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试掘.pdf_第1页
广西柳州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试掘.pdf_第2页
广西柳州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试掘.pdf_第3页
广西柳州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试掘.pdf_第4页
广西柳州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试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址遗代时掘器试石与新查州调柳西广 柳州市博物馆 年 至 月间 柳 州市博物馆在 广西壮族 自治 区博物馆的协 助下 对柳州市 境内柳江两岸进行了一次考古 调查 发现了 一批新石 器时代文化遗存 同年 月 柳州 市博物馆对采集到石器数量较多的 兰家 村 鹿谷岭和 响水三个地点进 行了 试掘 通过试 掘 三个地点都发现了石 器和夹砂陶片共存 的文 化层 现将调 查和试 掘的情况整理 简报 如下 这次调查发现石器的地点共十七 处 全 部分布在柳江两岸 的一级台地上 位置一般 都在一些小河或 小冲 沟与柳江的汇 合处 图一 目前 除了三个试掘点在文 化层中 发现有夹砂陶片和石器共存外 其它地点仅 采集到 石器 这些石器 器 形和制作方法上 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个别地点也有一些 明显 相异之 处 现将三个试掘地点和一个发 现大 型网坠 的地点分别介绍 至于其它地点 发现 的各种 石器 可参看附表 五椒 4 一 出于兰家村 平 外部多饰粗绳纹 少数素面 细 绳纹 篮 纹或划纹 图四 一力 纹饰都拍印在 器坯 上 印痕深浅 不匀 一般都与 器口垂直 因陶 片过于破碎 器形不可辨认 二 鹿谷岭遗址 位于市区西约 公里的柳江南 岸 遗址 高出河 水面约 米 东 距新村 米 南为连 绵的小丘 陵土岭 东西两端 各有一条 小冲沟 两侧附 近为平坦的小土坡 遗物散 布面积 东 西约 米 南北约 米 中部较高向南北 倾 斜 试掘时在 中部开 米探沟一条 地层 堆积 与兰家村基本相同 第一层 耕土层 灰褐色沙质土 厚约 厘米 包含物有石 器 近现代 陶瓷片 第二层 文化 层 黄褐色亚 沙土 土质较软 厚 至 厘米 包含物有 砍砸器 和磨光石斧以及夹砂粗 陶片 第三 层 生土层 黄 色亚粘土 石器 共 件 文化 层 出土 件 器 形与 兰家村大体相似 有砍砸器 磨光石斧 图五 石锈 图五 刮削器 图三 勺 砺石 只是打 制的砍砸器数量比兰家村 少 在 此不作详细描述 参看石器统计表 陶 片 斗 片 全为文 化层出土 陶片的 一层 耕土层 灰色沙质土 厚约 厘米 包 含有石器 近现代陶瓷片 第二层 文化层 厚 至 厘米 上部为 灰褐 色 亚沙土 厚 厘米左右 土质较软 下部为红揭色亚 粘土 较上部硬 厚约 厘米 上 下两部 分的包含物都比较少 除有少量的石器 石片 和夹砂陶片外 比较纯净 因两部分包含遗 物基本相同 归为一个文 化层 第三层 生 土层 红色亚粘土 石器 0 件 其中采集品 0 件 文化 层出土 件 石器 的类型与 兰家村遗址的基 本 相似 打 制石器较多 占总数的 乃务左 右 石质绝 大部分系粗 细砂岩 少数为硅质 岩 隧石 砍 砸器 件 分五 式 式0 件 用扁长形砾石 从一侧作单 向打击而成 打击点较疏 疤痕浅宽 打击疤 痕的面积 占全器 身的二分之一 一般长 宽 厚 厘米 图六 4 式 0 件 从三 角形砾石的一边作单 向打击而成 刃部较薄 背部 厚重 横断面呈 三 角形 平 刃或弧刃 最大的长 0 宽 厚 厘米 最小的长 宽 厚 厘 米 图 六 0 1式 件 从砾石的一端单向 打击 而成 打击点集中 一些 刃部较钝 又 可做敲 砸器用 一件弧刃 刃部锋利 最大 的长 宽 成成 石石 砍砍砍 砸 器器尖尖盘盘刮刮 网网石石石斧斧 石锈锈 石石石石 口口 4 4 4 状状状状状状状状状状状状状状状状状状状削削坠坠锤锤锤锤锤锤锤锤锤锤锤锤锤锤锤锤锤凿凿 器器 口口口口 4 4 4 4 4 4 44 4 4 4 1 1 1 2 2 2 器器器器器器器器 4 4 444 4 44 44 4 4 3 3 3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0 0 00 0 0 4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4 4 4 4 柳东公社社 4 4 4 4 4 4 4 4 4 44 4 4 4 4 4 4 4 4 4 4 4 兰兰兰家村村村村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柳东公社社 万万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二二 独独独静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 0 0 0 0 0 柳东公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 月月月 新村 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 长塘公社 社 4 万万万 0 0 0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西流村村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今今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白白白露公社 社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黄黄黄岩村 村村村村村村村村 白白白露公社 