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嘉德通讯2009 第1期91 传承与守望 翁同龢家藏书画珍品展研讨会纪实 二 The Preservation of Inheritance The Weng Collec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Seminar Documentary II 编辑整理 雷光夏By Lei Guangxia 2008年12月10日 传承与守望 翁同龢家藏书画珍品展 在中华世纪坛隆重 开幕 这次活动由中国嘉德与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文物出版社共同主办 之后在 12月11日举办了 传承与守望 翁同龢家藏书画珍品展 研讨会 邀请到国内外著名 专家 学者翁万戈 王晓秋 拓晓堂 艾思仁 梅墨生 尹光华 郎绍君 单国霖 白谦慎 张子宁等人 众多专家在研讨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 通过权威专家的专业解 读 翁氏藏书的动人故事 以及这份收藏的人文艺术价值 得以充分的展现 为听众 呈现了一份难得一见的品鉴盛宴 继上期刊登了翁万戈 王晓秋 拓晓堂先生的精彩发言之后 本期将再次推出其 他几位专家的精彩演说 对翁氏藏书的传承及历史价值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演讲人 郎绍君先生 单国霖先生 艾思仁先生 翁同龢的几则题跋 郎绍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 艺术评论家 这次展出的作品中 有一些翁同龢 的题跋 这些题跋 说收藏 论作家 议时事 写情怀 且都是即兴落笔 直 抒胸臆 对了解翁氏的思想 人格和 艺术见解 有一定的价值 这里择选几 则 试加解读 题恽南田 东园墨戏册 康熙甲辰 先生年三十二 是为少 作 然吾尝遇仙人 颜如桃花 问其年 乃数百岁 先生殆数百岁人耶 又题 新作书堂 秋夜篝灯观此画 因以苦 茗一杯酹之 明日纷纷 吾亦俗客矣 未 足与观此画也 辛卯十月朔 同龢记 将恽南田比做 仙人 并不始 于翁同龢 清代早有人称之为 天仙化 人 画则 天仙物趣 毕集毫端 东园墨戏册 是恽氏32岁的作品 还不 够成熟 但62岁的翁同龢篝灯观赏 还以 苦茗酹奠之 表示了对高雅文化的一种虔 诚和敬仰 白天官务繁忙 称自己是 未 足与观此画 的 俗客 但晚间仍能静 其心 与恽 仙人 相悟对 现在的官僚 贵胄 还有这样的雅兴与素养吗 题沈周 苏台纪胜图册 石田此册先藏曾宾谷 后入华阳卓相 国家 流转厂肆 为河南毕某购去 毕 武人也 数年后复见之京师 遂收得之 今日展观 渺如再世 是日为先公讳日 侄孙熙挈二子良 宸从沪渎来 而寅臣二 子长 富在里中馈奠之余 共读此画时 则光绪癸卯十一月七日也 Following the brilliant presentation of Weng Wange Wang Xiaoqiu and Tuo Xiaotang in the last volume we continue to offer you the presentation of other experts for your deeper discussion and study of the inheritance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Weng collection Special Focus特别关注 Special Focus特别关注 嘉德通讯 2009 第1期92 相城有布衣 逐世秉高节 平生忠孝心 耿耿一腔热 