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4 第3 1 卷 第1 期 铁道运输与经济 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 研究与建议研究与建议 近 几年来 我国铁路实施了 6 次大提速 列车运行 速度提至2 0 0 k m h 列车制动距离也由原来的 8 0 0 m 分别延长到1 1 0 0 m 1 4 0 0 m 2 0 0 0 m 铁路行 车设备和基本行车规章也随之发生了不少改变 在 列车提速 制动距离延长和列车长度增加的情况下 实施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以下简称 技规 和 行车 组织规则 以下简称 行规 的相关条文时 修改 车 站行车工作细则 以下简称 站细 的工作中 都存 在制动距离内的换算坡度计算问题 而目前延用的换 算坡度计算公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本文根据 列车牵引计算规程 中的加算坡度计算公式 推导出 换算坡度的计算公式 供车务 机务 电务 工务及工 程设计有关人员在计算换算坡度时参考 1 线路换算坡度与行车组织的关系 铁路线路坡度在众多铁路行车规章中都有明确 文章编号 1 0 0 3 1 4 2 1 2 0 0 9 0 1 0 0 8 4 0 3 中图分类号 U 2 1 2 3 1 文献标识码 B 列车制动距离换算坡度的 计算方法及系数确定 曲志恒1 曲星照2 1 兰州铁路局 银川客运段 甘肃 银川 7 5 0 0 0 0 2 兰州铁路局 运输处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摘 要 根据铁路列车提速 列车制动距离延长 和列车长度增加等情况 阐述线路换算坡度与行 车组织的关系 根据 列车牵引计算规程 中加算 坡度计算公式 推导换算坡度的计算公式及系数 取值 并说明其计算方法 对延用3 0 多年的现行 换算坡度的计算公式进行适应性分析 指出存在 的主要问题 建议及时修订现行计算公式 关键词 制动距离 换算坡度 附加阻力 参数 取值 规定 技规 第1 0 版 第 5 3 5 4 2 0 2 2 3 1 2 3 2 2 3 5 2 7 9 2 8 4 3 0 8 条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 铁路线路设计 和各铁路局 行规 中的有关条文 站细 铁运 1 9 9 1 7 6 号文件 第 1 3 5 0 6 8 7 9 8 6 条中 都涉及线路的 坡度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 下列情况也涉及线路的换 算坡度问题 1 车务人员在同时办理相对方向接车和同方向 接发车 以及列车压警冲标暂时不能向前移动而相对 方向又接入列车时 遇区间施工 站外进站方向为列车 停车后起动困难的坡度需合理组织列车运行时 2 电务信号工程人员在设计车站信号时 涉及 列车 调车进路联锁关系时 3 工务工程人员在设计区间限制坡度 以及设 置车站安全线 避难线等隔开设备时 4 机务人员在计算列车制动距离 确定在区间 内停车后起动困难的坡度时 解决上述问题要以线路换算坡度为依据 换算 坡度的计算取值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 在确定铁路行 车作业组织办法和设置行车设备时都具有重要作用 2 换算坡度的概念和计算理论 2 1 换算坡度的立论根据 线路坡度是影响列车制动距离的重要因素 也是 计算列车制动距离的必要条件 车务部门所谓的换 算坡度 机务部门称之为加算坡度 1 加算坡度的计算方法 机务部门在列车牵 引计算中 引用的是 加算坡度 概念 关于加算坡 度的计算方法 列车牵引计算规程 T B T 1 4 0 7 第3 1 卷 第1 期 85 铁道运输与经济 研究与建议研究与建议 1 9 9 8 2 5 4 节 加算附加阻力与加算坡道 中规定 加 算坡度 i j 按公式 计算 i j i i 曲 i隧 式中 i w i i 曲 w曲 i 隧 w隧 