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 8 章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 z 域分析域分析 8 1 根据定义求以下序列的单边 z 变换及其收敛域 1 2 5 4 3 2 1 Nkuku 3 4 Nkukua k cos 2 1 0 kku k 分析 根据序列单边 z 变换的定义即可求出上述信号的 z 变换及收敛域 k k zkfzF 0 解 1 k k zkfzF 0 4321 54321 zzzz0 z 2 k k zkfzF 0 k N k z 1 0 1 1 1 z z N 0 z 3 k k zkfzF 0 kk N k za 1 0 1 1 1 1 az az N az 4 2 1 2 1 cos 2 1 00 0 kueekku kjkjkk k k zkfzF 0 2 1 2 1 2 1 00 00 kjk k kjk k ee 11 00 2 1 1 1 2 1 2 1 1 1 2 1 zeze jj2 0 1 0 1 4 1 cos1 cos2 2 1 zkz kz 2 1 z 8 2 根据单边 z 变换的位移性质 求以下序列的 z 变换及其收敛域 1 Nk 2 Nku 3 4 2 ku Nkua Nk 5 6 kua Nk Nkua k 分析 单边 z 变换的位移特性有以下三种形式 8 1 zFznkunkf nz 8 2 1 0 n k kn zkfzFzkunkfZ 8 3 1 nk kn zkfzFzkunkfZ 对于因果序列的位移 利用式 8 1 非因果序列的位移 利用式 8 2 和 8 3 解 176 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1 利用因果序列的位移特性 有 N zzF 0 z 2 利用因果序列的位移特性 有 1 1 z z zF N 1 z 3 2 1 2 2 kukukuku 利用因果序列的位移特性 有 1 1 21 1 1 21 z z zz zF 0 z 4 利用因果序列的位移特性 有 1 1 az z zF N az 5 由于 直接应用指数信号的 z 变换 可得 kuaakua kNNk 1 1 az a zF N az 6 将改写成 利用因果序列的位移特性 可得 Nkuak Nkuaa NkN 1 1 az za zF NN az 8 3 根据 z 变换的性质 求以下序列的单边 z 变换及其收敛域 1 2 kukak 1 kukak 3 4 1 2 kuk Nkukuk 5 6 i k i b 0 i k i k ba 0 分析 利用 z 变换的性质求信号 z 变换的关键是根据待分析信号的构成 确定合适的信号 作为基本信号 采用相应的 z 变换性质 解 1 由 1 1 1 az kua Zk 以及 z 域微分特性 有 1 1 d d 1 azz zkukaZ k 21 1 1 az az az 2 将改写为 1 kukak 1 1 1 1 11 kuaakuakakuka kkk 利用 1 题结果及因果序列的位移特性 可得 1 kukaZ k 1 1 21 22 1 1 az az az za 21 1 1 az az az 3 将改写为 1 2 kuk 2 1 22 kukkukukkuk 利用 u k 的 z 变换及 z 域微分特性 有 第 8 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 z 域分析 177 1 1 1 z kuZ 1 1 d d 1 zz zkkuZ 21 1 1 z z 1 d d 21 1 2 z z z zkukZ 31 21 1 z zz 故 121 1 31 21 1 1 1 2 1 zz z z zz zF 31 1 1 1 z z 1 z 4 将 Nkukuk 改写为 NkNuNkuNkkkuNkukuk 利用 3 题结论及因果序列的位移特性 可得 121 1 21 1 1 1 1 z Nz z zz z z zF NN 21 11 1 1 1 z zNzzz NN 0 z 5 将改写为 i k i b 0 0 kubkub ki k i 利用卷积特性 1 1 1 11 0 bzz bZ i k i 1max bz 6 利用 5 题结果及指数加权特性 有 1 1 1 11 0 abzaz baZ i k i k max abaz 8 4 求以下周期序列的单边 z 变换 1 L L 2 1 0 12 0 2 1 0 2 1 nnk nnk kf 2 1 0 ikfky k i i 分析 周期为N的单边周期序列可以表示为第一个周期序列f kukfN 1 k 及其位移 f1 k lN 的线性组合 即 kukfN 1 0 lNkf l 这样 若计算出f1 k 的z变换F1 z 利用因果序列的位移特性和线性特性 则可求得其单边周 期序列的z变换为 Nl l N zzFkukfZ 1 0 N