如何以画鸣 此冤会当雪 然即以画论 余技已独绝 祝唐难雁行 衡山弟子列 烟云竟奔走 神鬼为施设 君看此画图 落笔可屈铁 复缀墨数行 句法秀而杰 京师浩穰场 赝鼎苦莫别 我收贝多罗 森然十六页 中被放逐归 未忍捐敝箧 今是是何日 子姓纷远集 颀颀四男儿 头角皆玉立 阿良颇解事 叹赏目不给 独嗟老病叟 方感皋鱼泣 缅想白石翁 八十侍大耋 凄凉墓门屋 湖渌共呼吸 瓣香置高阁 可玩不可亵 莫作一艺观 元气中蟠结 谁筑耕石堂 千秋俟来哲 翌日晨起题诗于后 同龢记于墓庐 此跋作于光绪癸卯十一月 即1903 年12月 翁同龢74岁 逝世前一年 诗 的开首 先说沈周 苏台纪胜册 是在 京师时收藏的 今日展观 却是获 罪放归以后了 因而有 渺如再世 之 感 这一天是翁心存忌日 侄与侄孙们 也赶来祭奠 题诗对沈周的人品画艺作了评论 同时抒写了自己的心情 其中有两点值 得注意 一是认为沈周虽一生布衣 逐世秉高节 却 平生忠孝心 耿 耿一腔热 仅以画名世 实在是很冤 枉 沈周 八十侍大耋 其 孝 是 有名的 但强调出他的 忠 却有些 主观色彩 沈周深受儒家教育 与许多 重臣相交往 文徵明 甫田集 也说过 他 每闻时政得失 辄忧喜形于色 但沈周毕竟一生不仕 距离皇帝是很远 的 平生忠孝心 耿耿一腔热 二 句 用来形容翁同龢自己的一生十分恰 当 用来说沈周不是很贴切 翁氏并非 不熟悉沈周其人 我猜测 在他的下 意识里 这两句诗 不免有借他人之杯 酒 浇自己之块垒的意味 第二 是翁同龢从祭尊先人 叙 述沈周孝行 联想到自己虽以老病之 身守孝墓庐 却仍未免 子欲养而亲不 待 的 皋鱼之泣 韩诗外传 记 孔子行 见皋鱼哭于道旁 辟车 与之言 皋鱼曰 少而学 游诸侯以 后吾亲 想行孝养亲 老亲却已离开 了人世 古人云 忠孝难以两全 翁同 龢尽了忠却未得善终 而慈亲已亡 也 落得个 子欲养而亲不待 的 皋鱼之 泣 凄凉墓门屋 湖渌共呼吸 的 吟咏 真是包涵着复杂的潜台词 题文徵明 赤壁图卷 呜呼 此吾去京师时 嘉兴人徐公用 仪小云之所贻也 余初直枢廷 小云为章 京 再入则与同直相得也 然尝以公事相 争 至声彻殿陛 庚子七月京师乱 有诏戮于西市 小云为人恂恂呐呐 遇事 反复推究 熟交涉条例 不亢不徇 默有 所维持 其获罪之由 余无从知 闻以持 剿团匪 慎邦交为言拂贵邸 时相意与尚 书立山 大臣联元同弃市 越二日 而洋 兵入京师矣 士固有禄保位 随时挽仰者 矣 如君者 岂非所谓忘身以殉国家之急 耶 寒夜睹此 流涕记之 光绪二十六年 十月十八日 松禅记 文徵明 赤壁图卷 是徐用仪所 赠 徐用仪 1826 1900 浙江海盐 人 字吉甫 别字筱云 小云 咸丰举 人 历任工部右侍郎 军机大臣等 对 中日甲午战争 他与翁同龢的主战主张 相左 题跋说 尝以公事相争 至声彻 殿陛 即指此 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 年 徐用仪因主张镇压义和团 反对围 攻各国使团 于八月二十二日被处死 题跋说他 拂贵邸 当指忤慈禧等 同时被处死的 还有户部尚书立山 内 阁学士联元 二日后即八月二十四日 八国联军攻破北京 翁同龢作跋时 距 离徐用仪弃市仅二个多月 以 忘身以 殉国家之急 来称颂这位被滥杀的同 僚 表现了他的胆识 题陈章侯 三处士图卷 我于近人画 颇爱陈章侯 衣带风 色 士女多长头 铁面眼有棱 俨似河朔酋 次者写花 鸟 不以院体求 愈拙愈简古 逸气真旁流 呜呼此三 友 先公所绸缪 后入仲兄箧 南走鹦鹉洲 我顷携北 来 复阅京华秋 一画何足道 三世虹月舟 此三友图 道光己酉先人得之吾邑沈 氏 喜诵其诗 常以自遂 先公卒 吾兄 玉甫携之入湘入鄂 去年余省墓归 又携 以北 每一展卷 不知涕泗之横集也 光 绪庚寅长至前一日 斋宫侍班归 捡视此 图因题诗 后人能慎护之否 翁同龢记 又题 姜绮季名廷幹 浙之山阴人 王忘庵 