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感受美丽之花.doc_第1页
用心感受美丽之花.doc_第2页
用心感受美丽之花.doc_第3页
用心感受美丽之花.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感受美丽之花 浅谈思品课教学的审美意义张晓燕常常有人问我,思想品德课的意义是什么?我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那是不可思议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们几乎是自发地喜爱美的事物,因为美与他们天真纯洁的生命是最为契合的。在他们的“爱美之心”中,包含着许多高尚品德观念的萌芽。因此,保护和发展孩子们的“爱美之心”,就是培养他们向善的心,也就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我认为,美的教育,就是思品课最大意义。思品课教学中的审美就是要培养孩子们的心灵美。我认为思品课教学的审美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真”什么最美,真最美。法国古典主义者布瓦洛就曾说过:“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美来自生活,是真真实实的生活。孩子们是天真烂漫的,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所有的一切在他们看来都那么美好。父母也好,老师也好,也都想让他们眼中永远只看见美好的东西。但是孩子终究是要走上社会的,我们要让他们认识真实的社会,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从而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例如,在上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这一框的时候,我充满感情地为孩子们讲了一个个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兴味盎然,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启发。就在我要结束这一课的时候,有个女孩子站了起来,问我:“老师,如果我的父母偷看我的日记,这是不是一种不尊重我的行为呢?”我没有直接回答她这个问题。而是问她;“那么,你在生活中有烦恼的时候会不会对父母倾诉呢?”女孩子摇摇头说;“没有。我才不和他们说呢。”我对她说;“父母有关心我们的权利。作为子女,我们要尊重父母,有事要和他们商量。父母关心你的方法用错了,让你觉得不受尊重。同样,父母也会觉得你什么都不和他们说是不尊重他们。”但是,我的回答好象并没有得到学生的积极反应,反而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一个学生说,考试没有考好,妈妈叫他在路口跪着;另一个说他考得差,老师骂他笨;还有的说,农民工在城里受歧视。许多学生说起了一些社会上不尊重人、伤害人的自尊的现象。碰到这个敏感话题,我还是有点预料不到,第一反应就是制止学生们激烈的讨论。很快铃声响起,同学们冲出了教室,而我却陷入了深思这一节课的小插曲,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不然,怎么会越说越糊涂了呢?但我却想起了陶行知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要让孩子们做“真人”,首先必须真实的了解这个世界。世界上任何事物并一定都是美好的,但正视现实,把生活的真实告诉孩子们,也是一种“美”。只有在真实的现实面前,才能加以鉴别,分清美和丑。在孩子们提起社会生活中的“丑”(尤其是成人世界的“丑”)的时候,我的第一直觉往往是回避,含糊而过。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自己常常觉得不美,但告诉孩子们真实的世界,才能真正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美国电视剧成长的烦恼中的父母就从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而是让他们自己在现实中摸爬滚打,甚至通过违规、犯错误,自己去体验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明辨是非,弃恶扬善。所以,这节课后,我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让学生们通过讨论,认识生活中的“丑”,加深对真实社会的了解与思考呢?事实上,有时候,鞭笞“丑”比赞扬“美”来地更有效,更能培养孩子们鉴赏美、辨别美的能力。二、“善”什么最美?善最美。孩子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往往把事物看作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因此,他们拥有一个艺术化的世界,对这个世界怀着友善和同情的态度。他们会把一只可爱的小狗当作最亲密的朋友,也会因为一朵鲜花的凋谢而伤心地落泪。这种对世界友善和同情的态度恰恰是他们今后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即“向善之心”。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挖掘孩子们内心感受,引导他们形成对世界友善的态度。1、善待自然。在上珍爱生命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说说最喜欢的动植物和喜欢的理由。孩子们很感兴趣。有的说:“我喜欢梅花,因为她不畏严寒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有的说:“我喜欢老牛,因为它默默耕耘的品德值得我尊重。”孩子们眼中的每样事物都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美好。