z zF 1 1 1 z 178 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解 1 f k 可表示为 L 4 2 kkkkf 利用 k 的 z 变换及因果序列的位移特性 可得 2 42 1 1 1 z zzzFL 1 z 2 将 y k 改写为 1 1 0 kfkuikfky k k i i 利用 1 题的结果及卷积特性 可得 1 1 1 21 zz zY 1 z 8 5 已知1 1 22 z z z zFkfZ 利用 z 变换的性质 求下列各式的单边 z 变换 及其收敛域 1 2 1 kfkf 2 2 1 2 kfkf k 3 2 2 1 3 kfkf k 4 4 kkfkf 5 2 5 kfkkf 6 0 6 ifkf k i 7 8 0 7 ikfkf k i 1 8 ikfkf k i 分析 本题的关键是判断f1 k f8 k 各信号是 f k 经过什么运算得到的 然后根据其运算 利用相应的z变换性质即可求出它们的z变换 解 1 利用因果序列的位移特性 可得1 1 22 1 1 z z z zF 2 利用指数加权特性 可得 1 2 1 2 22 2 z z z zF 3 利用 1 题结果及指数加权特性 可得 1 2 1 2 22 1 3 z z z zF 4 利用 z 域微分特性 可得 1 1 3 1 d d 32 3 22 4 z z zz z z z zzF 5 利用 4 题结果及线性加权特性 可得 第 8 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 z 域分析 179 2232 3 45 1 2 1 3 2 z z z zz zFzFzF 1 1 3 32 3 z z zz 6 f 6 k 可以表示为 f k u k 利用卷积特性可得 1 1 1 22 2 6 z zz z zF 7 f 7 k 可以表示为 f k u k 利用卷积特性可得 1 1 1 22 2 7 z zz z zF 8 f 8 k 可以表示为 f k u k 1 利用因果序列的位移特性及卷积特性 可得 1 1 1 22 8 z zz z zF 8 6 已知因果序列 f k 的 z 变换式 F z 试求 f k 的初值和终值 f 0 f 1 f 1 5 0 1 1 2 zz zz zF 2 3 1 2 1 2 2 zz z zF 分析 利用初值定理和终值定理即可求出 f k 的初值 f 0 和终值 f 将 f k 左移 1 再利 用初值定理即可求出 f 1 但在应用终值定理时 只有序列终值存在 即 F z 的极点在单位圆 内 z 1 除外 终值定理才适用 解 1 由初值定理 有 lim 0 zFf z 0 5 0 1 1 lim 2 zz zz z 利用位移特性 有 0 1 fzFzkfZ 对上式应用初值定理 可得 0 lim 1 fzFzf z 由于 5 0 1 zz z zF 其极点为 1 0 5 故序列终值存在 由终值定理 有 1 lim 1 zFzf z 3 2 5 0 lim 1 z z z 2 与 1 相似 可求出0 3 1 1 2 0 fff 8 7 已知 不计算 F z 利用 z 变换的性质 求下列各式 的原函数 kfZzF kuakf k 1 2 1 zFzzF N 2 2 zFzF 3 4 3 zzFzF 1 1 1 4 zF z zF 180 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5 6 2 5 zFzzF N 1 6 zFzF 分析 序列时域和z域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若能够判断出F1 z 至F6 z 的z域表达式是信号f k 经过什么运算才得到的 则将f k 进行相应的运算即可求出F1 z 至F6 z 的时域表达式 解 1 利用因果序列的位移特性 有 1 NkuaNkfkf Nk 2 利用指数加权特性 有 2 2 1 2 ku a kfkf kk 3 利用 z 域微分加权特性 有 3 kukakkfkf k 4 利用求和特性或卷积特性 有 i k i akfkukf 0 4 5 利用 2 题结果及因果序列的位移特性 有 2 25 Nku a Nkfkf Nk 6 利用双边 z 变换的时域翻转特性 有 6 kuakfkf k 8 8 求以下各式的单边 z 反变换 f k 1 2 1 4 1 1 z z zF 2 1 1 log 1 az zF 3 21 1 1 z zF 4 22 4 1 1 zzF 分析 利用常用信号的 z 变换和 z 变换的性质可以求出一般信号的 z 变换 反之 若能够 判断出 F z 是哪个常用信号 经过什么运算得到的 则将这个常用信号进行相应的运算即可求 出 F z 的时域表达式 f k 解 1 将 F z 改写为 2 1 4 1 1 z z zF 221 1 2 1 2 cos1 2 sin 2 1 2 zz z 利用 22 0 1 0 