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观沧海教案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观沧海教案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内容,能根据诗句中的词语,理解诗人的抱负。 2、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诵读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对古体诗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朗读,背诵全诗。 2、体会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理解诗人的抱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习了很多诗人的诗歌,如李白、杜甫,而我们学习的诗歌中诗歌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我们学过的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离骚是一首楚辞体诗今天,我们就再次进入诗歌殿堂,进一步领略一下诗歌的魅力,学习一首乐府诗曹操的观沧海。 2、作者曹操简介: 3、写作背景: 4.板书课题。 二、朗读诗歌: 百度视频:然后自由诵读。 三、赏析诗歌 1.学习第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注释: “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如葛洪抱朴子穷达:“井蛙之不知苍海”。苍海:即沧海,大海。 “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东海”不同。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百度图片搜索碣石山:上的情景。 2)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3)这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2.学习第三至五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注释: 何:多么 澹澹(dnd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sngzh):高高地挺立。竦通“耸”,高。峙:挺立。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2)译文: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吹起萧瑟的秋风,海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3)这几句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波涛汹涌,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写草木,仍然是静态,再写“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宏伟气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些是实景。 3.学习第五、六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注释: 日月:太阳和月亮 星汉:银河。 2)译文: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 3)写作手法:互文 4)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4.学习第七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注释: 幸:庆幸。 至:极。 幸甚至哉:真是幸运极了啊。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2)译文: 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整体感知 本诗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 (实)海水、树木、草、秋风、洪波生机勃勃 (虚)日月星汉宽阔、博大 情: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图景,表现诗人开阔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统一中国意欲建功立业的抱负并没有在诗中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这种抒情方式叫做情景交融。 五.朗读诗歌 朗读提示:如果你是曹操,站在山上,面对大海,身边是秋风呼啸,海面上是惊涛拍岸,你该如何朗诵这首诗。 六.质疑。 1、按板书小结。 2、质疑: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七.板书设计: 观沧海 曹操 借景抒情: 景: 实景:海水树木草秋风洪波 虚景:日月星汉 情:开阔胸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理想 八.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教学反思 在课前的导入过程中,我向学生介绍了曹操的个人简介以及本诗创作的背景。接下来就进行教学环节。 首先用录音诵读。然后让同学们,自由诵读本诗,体会作者在诗作中表达的感情。然后是赏析诗歌。最后学生通过我的讲解,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总的来说,我认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课堂语言过于书面化,与学生的交流有隔膜。 2、本节课是以诵读为纲,但我在教学设计上,安排学生读的时间太少。 附录:观沧海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工合金熔炼及热变形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心得与反思报告
- 插秧机操作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北京市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讲解
- 碳排放核查员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快递物流包装规范与操作流程
-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分析
- 建筑工地材料验收及存储标准
- 装潢美术设计师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关于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模板锦集十篇
- 长阳清江画廊
- 液压泵站使用说明书
- E190飞机舱门开关
- 儿科学腹泻病
- CT介入学及CT引导下肺穿活检术课件
- GB/T 3871.9-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9部分:牵引功率试验
- GB/T 3836.4-2021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 GB 17840-1999防弹玻璃
- 文学鉴赏-课件
- 小军师面试万能绝杀模板-组织管理
- midasCivil斜拉桥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