则加算坡度 i j 等于 机车 车辆单位加算阻力w j的数值 即 i j w j w j wi w曲 w隧 式中 i j为加算坡度 i 为坡道坡度 上坡取正 值 下坡取负值 i 曲为曲线附加坡度 i 隧为隧道附 加坡度 w j为单位加算附加阻力 N k N wi为单位 坡道附加阻力 N k N w 曲为单位曲线附加阻力 N k N w 隧为单位隧道附加阻力 N k N 2 换算坡度的含义 换算坡度与加算坡度的 含义相同 换算坡度的提法突出了其取值过程 其 中的 换算 概念有两个 使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把线 路内各坡段的坡度换算成平均坡度 根据 列车牵引 计算规程 规定的 加算坡度的千分数等于机车 车辆 单位加算附加阻力的数值 的原理 把附加阻力换算 成相当数量阻力的坡度 简称当量坡度 以方便研究 分析问题和简化计算程序 加算坡度的计算也隐含 这些过程 车务部门在分析影响列车制动距离因素时 使用 的是换算坡度的概念 分析中一般应研究坡道平均 坡度和曲线阻力当量坡度 因站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 向很少遇到隧道 隧道附加阻力当量坡度可不考虑 2 2 换算坡度的计算理论 1 坡度的计算 坡度的数值等于其终点对起 点的高度差与两点间距离的比值 其单位是 以字 母 i 表示 若线路由若干坡段 上坡道 下坡道和平 道 组成 计算列车制动距离时需使用平均坡度 即应 考虑各段坡道的坡度和长度的综合因素 计算其加权 平均值 2 曲线阻力当量坡度的计算 列车在曲线上运 行时 要产生曲线附加阻力 简称曲线阻力 曲线阻 力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 相当于列车在上坡道上运行 在牵引计算中 通常把曲线阻力的大小用坡度来 表示 将曲线阻力换算成相当数量阻力的坡度 简称 曲线阻力当量坡度 换算时 其坡度的千分数等于 单位曲线阻力的数值 因此计算曲线阻力当量坡度 应先计算单位曲线阻力w曲 列车牵引计算规程 T B T 1 4 0 7 1 9 9 8 2 5 2 节 曲线附加阻力 规定 机 车 车辆单位曲线附加阻力w 曲按以下公式计算 列车长度小于或等于曲线长度时 w 曲 6 0 0 R 式中 w 曲为机车 车辆单位曲线附加阻力 N m 6 0 0 为 实验常数 R 为曲线半径 m 列车长度大于曲线长度时 w 曲 6 0 0 S R l 式中 S 为曲线长度 m l 为列车长度 m 如果有 n 个曲线均在列车长度内 则应把 n 个曲 线的单位曲线阻力分别相加 w 曲 6 0 0 S1 R 1 l 6 0 0 S 2 R 2 l 6 0 0 S n R n l 化简得 w 曲 6 0 0 l S 1 R 1 S2 R 2 Sn R n 式中 S 1 S2 Sn 为曲线长度 m 牵引计算中的曲线长度包括圆曲线长度及其两 端的缓和曲线各半长度 按公式 计算 S S 总 S缓1 S缓2 2 式中 S 总为曲线总长度 m S缓1 S缓2为曲线两端的缓 和曲线长度 m 3 换算坡度的计算 根据加算坡度的计算原 理 列车制动距离内的换算坡度等于该距离内各坡道 的平均坡度与各曲线阻力当量坡度的代数和 计算 中 下坡取负值 上坡取正值 曲线阻力当量坡度取正 值 平均坡度取加权平均值 3 换算坡度的计算公式 3 1 列车制动距离内的换算坡度 i i i i 式中 i 为列车制动距离内的换算坡度 上坡取正 值 下坡取负值 i 为列车制动距离内的平均坡度 i 为列车制动距离内的曲线阻力当量坡度 3 2 列车制动距离内的平均坡度i 若列车制动距离内有 n 个坡道 其平均坡度按公 式 计算 i i 1 S 1 i 2 S 2 i n S n L 式中 i 1 i 2 i n分别为各坡道的坡度 S 1 S 2 S n 分别为各坡道的长度 m L 为列车制动距 离 m 按 技规 第 2 0 3 条取值 列车制动距离换算坡度的计算方法及系数确定 曲志恒 等 86 第3 1 卷 第1 期 铁道运输与经济 研究与建议研究与建议 3 3 列车制动距离内的曲线阻力当量坡度i 由于曲线阻力当量坡度值等于单位曲线附加阻 力值 i w 曲 若列车制动距离内有 