1 0 cos21 sin sin zaaz az kkuaZ k 可得 2 sin 2 1 2 kukkf k 2 利用的幂级数展开 1log r 第 8 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 z 域分析 181 1 1 1log 1 z 2 11 31 1 21 1 zz zF 21 1 651 52 zz z 32 z 3 由于 2 21 1 1 2 1 z z kuZ k 左 右边序列的 z 变换没有公共收敛区域 故该序列双边 z 变换不存在 4 11 31 1 21 1 zz zF 21 1 651 52 zz z 2 z 8 12 根据 z 变换的性质求以下序列的 z 变换及其收敛域 1 kukf 2 kuakf k 3 4 Nkuakf Nk k akf 5 NkuNkuakf k 6 kkf k 4 cos 2 1 分析 题中的信号为左边信号或双边序列 应利用双边 z 变换的性质 解 1 利用 1 1 1 z ku Z 以及时域翻转特性 可得 1 zFkf Z 第 8 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 z 域分析 185 1 1 1 z z kuZ 1 z 2 利用 1 1 1 az kua Zk 以及时域翻转特性 可得 1 1 1 az az kuaZ k az 4 k akf 1 kuakua kk 1 1 1 az kuaZ k az 11 1 1 1 za kuaZ k 1 az 当1 a时 z 变换不存在 当1 a时 z 变换存在 111 1 1 1 1 azza aZ k 1 z 6 kkf k 4 cos 2 1 2 1 2 1 4 j 4 jkk k ee 由第 4 小题结论 可得 11 5 01 1 21 1 2 1 zz Z k 25 0 z 利用双边 z 变换的指数加权特性 有 4 cos 2 1 kZ k 5 01 1 21 1 5 01 1 21 1 2 1 1 4 j 1 4 j 1 4 j 1 4 j zezezeze 25 0 4 cos 1 1 4 4 cos 41 1 2 1 2121 zzzz 25 0 f Rz的圆外区域 f Rz的圆内区域 z 对应的 f k 是因果序列 2 1 9 1 z 对应的 f k 是非因果序列 9 1 1 1 1 2 az az zF z zz z zF 4 1 231 21 1 f Rz的圆外区域 则将其展开为z 1的幂级数 则级数的系数就是右边序 列f k 若F z 的收敛域为 a 的圆外区域 所以f k 是右边序列 将F z 用长除法展开为z 1的 级数 有 M L 1 1 11 22 221 1 1 221 1 za zaaz az az zaaz az 第 8 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 z 域分析 187 即 LL kk zazaaz az zF 221 1 1 1 1 与双边 z 变换的定义比较 可得 kuakf k 2 因为收敛域是 z z 4 1 z和 2 1 4 1 z对应右边序列 即有 4 1 2 1 3 4 kukf kk 4 1 z对应左边序列 即有 1 4 1 2 1 3 4 kukf kk 2 1 4 1 z时 2 1 1 kukf k 当 2 1 z时 1 2 1 1 kukf k 当1 2 1 z时 2 1 1 kukukf k 8 16 用部分分式法求以下各式的 z 反变换 f k 1 25 0 5 21 1 21 1 z zz z zF 2 5 0 5 21 1 21 1 z zz z zF 3 2 1 3 1 56 1 21 z zz zF 4 5 0 25 01 21 1 z zz z zF 5 15 0 25 01 1 211 1 z zzz z zF 6 5 0 5 0 1 1 2 z zzz zF 解 1 将 F z 用部分分式展开为 21 1 5 21 1 zz z zF 1 1 2 1 1 3 1 21 3 2 z z 由于 F z 的收敛域为25 0 z区域的闭合围线内有一个极点 z 0 5 其留数为 5 0 1 5 0 1 5 0 Res z k z k zzFzzzF k z k z z z 2 1 3 1 2 1 5 0 当k 1 时 在 1 k zzF2LL 对 f t 以等间隔 T 抽样得到离散时间序列 即 kf kTt tfkf 求的 z 变换 kf 分析 先对 F s 进行 Laplace 反变换获得 f t 再对 f t 等间隔抽样得到 f k 最后在对 f k 进行 z 变换即得 F z 解 对 F s 进行 Laplace 反变换 可得 1 tueAtf tp l M l l 因为 1 kueAtfkf kTp l M l kTt l 所以 对 f k 进行 z 变换可得 190 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1 