弟子 所作山水简淡有法 不仅以花鸟擅 能也 与老莲友 其非流俗可知 余被放归田 朋侪凋谢 惟吴无竟 赵非昔时相过从 无竟今年八十五 羸老 赤贫 非昔长余两岁 豪逸之气亦稍衰 矣 世有陈先生 当作三友图以继其后 光绪庚子三月松禅居士记于西山墓庐 时 年七十有一 陈老莲 三处士图卷 画菊 梅和水仙 象征高洁的人品 第一段题 跋 翁同龢作于61岁 正是作为晚清重 臣的时期 他首先是看重图卷 拙而简 古 逸气旁流 的艺术品质 其次是 看重图卷见证 三世人 的宦途历程 标志了三代人的伦理亲情 第二段题跋 作于71岁 即在翁氏 被放归田 朋侪 凋谢 之后 体验到了人世的炎凉 因 嘉德通讯2009 第1期93 而也深感到 三友图 精神象征意义的 珍贵 他特别提到 三处士图卷 的受 赠人姜廷幹与陈章侯的关系 姜是王武 的弟子 老莲的忘年交 其非流俗可 知 道出了翁氏对人品的重视 人们对绘画作品的感受与解读 是 随着时间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并与 他们的生活经验和道德理想密切相连 翁氏这二段题跋 有益于我们理解生活 经验 道德理想与作品象征之间共鸣共 生的关系 理解收藏过程也是一种文化 生成的过程 题陈章侯 博古叶子 第一段 丁酉十月三日 园居卧疾 有携书画 数种来者 陈章侯画水浒叶子小册甚妙 即此跋所谓水浒叶子也 开阖数四 不能 释手 是日 仁寿殿演礼 臣龢在赐酒之 列 退而赋此 一笑探囊慰老夫 那堪庸史与书奴 陈生妙具屠龙手 却写江湖伏莽图 亲酌天浆赐近臣 自惊衰 久忘身 陈生饿死臣温饱 一样疏狂淡荡人 这是1897年底所写题跋 翁同龢把 购卖 水浒叶子 与光绪仁寿殿赐酒两件 高兴的事 写在同一首之内 且都题于 博古叶子 之后 是很耐人寻味的 1 8 9 7 年 清 廷 内 部 围 绕 维 新 变 法 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而翁同龢正是 光绪一派的核心人物 就在作此题跋的 当月 德国出兵强占了胶州湾 激发 了康有为第5至7次上书 作此跋二个 月后 即1898年1月24日 翁同龢作为 五大臣之一 参加了对康有为的 问 话 在 问话 中 他与李鸿章 荣 禄针锋相对 对康氏变法主张表示了赞 赏 遂后向光绪推荐康有为 才堪大 用 在参与朝堂内外恶战的同时 翁 同龢还能够 一笑探囊 购买与欣赏 前人书画 还确实表现出一种 淡荡 和超然的情怀 第二段 屡迁厥居 箧藏散佚 偶捡得此 漫 次前韵 被发行吟楚大夫 不堪羸病恕狂奴 箧中书画都捐尽 卖到长江万里图 石谷卷 悬价待沽久矣 持筹无术愧庸臣 只恤民艰不恤身 赤手能增无量数 桑羊孔仅尔何人 己亥五日 松禅居士 己亥 1899年 70岁 此前半年即 1898年6月11日 光绪颁布 国是 诏 开始推行变法 15日 翁同龢即被慈禧开 缺回籍 同年12月 又被革职 交地方官 严加管束 第一首诗说自己象屈原 一样被放遂 贫病交困 不得已卖掉书 画收藏 甚至他最为喜爱 深藏25年的 王石谷 长江万里图卷 也要悬价而 沽 第二首述说经济上 持筹无术 是因为自己作官清廉 只恤民艰不恤 身 赤手能增无量数 一句 指善 于富国和经商的陶朱公范蠡 博古 叶子 开首第一张牌即陶朱公 此牌标 志的钱最多 是 无量数 桑羊孔 仅 是指汉代两位善理财的官员桑弘羊 和孔仅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 我不知道 这些赤手能获大财的陶 桑 孔是谁 一种怀疑 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他当然 熟悉这些历史人物 他之所以作如此 说 固然显示了一种陈老莲式的 疏 狂 但这种疏狂背后 则是他在遭遇 劫难和贫穷而后 对仕途经济和这种悲 