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勘察工作大纲第一章项目概况、地形地貌、水文条件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主要位于成都彭州市白鹿镇内,道路工程共有7条道路,包括:、小夫路起于通济镇通济大桥桥头,沿旧路改建经筒车村、陈家巷,在K3+090处向右偏离老路绕过一山嘴到达官田村灾民安置点,于K3+600接上旧路,继而沿旧路往前经思文场灾民安置点、梓柏村、花牌村、白鹿村,路线在白鹿村白鹿桥附近(K9+810)左偏脱离老路沿白鹿河而上至茶园坪,新建白水湾中桥跨越白鹿河,于K10+770接上旧路,经水观村灾民安置点,止于白鹿镇场口,路线全长13.182公里。是进出白鹿镇的主要道路。原有道路为7米水泥砼路面县道。路面很多已经断裂,翻撬,破损。尤其通济大桥至亚泥矿区路段7.8公里,由于近两年超载超限车辆的剧增,原有混凝土路面损坏极为严重。全路段60%路面彻底破碎成为碎石路面。路线区地处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过渡的前沿地带,属平原与山岭区过渡地带。路线上北高南低,丘陵起伏,与平坝相间,逐渐进入山区,海拔高度在8501300m。白鹿镇过去的主要经济支柱是煤炭,高峰时年产达百万吨。随着近年国家关闭小煤窑的力度逐渐加大,目前只剩下10万吨左右的产能。亚泥矿的长距离传送带建设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即将投入使用。白鹿镇也即将彻底告别资源型经济,以农业和旅游为主。该路段过去主要运输车辆为运煤卡车,现状车流量小,每天不足1000辆。随着经济转型,运煤通道将转变为旅游为主的通道。由于农业对运输的依赖度小,根据彭州市未来公路交通和轨道交通路网规划以及该道路的功能,定位为交通型支路,承担白鹿镇对外交通和区间旅游交通,2020年昼夜交通量4468辆。、万白路万白路改建工程起于葛仙山镇,止于白鹿镇。原路基宽6m,路线全长9.22公里。原万白路为简易铺装路面,经过长期行车碾压,原路破坏严重,加之“5.12”汶川大地震,使该路破坏更加严重。改造后的万白路为连接川西旅游环线与小夫路的通道,该项目的建成有利于彭州龙门山旅游环线的形成,改善沿途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功能,方便广大群众的出行,促进物质交流。改造后的万白路定位为交通型支路,承担白鹿镇对外交通和彭州龙门山东线旅游交通,按照路基宽8米,沥青砼路面改造。根据龙门山旅游规划,2020年昼夜交通量2500辆。、场镇道路(1)白鹿村至原中心学校(书院路):全长4500m,原道路路基4 m,路面3.5m,改造为路面宽5m,水泥砼路面。(2)水观村新型社区至关沟村聚居点(关沟路):全长2000m,原道路路基约4 m,路面33.5m,改造为路面宽5m,水泥砼路面。(3)白鹿场社区至红华村聚居点(白三路):全长6000m,原道路路基4 m,路面3.5m,改造为路基宽6 m、路面宽5m,水泥砼路面。(4)白鹿场社区至塘坝村聚居点(金塘路):全长6000m,原道路3.54 m碎石路,改造为路面宽5m,水泥砼路面。(5)天生桥经白鹿社区至污水厂:全长600m,原路面33.5m机耕道,改造为6 m水泥砼路面。天生桥拆除改建6米宽20+30+20钢筋砼小箱梁桥。二地形地貌、地质情况简述彭州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距成都市区25公里,西北部与汶川、都江堰接壤,幅员面积142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辖20个镇、 271个行政村、85个社区居委会,人口79.47万人。境内有风景名胜区龙门山景区、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丹景山牡丹故乡等。 “5.12”特大地震中,全市20个镇、57.7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重灾区涉及山丘区14个 镇、37.4万人。房屋倒塌32.7万间,受损79.2万间。18个镇供排水设施受损,140余公里干线道路、400余公里农村公路、42座桥梁受损,小鱼洞大桥等8座桥梁垮塌。旅游业遭受重创,主要景区、景点、设施和在建重大项目遭到毁灭性破坏,还形成堰塞湖、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本次项目主要所在地白鹿镇位于彭州市北部山区,跨东经10356,北纬3l1017。距彭州市38公里,距成都市78公里。全镇幅员面积 7888平方公里。彭州市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区过渡地带,山、丘、平原逐渐过渡,形成了“六山、一水、三分坝”的自然格局。地形比较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是太子城主峰,海拔4776米。白鹿镇地形属山地地貌,属云华山支脉东干东山,全境群山骈联,地势较高,最高峰尖峰顶,海拔2259.3m。域内多岩溶地貌,地表水较少,多山泉暗河分布。经我公司踏勘现场及查阅相关资料,项目所在地区域内分布的地层有:填筑土(Q4me),耕植土(Q4pd),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上更新统残坡积层(Q3el+dl)和中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2fgl);出露的基岩是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现将各岩、土层结构和工程地质基本特征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填筑土(Q4me):灰杂色,主要由卵石、水泥、砂及粘性土组成,分布于旧公路沿线,为路基和建筑物之垫层,硬杂物一般占5060%,经人工堆填压实,呈中密状态。堆积年限510年不等,层厚一般小于0.8m。(2)、耕植土(Q4pd):褐灰色,主要由粘土、粉质粘土构成,含有较多有机质,植物根系发育,结构松软,疏密不均,多呈可塑、饱和状态,主要分布于通济-筒车村一带,层厚0.300.90m不等。