n 个曲线 其曲线阻力当量 坡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S l 时 i 6 0 0 R 式中 i 为曲线阻力当量坡度 R 为曲线半径 m S l 时 i 6 0 0 l S 1 R 1 S 2 R 2 S n R n 式中 i 为曲线阻力当量坡度 S 1 S 2 S n为 各曲线的长度 m R 1 R2 Rn为各曲线的半径 m l 为列车平均长度 m 按列车运行图规定的列车长度 取值 取百位整数 从安全考虑不足百位的数要进到 百位 如一个进站方向有多方向的列车流时 其列车 长度取各方向的加权平均值 3 4 曲线长度S S S 总 S缓1 S缓2 2 式中 S 总为曲线总长度 m S 缓1 S缓2为曲线两端的缓 和曲线长度 m 4 现行换算坡度计算公式 4 1 现行计算公式 换算坡度的计算方法一直延用公式 公式 1 制动距离内的换算坡度 i i i i 2 平均坡度i i i 1 S 1 i 2 S 2 i n S n 8 0 0 3 制动距离内的曲线阻力当量坡度i i 7 0 0 S 1 R 1 S 2 R 2 S n R n 8 0 0 式中 i 为换算坡度 i 1 i 2 i n为各段实际坡 度 S 1 S 2 S n为各段坡道的长度 m S 1 S 2 S n为各曲线的长度 m R 1 R2 Rn为各曲 线的半径 m 4 2 现行计算公式的来源 现行计算方法是依据 技规 第6 版 学习参考书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解释 以下简称 技规解释 人 民铁道出版社 1 9 7 6 年 第2 3 0 条的解释内容 其中 曲线阻力当量坡度的立论根据 是当时 列车运行附 加阻力 中的单位曲线附加阻力的计算公式 计算单 位曲线附加阻力时 通常利用以下经验公式 当列车长度小于或等于曲线长度时 w 曲 7 0 0 R k g t 当列车长度大于曲线长度时 w 曲 7 0 0 R S l k g t 式中 S 为曲线长度 m R 为曲线半径 m l 为列车 长度 m 7 0 0 为用实验方法确定的固定系数 我国和 前苏联均采用 公式 引自 机车车辆及列车牵引 1 9 6 1 年 9 月第1 版 1 9 8 3 年 1 月 1 日我国公布实施的 列车牵 引计算规程 T B 1 4 0 7 8 2 也是引用这些计算模式 其中 固定系数仍采用 7 0 0 计算单位 k g t 目前已改为 N k N 现使用的 制动距离内的曲线阻力当量坡度 计 算公式 仅采用了 列车长度大于曲线长度时 的计 算公式 并将其由列车在一条曲线上运行时的计算 公式演变成在多条 n 条 曲线上运行时的公式 即 w 曲 7 0 0 R 1 S 1 l 7 0 0 R 2 S 2 l 7 0 0 R n S n l 7 0 0 l S 1 R 1 S 2 R 2 S n R n 将公式 中的列车长度 l 取值8 0 0 即为公式 4 3 现行计算公式的适应性分析 1 有的常数含义不清 在公式 中的常数8 0 0 显然是指制动距离 取值为8 0 0 m 而在公式 中的 常数8 0 0 未明确其含义 容易与公式 中的8 0 0 混淆 有不少人将此常数也理解为列车制动距离 在列车 制动距离已延长到1 1 0 0 1 4 0 0 2 0 0 0 m 的情况下 计 算列车制动距离内的平均坡度时 很自然会将公式 中的常数 8 0 0 分别改为1 1 0 0 1 4 0 0 2 0 0 0 但在计算 曲线阻力换算坡度时 将公式 中的常数8 0 0 如何处 置却很茫然 2 有的数值数理关系不一致 公式 中的 正负值概念没有统一明确解释 其中 的数 理关系不一致 公式 的数值本身含正负 而公式 中的数字却是取绝对值 致使在计算中概念模糊 3 单位曲线阻力的计算方法已经改变 计算 曲线阻力换算坡度的依据是曲线阻力 而曲线阻力的 计算方法已经改变 1 9 9 9 年4 月1 日前 我国采用的是 下转第9 0 页 列车制动距离换算坡度的计算方法及系数确定 曲志恒 等 90 第3 1 卷 第1 期 铁道运输与经济 研究与建议研究与建议 标准靠近 运用 r 0 5 条件下标定的重力模型 T i j A j Ci j 0 5 P i A