1 1 ze A kfZzF Tp l M l l max 1 TpTpTp Ml eeez LL 8 19 求下列各离散时间 LTI 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 1 1 3 1 kfkyky 2 1 kukf k 1 1 y 2 1 3 1 kfkyky 3 1 kukf k 1 1 y 3 1 1 3 1 kfkfkyky 2 1 kukf k 1 1 y 4 2 3 1 1 3 4 kfkykyky 2 1 kukf k 1 1 y 5 2 2 y 2 2 1 2 2 1 kfkfkykyky kukf 5 0 1 y 25 0 2 y 6 1 1 2 kfkfkyky 2 1 kukf k 2 1 y 1 2 y 分析 利用单边z变换的位移特性 将描述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差分方程变换成z域代数方 程 此代数方程中同时体现了系统的初始状态 解此代数方程 即可分别求得系统零输入响应 yx k 零状态响应yf k 及完全响应y k 解 1 对差分方程两边做单边 z 变换得 1 3 1 3 1 1 zFyzYzzY 3 1 1 1 3 1 1 3 1 11 zF zz y zY 零输入响应的 z 域表达式为 1 3 1 1 3 1 z zYx 进行 z 反变换得 0 3 1 3 1 kky k x 由于 1 2 1 1 1 z kfZzF 故零状态响应的 z 域表达式为 11 2 1 1 1 3 1 1 1 zz zYf 11 2 1 1 3 3 1 1 2 zz 第 8 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 z 域分析 191 进行 z 反变换得 2 1 3 3 1 2 kuky kk f 完全响应为 kykyky fx 0 2 1 3 3 1 3 5 k kk 2 至 5 题与 1 题相似 其答案分别为 2 0 3 1 3 1 kky k x 3 1 1 kukky k f kykyky fx 0 3 1 3 4 3 1 kk kk 3 0 3 1 3 1 kky k x 2 1 9 3 1 8 kuky kk f kykyky fx 0 2 1 9 3 1 3 23 k kk 4 0 3 1 2 1 2 5 kky k x 2 1 4 3 1 5 kuky kk f kykyky fx 0 2 1 4 3 1 2 1 2 15 k kk 5 0 2 kky k x kkukyf 0 2 kkkykyky k fx 6 设 k 2 n 则差分方程可改写为 2 1 1 nfnfnyny 对差分方程两边做单边 z 变换得 1 211 zFzzyzYzzY 11 1 1 21 1 zF z zz z y zY 零输入响应的 z 域表达式为 1 1 2 z zYx 进行 z 反变换得 0 1 2 kky k x 零状态响应的 z 域表达式为 1 1 21 2 1 1 1 1 z z zz zYf 1 1 2 1 1 3 2 1 3 4 2 z z 进行 z 反变换得 2 1 3 2 1 3 4 2 kukky kk f kykyky fx 0 2 1 3 2 1 3 2 2 kk kk 192 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8 20 已知某线性时不变系统在阶跃信号 u k 激励下产生的阶跃响应为 2 1 kukg k 试 求 1 该系统的系统函数 H z 和单位脉冲响应 h k 2 在 3 1 kukf k 激励下产生的零状态响应 y k 分析 先由阶跃响应求出系统的系统函数 H z 再由 zHzFzYf 求出在 f k 激励 下的 y k 解 1 根据系统函数的定义 可求出 1 1 2 1 1 1 z z kuZ zG zH 进行 z 反变换得 1 2 1 kukkh k 2 由于 1 3 1 1 1 z kfZzF 故 f k 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 y k 的 z 域表达式为 zHzFzY 3 1 1 2 1 1 1 11 1 zz z 11 3 1 1 4 2 1 1 3 zz 进行 z 反变换得 2 1 3 3 1 4 kuky kk 8 21 已知描述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2 8 1 1 4 3 kfkykyky 求此系统的系统函数 H z 单位脉冲响应 h k 及其阶跃响应 g k 分析 对差分方程两边进行 z 变换 由系统函数的定义 zFzYzH f 即可求出 H z 对其进行 z 反变换可得单位脉冲响应 h k 利用 zHzFzYf 可以求出阶跃信号作用在 系统上的响应 也可以应用阶跃响应 g k 与单位脉冲响应 h k 的关系求出 