(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主要分布在白鹿河两岸的河床、漫滩及其阶地上,与道路始终相伴。为卵砾石、夹漂石,其中漂石20%,卵石60%另为砾砂夹杂其间,松散-稍密状态。褐色色灰黄色,卵石成分复杂,包括石灰岩、混合岩、石英岩、花岗岩、砂岩、辉长岩等,直径一般210cm,呈扁圆状,在河床表层为松散状态,广泛分布于平原区土层之下或河床之中,层厚大于5m。(4)、第四系上更新统残坡积层(Q3el+dl):沿线不连续分布于丘陵和山区缓坡之上,由基岩风化后顺坡堆积而成,地貌上构成残余浅丘状级阶地。一般为碎石土,灰褐色,主要由砂岩和石灰岩的碎石、角砾。被粘土充填构成,碎石角砾占5085%。中密状态,局部地段该层夹块石,块石石灰质,是地史时期山顶岩块崩落而来。(5)、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2fgl):分布于山区向平原过渡地带,构成河岸、低丘和山脚陡坎,分别高出当地河床1030m。(6)、冰积泥砾石(Q2fgl):灰褐暗灰色,砾石成分复杂,一般以石英岩为主,次为花岗岩、闪长岩、砂岩、辉绿岩等,粒径一般620cm,砾石含量约占全重的5070%,局部参杂有崩积石灰岩块石,砾石多呈次圆状扁平状,厚度变化大,一般530cm。(7)、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广泛分布于全线路,白鹿河两侧山上。厚度巨大。主要岩性是中细粒砂岩夹炭质泥岩、页岩和煤层。中细粒砂岩含少量泥质矿物,褐白色,灰褐色,米黄色;厚层巨厚层,岩石坚硬,节理较发育,往往成岩块脱落。炭质泥页岩和煤层,岩质软,呈砂岩的夹层出现,一般薄中层状,易风化,表层成全强风化层。岩性破碎,软弱。见下附图1、图2。图1 图2 三地震效应及液化判别线路区地貌上属成都平原与川西山区的交接部位,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成都平原凹陷区和川西山前断陷带转换地带,在地震上处于龙门山断裂带近邻,并存在平行的断层和断陷带,具有地震多发、烈度高、破坏力强的特点。在此次“5.12”大地震中受影响强烈,损失巨大。成都凹陷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覆盖层,最厚可达514.09m,具有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与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带近邻,故地震时会受到剧烈影响。白鹿河河床沉积的卵石漂石夹砾砂,堆积很厚,结构松散,水位高,含水量丰富。地震时易塌陷,翻水。但由于颗粒粗大,不会产生液化。两岸山体陡峻,基岩是砂岩夹泥岩、煤层。砂岩本身节理较发育,有开口,延伸远,结构面较多。故地震时会产生掉块,落石和局部崩塌。尤其是两岸山顶为石灰岩不整合覆盖,高耸峰端,这些石灰岩经受了长期的地质构造作用,岩体破碎,风化严重,结构松散,多成了碎裂岩。在地震时极容易大面积崩塌,滑坡。根据四川省地震局下发的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各市、县、乡镇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地震动参数一览表,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本线路上不存在溶蚀性岩,不存在溶洞。未见明显断层、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通过区域资料和经验判别,未见膨胀性土。一般膨胀性土存在于更新统粘土层中。本线路只有两套地层存在可能性,一是Q3el+dl残坡积土,二是Q2fgl冰积土层。冰积层主要是卵石,少量漂石,另有些砂砾,粘土成分不足30%,不构成膨胀土。四地质灾害评估根据2008年6月30日彭州市国土资源局的成都水文队、彭州市国土资源局地灾巡查快讯,对白鹿镇安置点预选址地质灾害评估如下:1.白鹿场镇安置点(白鹿镇-01):安置点位于彭州市白鹿场镇(金桥村)及水观村,规划面积约36公顷。场地呈长条形,近南北向展布,位于河谷坪坝及两侧坡脚斜坡地带,白鹿河从场镇中部穿过。场地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卵石土、第四系崩坡积块碎尸土及三叠系砂页岩。根据现场调查场地北西侧斜坡在地震作用下坡面形成多处溜滑,为不稳定斜坡,雨季可能会发生局部垮塌及落石等;场地北东侧为黑风槽崩塌,该崩塌直接威胁场地北侧安全。因此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危险性中,河流西北侧斜坡脚地带及场地北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为大,场地其他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为中。河流西北侧坡脚地带及场地北侧区域建设场地适宜性为适宜性差,场地其他区域场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对该场地建设有如下几点建议:尽量不扰动斜坡,缓坡地带的挖填方处需进行工程支挡;河流西北侧河岸区域尽量不进行建设;对黑风槽崩塌进行勘察治理。2.白鹿村新型社区安置点(白鹿镇-02):安置点位于彭州市白鹿镇白鹿村大桥南侧、白鹿河东岸,规划面积约10公顷。场地呈长条形,沿河岸北东-南西向展布,地形上为河谷坪坝及坡地。根据现场调查,场地评估区内存在有不稳定斜坡一处,为场地北东侧斜坡上的渣口岩不稳定斜坡,此外在场地下游岸坡处存在局部的垮塌现象。因此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危险性中,在做好排除危石、斜坡支挡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后,场地建设场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对该场地建设有如下几点建议:尽量不扰动斜坡,缓坡地带的挖填方处需进行工程支挡;对渣口岩不稳定斜坡进行勘察治理。3.塘坝村新型社区安置点(白鹿镇-03):安置点位于彭州市塘坝村2、3、4、5、6、10等社,规划面积约20公顷。