艾尔顿到罗蒂和怀特为例,简要介绍其对卡尔的分析和批判(如有出入,笔者自负):(一)卡尔反对“常识的历史观”即盲目崇拜“事实”与“文献”的二分法;他视这种历史观为18世纪以来、尤其是19世纪自由主义(如贸易自由经济观之“看不见的手”)式乐观主义对历史观渗透的表现。(二)但他的反对方式恰恰又暴露了他自己预设的政治立场,作为信奉马主义的左派外交家,他对苏联的好感和冷战的感知使他不可避免地在论及自己专业之外的历史观问题上,打下了浓厚的意识形态烙印。虽然卡尔终其一生是极为矛盾的,但他自己的进步主义观点却是独断的,也认定历史必然有着一定的规律。(三)因为“卡尔的客观性和历史真实性概念所凭借的,是从对某个假想未来的不具意义的关系事物中,找出意义,而这种未来则是依据表达在历史书写学唯一有用处的过去/历史中的历史变迁,推断出来的。”再者,“因为只要改变你对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想法,你便会改变解读过去的视角;只要轻微地移转叙事的终端,你便会改变意义的判准。”“因此,我们可以说,卡尔用某种据称是马克思主义类型、维多利亚式乐观主义所支撑的那种怕难为情又倔强的决定,只能被视为是过于确定论、过于狂热、过于缺乏反观性,也因此,有点过于天真,不需再今日获得严肃对待!不止这样。当卡尔承认,他是用一种过时的论证来对抗现时潮流的时候,我们在他身上也会在艾尔顿身上看到一种困兽犹斗的模样:他是个备战的乐观者。使卡尔成为老式现代主义者的原因,正是他不会改变,或者说,不能改变!”(论“历史是什么?”从卡尔和艾尔顿到罗蒂和怀特P61-62)二、线性革命史观下美国革命史的教学谬误例证(1)诸如印花税法等所谓压迫北美殖民地居民的苛捐杂税都基本在抗争后迅速取消,那么,如何理解独立问题的由来?笔者依据美国史家尤其宪法史家的专著如边缘与中心:帝国宪制的延伸:大英帝国与美利坚合众国:1607-1787,和美国革命: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史等,将通行教材中的经济剥削背景转至政治权利因素的论辩之中,纠正武断、线性的革命史观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谬误。(2)将革命自居的历史形象如“光荣革命”时期反抗专制的辉格党,引入教学、激发学生想象北美革命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一点看法看似跑题,但是笔者始终认为,培养学生尤其高中生这个人格和情感都基本已然成型的群体于当下所要求的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的学识水平和素养必须过硬,所谓“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不论生源如何、学校几等,教与不教、教到何种层次,不仅对应试,还会对影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增添更多的力量!笔者从教五年来,深感通行各个版本的高中教材依然停留在笔者十五六年前上高中的水平!因此,教学之余,时刻自勉,警醒自己,希望不断阅读、笔耕不辍。【相关推荐】(可以不写)著作:A史学理论与方法:英基思詹金斯论“历史是什么?”从卡尔和艾尔顿到罗蒂和怀特Re-thinking History(重新思考历史)历史知识问题美莫里斯曼德尔鲍姆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德亨里希李凯尔特历史研究导论英迈克尔斯坦福B美国革命系列:美国革命读本盛嘉主编美国革命: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史美国革命的宪法观奠基者:独立战争那一代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革命之夏:美国独立的起源谁丢了美国:英国统治者、美国革命与帝国的命运第一声礼炮:另一种视角下的美国革命美利坚共和国的缔造:1776-1787ALMOST A MIRACLEAMERICAN REVOLUTIONS:A Continental History,1750-1804THE IDEA OF AMERICA:REFLECTIONS on the BIRTH of the UNITED STATESThe Unknown AMERICAN REVOLUTION:The Unruly Birth of Democracy and the Struggle to Create America“论文分享者”招募公告做一个快乐的历史教师,最重要的是历史专业的成长与教学能力的提高,历史专业阅读是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提高的捷径,历史类与教育类核心期刊的专业论文是专业阅读的最优途径,有鉴于此,准备在群里开展论文阅读分享活动,一、提升群存在的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酒店管理专业技能面试题与应对策略
- 2025年建筑装饰设计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预测题详解
- 2025年化工工艺面试热点烷基化工艺答题技巧与答案解析
- 他字的笔顺教学课件
- 2025年农业工程技术与装备考试要点梳理
- 2025年焊接技能认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全解含钎焊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美术学科面试专业知识点梳理与预测题解析
- 2025年物联网初级工程师高频考题解析
- 2025年酒店经理高级面试实战指南与模拟题解析
- 2025年初级产品经理实战模拟面试题库及解析
- 2024年计算机程序设计员(高级三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黄田坝泥石流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 情绪管理游戏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系统级芯片(SoC)测试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数学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 女性绝经期自测表(Kupperman改良评分)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口算题1000道
- 孕产妇营养指导与咨询制度
- 肝豆状核变性课件
- 新进人员院感培训
- 2024年外包合同模板(通用)(附件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