剧性结局的质问和愤慨 第三段 全谢山蕺山祠堂配享碑称 学行不 愧师门者 凡二十三人 诸暨陈章侯其 一也 其言曰 章侯以画名 且以酒色自 晦 而其中有卓然者 蕺山先生深知之 会稽王毓蓍与章侯并为畸士 不肯帖帖就 绳墨 毓蓍死已酉之难 而章侯不死 然 其大节未尝有愧于毓蓍也 这一段跋无年款 但其题于1899年 诗之后 可知是同一年或稍晚之作 全 谢山即全祖望 1705 1755年 乾隆进 士 史学家 蕺山先生即刘宗周 明末著 名学者 全祖望所撰 蕺山祠堂配享碑 即 子刘子祠堂配享碑 认为陈章 侯与王毓蓍在蕺山弟子中 最为畸士 顺治三年 1645 已酉 清兵攻陷杭 州 王毓蓍作 愤时致命篇 榜于孔庙 后投河殉明 被称为 正义先生 翁同 龢说 陈章侯虽未殉节 但其 大节未尝 有愧于毓蓍 所以也配享蕺山祠堂 这 个题跋 是借助全祖望的文章 肯定陈章 侯的 大节 这段谈论 似乎也有一种 自喻在其中 作跋时 翁氏已被后党革职 斥逐 胸中块垒郁结 他也渴望后人能有 全祖望这样的史家 对他和这段历史作出 公正的评价 第四段 癸卯除夕 一剑雄驱十万夫 莫将三岛玩倭奴 绝秦诅楚吾何与 忍弃龙兴旧版图 时日本与俄血战 欲复我东三省主权 叹息无家老逐臣 只馀两膝拄孤身 黑貂已敝衙香尽 怜尔寒闺看画人 此册今得之于亡妾室中 松禅老人 癸卯 1903年 癸卯除夕 已是 1904年2月15日 当年2月8日 为争夺 我国东北三省的日俄战争爆发 其背 景是 甲午战争 1894年 清政府战 败 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 约 除大量赔款外 还向日本割让辽 东半岛 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 以及开 放内地通商口岸等 战前和战争中 翁 同龢始终是主战派 战后议和 则主张 宁增赔款 必不可割地 庚子事变 后 列强瓜分中国利益 俄国军队占领 东北 日本不甘心 于是两个强盗在中 国境内开战 清政府竟自守 局外中 立 罢官为民的翁同龢 看在眼里 Special Focus特别关注 嘉德通讯 2009 第1期94 痛在心里 他仍然对割让 三岛 痛心疾 首 对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占领东三省的野 心充满警惕 但深知清廷特别是后党的 腐败无能 作为 只馀两膝拄孤身 的 老逐臣 他只能发出无奈的叹息 读这些题跋的一个总的感想是 翁同龢的书画题跋 谈论书画本身的并 不是很多 谈论他个人际遇 生活 感 情 并旁及时政的 反而不少 对他来 说 这些书画收藏品象征着人格道德 纪述着血缘亲情 是他的倾诉对象和宣 泄空间 我们从中能感受到他的真实见 解 他的真情实感 他的喜怒哀乐 而 不会觉得他是一个重臣 一个权倾一时 的政治家 政治家 官吏需要权谋与策略 需要有陶朱公那样的管理经营才能 也 需要人文的修养 艺术的陶冶 感情的 宣抒 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历代政 治家喜欢诗词书画 总不是一件坏事 艺术难以改变政治经济的大局 但艺术 与相应的人文素养 有助于调整人的情 今天我主要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幅 由吴宽和周臣合作的书画合卷 咏雪诗 图卷 这件作品是卷纸本 纵23 1厘米 横 217厘米 共录诗四首 第一首为雪中承李世贤招观东坡清 虚堂诗真迹追次其韵 第二首是日往观采石本 盖世贤招 钦 恐客不至 故见绐尔 乃复次韵 第三首为世贤持沈启南雪景索题 复次韵 第 四 首 为 晓 望 西 山 诗 一 首 后 题 适怀起东作此 之便录以 玉 汝览之 宽顿首 十二月十六日雪睛时 书 第四首诗歌与前面几首诗歌不 