根据现场调查,规划区南侧4、5、6社区域为岩溶洼地,场地地势平坦,目前无地质灾害发生。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危险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为危险性小,建设场地适宜性为适宜。但由于位于灰岩地区,为防止岩溶塌陷,建设前需进行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场地北侧2、3、10等社区域地形起伏大,且存在多处岩溶塌陷及落水洞,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危险性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为危险性中等,建设场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不良地质点(滑坡)滑坡体(造成路面宽度减小)图3 万白路滑坡点1不良地质点(滑坡)图4 万白路滑坡点2不良地质点(滑坡)滑坡体(已种上农作物)图5 万白路滑坡点3不良地质点(崩塌)图6 万白路崩塌点1不良地质点(滑坡)图7 金塘路滑坡点1(远观) 图8 金塘路滑坡点1(近观)不良地质点(滑坡)图9 金塘路滑坡点2(远观)滑坡体图10 金塘路滑坡点2(近观)裂 缝图11 金塘路滑坡点3(裂缝)不良地质点(滑坡)图12 金塘路滑坡点1(远观全貌)不良地质点 (滑坡)图13 金塘路滑坡点2(远观全貌)不良地质点 (滑坡)图14 金塘路滑坡点3(俯视全貌)不良地质点(崩塌)图15 白三路崩塌点第二章编制原则及说明一编制原则1 勘察技术设计方案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满足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基坑围护与边坡支护、抗震设计等方面的要求; 2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钻孔取土、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多种勘测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勘察,获得各种有效的地质参数和完整的勘察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后提供完整、准确的勘察成果,以满足拟建工程设计及施工的要求。二编制说明本勘察工作大纲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严格遵守合同条款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综合考虑了劳动组织、勘察技术、质量、进度、机械配置、材料供应等环节,依据上述资料以及我院多年从事勘察的经验,编制本勘察工作大纲,本勘察工作大纲仅为投标阶段所编制,中标后,将在工作的基础上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案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第三章勘察目的、任务、内容及要求一勘察目的在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为初步设计方案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必需的工程地质依据。再根据初步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为确定公路路线、工程构造物的位置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二勘察任务改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是为改建项目的工程设计提供沿线路况资料、工程地质资料及测试参数,作为改建工程设计的依据。三勘察内容改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收集沿线的地质资料和路况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以全面了解公路的路况。主要勘察内容如下:1 收集沿线的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地震等资料。2 收集有关桥梁、隧道和防护、排水等构造物的新建、改建或加固工程所需要的地质资料。3 收集原有公路路况资料。4 调查原有公路的路基、路面、小桥涵人工构造物的状况及其病害、不良,研究分析病害的成因和防治效果。对原有公路的工程地质、不良地质地段的道路病害应力求根治。5 当路线因提高等级或绕避病害而另选新线的路段,应按新建公路的要求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四勘察要求(一)路基的工程地质勘察要求1改建公路时路基工程的地质勘察,应阐明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岩性与产状、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应特别注意原路基形态、稳定状况以及历史演变情况。凡受不良地质因素控制,影响方案选择的路段,应提前进行较大面积的测绘及必要的勘探,以便作为方案比选依据,待确定方案后,再进行补充勘探。2一般改建公路的路基勘察的基本要求是:查明原路基填土类别、断面特征、天然含水量变化、稳定状况,以及岩石和土层的分界线、类别及其工程分级,还应详细调查以下地段:(1)加宽路基时,应查明加宽一侧的工程地质条件,诸如地貌特征、山坡和岸坡稳定、水流影响、岩土性质、地下水赋存状况等。(2)加高路基时,应调查借土来源及其数量与质量,并重视环境保护,防止乱开乱挖。(3)路基坡脚如需防护时,应调查防护工程的地质情况。(4)深挖路基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应予以判明,并拟定处理措施。