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参考资料诗歌实用.doc_第1页
高中参考资料诗歌实用.doc_第2页
高中参考资料诗歌实用.doc_第3页
高中参考资料诗歌实用.doc_第4页
高中参考资料诗歌实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诗歌鉴赏解题技巧一、描绘画面类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一)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灞上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 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 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 何年致此身?问:诗歌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描写了一幅凄凉冷清的画面:秋雨之后,黄叶片片飘落;寒意阵阵,寄居孤寺的旅人独对孤灯。(2分)表达了作者羁留异地的酸楚的思乡之情。(2分)(三)(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凉、感伤的氛围。二、分析形象类常见问法:1、 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xx的形象特点。2、 这首诗中的xx是怎样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思路:第一步:提炼所写食物特点的词语,概括形象特点。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第三步:分析作者寄寓在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一)访隐者 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坞:山坳。 山翁:此处指隐者。山翁(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4分)答: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寄寓了诗人的隐逸情怀。(二)过杨伯虎即席书事 张鎡 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 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玛瑙杯。 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注】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作。小台,即小楼。(1)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杨伯虎的形象特点。(4分)(1)(4分)疏竹围楼台,显示了居所环境的幽静和雅致;(1分)携客看花、饮酒作诗,显示了居所主人心境陶然,乐在其中的雅趣。(1分)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远离闹市、随性自然、闲适淡泊的隐者情怀。(2分)(三)西江月秋兴程馞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留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山翁”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简析。答案: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塑造了“山翁”怡然自得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2分)“招”与“笑”,可见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笑指菊花开遍”可见二人具有共同的高雅情趣。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山水田园的隐逸情怀、高洁的品性。(四)废琴白居易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答:作者塑造了被废弃、受冷落的古琴形象。它遍身尘土,光彩暗淡,但琴声依然清越、古朴、高雅。作者以古琴自喻,一方面表达了自己保持操守、不迎和世俗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寄寓了自己政治失意的感慨。(五)孤 雁 崔涂几行归塞尽, 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 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 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 孤飞自可疑。注:关月:指关塞的月亮。 矰缴:矰,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短箭;缴,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首诗中的“孤雁”是怎样的形象?诗人借孤雁寄寓了怎样的情怀?答案:孤雁孤寂、压抑、恐惧,在艰险的行程中,它心境凄凉,心有余悸。诗人以孤雁自喻,表达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三、分析技巧类。常见问法: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如何使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二)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 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 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 何年致此身? 问:本诗的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答案:衬托(反衬)的手法。第五句以动衬静,以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更加细致地写出了思潮起伏、长夜无眠的情状。第六句以有衬无,以一个绝迹尘世的僧人邻居衬托自己的孤单无依,更加突出了诗人处境的孤单和心境的孤独。(三)卜算子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注】这首词是辛弃疾因力主抗金遭贬,赋闲在江西农村时所作。李蔡:李广堂弟,才能平庸,元朔五年被封为乐安侯。力田:汉代掌管农事的小官。(1)赏析这首词上阕所运用的主要手法。(4分)(1)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作对比,突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2分)作者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1分)(考生如回答“用典”,并结合诗句分析,可酌情给分)(四) 饮酒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绁:捆绑,束缚。问: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标准:每点2分,抒情方式1分,情感1分。(五)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问:(2)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案:(2)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2分)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3分) 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四个层面理解: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特点。 (一)修辞手法:拟人、对比、比喻、双关、借代、对偶、设问、反问、谐音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何时藕,几时莲?) (二)表达方式:抒情与描写是考查的重点。1、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A.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B.以乐景写哀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以景结情(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D.托物言志(咏物诗用的最主要手法一定是托物言志)E.借古讽今2、描写手法(1)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2)间接描写A.渲染B.衬托(烘托)/反衬C.虚实结合(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实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虚)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四类: 1、神仙鬼怪世界。(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2.梦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3、已逝之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发生的景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4、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D.动静结合(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E.化静为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寒翠飞崖壁)F. 