大相关 可能是诗人重写了前面的三首 诗 又赋诗一首送给友人陈玉汝的 最 后一首诗不见于吴宽的 家藏集 之 中 诗中的主要内容是怀念他们的好友 陈起东的 我们现在略微讲述一下这四首诗歌 谈到的人物生平 首先是吴宽 吴宽 1435 1504 字原博 长洲 人 成化八年 1472 会试 廷试皆第一 授编修 侍孝宗东宫秩满进右谕德 成 化十四年 1478 曾因父病归省父丧后第二 年 1479 回京 孝宗即位 1488 迁左庶 子 预修宪宗实录 进少詹事兼侍读学 士 弘治八年 1495 擢吏部右侍郎 十年 1497 奔继母丧 回家乡 服满还任转左 侍郎改掌詹府事入东阁 十六年 1503 进 礼部尚书十七年 1504 卒于官 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吴宽有两段 时间是回到家乡的 分别是1478年到1479 年和1497年 我们再来看看李世贤 李杰 1443 1517 字世贤号石城雪 樵常熟人 成化二年丙戌 1466 进士授编 修 成化十四年 1478 升侍讲学士二十三 年 1487 升侍读学士弘治四年 1491 迁南 京国子监祭酒官至礼部尚书以忤刘瑾去 位 卒年七十五谥文安 他虽然比吴宽小 但是中进士要比 吴宽早 官位也比吴宽要高 但是他非 常佩服吴宽的学问 一直以老师的名分 对待吴宽 而吴宽也一直把李世贤当做 是朋友 而不是真的师生关系 第三位要讲到的是陈璚 陈璚 1440 1506 字玉汝号成斋 长洲人 成化十四年 1478 进士由庶吉士 累官至南京左副都御史弘治十八年 1505 致仕次年卒年六十七 为古文辞不屑为 腐俗语尤工诗 有成斋集 为陈道复祖 父 他中进士比较晚 跟吴宽是同乡 吴宽在其 家藏集 中有 送陈都宪 玉汝赴南京诗序 根据这一诗篇在 四十四卷的位置可以推断 时在成化 二十一年 1485 前后 玉汝到南京当官 翁氏收藏的吴宽 周臣书画合卷 单国霖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 性 使人更有人性 更有文化根底 在 翁同龢的时代如此 在技术官僚执政的 今天 更是如此 翁同龢是一代开明的 政治家和官吏 同时也是出色的书法 家 诗人 收藏家 而且 他的良好的 人文素养 是与其正直 坦诚 开明的 政治品质相表里的 翁同龢的文化遗 产 即他作为艺术家 收藏家 作为有 恨有爱 有歌有哭 有真情怀的士人留 给我们的遗产 是更有价值 更有现实 意义的 嘉德通讯2009 第1期95 途经长洲顺道探亲 沈周还作 临别送 言图 为之送行 还有一位是陈起东 陈起东 生平行止不详 但是吴 宽 家藏集 中有多首记陈起东诗或诗 序 大致可知他和吴宽是同乡人 吴宽 有 送陈起东教谕宁德诗序 谓 自 予为诸生即知取友 至于今日所善十数 人 起东最故 一旦起东领乡荐 分 教济阳 于是别去 迨浙省校文之便 始获一见 盖十年于此矣 明年起东有 宁德学谕之迁 南行过家 而予已入南 雍 于是不相见者又当十年 又有 寄寿陈起东五十 诗曰 束发同游不出乡 廿年两别费相望 江山绕郭供诗笔 岁月留人坐讲堂 红 颊也应跨独好 白发休更较谁长 要知 久客京华者 寿域跻来已雁行 由以上则知二人是幼年好友 且是 同学 年龄应是相仿的 又是二十年没 有见面的老朋友 吴宽又有 阅亡友陈起东诗墨 诗 寥落江山寄一官 恶怀中岁反 多端 犹瞻寿域遥持酒 岂料书帷已 盖棺 从诗意推 陈起东在五十岁以 后不久即去世 大致在成化末1487年左 右 从以上吴宽 陈璚 陈起东诸人的 行迹来看 这次展出的吴宽诗卷的墨迹 应该成书于成化二十年 1484 左右 吴宽 年约五十岁 也就是说 陈玉汝在回南 京以前去看望吴宽 吴宽就写下了这个 诗卷 而陈玉汝就把这个诗卷带回了南 京 而在此卷中苏东坡的 清虚堂诗 见载于 东坡全集 卷十七 诗序曰 