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科学 文章编号 1002 2031 2012 11 0015 07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与核心 邵颖萍 摘要 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 其主要标志是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 50 在这个基础上 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必须有新的对策和主张 在明确发展模式和概念的前提下 根据中国特有的 国情提出了中国本土化的理论思考 一是必须推行内涵式的发展模式 城市不仅仅是空间和规模的扩张 二是必须创建中国 城市化的核心任务 即人的现代化 三是必须在理论和理念上 创造中国整体区域均好型城市化和现代化 这是社会整体现代 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 城市化 本土化 城市现代化 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 C912 81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邵颖萍 1987 女 江苏苏州人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12 ZD029 特色文化城市研究 之阶段成果 收稿日期 2012 06 05 修回日期 2012 09 14 在一个民族中实行 现代化 就意味着这个民 族要经历一种从 农业 社会过渡到 现代 社会的 过程 1 总结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发展规律 创 造性地选择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是中国 21 世纪经济 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针对中国的现代化 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提出问题 传统乡村的生 活方式 生产方式与生活格局不改变 即使社会成员 的收入达到某种水平 也不能称其为现代化 2012 年 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已经达到了全部人口 的 85 90 以上 中国要达到这一水平 将是一 项巨大的 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系统变迁与再建构工 程 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形式就是在国家整体意义 上实现城市化和区域城市现代化 在局部地区创造 有世界水平的城市群 一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内涵式现代化 城市现代化不仅是国家发展的目标 也是区域 社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目标 城市现代化是现代 化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和推进器 现代化从时代特征 上表达了人类政治制度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文化 模式等方面与传统社会的根本区别 而城市化则是 在上述现代化特征的前提下 又从生产 生活 文化 和居住空间形态的角度反映了人类政治制度 生产 方式 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与传统乡村社会的本质 不同 而二者的载体是相同的 城市化 城市化 解决的是外部聚落结构的存在状态 而现代化则是 51 总第 208 期城市问题2012 年第 11 期 城市科学 其丰富的内涵 2 必须意识到 城市化和城市现代 化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点 它是一个历史过程 也 是一个发展状态 美国学者塞缪尔 P 亨廷顿就 曾直截了当地说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 城市的发展 是衡量现代化的尺度 城市成为新型经济活动 新 兴阶级 新式文化和教育的场所 这一切使城市和锁 在传统桎梏里的乡村有着本质的区别 3 表 1 部分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的比较 国家名称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中国 城市化水平达到 20 的年份172017851800186019251981 城市化水平达到 40 的年份184018651900190019552003 经历的时间 年 120 80100403022 数据来源 谢文蕙 邓卫 城市经济学 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中国的现代化将表 现为以城市为单位集聚与变迁 中国在进入城市 社会 的同时 也进入了全球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 的竞争时代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地区实践需要本土 化的城市现代化理论作为指导 遗憾的是 中国目前 尚未形成真正有针对性的城市现代化理论 这是我 们需要系统反思和积极建构的 诚如亨廷顿所言 现代性孕育着稳定 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产生秩序混乱的原因 不在于缺乏现代性 而在于为 实现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 4 在确定了中国城市现代化文明选择的意识之 后 需要对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一 个新的明确而深刻的认识 中国未来的城市现代化 应该是内涵式的现代化 而非扩张式的现代化 这是 中国国情的需要 中国的城市现代化发展不是也不 能是单一的外向扩张 这个扩张包括土地空间的 扩张 资源能耗的扩张 人口数量的扩张等各方面 中国的人均粮食 