(5)路基有受水流冲刷的可能性时,应调查汇水面积、径流情况,并拟定截流、导流等排水措施以及边坡防护方案。(6)当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时,应调查其稳定水位、流量,并拟定排水设施的断面尺寸、加固类型及位置。(7)路基两侧设取土坑、排水沟时,应与灌溉渠道综合考虑,必要时应进行排水系统的工程地质勘察。(8)在需开挖视距台处,应调查其土质类别及边坡稳定情况。(9)应查明刷坡清方、增设坡面防护、放缓填方边坡、绿化加固等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3改建公路中各类路基病害地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按相应的不良地质现象勘察,还应作好下列调查:(1)调查沿线路基病害的类型及规模,以及病害的发生原因及发展情况。(2)调查病害地段路线所处的地貌特征、工程地质条件与病害的关系。(3)调查原有防治工程的平面位置、结构类型、各部尺寸及防治效果,确定是否利用、加固或进行改建设计。(5)调查当地相关工程治理病害的经验。4改建公路翻浆路段的工程地质勘察(1)查明公路沿线的地貌、地形、水文、地质、气象、土质等。(2)查明地下水的水位、地面水的滞留时间,查明导致翻浆的水分来源。(3)查明原路面结构层次及类型、各层厚度及强度。(4)查明路线横断面形式、路基填土高度、排水构造物类别及其排水效果。(5)查明沿线筑路材料以及保温、隔温等处理翻浆材料的来源、数量、质量及其采运条件。5勘探、试验(1)应在不利季节进行整体强度测定。(2)查明聚冰层的位置和厚度。(3)采取沿线代表性土样进行有关物理、力学、水理性能试验。(二)路面工程的地质勘察改建公路时路面工程的地质勘察,除满足新建路面的调查要求外,还应做如下勘察:1收集原有公路修建和养护期间的测试数据等有关资料。2进行原有公路调查,包括路基与路面宽度、路面拱度、平整度;路面破坏的类型、程度和成因;排水与积水情况以及有无积雪、积沙等。3调查原有路面的结构和不利季节土基湿度,一般每500m测一个断面,在结构类型、厚度与水文地质有明显变化处应适当增测断面;查明原有路面的分层厚度,并分层取样试验;还应查明原有路面材料可供利用的可能性。4分段取样进行有关试验。5在不利季节,进行原有路面整体强度的测定。通过调查,对原有路面的现状及可利用程度应做出分析评价。(三)小桥涵及其它人工构造物的工程地质勘察1增设的小桥涵及其它人工构造物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按桥涵的有关规定进行。要求如下:(1)查明桥(涵位)区隔墩台和主要防护构筑物范围内及其邻近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岸边的地层结构,各类土层的性质、坡度,基岩的构造、风化程度及深度、断层的位置,破碎带宽度及填充情况和含水性,并对岸坡稳定性、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进行评价,提供验算基底抗倾覆和抗滑稳定性所需参数。(2)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整治措施以及隐蔽空洞对墩、台的影响。(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当需采取降水措施疏干基坑或采取沉井施工方案时,尚应查明含水层的范围颗粒组成渗透系数和补给条件,评价承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4)查明河床的冲刷情况和深度。(5)判定环境水和土对桥涵建筑材料的腐蚀性。(6)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场地,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如地震液化、岸边滑移等)。(7)对特大桥、大桥和相邻跨径差别悬殊的桥梁,或当墩、台建筑在地质情况复杂、地层不均匀及承载力较低的地层上时,应提供地基变形验算参数。(8)当存在具有水头压力差的粉细砂、粉土地层时,应评价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9)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桥涵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0)采用桩基时,勘察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a着重查明可供选择的持力层及下卧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变化规律,提出桩尖持力层最佳方案的建议;b提供为计算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所需的桩侧各层土的极限摩阻力值、桩尖处极限承载力值、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值,当无测试数据时,应按现行交通部行标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c对需计算沉降的桩基,提出沉降计算参数;d调查桩基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沉桩可能性的分析意见;f分析桩侧产生负摩阻力的可能性。2需改建的人工构造物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其主要内容是:(1)查明原有人工构造物的工程地质条件。(2)查明原有人工构造物有无因地质问题造成的变形破坏的现象,并分析研究其原因,提出能否加固利用的评价。(3)调查改建人工构造物地基基础的工程地质资料,尤其应探明隐蔽地基基底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能,并调查冻结与冲刷深度等,为改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地质资料。