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采莲曲译文及赏析.doc_第1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昌龄采莲曲译文及赏析 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田田的荷叶和采莲少女们的罗裙仿佛是用同一种颜色的丝绸裁出来了,少女们娇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里,教人根本分辨不清哪是莲花哪是采莲人。少女们混入池塘里,外边什么也没看见,直到听见歌声从荷花深处袅袅传来才知道原来里边早就来了采莲的人。诗歌赏析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王昌龄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是一代七绝圣手。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其诗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也有以感时、宫怨、送别为题材的佳作。有作品集王昌龄集。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采莲姑娘们绿色的裙子如同田田的荷叶,娇艳的笑脸灿若鲜艳的荷花,混入在荷塘里,外面的人什么都没发现。直到听见歌声从荷塘深处袅袅传来,人们才知道姑娘们正忙着采莲呢。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在这两句诗中,诗人采取了映衬的手法描写采莲姑娘们的秀美。先看姑娘们的穿着打扮,“罗裙”,绿的,就像是和那些田田的碧绿的荷叶用一样颜色的丝绸裁出来的,鲜活,灵动,明亮,诱人。再看姑娘们美丽的容颜,“芙蓉向脸”,掩映在摇曳多姿、鲜艳欲滴的荷花中,与花儿交相辉映,竞相比美,娇艳,靓丽,活泼,可爱。这如此美丽的“罗裙”,如此娇艳的容颜,恰好为其隐行于荷塘之中轻易不被人发现提供了绝好的隐身迷彩。这两句诗,不仅仅是为了描写而描写,更重要的是为下两句诗的内容设置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原因和条件,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读到此处,我们才知道,作品的前面两句写的是因,这两句写的是果。应为荷叶一样的“罗裙”和荷花一样的脸庞才有“乱入池中看不见”这样一个结果,才导致了直到听见荷塘里歌声四起的时候才知道荷塘里边有人在采莲。“乱入”一词使用得值得琢磨,有人主张理解为“混杂”,有人主张理解为“争先恐后”,我觉得还是理解为“混入”好一些,既容易说得过去,也比较合乎情理。此外还应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两句诗,那就是诗人也在有意突出当时荷叶的繁茂,当时荷塘的令人留恋与难以忘怀。这样的水乡,这样的飘着花香与歌声的荷塘,这样的欢乐娇艳的采莲姑娘,人生能有几次相遇呀!? 作品旨在写美丽娇艳动人的采莲女,可是却终究不见采莲女出场,而是让读者从田田的荷叶之中去体会姑娘们服饰的鲜亮、曼妙与灵动,从荷花中感受姑娘们的娇艳、靓丽与活泼动人,从歌声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