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讲课稿】近代前期中国各阶级救国探索第一阶段:器物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学习以船坚炮利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其指导思想。第二阶段:制度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探索的主要内容是仿效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是其指导思想。 第三阶段: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由宣传西方民主、科学发展到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前期以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斗争矛头直指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后期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一、地主阶级的救国主张和实践1. 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1)背景:鸦片战争失败,一些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 (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4)影响:虽然这一思想在当时影响有限,但是林、魏二人的主张在当时的中国,确实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一直激励着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奋勇抗争。2. 地主阶级洋务派(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统治集团内部在如何解决面临的内政外交上的众多矛盾,意见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3)洋务运动的内容: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70年代,又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此外,洋务派还进行了筹划海防、举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等活动。(4)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这是由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一次重要实践和具体化;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它在客观上加速了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诱导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及留学生的派遣,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一定条件。在洋务派的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家;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 清朝统治者(1)清末“新政”(19011905年) 背景: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之后,清政府全面向帝国主义屈服,人民群众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资本主义革命派已把武装起义提到议事日程。 目的: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挽救其统治危机。 内容: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 实质:是为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而进行的改革。(2)清末“预备立宪” 背景:清末“新政”并没有挽救清王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以更猛烈之势摇撼着清王朝的统治根基;资产阶级立宪派大声疾呼,进行君主立宪活动和宣传。 目的:借实行宪政,拉拢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化民族资产阶级,平息方兴未艾的革命风暴,挽救统治危机。 内容:派五大臣出洋考察、下诏“预备仿行宪政”、“皇族内阁”出笼。 结果:“预备立宪”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分裂,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促使革命形势加快发展。二、农民阶级的救国主张和实践1. 太平天国运动(1)制定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度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十分鲜明的农民反封建斗争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和压迫,要求平等,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的结晶。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个体劳动、小农生产的基础上,采取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办法,废除私有财产,取消商品流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只是一种空想。(2)制定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几个主要方面,对农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没有涉及。 实施情况:迫于当时的形势,资政新篇提出的方案没有能够实施。 评价: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效法西方改造中国的方案。他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中国摆脱封建主义的历史趋势,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2. 义和团运动(1)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加深;反洋教斗争长期受到清政府的压制,农民反对西方侵略势力情绪高涨。(2)主张: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3)评价: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特别突出的客观事实,也表明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当时,这个口号的核心是“灭洋”,因而广泛地动员了广大群众,但也表明了笼统的排外性质。三、资产阶级的救国主张和实践1.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1)产生的背景: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洋务运动的兴起,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2)代表人物: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3)基本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和变法使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其具体主张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4)评价: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主张体现出学习西方国家先进之处,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来源之一。但早期维新思想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未付诸行动。2. 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的维新派(1)康、梁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早期维新思想为康、梁维新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为康、梁维新思想提供了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2)康、梁维新派的救国主张: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3)评价: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进步的思想,他们以此思想为指导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促成了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热潮,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走的是以君主立宪为中心的改良道路,这就注定了他们必然失败。3.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角逐,民族危机更加严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丑条约签订后,在帝国主义列强对华投资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限制和阻碍。(2)救国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实践效果: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并以此纲领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4. 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思潮(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了一次发展机会;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社会条件。(2)代表人物:张謇、周学熙等。(3)评价: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必然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在当时来说,“实业救国”思潮是爱国的和进步的。但中国民族工业毕竟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不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关系,中国的国民经济不可能得到正常发展,实业救国也只是一种空想。5.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1)背景:辛亥革命前,维新派和革命派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仍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一战期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3)主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 大三毕业论文汽车系
- 研究生毕业论文专业课题
- 2025下半年重庆巫山县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1. 服务合同(范本)
- 钢琴系硕士有毕业论文吗
- 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 竞争者协议的设计与规范
- 幼儿园中班《狼来了》体育教案
- 2024年假期学习计划(6篇)
- 医院培训课件:《头晕临床思维》
- 中建架桥机安装拆卸专项施工方案
- 产品合格证出厂合格证A4打印模板
- 写作指南|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及操作中的常见问题
- 话剧语言训练教程
- 数字经济学导论-全套课件
- 学习投入量表
- 电脑购销合同模板(六篇)
- 初中英语语法句型转换综合训练100题(含参考答案)
- 选题策划导论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居家养老服务管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