耕地和能源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22 耕地只占世界的 7 能源占世界的 10 而且煤是能源主体 如果 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30 倍 节能和能源效率提高 5 10 倍 那么中国能源消费的新增数字仍将是巨大 的 中国工程院的研究小组估计 当中国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达到 7000 美元时 中国能源就可能承受不 了了 5 现实的问题不仅在于资源和能源的低持 有 更在于中国当前的能源使用趋势不仅是不可持 续的 而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均不利 根据国 际能源署的统计 预计从 2005 年到 2020 年 中国的 能源消耗总量将是现在的两倍 届时 中国将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自 2001 年以来 中国每 年的能源消耗量一直以 12 的平均速度增长 也就 是说能源消耗量的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 长速 度 例 如 2007 年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增 长 了 11 3 而能源需求增长了 14 4 6 中国的城市 现代化是高耗能的不可持续的现代化 这必须要进 行调整 西班牙学者的研究发现 一些城市化和现代化 发展较为成功的地区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 地区城市 系统在经济增长和生产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 二 容易获得人力资本 个体劳动力的供应稳定 第 三 具有开放性和参与能力 第四 容易获得先进的 生产服务 如战略规划 技术咨询 商业化和出口 研 究与开发 专业的金融服务等 第五 地区政府和组 织系统非常高效 第六 具有吸引外部投资的 吸引 力 7 基于资源能耗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力的考 虑 中国要实现上述目标 走内涵式现代化的道路 就必须通过制度投入在创造城市规模与城市新的区 位功能的同时 以循环社会型城市化作为主体模式 把 低耗能 作为中国式城市化发展的理想类型和 目标 8 二中国本土化城市现代化的核心 任务 人的现代化 城市化的本质是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文明的普 及 有学者认为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自身运动的 高级阶段和城市存在的高级形式 城市现代化一般 是指城市的经济 社会 文化及生活方式等由传统社 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转变过程 是一个全面发 展的概念 9 城市化 城市现代化和社会整体现 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城市现代化的本质是围 绕人的需要的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本质是在某种 意义上人的全面解放过程 邹农俭认为 国内学者 对城市现代化的表述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其一 是指 城市本身的提升过程 也就是城市质的提高过程 其 二 其内涵包括了多个方面 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61 城市问题 2012 年第 11 期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与核心 城市科学 其三 与现代化一样 它是城市质的改变过程 是城 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 城市现代化的完成 标志着城市从根本上不同于前现代化的形态 10 2012 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动乱 如利比亚等社会变 迁的事实证明 无论经济总量的提升 还是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的提升 其与现代化指标如何接近 如果没 有政治的现代化 制度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那么 其他任何形式的现代化都只能是引发社会动乱的代 名词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学者英格尔斯早在 1962 年到 1964 年间在 6 个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大规 模的比较性社会调查 每个国家访问了 1000 人 包 括农民 产业工人以及其它阶层的人员 得出了 国家的现代化 首先是国民的现代化 的结论 一 个国家 只有当她的人民是现代人 社会集中表现出 了现代性 具有市民社会的本质和民主化的土 壤 它的国民从心理上和行为上才具有某种现代人 格特征 这种社会就可能在社会制度与关系上表现 出对人及人本原的尊重 只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 代政治 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 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 这样的国家才 可以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 否则 如果一个国 家的发展仅仅表现在现代化的过程上 并且单纯地 追求经济增长 社会明显存在不公平和严重贫富分 化 那么高速 稳定 持久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管理 就都不会得以实现 即使经济已经开始起飞 也往 往会在问题的积累中出现社会结构的崩溃 11 英 格尔斯在 人的现代化 一书中指出 那些完善的 现代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指导大纲 管理守则 本身 