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治疗中风后遗症ppt课件.ppt_第1页
平衡针治疗中风后遗症ppt课件.ppt_第2页
平衡针治疗中风后遗症ppt课件.ppt_第3页
平衡针治疗中风后遗症ppt课件.ppt_第4页
平衡针治疗中风后遗症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衡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1 平衡针灸学的定义 平衡针灸学是王文远专家创立的一种假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5年推广的科研项目 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 吸收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 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 形成的针灸与心理 生理 社会 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 其特点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 大脑高级指挥系统 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路 神经 实现对能量的再次分配 再调整 间解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身疾病 2平衡针灸的理论创新 1 突出一个理论核心 心理平衡 2 平衡针灸研究人的心理科学与生理科学 来源于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 心神调控学说是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 理论基础 中医把对机体五脏六腑的指挥调控功能都归于五脏之首 心 来源于西医的中枢调控学说 心理活动定位在大脑遗传基因程序的最高管理系统在大脑 3平衡针灸的三个定位 1 治疗定位 位于病人大脑高级中枢的平衡系统 2 疾病定位 位于病人大脑中枢的调控系统 3 病因定位 位于病人大脑高级中枢的心理适用系统 4平衡针灸学的特点 1 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就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这种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 这种平衡机制就是大脑高级调控中枢 针灸就是调整 完善 修复这个系统 来激发 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 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 第二 这个平衡系统还具有被动加强的特性 能够接收外界给予的合理良性刺激 因此 人体出现的生理失调及病理改变 均为人体内平衡调控系统失衡的反应 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的疾病 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 通过患者自身调整达到恢复机体的平衡 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 平衡针灸充分地发挥了机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 同时产生异向思维 将过去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改为头痛医脚 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2 突出人体的信息系统 平衡针灸学充分利用了人体的信息系统 人体信息系统传统医学称为经络系统 现代医学称为神经系统 这两个系统的共同点都以信息传递为主 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 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高速公路 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 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 据有关资料报道 针刺神经干的传导速度为每秒钟100米 因此 平衡针灸取穴原则选择了最佳捷径即人体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信息传递 3 突出单穴疗法 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 一症一穴 80 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 因为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直接去治疗患者的疾病 而是利用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间接依靠患者自身不断修复 不断完善 恢复患者机体内的平衡系统去治疗自己的疾病 平衡针灸取穴总计38个平衡穴位 不足传统穴位的1 10 4 突出快速针刺 亦称三快针法 即进针快 找针感快 出针快 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 如果人体解剖层次清楚 针刺穴位准确 不足3秒钟即可出针 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 穴位选择不一定都那么准确 因此留出3秒钟的时间把穴位找准确 因为不同穴位有不同的针感要求 只要把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出针 但对一些老年人 慢性疾病患者 如不怕针刺而喜欢留针 可以给予留针 以满足患者的心理要求 5 突出即时效应 即时效应亦称一针见效 80 以上的病人3秒钟即可见效 对发病时间短 症状轻 体质好 年龄小的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 即使发病时间长 症状重 年龄大 体质差的病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也可使症状改善 减少病人痛苦 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平衡针灸学的疗效不是取决于医生 而是取决于病人自身的平衡系统调节能力 其中发病时间的长短 病情的轻重 年龄结构的大小 体质的强弱直接决定疗效的好坏 6 突出针感效应 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 因为效应来源于针感 针感产生于效应 不同的穴位有着不同的针感要求 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产生治疗效果 此外平衡针灸在针刺手法中不过于强调针刺手法 也不要求采用补法 泻法 平补平泻 只强调一个提插手法 通过提插手法将不同的针感扎出来即可 从某种意义上讲 有了针感就是有了疗效 7 突出离穴不离经 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 而是要求针刺到相应的穴位即神经相应的节段上而出现针感即可 平衡针灸要求针刺的是神经干或神经支 因为神经分布有它一定的客观规律 不可能是一个点 而是一条线 在实际临床中不可能对每个人的取穴都十分准确 所以针刺穴位的部位只能是相对的 而不是绝对的 因此 