兴龙节侍宴前一日微雪 与子由 同访王定国 小饮清虚堂 定国出数诗 皆佳 而五言尤奇 子由又言昔与孙巨源 同过定国 感念节没 悲叹久之 夜归稍 醒 各赋一篇 明日朝中以示定国也 天风浙浙飞玉沙 诏恩裹沐休早 衙 遥知清虚堂里雪 正似檐葡林中花 出门自笑无所诣 呼酒持劝唯君家 踏冰 凌竞战疲马 扣门剥啄惊寒鸦 羡君五字 入诗律 欲与六出争天葩 头风已倩檄手 愈 背痒恰得仙爪爬 银饼泻油浮蚁酒 紫碗铺粟盘龙茶 幅巾起作鸲鹆舞 叠鼓 谁掺渔阳挝 九衢灯火杂梦寐 十年聚散 空咨嗟 明朝握手殿门外 兴看银阙暾晨 霞 苏轼曾将此诗书写成卷 著录于 清裴伯谦 壮陶阁书画录 卷三 题为 宋苏东坡兴龙节侍宴前一日清虚堂吟 雪诗卷 文字与集中所载略有小异 书后署题 元三年十二月初沐日作 轼 并著录此字卷后题跋数人 有明 崇祯庚辰 1640 和癸未 1643 胡世安二跋 清嘉庆辛酉 1801 刘墉跋等 吴宽看到的 很可能即是由李杰带来的此卷 可惜今 藏何处不得而知 我们可以看到吴宽的书法源出苏 轼 他的好友王鏊的 震泽集 评说 宽作书姿润中时有奇崛 虽规模于 苏 而多所自得 其用笔沉着有力 方圃并用 字势有奇正变化 笔致丰肥 而不软浊 姿秀而不伤雅 吴宽的书法 也表达了要摆脱赵孟的书体 学习宋 代书法 开创出新的书法形态 我们前面都是谈这张纸卷 这是吴 宽五十岁时的作品 已经开始慢慢摆脱 苏东坡的束缚 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 吴宽诗卷后有周臣绘图 署款 东村周臣为匏翁诗意图 是特为吴 宽咏雪诗配图 周臣字舜卿 号东村 苏洲吴县人 画学南宋李唐 刘松年 马远 夏圭 为职业画家 他的绘画老 师是吴县人陈暹 与杜琼交谊甚深 故 周臣与沈周同辈 他和张弼 文徵明 王谷祥等文人都有交往 并先后为唐寅 和仇英的绘画老师 若按他长于唐寅20 岁 则生年约在景泰初年 1450 周臣最 晚年作品为嘉靖十四年 1535 的 长江万 里图卷 则他活了八十五岁左右 但 是他的作品很少写年款 吴宽写此诗卷送与陈玉汝 陈于成 化二十一年 1485 赴南京任职 在弘治 十八年 1505 逝世 此图应作于这段时间 内 为周臣中年时的创作 此图接近他的 雪村访友图 和 袁安卧雪图 风格 已脱出早年学习李刘马夏用笔刚劲峭硬 墨染厚重 石体明晰的画法 笔法较为简 洁圆婉 皴法短促灵动 墨色较为乾淡 逐渐融入了文人画简疏放逸的技法因素 反映了他画风演变的契机 而恰恰与这个诗画卷相关的一个 作品是 五同会图卷 这个作品是无 款的 也不知道是谁画的 以前也没有 人研究过 此画虽然没有画家的名字 但是后面有文征明的序 叫 五同会 序 这个 五同会序 见于吴宽的 家藏集 吴人出而仕者率盛于天下今之显于 时者仅得五人曰都御史长洲陈玉妆 礼部 侍郎常熟李世贤 太仆寺卿吴江吴禹畴 吏部侍郎古吴王济之 鏊 及予为五人 去 岁五人者公暇 则辄具酒馔为会 同时 也 同乡也 同朝也 而又同志也 同道 也因名之曰五同会亦曰同会者五人耳 禹 畴以越人丁君彩妙绘事俾写为长卷推予序 其首 图中坐于左者为予并坐者世贤前行 者为玉汝 次济之 又次禹畴皆容貌唯肖 气韵奕奕 未几玉汝擢副都御史赴南京 济之以外艰去 由此可知推知所谓的相会的五个人 是吴宽 陈玉汝 李杰 王鏊还有吴禹 畴 而此画的作者是一位姓丁的画家 聚会的时间在成化二十一年 1485 陈玉 汝赴南京任副都御史之前 从这张图保 存这五位人物的肖像 是非常有意义 的 此外我们可以把这幅 五同会图 与 咏雪诗图卷 相结合来了解当时文 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当时绘画的风格与水 平 这可以说对绘画史的研究增加了很 多丰富的资料 Special Focus特别关注 嘉德通讯 2009 第1期96 翁氏藏书从翁心存 1791 