是一些空的躯壳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 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 础 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 自身还没 有从心理 思想 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 代化的转变 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 免的 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法 再先进的技 术工艺 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 堆 12 通过对中西社会历史进步的比较可以看到 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需要制度 政策 规范 教育模 式 大众传播媒介 伦理教育 行为礼仪教育 文化价 值取向和产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介入 只有构建了 市民社会的土壤 才有可能建构真正的新的历史出 发点 个人现代性产生的条件和环境 英格尔斯总结了现代人的标准 第一 愿意接受 新的经验 因此较能掌握创新的机会 第二 随时准 备接受社会变迁 特别是社会组织上的变动 像政治 参与率的提高 社会和物理流动的加快 女性参与机 会的扩大以及社会阶层间和年龄代别间距离的减小 等等 第三 意见的增长 勇于表示意见 但也能尊重 别人的看法 第四 资讯的收集 勤于找寻事实和讯 息来支持自己的意见 第五 在现在和未来的取向 上 不会留恋过去 固守传统 第六 注重效率 自己 可以控制环境 而不受有权势的人任意支配 第七 有计划 对自己的公私生活都有比较长期的计划 第 八 有信任感 相信自己所置身的世界是可信赖的 周围的人和制度都可以信任 第九 注重工艺技能的 价值 愿意将才能作为分配报酬的准则 第十 有教 育和职业的渴望 重视正式教育对读 写和计算等等 技能的训练 并渴望获得与这些训练有关的现代职 业 第十一 认清并尊重他人的尊严 包括对弱者和 下属以及妇女和儿童都能有更大的同情和尊重 第 十二 了解生产过程 对于工业的基本决策过程有一 定的认识 相信普遍性的工作原则 13 这些标准的 养成除了规范性的制度安排外 更多的是习得和文 化的养成 而前提是社会整体制度和社会关系的优 化 1986 年 12 月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世界文化发 展 10 年规划 明确提出 面对 21 世纪的重大挑 战 必须在发展中更加强调发展中的文化尺度和人 的文化生活 要在经济和技术发展中将文化和人 的价值恢复到中心位置上来 14 如果说经典现代 化是以工业和机器为中心的现代化 那么以人为中 心的现代化时代正在到来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 文 化内涵的建构也必须是伟大文化的一部分 是民族 优秀文化的核心品质再建构 美国学者科特金也认 为 在新经济的发展中 城市地区尤其得益于文化内 涵重要性的增长 15 所以 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是城 市文化土壤及市民社会的现代化 针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与这一增长相伴生 的问题增多 我们必须反复强调现代化的核心是人 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本质既不仅仅是物质的现代 化 也不仅仅是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更不 能是以少数人的富有为标志的现代化 从本质上来 说 不是不要物质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而是针对中 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需 求而言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首要战略 选择 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首先必须要在 现代 性 的前提下建构 现代的人 现代的人 这一概 71 城市问题 2012 年第 11 期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与核心 城市科学 念就是针对现实 社会人 改变自我提出的一些新 要求 不是说一个人生在现代社会就是 现代的 人 而是要有一定的现代性文化属性和文化素养 才是现代人 包括知识 能力 品行 伦理 信仰 国家 意识等 而这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具有 利他主 义 价值取向的 为社会 为他人谋利益而不是绝对 自私的人 我们经常会看到在现代社会里还存在着 那些固守落后传统的人 甚至其还在思想观念上具 有反社会进步 反社会进化 现代人的社会文化素 养包括与大多数人的理性相一致的核心价值观 国 家利益的社会责任感 遵守法律的伦理心态 规范的 职业道德 现代性意义上的文明礼仪行为和有关爱 他人的善良之心等 这些都是现代人最基本的文化 取向与文化行为要素 也是现代人的最低标准 这 些属性 即是 人的现代素质 只有人的现代素质 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我们才能说人实现了现代化 社 会实现了现代化 现在 有很多中国人去发达国家 考察 旅游 或者去国内的港澳台等地 经常会发现 有一些让自己肃然起敬的生活行为细节 公共场合 的谦让 公共意识的行为 尊重他人的习惯等 这些 生活与文化细节一个个叠加起来 就给人以国民素 质现代性意义上的总体印象 而这些不仅仅是物质 丰富就可以实现的 所以说 人的言行举止的文明 程度是现代化很重要的一个表征和象征 中国的经济发展了 城市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了 但精神文化领域没有与之同步发展 西方学者称之 为 文化堕距 如果自私 暴力 缺乏同情心 角色 分离 缺乏诚信 集体越轨等现象屡见不鲜 并具有 某种普遍性 是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 在世界范围内 现代化的指标特别是经济指标 的标准是十分明确的 