(四)沿线筑路材料料场的工程地质勘察1 改建公路沿线筑路材料的勘察要点,除应满足本规范新建公路料场勘察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根据当地阳路部门提供的资料,对沿线已有的筑路材料料场进行必要的复查和补充。(2)当沿线筑路材料缺乏时,则应加强远运材料产地的勘察。(3)沿线筑路材料产地的选定,扔应以质量优良、储量丰富、易于开采、运输方便、少占农田、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为条件而进行优选。(4)应采取代表性样品按规定的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鉴定材料质量。 第四章编制依据本勘察服务工作大纲根据下列资料编制:1 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以及各条道路平面图; 2 投标人自行踏勘及搜集的工程地质资料;3彭州市白鹿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5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69-97)6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7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9.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2007)10.土的分类标准(GB145-90)11.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12.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1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5.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2010) 17.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第五章勘察方法和工作布置说明一准备工作1.详细研究工程可行性报告,参与有关工程的方案研究,实地视察,明确任务要求,确定工作重点;便质勘察纲要和实施计划。2.补充收集、研究区域的和路段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气象、 水文、地震等有关资料。3.建立组织机构,明确人员分工,做好仪具、 设备的配备及检查工作。4.取得附有标明坐标、道路走向、桩号和现状地形的道路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或附有标明坐标和现状地形的广场、停车场工程总平面布置图;5.道路的类别,路面设计标高、路基宽度、选用的路面结构组合类型和排水方式,以及地下埋设物概况等;6.附有坐标和现状地形的桥涵工程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7.有关说明桥涵规模,可能采取的基础类型、尺寸、预计埋置深度、总荷载和施工特殊要求的资料;8.确切掌握审批的有关内容,了解设计意图,明确勘察重点;9.参与路线方案的研究和现场调查工作,了解各方案沿线的工程地质情况;10.拟订勘察作业计划,落实人员和技术装备。二勘察方法本次勘察以综合勘探为主,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钻探:采用4台XY- 1型钻机回旋全断面取芯,查明地基土层的类别和分布特征,为地基土地层划分和分层提供直观鉴别依据。鉴别出土质类别及岩层风化差异,确定各工程地质层埋深界面。回旋钻探时非注水试验孔均采用SM植物胶护壁以及金刚石钻头和SD双管单动钻具进行钻探。以确保钻探质量和准确划分地层,使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均在60%以上。用10台30型冲击钻机进行冲击钻探。2坑探:可直观明了的判断地层和了解原有路基情况。3.大量的简易钻探 :鉴别地层4.地质调查:根据露头结合钻探情况利用地质理论,调查场地地质模型。5.测绘放线:对所有勘探孔使用KTS440全站仪和钢卷尺进行放线并且尽量查明公路走廊范围内的地貌地质条件。6.查阅资料:查阅、利用场地的勘探资料、各种试验数据以准确评价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7.动力触探:定量评价坡残积土以及冲洪积土的均匀性和承载力。8.标准贯入试验:定量评价粉质粘土、粉土的均匀性和承载力,以及场地的地震效应。9.取土室内试验:对勘探孔进行取土试验,定量给出场地岩土的力学指标。三勘探点布置本拟建道路为城市支道,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一般规定,场地分类,场地类别为类。勘探点的布设按照一般路基、高路堤、深路堑、支挡、桥涵分别说明。布设时满足以下规定:1.一般路基(1).勘探点按道路外加宽处布置,一侧为调查点,一侧为简易勘探点,勘探孔移位不宜超过路基范围; (2).在每个地貌单元和不同地貌单元交界部位均应布置勘探孔。同时,在微地貌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予以加密; (3). 本拟建道路为城市支路,勘探孔间距一般不超过200米; (4).实测地下水位的勘探孔,按200米平面间距布置;(5).当路线通过含有有机质的垃圾、疏松的杂填土、未经沉实的近期回填土以及软土分布地段时,查明其分布范围,勘探孔间距控制在40米以内。(6).所有的勘探点布设要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2高路堤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设置2个钻探孔一个坑探孔,每个控制横段面上保证3个勘探点,每一工段至少两个控制性横断面。3.深路堑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设置2个钻探孔一个坑探孔,每个控制横段面上保证3个勘探点,每一工段至少两个控制性横断面。