nhkg k n 解 对差分方程两边进行 z 变换 有 8 1 4 3 21 zFzYzzYzzY fff 由系统函数的定义 可得 第 8 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 z 域分析 193 21 8 1 4 3 1 1 zz zF zY zH f 11 4 1 1 1 2 1 1 2 zz 进行 z 反变换得 1 zHZkh 4 1 2 1 2 ku kk 阶跃响应的 z 变换式为 1 8 1 4 3 1 1 121 zzz kuZzHzG 11 1 4 1 1 3 1 2 1 1 2 1 3 8 zz z 进行 z 反变换得 4 1 3 1 2 1 2 3 8 kukg kk 8 22 一初始状态为零的离散系统 当输入 2sin kukkf 时 测得输出 2cos22sin2 2 kukkeky k 求该系统的系统函数 H z 解 f k 和 y k 的 z 变换式分别为 21 1 2cos21 2sin 2 sin zz z kkuZzF 21 1 21 1 12 2cos21 2cos1 2 2cos21 2sin 1 2 zz z zz z ze zY 2cos21 1 2cos22sin2 22cos22 sin 2112 22212 zzze zeeze 由系统函数的定义 有 zF zY zH 12 1222 1 2cos22sin2 22cos22 sin ze zeee 8 23 LTI 离散系统初始状态为 y 1 8 y 2 2 当输入时 输出响应为 5 0 kukf k 5 0 1 5 0 5 0 5 0 4 1 kukukkuky kkk 求系统函数 zH 分析 系统函数定义为零状态响应的 z 变换与激励信号的 z 变换之比 但本题给出的是系 统的完全响应 因此 必须从完全响应中分解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解 零输入响应的形式由差分方程的特征根决定 零状态响应与输入信号和特征根有关 由 于完全响应 y k 中的与输入信号无关 故 0 5 是系统的一个特征根 又由于 且完全响应 y k 中含有项 故 0 5 也是系统的特征根 由 此可以确定零输入响应的形式为 5 0 ku k 5 0 kukf k 1 5 0 1 kuk k kk x BAky 5 0 5 0 代入初始状态322 1 BAy 244 2 BAy可求出 A 1 B 0 5 194 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故 0 5 0 5 0 5 0 kky kk x 零状态响应为 kykyky xf 5 0 5 0 1 5 0 5 0 5 0 3 1 kukukku kkk 对其进行 z 变换 可得 11 1 21 22 1 5 01 5 0 5 01 5 0 5 01 5 0 5 01 3 zz z z z z zYf 5 01 5 01 5 0 5 45 2 121 22 zz z 根据系统函数的定义 可得 zF zY zH f 22 2 5 01 125 15 2 z z 8 24 已知描述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1 4 2 1 2 kfkfkyky 当该系统的输入序列为 1 1 2 3 时 求此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ky f 分析 由差分方程求出系统的系统函数 H z 再由 zHzFzYf 求出零状态响应的 z 域表达式 对其进行 z 反变换即可 或者求出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再由 f k h k 求出 ky f 1 zHZkh ky f 解 对差分方程两边进行 z 变换 并根据系统函数的定义 可得 1 1 1 1 21 8 2 21 42 z z z z zF zY zH f 对其进行 z 反变换 可得 2 8 2 kukkh k 将输入序列 1 1 2 3 用单位脉冲序列表示为 3 3 2 2 1 kkkkkf 直接由时域可求出零状态响应为 khkfkyf 3 2 3 2 2 4 1 2 4 2 8 2 kukukukukf kkkk 8 25 已知描述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2 2 1 2 2 1 3 kfkfkykyky 系统的初始状态为 4 3 2 2 1 1 yy 当输入信号序列为时 系统的完 全响应 试求 kf 0 12 2 kky k kf 分析 先根据系统的初始状态求出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从时域或z域求 再从完全响应中 分解出零状态响应 求出零状态响应的z域表达式及系统函数H z 利用F z Yf z H