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成功的经 验 我们也清楚地看到 某些国家的经济指标已经 达到了现代化的标准 但是 没有人承认其是现代化 国家 在民族素质的现代化上 一个国家和民族既 要创造 遵循人类共同的文明 文化行为和价值观 又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国民的文化 素质 必须在人类共同理想的意义上 创造本土 化的地方文化精神和地点场域精神 中华民族有自 己优秀的文化和传统 我们必须在遵循具有国际意 义上的人的现代素质的参照体系的同时 有我们本 土化文化特色的人的现代化素质的更高标准 至少 要让社会绝大多数人认为我们的文明 文化及发展 程度更能够表现人类共同的优秀价值观 中国现代 化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建构开放的国际文化和国际化 城市 这要求我们必须与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和国家 合作 竞争 与世界经济文化接轨和融合 人的现代 性素质必须要满足这样的要求 究其本质 就是要重 构中国现代化意义上礼仪之邦的风范 从本土化的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意义上说 人的 现代化在当代中国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 是人要熟悉和继承社会最起码的伦理准则 要遵守 国家的基本法律规范 并有主动 率先遵守的意识 二是要有起码的职业道德 在一个社会中 如果职 业道德能够得到充分履行和尊重 那么良好的社会 秩序自然就会形成 三是要懂得基本的文明礼仪和 社会交往行为规范 并形成日常行为习惯 四是要 有理想并追求人类共同的优秀理想 在符合大多数 人利益的前提下 合理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坚持远 大的理想 这种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个体存在价 值与终极价值的合理性建构 并在社会存在中追求 理想 五是要强调奉献和义务 首先要关注自己对 社会奉献了什么 任何人 一生下来就接受社会的 遗产和社会的赠予 任何人首先应该认识到自己给 这个社会奉献了什么 即责任 义务 然后才是享受 和获取 一个人有工作与服务能力 首先就应该回 报社会 而在现代化的过度市场经济关系体系内 有些人只讲获取 不讲奉献 总是抱怨为什么别人拥 有的我没有 别人享受的我享受不到 总是怨恨社 会 总认为 社会欠了我什么 而不思考自己给予 了这个社会什么 这是社会核心文化建构的一种失 败 所以 不自私 有奉献精神 有国家荣誉感 不极 端自我而有社会意识 是一种真正的现代意识 六 是要宽容与尊重 在有个性化的思想和主张的同 时 对他人他事要宽容 西方中世纪城市文艺复兴 以来 社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人的个性张扬和社 会对个人的尊重与宽容 只有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 释放 人的才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人的原真性才 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当然这种个体文化伸张一定要 符合社会的总体规范 否则对人和社会都会造成伤 害 七是要建构诚信社会 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必 然不具有现代性 没有诚信 也不能建构一个典型 的现代社会 当然 我们也必须看到 在中国的城市化 现代 化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剖析 反思和再 建构 文化的创新支撑力度不够 主流文化价值不仅 缺乏 甚至正在丧失中国本土化的优秀文化 西方 社会的现代化除了经济 技术 政治 制度和市民社 会的变迁外 在文化上是通过新教伦理的改革形成 81 城市问题 2012 年第 11 期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与核心 城市科学 的宗教文化软化的社会管理 或者说 经济变迁与文 化变迁具有某种同步性 中国的传统社会以儒家 墨家 法家 道家等多种文化来进行软化管理 如中 国传统社会有所谓的 众神文化模式 如 千里 眼 顺风耳 灶神 房神 等 形成 惧神敬天 文化 孩子从小被长者用各种各样的 神 来吓唬 并形成社会行为要求规范 建立起一种对神的敬畏 感 人们常说 头顶三尺有神明 人在做 天在 看 通过这种具有某种鬼魅色彩的警示约束人的 行为 胡适在这一方面有很多论述 这是落后的生 产力和落后传统社会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 这种落 后的文化行为和方式在科学 技术 社会的进化中 被解构 掉了 同时 在急剧的社会结构变迁中 中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 被解构 掉了 很多中 国民族文化中优秀的伦理文化和行为文化在现代化 的进程中被遗忘了 尤其是儒家曾经是中国传统社 会的主流文化 其中优秀的文化传统如 尚书 提出 的 九德 和 儒 墨 法 道 兵家 等提 出的仁 义 礼 智 信 忠 勇 孝 洁 刚 善等 都具 有人类共性的 大爱 与 大善 的价值 但是在近 百年来的社会历史变迁中 旧的文化被破除了 新的 主流价值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现代化与 西方现代化的差异之一 也是我们把人的现代化作 为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核心任务的原因所在 必须明确指出 在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 发展中 我们有责任 有义务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那 些优秀的 合理的 文明的 符合 现代性 的文化进 行重构 把传统文化中与人类 大善 大爱 相符 合的东西 包括仁义礼智信的文化继承下来并赋 予时代的价值 创造中国式的城市文艺复兴 对中国 传统文化进行一番重拾 重缀 重整和重构 另外 从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的意义上说 就是要创造中 国当代新型的中产阶级 