进针后一旦取穴未准 可根据自己的判断 利用针体的提插从左右或上下方向来寻找针感 如肩痛穴针刺的腓浅神经上下10厘米内均可 8 突出定位通俗化 平衡针灸学的穴位名称通俗易懂 易于普及 其主要特点是以部位 功能 主治来命名 一听就懂 一看就会 一用就灵 如治疗头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头痛穴 治疗腰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腰痛穴 治疗胸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胸痛穴 治疗糖尿病的平衡穴位叫降糖穴 治疗半身不遂的平衡穴位叫偏瘫穴 传统穴位由于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代和历代医家 穴名繁多各异 五花八门 给临床普及带来一定困难 9 突出安全无副作用 安全无副作用是平衡针灸学最根本的要求 在针刺患者时最为常见的副作用是晕针 而采用平衡针灸治疗 最长时间不超过3秒钟 所以患者来不及晕针 针体就迅速退出 针体出来以后患者立即解除了紧张害怕心理 针刺过程中常见的医疗事故是刺伤脏器 而平衡穴位均分布于四肢安全部位 10 突出了临床实用性 平衡针灸来源于临床 应用于临床 先有临床实践 后有科学理论 然后根据这种平衡调控理论指导于临床 先后经过国内80余期培训班培训 3000多家医院 6000余名平衡针灸骨干的临床应用 证明了平衡针灸是一门经得起重复 深受患者欢迎的实用临床医学 特别受到开设特色医院 特色门诊的医生 西医离退休医生 出国医生 来国内参加中医院校学习的外国医生的欢迎 5取穴原则 特异性取穴定位取穴原则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病变的部位来选取特定穴位 如腰痛穴 升提穴 精裂穴 痛经穴等 也就是说通过针刺特定部位的特定穴位达到治疗另一部位疾病 同时又不能用交叉 对应来解释的取穴原则 交叉性取穴交叉取穴的原则主要是指左右上下交叉取穴 如臀痛穴 升提穴 膝痛穴 踝痛穴 肩痛穴 肘痛穴等穴位主要分布于上下肢 上肢的病变取下肢的相应穴位治疗 下肢的病变取上肢的相应穴位治疗 对称性取穴对应取穴原则主要是指前后 左右 上下对应的取穴原则 如乳腺穴为前后对应取穴 偏瘫穴 鼻炎穴为左右对应取穴 6针刺方法 提插手法包括上提和下插两个部分 操作中通过改变针尖的方向 角度 深浅以获得针感 主要适用于有特殊针感要求的平衡针穴位 如降压穴 降脂穴 肩痛穴等 一步到位手法 指针刺深度在1寸以内的针刺手法 适用于比较浅表的穴位 进针后即可出针 原则上不提插 不捻转 如明目穴 牙痛穴 踝痛穴等 症状较重时可给予轻度提插 捻转 两步到位手法指针刺深度在2寸以内的针刺手法 第一步将针尖刺入体内 第二步将针体刺入达到要求的深度 进针后即可出针 不提插 不捻转 如耳聋穴 过敏穴 痔疮穴 胸痛穴等 三步到位手法指针刺深度在3寸以内的针刺手法 第一步将针尖刺入体内 第二步将针体刺入达1 2寸 第三步再将针体刺入达2 5寸左右即可 不提插 不捻转 达到一定深度后即可出针 如臀痛穴 肩背穴 抑郁穴 偏瘫穴等 强化针感手法指针刺深度达到要求后采用的一种捻转手法 通过拇指与示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捻动针体发生滞针 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捻动针体并出针 主要适用于病情较重 有特殊针感要求的平衡针穴位 如偏瘫穴 面瘫穴 胸痛穴 胃痛穴等 7针感 触电样针感 指针刺后出现的类似电击样感觉 向远端放射 放射性针感 指针刺后出现的由局部向上或向下的放射性麻胀针感 局限性针感 指针刺后在局部出现的酸麻胀痛感 强化性针感 指针刺后未出现以上针感 运用滞针手段 迅速获得局部酸麻胀痛的针感 8平衡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引起风 火 痰 瘀痹阻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的一种急重病症 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 脑血栓 脑栓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 中风急性期过后 患者仍留有偏瘫 口眼喎斜 语言障碍 吞咽困难 颜面麻木 手足麻木沉重 手指震颤 疼痛等症 即为中风后遗症 临床症状初期单侧上下肢瘫痪无力 肌肤不仁 口眼喎斜 舌强语涩 时流口水 面色萎黄 后期肢体逐渐痉挛僵硬 拘紧不张 久之 则产生肢体废用性强直 挛缩 导致肢体畸形和功能丧失 偏瘫穴 定位 耳尖上1 5寸局部解剖 布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额支 耳颞神经分支 枕大神经吻合支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 针刺耳颞神经分支或枕大神经吻合支 针刺方法 滞针或到位手法 滞针手法 待针体刺入要求深度时 按顺时针方向捻转发生滞针 然后在按逆时针方向捻转退回针体 此种针感一般30分钟左右自行解除 到位手法 对惧针 不愿留针的病人采用的针刺手法 针感 以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 益气壮骨 化痰祛风 醒脑开窍 调节内脏 调节神经 调节平衡 扩张血管 解除痉挛 消炎止痛 降压降脂 主治 脑血管意外引起中风昏迷 中风后遗症 偏瘫 偏头痛 面神经麻痹 面瘫后遗症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按语 是治疗中风后遗症 偏瘫的特定穴之一 临床也采用偏三针 偏瘫穴 肩痛穴 膝痛穴 重病人可采用偏五针 在偏三针的基础上加臀痛穴 踝痛穴 原则上不留针 但对个别病人要求留针时 首先在病人不惧针 不晕针的前提下 一般可以留针4 8小时 最长可留12小时 针体一般自行可退出体外 但对后遗症恢复期 肌体出现肌肉萎缩 偏瘫性粘连的病人可以配合患侧肩痛穴 膝痛穴 然后在针刺健侧相应穴位来收针 肩痛穴 定位 位于足三里下2寸 偏于腓侧2寸解剖 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 深层为腓骨短肌 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针刺特点 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 明显得针感为宜 针感 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 足趾和踝关节传导 针刺方法 3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功能 消炎止痛 活血化淤 痛经活络 理气止痛 肩痛穴 膝痛穴 定位 肘关节背侧面的正中点 手心向下 肩关节与腕关节连线的中点 将臂伸直的最高点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针刺方法 用三寸毫针 直刺两寸2寸左右针刺特点 桡神经支配区针刺手法 一部到位针刺手法针感 局部酸麻胀感或向腕关节背侧放射 功能 活血化淤 理气散结 消炎止痛 调节神经 膝痛穴 臀痛穴 定位 此穴位于肩关节腋外线的中点 即肩峰至腋后皱壁连线的1 2处 局解 布有旋肩胛动静脉 臂外侧皮神经和第一 二肋间神经 深层为桡神经 取穴原则 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 三寸毫针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呈45度角 斜刺2寸左右 针刺手法 1 上下提插手法2 针感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酸麻胀或向肘关节 腕关节放射 功能 活血化淤 理气散结 消炎止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