4支挡在每个控制性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易钻探、触探点3个,断面距离50米。在控制横断面上的支挡位置增设1个钻孔,工程地质条件良好者可不增设钻孔。5.桥涵(1).勘探孔的布置按场地类别、桥涵类别和基础类型确定;(2).勘探孔应布置在基础轮廓线的周边或中心位置,对疏松砂类土、粉土地基,勘探孔不宜布置在基础轮廓以内,勘探孔移位应靠近基础轮廓线的周边;(3).大桥的勘探孔数量,本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较复杂的类场地,每个墩、台不应少于2个勘探孔;(4).每个涵洞的勘探孔不宜少于2个,当涵洞较长或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适量增加勘探孔;(5).主要防护构筑物的勘探孔,可根据需要和场地类别布置;(6).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适当增加勘探孔:a场地岩溶发育或有人工洞穴分布时;b墩、台基底建于层面高差或强度差异较大的地层时;c基础位于隐伏的基岩面上,需查明下伏基岩面形态时;d为查明可能产生潜蚀、流沙、管涌、地震液化土层和断裂破碎带的影响时;e为查明河床冲刷深度突变情况时。对本工程不良地质(滑坡和崩塌)工况点单独编制勘察方案(附后)布置孔数详见勘察工程量表。四勘探孔深度符合下列规定(一)一般路基1.一般情况下,宜达到原地面以下23 m,在挖方地段应达到路面设计标高以下23 m;2.沿线实测地下水位的勘探孔应达到初见水位以下0.5 m。最大应达路面设计标高以下5 m;3.当线路通过含有有机质的垃圾、疏松的杂填土、未经沉实的近期回填土、软土和可液化土层(饱和砂土、粉土层)的地段时,勘探孔应适当加深或钻穿土层;4.在预定的勘探深度内遇见基岩,少量勘探孔(井)应钻(挖)入基岩适当深度,以了解基岩风化情况,其他勘探孔可钻至基岩顶板。(二)高路堤 1.勘探深度结合设计方案的需要决定,钻孔应穿过软弱土层;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2深度应能满足稳定性分析和工程处理的要求。(三)深路堑1.对于仅存在土层稳定问题者,勘探深度应达到岩土界面;对于岩石边坡通过勘探和地质推算到路基标高以下5米;2.技术性钻孔达到软弱结构面以下或应达到路基设计标高以下5米,但应满足判断路堑边坡稳定性。勘探深度达到预计的滑坍面。(四)支挡1.对土层地基钻探应穿过软弱层,或设计基底以下3米,对浅薄土层的岩石地基钻入岩面以下3米。(五)桥涵1.项目中小桥的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地基类别、地层情况、基础类型、尺寸、埋置深度及荷载大小,按下列不同情况分别确定:(1)对需要进行变形验算的天然地基,勘探孔深度可按下式确定: H=d+Zn 上式中 H-勘探孔深度(m),按整平地面高程算起; d-预计基础埋置深度(m); Zn -地基压缩层计算厚度(m),当地基土为粘性土时,自基础底面起算至附加压力等于自重压力的20%处;当地基土为软土时,自基础底面起算至附加压力等于自重压力的10%处。(2)对不需要进行变形验算的天然地基,勘探孔深度应达到基础埋置深度以下810m,当地基土主要为软土时,应适当加深;覆盖层较薄的基岩地基的勘探孔(井)深度,应钻(挖)入中至微风化带适当深度;当河床有漂(块)石分布时,钻(挖)入基岩的深度,应超过当地漂(块)石的最大直径,以免把漂(块)石误判为基岩;(3)当采用端承桩桩基时,勘探孔深度宜达到预计的桩底深度以下23 m;大口径桩的勘探孔深度应达到预计的桩底深度以下3倍径桩的深度,当在预计的勘探深度范围内,遇有软弱下卧层时,应予以钻穿,并达到厚度大于3 m且分布均匀的密实土层;当持力层为基岩时,应钻(挖)至嵌固深度以下12m;(4)当采用摩擦桩桩基时,勘探孔深度宜超过预计桩长12m;(5)当采用群桩桩基,需进行变形验算时,可按与群桩相当的实体基础考虑,勘探孔深度宜达到预计的桩底深度以下相当于0.5b11.5b1( b1-与群桩基础相当的实体基础宽度,单位m );(6)当持力层埋藏较浅,且采用排架桩桩基时,勘探孔深度不应小于按下式计算求得的勘探孔深度; H 1=K 1(h + h1 ) 式中 H1 -河底面算起的勘探孔深度( m); K 1-系数,根据持力层以上土层的软硬程度而定,取1.51.0; h -河底至梁底的距离( m); h1-冲刷深度( m)。(7)项目中涵洞勘察的勘探孔深度,可按下表采用。 涵洞勘探孔深度(m) 桥涵类别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和粉土软土、松砂等涵洞3848615(8)当采用降水疏干基坑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降水设计的要求,并低于基坑底面510 m。五原位测试和采取土试样(一)一般路基1.全部勘探孔均应采取土试样;2.取土试样的竖向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地基的均匀性和代表性确定,应在原地面或路面设计标高以下1.5 m内,其取样间距为0.5 m,其下可适当放宽; 3.为划分路基土类别和土基干湿类别,应做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和液、塑限试验; 4.对尚未沉实的人工填土,可取原状土试样进行重力密度试验; 5.对特殊性土或特殊工程,应取土试样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每件土试样的重量不应少于20kg;6.对于路基工程有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应做水质分析和简易水文地质试验。(二) 高路堤勘探孔分层采样进行室内试验,试验项目按设计要求需要确定,测试应以软弱地层作为重点,原位测试结合勘探工作进行。(三)深路堑勘探孔以滑动界面为主要采样试验对象,试验内容以抗剪、抗滑指标为主,结合设计要求的需要确定。原位测试结合勘探工作进行,必要时对滑动面进行原位剪切试验。(四)支挡勘探孔取样或露头采样进行室内试验,试验项目按支挡工程类型和设计需要确定。根据钻探情况酌情进行现场原位试验。(五)桥涵1.