通过文化的建构 提升这一 社会阶层的整体道德素质 并使之能够成为社会发 展中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 样板阶层 西方在中 世纪以来就有 社会样板阶层 骑士 贵族等都能 严格遵守他们的生活规范 行为礼仪 至少在表面上 是这样 因为这个规范是他们受人尊敬的前提 是 社会存在的表现 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炫耀 也是一种 生活方式的自我感知 中国要创造现代性阶层的样 板阶层 这是社会可持续的一种战略 要创造 塑造 具备现代文化素养的现代人 这是实现现代化建构 和谐社会的前提 就中国的社会发展格局而言 城市就是人的现 代化全面发展的先行区 试验区 先导区 根据中国 社会发展的现状 我们认为可以在人的文明行为规 范上制订一些硬性的要求加以推行 在一定的社 会层面 把道德伦理行为 文明礼仪文化形成硬性 规范和标准 在一部分群体中把良好的行为方式 固化成他们身份的象征 进而带动社会整体道德 的提升 让高尚成为一种习惯 让尊重与被尊重 成为一种日常行为 如是 中国真正的现代化将为 期不远 三中国城市现代化的社会未来与 理想类型 均好性现代化 罗马历史学家萨拉斯特在两千年前曾经预 言 繁荣也完全有可能 耗尽智者的思想 16 这 句话另一层的含义是 繁荣只是社会某种阶段性 的存在方式 没有永久恒定的繁荣 在繁荣的背后 存在着危机 正如人们在工业革命时期所认识到 的 大量新技术工具的存在本身并不能解决人际 关系与社区的基本问题 17 以交通拥堵为主要特 征的 城市病 蔓延问题 城市老龄化问题和 家庭空巢化问题 城市失业 城市贫困问题和城市 污染问题 都伴随着现代化的文明史长期困扰着 人类 而从以制造与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向以服务与信 息为中心的经济转型时 社会与社区都处于新的压 力之下 18 在中国最为典型的表现为农民工群体 的 半城市化 半市民化 问题 农民工群体被 边缘人化 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 同城化市民待 遇 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19 他们不仅遭遇收 入的 非同城待遇 而且在劳动保障和劳动环境上 是 非同城待遇 住房分配方面是 非同城待遇 以 及在子女教育上也 非同城待遇 等等 现代化与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紧密相联的 从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的规律中我们可看到 城市社 会结构的变迁可以表现为城市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现 代化的过程 20 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与城市现代 化构成一个共生体 没有城市社会结构的进化式的 变迁 也就没有城市现代化的过程 从创新的意义 上可以这样重新认识 城市现代化即是城市社会结 构的更新 21 中国城市现代化应当以创造均好性的现代化来 实现城市社会结构的优化与合理化 其中的一个表 现就像美国著名的城市学者雅各布斯所阐释的 91 城市问题 2012 年第 11 期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与核心 城市科学 大都市经济如果运行得很好 就会将很多穷人不 断地转变成中产阶级 将新手转变成有能力的市 民 城市不仅仅在吸引中产阶级 而且在创造中 产阶级 22 中国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 应当倡 导更为宽容和开放的城市环境 畅通社会上升渠道 仍以城市经济方面为例 中国应当能够允许更为充 分的就业 创业环境 世界上很多国家是允许大量 自由职业者和非登记企业存在的 如英国 德国就 有非登记企业 150 万 200 万户 创造就业岗位 1000 万个以上 23 而我国的零散就业岗位 民本 产业 民间服务业 却成了某些部门的寻租手段 另据报道 不少国家中小企业的比重高达 99 如 美国为99 7 德国为99 9 日本为99 5 加拿 大为 99 7 中小企业容纳就业人口总数大多占 到就业总量的60 英国占67 2 日本占73 8 德国占 65 7 法国占 69 加拿大占 66 美国 则把中小企业变为 就业机器 世界上每千人拥 有中小企业数量为 45 55 个 而我国迄今每千人拥 有中小企业仅 8 9 个 同国外相比差 5 倍还要 多 24 中国城市现代化应当能够将现代化的社会 发展成果与人民大众分享 应当为更多的中国人谋 福祉 应当能够创造更为平衡有序的城市社会结构 和社会状态 均好性现代化的核心是社会福利和福祉 核心 是社会尽可能地让每个人通过努力都能够过上幸福 的生活 这里强调的是 尽可能让每个人 和 通过 努力 获得幸福 从一个最小的视角来看 城市生 态空间也是社会福利的衡量指标 日本的城市绿化 进展迅速 其 1956 年公布了 城市公园法 将国家 重点风景区指定为国家公园 25 1974 年公布了 生 产绿地法 规定工厂中的绿地应占厂区总面积的 20 医院应占 20 30 在产业升级和产业区 位结构变迁中 东京城市中心区迁往筑波的科研和 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有近 40 家 空出的城区土地有 132 公顷 东京政府立即决定在 132 公顷的土地中 拿出 56 公顷作为城市绿化与公园用地 及时地改变 了城市环境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 有 47 个郊外公 园 86 个儿童公园 还有世界级的自然博物馆等 英国为了限制都市的扩张与蔓延 保护田园的舒适 性 提出了 绿带圈政策 在英国被认可的绿带圈 有 10 个 面积达 5450 平方公里 其中最著名的伦敦 绿带圈面积达 3120 平方公里 德国波恩城市市区 只有 141 平方公里 有大小公园 400 多个 草坪花圃 多达 800 个 而且还要建设 700 个公园 是一座典型 的花园城市 莫斯科的绿化也是成功的 有 11 个天 然森林 84 个公园 72 个街道公园 100 个街心公 园 总面积占城市的 40 26 空间自然回归 获得 利益的是去阶层化的全体居民 即每个阶层中的人 都可获得环境带来的价值 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 一方面是城市化的高 速发展 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 