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G.白描(3)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三)表现手法A.对比B.象征C.比兴(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泄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梦,安能行叹复坐愁?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D.联想E.想象F.欲扬先抑/欲抑先扬G.用典(四)结构特点1、铺垫/伏笔2、照应A.首尾照应B.照应题目C.伏笔照应3、卒章显志四、炼字类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 (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4分(2)(4分)“又”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2分)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2分)(三)秋浦途中 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注】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4分)(1)“萧萧”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象声词、叠音词),“萧萧”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2分)凄风苦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2分)(四)游终南山唐孟 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1)请简要赏析开头两句中塞和生两字的妙处。(4分) (1)塞,充塞,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终南山充满天地之间的磅磁气势。(2分)生,升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日月从终南山的山颠冉冉升起的景象。(2分)(意思对即可)(五)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1)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4分)“满”字写出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3分)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2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山 行 即 事王 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注:酲:ch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困惫状态。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这两个字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这两个字是“喧”和“狎”字。鹊声“喧”为“喧闹、喧哗”之意(析字义),借喜鹊的鸣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描景象)。“狎”是“亲热、游戏”之意(析字义),雨霁天晴,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嬉戏(描景象)。这两个字写出了动物在雨洗日照后的山中自由、欢快的情景(点作用)。高考炼字题关注的对象(1)动词例如2004年全国卷“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一个“闹”字化静为动,写尽了诗人心头感受到的蓬勃春意,给人以美的享受。2004年辽宁卷苏轼蝶恋花中的“绿水人家绕”,一个“绕“字,具体描绘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张九龄的望月怀乡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生”字,不仅写出了明月从海平面上升起的过程,而且让我们想到了生产生育的全过程,暗含了胚胎从无到有的整个情节,又联想到大海仿佛是明月的妈妈,大海是如此的充满了母性的光辉。(2)形容词例如2004年浙江卷李白菩萨蛮中“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中 “空”字, “空”在诗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再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给人以苍茫之感,同时把诗人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中。(3)数量词例如:齐己早梅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一”字,炼得好,不仅暗合题目中的“早”字,而且一枝梅花傲然怒放于皑皑白雪中,愈发显得梅花是那样的清奇,香绝,孤艳,极富意境美。而从感情上,“一”字则能表现出诗人突然发现梅花时那种难以言说的惊喜之情。一个“一”字,看似平常,却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妙传了人物心绪,还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换了“数”字,是决然不会有这样的表达效果的。(4)虚词例如宋朝诗人谢枋得庆全庵桃花第二联“桃红又见一年春”中的“又”,不仅表现了年复一年的时间推移,时光的年逝,而且也强化了诗人的感情。王昌龄周恕中“忽见陌头杨柳色”一个“忽”字使柳色突闯眼帘,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一个“忽”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少妇情绪的变化,耐人寻味。在诗歌鉴赏中,我们还应关注拟声词、叠词和表颜色的词。五、赏析语言类常见问法:1、简要分析x联的妙处。 2、 赏析本诗的xx联。 3、 请从xx的角度简析xx句的妙处。答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本联的大意。第二步:点明手法。(或用词的妙处)第三步:分析情感。(一)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释】 见宿:留下住宿。 分(fn):情谊。蔡家亲:也做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问: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答: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黄的灯光映照着白发老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出了内心浓浓的辛酸和悲哀。(二)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三)过杨伯虎即席书事张鎡 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拂拭莓苔石,招携玛瑙杯。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注】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作。小台,即小楼。(2)人们评价此诗“着笔自然,很有韵味,结尾尤见精彩”,请简要赏析尾联。(4分)(2)(4分)落日的余晖中,乌鸦归飞欲尽,点点身影飞进诗境,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景中寓情;(2分)诗人淡雅疏朗、清新脱俗的心境跃然纸上,自然传神(2分)。(四)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2)(5分)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无名,却有映照天地,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六、分析作用类常见问法:试简要分析x联(或xx句)在全诗中的作用。答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本联的大意。第二步:点明手法,分析情感。第三步:分析本联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一) 鹧鸪天咏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问:试简要分析第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答:词的一、二句描写了梅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2分)这样写为后文围绕桂花的品性进行议论做了铺垫。(2分)(二)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 (1) 试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4分)(1)(4分)万家团聚之际,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境;(2分)运用设问开篇,更能突出诗人孤苦凄凉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分)(三)(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吴松:即吴淞,江名。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七、思想感情类提问方式:这首诗(或x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问: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