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孔(井)数量应按地基土的均匀性代表性和设计要求确定,一般应占勘探孔总数的2/3,当勘探孔总数少于3个时,每个勘探孔均应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当地基为基岩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岩性采取岩块试样;2.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点的竖向间距,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或桩基勘探孔深度以上宜为1 m,但每一主要土层的土试样总数不应少于6件;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组,对端承桩桩底以上的土层,可适当减少;取岩块试样的竖向间距应根据需要和基岩岩性特征确定;3.对厚度小于1m 的夹层或透镜体是否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应根据其对地基或深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决定。但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 的夹层或透镜体,均需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岩土的试验项目按下面的要求确定;(1)当在基岩地区(段)进行本项目工程勘察时,应根据任务要求、岩石类别选做一些岩石物理性质、强度及变形性质试验,如吸收水率、浸水软化、单轴抗压强度、直剪、变形等。岩石试验项目项目名称吸水率浸水率单轴抗压强度直剪重度比重变形土水(2) 项目中桥涵勘察的土试验项目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土试验项目表土的类别市政工程勘察的类别物理性质试验静强度与变形性质试验含水量界限含水量相对质量密度重度颗粒分析相对密度渗透有机质及有机质含量三轴剪切三轴压缩无侧限抗压强度直接剪切固结碎石土桥涵勘察-()-砂土粉土桥涵勘察()()()()()()()注:表中符号为必须做项目;()为根据需要选做项目;本表不包括特殊性岩土;必要时,进行土的动力性质试验;对砂土,如无法取得不扰动土试样,可只做颗粒分析试验。当土质不均或结构松散难以采取取土试样进行室内试验时,应进行现场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六).桥梁桩基的测试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进行室内的常规物理力学试验。当需计算桩基极限摩阻力和端承力,验算下卧层强度时,还应进行三轴剪切试验;需计算桩基的沉降时,应进行固结试验,其固结压力应大于土层承受桩基的实际压力(土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2必要时,应进行桩在载荷试验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与变形特性;3灌注桩的成桩质量检验采用连续钻芯法或动测法;(七).当需要判定环境水和土对桥涵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时,应取有代表性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试样进行腐蚀性分析,试样数量均不应少于3件。土水腐蚀性试验项目项目名称SO42-Mg2+PH值CO2Cl-NH4+CO32-土水(八).城市桥涵勘察时,各类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应按现行交通部行标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在采样和原位测试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确保质量。六勘察重难点(一)勘察重点1一般路基 沿路线按微地貌特征分段,查明各段的地质结构、岩土类别、土的密度和含水状态,基岩风化情况,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和地表水活动情况;确定路基基底的稳定性,边坡结构形式及坡度;确定设置支挡构造物和排水工程的位置;划分土石工程等级。2高路堤 对已确定存在沉降和滑移问题的高路堤的初拟处理方案,落实有关地层层位、层厚、岩土类别、分布范围和水文条件。对有关地层进行测试,掌握设计所需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数据,尤其是抗剪和固结。3.深路堑对已确定存在开挖边坡问题路段的设计方案,查明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可能滑坍的影响范围。对可能滑坍的边坡土体和岩体的结构面进行测试,掌握设计所需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重点是抗剪抗滑指标。4.支挡查明对已确定支挡位置的承重地层的岩性、地质构造和设计所需的物理力学指标。5.桥涵 (1).查明桥位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2).探明桥梁墩台和调治构造物地基的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的厚度、墩台基础岩体的风化与构造破碎程度、软弱夹层情况和地下水状态。(3).测试岩土的物理力学、化学特性,提供地基的基本承载力、桩壁摩阻力。钻孔桩极限摩阻力,做出定量评价。(4).对边坡及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的危害程度和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程度做出评价。(5).对地质复杂的桥基或特大的桥墩、锚锭基础应采用综合勘探,并根据设计需要,可现场鉴定岩土地基特性。(6).