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吴家山中学高二历史期末练习卷二一、选择题。1某清朝官员召见某学者时,指出:“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但该学者反驳指出:“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A鸦片战争后,士绅主张器物学习 B英法联军入侵后,士人主张鸦片合法化C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 D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变法维新21885年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其中教育类试题命题有“(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唯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之语,体现了其当时主张()A维新变法 B民主共和 C工商皆本 D中体西用3.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A.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C.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D.“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41891年创立“广学会”、致力于向中国译介西方文化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说:“本会刊书之始,未能显着效验。洎乎近岁(甲午年),中国读书士子,多知会中书籍之善,平居偶语,恒盛称广学会不置,起征深闭固拒之心,日渐融化。”这揭示出()A学习西方已成为普遍思潮 B民族危机开始成为学习西方的动力C向西方学习发展到新时代 D国人的民族意识在危机中不断增强5、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进化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这表明严复宣扬进化论的目的是()A发展近代科技 B提倡自由平等 C反对专制迷信 D推动社会变革6.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 宣传立宪保皇思想 B. 启蒙了国民觉悟 C. 反对民主革命 D. 主张救亡图存7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 B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C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 D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8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A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 B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C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 D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9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掀起了一轮宣传社会主义的高潮,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也认为推翻清廷、建立民国以后,政治革命已经取得成功,接下来将实行社会革命,应致力于民生主义的实行,因此不遗余力地宣传社会主义。这表明()A孙中山转变为社会主义者 B社会主义已受到社会关注C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革命派代表无产阶级利益10孙中山认为共和政体可以让夙著声望的英雄,都能分占一部之长,从而消除如历代中国“地方豪杰”的“野蛮割据之纷扰”的现象。这表明孙中山()A认为实行民权主义有其可能 B找到了实现国家统一的良策C没有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 D意识到割据阻碍共和国的建立111924年5月1日,广州工人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亲到大会演讲。他指出:工人“要废除中外不平等的条约,便可以做全国人的指导,作国民的先锋。”对这一情景的正确解读是()A新三民主义为其奠定思想基础 B它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产物C工人阶级自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D这说明孙中山已接纳中共纲领12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吴虞在新青年上陆续发表文章,将封建宗法制度、家族制度与专制制度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批判,指出家族制度是专制主义的根据,两者均以孝的伦理原则为核心和联结纽带,且与忠、礼等伦理观念结合,最终把中国变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以上言论意在()A揭示专制制度根源 B否定社会伦理道德C阐释儒家伦理体系 D剖析传统家族制度13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吾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A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 B力图挽救民族危亡C有遵循进化论全盘西化的倾向 D主张改造传统文化14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5.1919年,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表立宪政治与政党一文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A.积极倡导民主与科学 B.转变救国探索方略C.主张全盘学习西方文化 D.倡导民主共和政体161936-1937年,北京、上海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文化人士联合开展了一场新启蒙运动,他们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等口号。这说明( )A民族危机促进文化自觉自信 B儒学是抗战时期的精神寄托C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紧密结合 D民主和科学是首要追求目标171949年6月,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指出要教育农民,特别强调工人阶级在“人民专政”中的领导权及担负的教育农民的责任。由此可知,材料()A坚持农村工作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B坚持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同盟军作用C强调工农联盟在民主革命中的基础作用 D体现了中国革命重心的转移18. 下列著作与内容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D论持久战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19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C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21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22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A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C促进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D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2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24.1957年,王蒙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因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1962年,毛泽东对此说:“反对王蒙的人提出北京没有这样的官僚主义,中央还出过王明、出过陈独秀,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由此可见当时 ()A中央对“左”倾思想曾予以纠正 B“双百”方针得到了全面落实 C党的工作重心是反对官僚主义 D文艺领域彻底清算了“左”倾路线二、非选择题25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材料二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结合孙中山的实践活动加以说明。(6分)(2)材料二中,陈独秀又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这给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什么影响?(8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后来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从背景、内涵、影响三个方面评述梁启超的“国民”观。(9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摘自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二: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据库加密与隐私保护的新技术革命-洞察及研究
- 奇石系工艺品网络销售代理合同3篇
-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高新区华岳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方城一高2025年秋期高二阶段性拔尖考试(二)物理学科
- (终)仁寿县城区学校2025年春季半期教学质量监测
- 部门春节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自然语言交互教学-洞察及研究
- 部门及安全培训心得课件
- 避孕药具发放课件
- 2025中介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事业编时政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发展对象培训班题库(附含答案)
- 第一讲-决胜十四五奋发向前行-2025秋形势与政策版本-第二讲-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2025秋形势与政策版本
- 废铁拆除安全合同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简谱)(2024)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57)
- 医院检验科微生物进修汇报
- 2025年兵团普通职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川教版(2024)小学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附目录P118)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7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