j Ci j 0 5 就可以完成对预测年各交通小区的交通预测 其具体 分配情况如表 6 所示 在历史交通数据的搜集过程中 数据不准确 不 完整 并且各交通小区间的交通数据量大 关系复杂 给基于重力模型的交通分布预测带来很多困难 在 历史O D 矩阵和广义费用函数不完整的情况下 多选 用基本重力模型和最小二乘法的标定方法 反之 则多 选用双约束重力模型和试算法的标定方法 在实际 计算过程中有很多技巧 如注意观察预测精度的变化 规律 以快速有效地修改估计参数等 参考文献 1 刘学军 徐 鹏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0 0 6 2 褚 琴 陈绍宽 重力模型标定方法及应用研究 J 交通运输 系统工程与信息 2 0 0 3 2 5 1 5 6 3 周扬军 赵晓华 李 涛 重力模型应用方法与问题探讨 J 山 西建筑 2 0 0 7 2 5 6 5 6 6 4 闫小勇 一种改进的重力模型标定方法 J 交通与计算机 2 0 0 3 4 9 3 9 5 5 杨兆生 运输系统规划与模型 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 9 9 6 收稿日期 2 0 0 8 0 5 0 4 修订日期 2 0 0 8 0 9 2 7 责任编辑 黄宣镌 表5 r 0 5 时计算的历史年O D 流量表6 预测年各交通小区交通预测分布情况 2 0 世纪6 0 年代经实验方法得到的经验计算公式 目 前 该计算公式中有些参数和常数已发生变化 根据 1 9 9 9 年4 月1 日实施的 列车牵引计算规程 T B T 1 4 0 7 1 9 9 8 规定 单位曲线附加阻力计算方法如公式 所示 从公式 公式 与公式 的比较 可知 常数7 0 0 已改为6 0 0 曲线阻力与曲线和列 车长度有密切关系 且分为两种情况 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春季初级经济师职业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押题实战模拟试卷
- 2025年高中物理力学专题冲刺试卷
- 2025年心理咨询师五级考试全真试卷 心理咨询基础技能专项训练
- 玩具生产培训知识总结课件
- 2026届安徽省泗县刘圩高级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王文婷两小儿辩日课件
- 王崧舟两小儿辩日课件
- 廉洁文化教育兴廉洁之风树浩然正气65课件
- 2026届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化学高三上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事务管理单位片区物业采购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标)
- 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 校长在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上的讲话:顺时而为造势而上燃光而行守念而稳
- 2025-2030中国光耦元件市场竞争风险及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州水务财务笔试题及答案
- 公交交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国际法律合规与跨境经营风险试题及答案
- 脊髓损伤的康复课件
- 配电线路运维培训课件
- 酒店股东消费管理办法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解读
- 新解读《碳纤维电热供暖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T-CCES 13 - 2020》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