结合设计要求,对沿线筑路材料料场进行调查。(二)勘察难点 1查明不良地质的范围和危害程度 2查明不良地质的发生原因和条件(三)对策措施对勘察重点给以重视,对勘察难点采用综合手段以单独工点方式予以勘察保证其勘察质量。七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一)勘察报告编制所依据的全部原始资料,包括搜集到的已有资料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以及勘探、测试所取得的资料,均应检查、整理、分析、鉴定,确认无误后才能利用。 (二)报告应永久存档或输入工程地质数据库,对当地城市建设、勘察和地质环境研究有重要意义的勘探店的店为何标高,应分别按统一的坐标、高程系统测定和记载。(三)当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在平面上有显著差异时,应综合分析场地的工程地质要素(地形、岩土性质、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与地质灾害等)的特征及其与工程建设的相互关系,进行工程地质区(段)划分。(四)岩土参数的分析、统计及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选用岩土参数,应按下列内容评价其可靠性和适用性:(1)取样方法及其他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2)采用试验方法和取值的标准;(3)不同测试手段所得结果的分析比较;2.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应按工程地质区(段)及层位分别统计,当同层土指标差别较大时,应进一步划分土质单元,并分别进行统计;3.在勘察报告中,应提供岩土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数值范围和数据的数量;为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应提供岩土参数标准值。当用分项系数表达式计算时,应提供岩土参数的设计值。(五).本项目报告书的内容根据市政工程类别、任务要求、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确定,包括:1文字部分(1)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2)拟建市政工程的基本特性;(3)勘察方法和工作说明;(4)场地地形、地质(地层、地质构造)、地貌、岩土性质、地下水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阐述和评价;(5)地基与斜坡稳定性评价;(6)岩土参数的分析及选用;(7)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及其分析论证;(8)工程施工及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及监控、防治措施的建议;有关地基与基础设计及施工措施的建议。2图表部分:(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工程地质柱状图;(3)工程地质剖面图;(4)原位测试成果图表;(5)室内试验成果图表;(6)岩土工程计算简图及计算成果图表;(7)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图表。根据勘探实际情况,必要时,附特殊岩土分布图、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区(段)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素描及照片等。(六)岩土的利用、整治、改造做不同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并提出设计和施工的基本技术准则,以及现场监测的要求。八计划工作量根据前述布孔原则和钻探深度以及所需取样次数,统计大致工作如下:勘察野外工作量统计表序号项 目单 位工作量备 注1控制测量点282勘探点定位及复测点5242放收测钻孔3钻 孔米/个4996/524其中跟管1500米4坑 探米/个400/1005土取样及试验组216孔和探坑内取样6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米/孔450/2007标准贯入试验次2408水取样及试验组219地下水位观测点52410地质调查点点10011物探点10第六章勘察进度计划和保证措施一进度计划每台钻机每天成孔40米,以9台计,每天完成240米,成孔约14天,整个工期20天。详勘进度计划序号主要工序进 度3 6 9 12 15 18 21 1编制修改大纲2地质调查3测绘放点4设备进场5外业钻探6取样7室内试验8资料整理9提交报告 二进度保证措施(一)机械设备措施上保证:1 所有仪器设备均进行计量论证,并按我单位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建筑销售合同范本
- 平塘买房合同范本
- 出租 续签合同范本
- 供货的制式合同范本
- 简易雇保安合同范本
- 胶纸打包出售合同范本
- 小区房产转让合同范本
- 换热器维修合同范本
- 终止提供服务合同范本
- 冷柜仓库转让合同范本
- 屏幕尺寸换算表
- 金属技术监督管理制度
- 建筑行业材料员培训课件
- 佐贺的超级阿嬷亲子阅读单
- 企业工会制度大全
- NB-T 10316-2019 风电场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并网性能测试规范
- JJF(纺织)010-2012纱线捻度仪校准规范
- GB/T 16288-2008塑料制品的标志
-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课件(1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口部运动功能评估分级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