我又问他们:“假如有一天,大家喜欢的这些东西都没有了,或说世界上没有生命了,那会怎样呢?”随着我的提问,孩子们的情绪低落了下来。“没有了美丽的花朵,我觉得这个世界不再美丽,我也不会快乐。”“没有了我心爱的小狗,我会难过的想哭。”“没有了生命,地球将会是一片死气沉沉。”的确,孩子们的心灵是最美的,他们无法想象失去这些美好的事物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善良的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美好的家园,在这里,人类和其他生命友好相处,再也没有纷争,再也没有伤害。这一堂课,我通过让孩子们体会生命的美好和失去生命的痛苦,触动他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从而使他们明辨是非,弃恶扬善。2、善待他人。不仅对自然要有友善的态度,对他人、对社会更要友善相处。在上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时,我组织了一场辩论赛:“情绪的表达只是自己的事吗?”。正方:喜怒哀乐虽然是个人的事,但要考虑周围人的感受。反方:喜怒哀乐是个人的事,何必管周围的人。孩子们在辩论的过程中争论地相当激烈。当反方说:“喜怒哀乐是个人的事,该笑就笑,该哭就哭。”正方马上反驳道:“如果你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影响到别人怎么办?”反方又提出:“我们崇尚个性、崇尚自由,我们不谈什么道德修养。”正方则更为激烈地反驳:如果连道德修养都不要的话,那还是不是名学生呢?反方哑口无言。通过让孩子们自主辩论,他们自己懂得到了善、恶之分,体验到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重要性。孟子说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又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就是说,善心是品德的基点,也是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的基点。三、情什么最美,情最美。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指出:“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用理解来引导人,顶多能叫人知道那件事应该做,那件事怎样做法,却是被引导的人到底去不去做,没有什么关系,有时所知的越发多,所做的越发少。用情感来激发人,好象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引来多大份量的铁,丝毫容不得闪躲。”人是有情感的高等动物,孩子的心灵更加敏感,外界输入的情感信息对他们的影响远比成人来得大。因此,作为思品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创设的情境来激发美的情感。在上难报三春辉时,我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了2004年感动中国田世国捐肾救母的故事。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触动了孩子们的心弦,看完了片子,教室已是抽噎声一片。他们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为自己操劳的父母也许又添了几缕白发,也许还在为自己的成绩而忧心不已。在一片静默之中,我含着泪轻轻问到:“事实上,离我们最近、最不易察觉的恰恰是那种血脉相连的亲情。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没有体会到父母对你的关爱与付出呢?”孩子们脑海中搜索着自己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其中,有个平时很调皮的小伙子讲述了他与父亲的故事。原本,他认为父亲对他不怎么关心,但当他在篮球比赛中意外骨折,父亲连忙背他到医院,连续三天三夜在医院照看着他。回家后,双腿还是很痛,小伙子一声不吭。但总在深夜发现忙碌了一天的父亲坐在床头为他轻轻地按摩。说到这里,从不低头的倔强孩子流下了眼泪,泣不成声。全班同学纷纷为他而鼓掌。在相互讲述和倾听中,孩子们认识和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孝敬父母的情感油然而生。课堂中我还穿插了歌曲、图片,再加上教师充满深情的导语,这些都深深感染了孩子们,热爱父母、歌颂父母、学习探究新课的情感,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使课堂真正成为生命与生命的沟通的过程,作到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从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美德形成的必经之路。品德的真正完美不仅在“理”,更重要的是“情”,是情感上对某种理的刹那间动心的领会,是某种心灵上的共鸣。要让孩子们动情,要拨动他们的心弦,就必须注重以培养美的情感为主的审美教育,使他们在审美过程中受到美的感染和激发,从而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情动而后理真,没有审美教育,便没有美的情感,也不会有成功的思想品德课。美的本质就是真和善的和谐统一,是情感的共鸣。通过“教人求真” 培养“向善之心”,通过“以情感人”,从而“以美育人”。它从孩子们真实的感受出发,追求的是陶冶和领悟,从而使美在人性中沉淀,内化为美德。审美活动自然而感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效果。综上所述,在思品课中引入审美理念,通过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教学,将道德规范的强制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