1862 开 始 更 经 过 学 者 和 政 治 家 翁 同 龢 1830 1904 的收藏 历经六代而愈显珍 贵 翁万戈先生为保存家藏费尽心血 因此 能在此向翁万戈先生表示敬意让 我感到万分荣幸 我1983年第一次和翁万戈先生见 面 翁先生就给我讲述了翁氏藏书传到 他手中的经过 当时的情形我依然记忆 犹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某一天 我 在香港与徐伯郊先生共进晚餐 席间谈 起了各种展览 我们谈到了1952年北京 图书馆举办的 中国印本书籍展览 我对徐先生说我读过那一展览的目录 并提及70年代我本人在瑞典斯德哥尔 摩皇家图书馆组织的两次有关中国 日 本和朝鲜的善本书的小规模展览 我还 说西方还没有举办过重大的中国善本书 展览 我倒很想组织一次 徐先生对我 说 翁万戈先生刚担任了纽约华美协进 社的董事长 也许可以请他帮忙 回到加州我就写信给翁先生 希望 能约个时间和他见面谈谈 1983年 我 去纽约时 终于见到了翁先生 他对古 籍善本的学识和对我的展览提议的支持 立刻让我对他倾心 而更让我吃了一惊 的是 他告诉我 他就是翁氏藏书的传 承人 并愿意把这批藏书借给我刚刚提 议的展览 他给我看了一份他的宋版书 单 我简直不相信那是真的 因为其中 很多书都是史上闻名 而我当时并不知 道这些书居然尚存于世间 我一下子想 起来1969年台湾艺文印书馆影印出版的 宋版苏轼诗集 注东坡先生诗 就是出 于翁同龢藏书 我相信这是真实的了 我还得知宋版唐代诗人许浑的诗集 丁 卯集 曾被编入1962年在纽约举办的一 次南宋美术展览的目录 我当时想 看 来我会有机会组织一次重要展览了 这 些书的分量要比就我所知全美的公共和 大学图书馆所有的善本书加起来还更为 重要 我们从翁氏藏书中挑选了十种宋 本 占整个展览的25 当然也是展览 中最令人瞩目的部分 另外又从十个 单位和个人手里挑选了展品 之后 我就开始着手编写展览目录 目录还包 括了钱存训先生 王方宇先生 以及翁 万戈先生本人的论文 展览及目录的题 目为Chinese Rare Books in American Collections 目录于1984年10月展览开幕 时出版 展出时间持续到1985年1月 纽约展览以后 翁氏藏书的消息传 播得更远了 1987年 傅熹年先生来美 国访问 并于1989年在 书品 杂志发 表了关于翁氏藏宋版书的文章 1993年 作家并藏书家黄裳先生在 读书 杂志 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纽约善本书展览目录 的书评 据他说是1985年从王世襄先生 那里得到此书的 1994年我为翁氏全部 藏书编纂了一份完整的目录 约八十余 种 我有机会见到翁万戈先生为藏书所 作的笔记 他的研究深入细致 给我留 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1996年 北京文 物出版社影印出版了翁氏藏书中的八种 宋版孤本 2000年春 由北京中国嘉德 拍卖公司牵线 翁氏藏书成功入藏上海 图书馆 这批藏书各有源流 其中很多 还有翁同龢以及翁氏学人的手批 弥足 珍稀 很遗憾 今天的展览未能包括翁氏 藏古籍善本 所以 我想就给我印象深 刻的几种宋本简单说几句 首先我要说 的是翁氏藏书中最为著名的 注东坡先 生诗 此书是宋嘉定六年 1213 刻景 定三年 1262 修补本 这部书之所以重 要 是因为它里面有苏轼同时代人的评 注 翁家的本子 现藏上海图书馆 原出 自怡亲王胤祥的收藏 怡亲王的收藏于 十九世纪中叶流散 据翁同龢日记载 他是1869年收入此书的 该书中又有翁 同龢1871年手书题跋 提及他以二十两银 子购得此书 台北中央图书馆和北京中 国国家图书馆也各藏有一部 注东坡先 生诗 