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4 4 4 4 4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荀荀荀冲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白白白露公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维维维义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 沙塘公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伍伍伍家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鹅公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新新新村鹿谷岭 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 西鹅公社 新新新村滩头岭 岭岭岭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西鹅公社 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曾曾曾家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西鹅公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0 0 0 黄家岭 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 黄黄黄村公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基基基隆村 村村村村村村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 羊羊羊角山公社 社 0 0 00 0 0 0 0 大大大桥响水水 0 0 0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巧巧巧羊角山公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4 4 4 九头山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 4 洛洛洛维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 小小小学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4 4 洛维村 村村村村村村 令 叶叶叶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岭 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4 4 44 4 4 合合计计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厚 厘 米 图五 7 网坠 件 为这个地点和独静村的 主要器物 都是采 用扁平 椭圆形砾石在两侧 交互打击或单向打击一缺口 成束腰形而成 最大的长巧 宽 厚 0 厘米 最 小 的 长 宽 厚 厘米 图 五 刮削器 件 采用石片修整而成 石斧 0 件 梯形 先打制 后磨光 器 一 考古 身扁 平 属 式 一般长 宽 厚 厘米 图五 小石铸 件 梯形 通体磨光 长 宽 0 厚 厘米 属 式 图五 半成 品 件 残 只经打制 未磨光 砺石 件 红色 粗砂岩 两面有磨痕 五 结语 柳州市新石器时代遗址和石器 采集点 在地理环境上都分布于沿河两岸的一级台地 上 一 般背山面水 多处在小河或小冲沟与 柳 江的汇合处 文 化遗物方面 一些地点打制 石器还占有一定的比例 其中以用长条形或 三 角形的砾石作单 向打击而成的砍砸器为最 多 磨光石 器类型较少 有相当部分仅磨光 刃部即成 器 形主要有石 斧 石镑 陶片的 火候较低 陶质粗糙 以饰粗绳 纹为主 均 为手制 除以上的共同点外 一些遗址或石 器地点在文化 遗物中也有所差异 如响水遗 址特有的大型 砍砸器 其打 制方法 较 简 单 具有一定旧石器时代的石器特征 整个遗址 的打制石器比重比其它遗址相对较大 约占 总数的夕 多 左右 地层中的陶片数量少 粗 劣 在 曾家村 独静村地点中 数量较多的大 型打 制网坠在别的遗址中也少 见或未见 这 些差异现 象是 否属于时代早 晚的关系 还有 待于今后进一步的 发掘和研究 从试掘三个地点的结果看 这种 以夹砂 陶片与打制石 器和磨 光石器共存的遗址 过 去在广西 虽然 比较少见 但与广西南部的南 宁地区贝丘遗址 考古 年 期 比较 相似 位置也 在大小河流汇合处的 一级台地 上 文化层中除磨光石器与夹砂陶片共存 外 也还有一定数量的打制石器 磨光石器 的器形 同样以石斧 石锈为主 少量的双肩石 器 陶器都 为夹砂绳 纹粗 陶 普遍存在着一 种敞口器 均为手制 从 以上的共同点可以 看出它们 虽然属于两 种不同 的文化堆积 但 是 在文化发展方面却是比较接近的 所以 以上几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相对年代可 能与南宁地区的贝丘遗址相当 是华南地区 新石 器时代早期阶段两 种不 同文化堆积 的文 化遗存 执笔 者黄云忠 叶浓新 陈国康 勺 门 产勺 岛冲 洲亩吞沪勺 门 尹奋心洲勺么尸勺岛尸勺 尹勺今勺 洲勺少 口勺 已 勺乡 仑尸劝 产必 尸勺 色产砂绝 动 洲劝乡勺乙 勺公勺 肠尸勺 门怪洲勺 洲勺 护勺 德洲勺屯沪勺 洲勺今门公勺 门 门 尹劝 湖南桃江发现窖藏铜币 年 月 湖南省桃江县甘 泉 山公社八三大队新屋里 生产队社员宁孝议同志在 山麓坡 地发现一窖藏铜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