一方面是城市的衰 退成为普遍的问题 即无论是在已经完成城市化的 国家 还是正在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国家 都面临着城 市的衰退问题 而其实质是城市化持续发展的问题 通过比较分析和运用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可以发现 我们从城市的衰退理论中 找到城市化和城市现代 化的新视角 或许也是实现均好性现代化的新思路 这主要应该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提出 管 理需要创新的技术和战略 以强调城市化的合理 性人口结构和质量 实现资源均好 二是灵活设计和 资产安置 同时要使城市的功能进行不断的调整和 置换 实现服务均好 三是创造城市社会现代网络结 构和新的网格合作计划 形成城市的公共策略 实现 政策均好 四是 知识传播和经济多样化帮助地区 把过时的经济活动转变为新的商业活动和税收来 源 实现经济均好 27 五是提出全新的规划战略与 适应新的发展 即创造一个新的良好愿景 包括政策 对应性模式 实现未来均好 六是提出城市可持续环 境空间的适应性研究 实现生存均好 塞缪尔 亨廷顿认为 现代化意指社会有能 力发展起一种制度结构 它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挑战 和需求 28 中国城市现代化需要有这样的魄力和 能力 中国本土化城市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同样需要 有这样的责任意识 Abstract China s urbanization and urban moderniza tion has achieved phased objectives symbolized by its urbaniza tion level surpassing fifty percent Thus China s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ing strategy must build new theory on this situation This essay puts forwards definite developing mode and concept that is local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 under China s own national conditions One is promoting connotative develo ping mode city is not simply the expansion of space and scale Another is completing core mission of China s urbanization that is the modernization of people Still another is creating China s integral equal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o sum up these are the premises of the society 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urbanization localization city moderniza tio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02 城市问题 2012 年第 11 期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与核心 城市科学 注释 2007 年全球城市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 50 2010 年中国有 50 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 因此说全球城市时代和中国城市 时代均已到来 参考文献 1 赫茨勒著 何新译 世界人口的危机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3 49 2 高珮义 城市化发展学原理 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240 3 塞缪尔 P 亨廷顿著 王冠华等译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 序 M 生活 读书 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三试卷:山东省烟台市2025届高三11月期中学业水平检测数学试卷答案
- 2025版文化创意企业设计师聘用合同
- 2025承包经营公司合同-高科技农业种植项目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买卖合同(含法律咨询)打印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住宅小区车位租赁纠纷处理规则合同
- 2025版地下空间开发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财务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版贸易公司外贸业务代表聘用合同
- 二零二五版企业间商业承揽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淋浴房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合同
- 新航标职业英语语音技能教程unit
- 天津高考语文卷各题型思路要点提示
- ktv转让标准合同范本(3篇)
- 普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 正确认识胰岛素
- 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支持课件
- DL∕T 617-2019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23版)
- 班级管理(第3版)教学课件汇总全套电子教案(完整版)
- 行政处罚案卷制作规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