但都是残本 翁氏藏本相对来 说是比较完整的一部 这三部合起来 漫谈翁氏家藏古籍善本 艾思仁 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 普林斯顿大学中文善本国际联合目录 数据库主编 嘉德通讯2009 第1期97 这部书就差不多完整了 我们可以看到 翁氏藏本的书品极好 有翁同龢的藏书 印 欧书体极为优美精湛 台北中央图 书馆藏本在康熙三十八年就已不完整 宋荦 1634 1713 收藏那个本子的时候 曾用它作为底本翻刻此书 有意思的是 较为完整的怡亲王 翁氏藏本当时可能也在北京 但是宋荦 并没有见到 这个本子似乎经历了几代 人之手却秘不示人 直到被翁同龢收 藏 而宋荦的本子却经历极其不同 在 十八世纪 那个本子经过了很多人的研 究 备受欣赏 翁方纲 1733 1818 收藏 了宋荦的本子以后 专门为其著书 还 把他的书斋改名为 宝苏室 翁方纲 邀请了许多名人学士来鉴赏他的本子 所以书中留下了许多鉴赏印记和题咏 虽然这个本子于1900年前后遭遇火灾 又失去了十一册 但还是留下了七十多 通手书题记和题跋 翁方纲还在其中一 页留下了他自己的肖像 从翁同龢的笔 记看 他对这两部书的源流和关系是知 道得很清楚的 备受推崇的宋本 重雕足本鉴诫 录 是翁氏旧藏中又一瑰宝 此书为巾 箱本 小说家类故事 这个本子里有明 清以来十二家名人题记和题跋 现今的 蝴蝶装 可能是藏书家黄丕烈所为 据 翁同龢在另外一书的题跋所记 此书购 价为三百两 书中曹寅所写题跋尤为有 趣 己丑夏五 即1709年夏 竹先生 即 朱彝尊 16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废气治理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长期照护师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合同范本融资项目知识产权质押合同
- 2025年职业技能认证跨境培训平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报告
- 压敏电阻器制造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还款合同样本
- 烟草制品转运设备操作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月考试题库加答案
- 妊娠期高血压考核试题(含答案)
- 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生殖医学伦理考试试题(附答案)
- 医学资料品管圈十大步骤的运用
- Q∕SY 05129-2017 输油气站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配置管理规范
- 餐饮空间设计课件ppt
- 企业微信私域流量运营方案
-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第二学期全套电子教案(含教学进度计划)(配套教材:高教版中职统编)云天课件
-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综合解读
- 装饰装修工程培训课件(ppt-162页)
- 08S305-小型潜水泵选用及安装图集
-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题库全
- 泰山版(2018版)小学信息技术第1册教学计划
- 老年人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