z 即可求 出输入序列 解 由 z 域求解 令 f k 0 对齐次差分方程进行单边 z 变换 可得 第 8 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 z 域分析 195 0 2 2 1 2 2 1 3 3 121 yyzzYzyzYzzY xxx 故零输入响应的 z 域表达式为 1121 1 21 1 1 1 21 1 231231 2 2 1 2 1 3 zzzz z zz yyzy zYx 进行 z 反变换 可得 12 kuky k x 因为完全响应等于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之和 所以 12 kukykyky k xf 对其进行 z 变换 可得 21 1 231 zz z zYf 根据系统函数的定义 有 21 21 231 2 zz zz zF zY zH f 故输入序列的 z 域表达式为 121 1 21 1 2 zzz z zH zY zF f 进行 z 反变换 即得 2 kukf k 8 26 一初始状态为零的离散系统 当输入 f k u k 时 测得输出 2 3 1 2 1 kuky kk 试确定描述该系统的差分方程 分析 已知输入 f k 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 y k 根据系统函数的定义可求出 H z 由于 zD zN zF zY zH f 故有 zFzNzYzD f 对其进行 z 反变换即得系统的差分方程 解 对 f k 和 y k 进行 z 变换 可得 1 1 1 z kfZzF 1 111 1 3 1 1 1 2 1 1 1 z zz kyZzY 1 6 1 6 5 1 6 1 2 3 2 121 21 zzz zz 196 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由系统函数的定义有 zF zY zH 21 21 6 1 6 5 1 6 1 2 3 2 zz zz 即 6 1 2 3 2 6 1 6 5 1 2121 zFzzzYzz 进行 z 反变换 可得 2 6 1 1 2 3 2 2 6 1 1 6 5 kfkfkfkykyky 8 27 已知某离散时间系统函数 H z 试画出其零极点分布图 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4 32 1 2 zzz z zH 分析 z 域离散时间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H z 的收敛域应包括 z 平面单位圆 因果系统 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H z 的所有极点都在单位圆内 因此 计算出系统的极点 并得出全部可 能的收敛域即可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解 系统的零极点分别为5 1 5 0 0 1 31 pppz z 其零极点分布图如图 8 所示 H z 可能的收敛域为5 1 z 5 0 z和5 15 0 z和5 0 z均不包含 单位圆 故系统不稳定 只有当收敛域为5 15 0 z时才包含单位圆 故系统稳定 对于因果系统 由于单位圆外有一极点 故系统不稳定 Re z Im z 0 5 1 51 图8 1 题 8 27 零极点分布图 8 28 已知某离散时间系统函数 H z 的零极点分布图如题 8 28 图所示 试定性画出各系统 单位脉冲响应 h k 的波形和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 Re z Im z 0 8 2 0 5 Re z Im z 第 8 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 z 域分析 197 a b 0 9 Re z Im z 0 8 0 8 Re z Im z c d j0 8 j0 8 Re z Im z 0 8 1350 Re z Im z e f 题 8 28 图 分析 H z 的极点决定了的 h k 波形 一般 实数单极点 p r 对应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kurKkh k 共轭复数极点对应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jj reprep 21 cos kukrKkh k 系统的频响特性可以利用向量法绘出 也可以借助 MATLAB 得到 一般 向量法不适合高阶 系统 对于二阶以上的系统往往借助 MATLAB 绘制频响特性 本题均为一 二阶系统 可以 采用向量法 向量法的关键是求出由零点到单位圆上 0 2 点所做向量的模和相角 j e j N j 以及极点到单位圆上点所做向量的模和相角 j e i D i 再由 n mj DDD NNN KeH L L 21 21 2121nm j e LL 即可得到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解 a 由零极点分布图 系统在单位内 z 0 8 处有一个极点 故其单位脉冲响应的形式为 8 0 kuKkh k 由此可以定性地画出其波形 如图 8 2 a 所示 采用向量法 如图 8 2 b 所示 由零 极点分别向单位圆上各点所做向量 由于零点 在原点 故其到单位圆各向量的模 N 均为 1 当 j e 0 时 极点到单位圆上点向量的模 D 0 2 0 j e 198 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所以 K D K D N KeH j 5 1 0 在 0的其它点 极点到单位圆上各点向量的模 D 逐渐增大 因而 j e DKeH j 逐渐减小 当 时 D 最大为 1 8 此时 j eH最小 为 K D KeH j 9 51 由此可以定性地画出系统的幅频特性 如图 8 2 c 所示 k 0 h k Re z Im z 0 8 D N ej 0 2 a 单位脉冲响应 b 向量表示 c 幅频特性曲线 图8 2 题 8 28 a 的 h k 波形和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 b 由零极点分布图 系统在单位内有一对共轭复数极点 故其单位脉冲响应 的形式为 4 j 4 j 5 0 5 0ee 4 cos 5 0 kukKkh k 由此可以定性地画出其波形 如图 8 3 a 所示 由于系统在单位内有一对共轭复数极点 在单位外有一对与极点成倒数 关系的共轭复数零点 由 信号与系统教材 例 8 24 d 可知 当系统函数的零 极点互为共轭倒数关系出现时 系统为全通系统 其幅频特性为常数 故由此可以定性地画出 系统的幅频特性 如图 8 3 b 所示 4 j 4 j 5 0 5 0ee 4 j 4 j 2 2ee k 0 h k ej 0 2 a b 图8 3 题 8 28 b 的 h k 波形和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 参考 a 小题 可以分别画出 c d e f 各系统的 h k 波形和幅频特性曲线 如图 8 4所示 k 0 h k ej 0 2 a 题 8 28 c 的 h k 波形和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 第 8 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 z 域分析 199 k 0 h k ej 0 2 b 题 8 28 d 的 h k 波形和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 k 0 h k ej 0 2 c 题 8 28 e 的 h k 波形和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 k 0 h k ej 0 2 d 题 8 28 f 的 h k 波形和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 图8 4 题 8 28 c d e f 的 h k 波形和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 b e f 系统的系统函数在单位圆内均有一对共轭复数极点 其单位脉冲 响应的形式均为 4 cos 5 0 kukKkh k 但题解所画各 h k 波形却不完全相同 其原因在于考虑了零点的作用 零点对 h k 波形的幅度 和相位均有影响 8 29 试画出下列离散时间系统的直接形式 级联和并联形式模拟方框图 1 3 1 1 2 1 1 1 11 2 zz z zH 2 2 1 1 2 1 1 21 121 1 zzz z zH 3 2 5 0 1 12 zzz z zH 4 6 0 4 0 8 0 2 zzz zz zH 分析 将 H z 的分子和分母表示成关于z 1的多项式形式 即可画出其直接型结构 将H z 表示为实系数一阶和二阶子系统之积的形式 画出各子系统的直接型结构 再将其级联即得级 联型结构 将H z 表示为实系数一阶和二阶子系统之和的形式 画出各子系统的直接型结构 再将其并联即得并联型结构 一般 实数极点对应一阶子系统 共轭复数极点对应二阶子系统 解 2 将 H z 改写为 200 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321 1 4 1 2 3 1 21 zzz z zH 由此可画出其直接型结构 如图 8 5 a 所示 H z 有一对共轭复数极点 其对应实系数二阶子系统 故将 H z 表示一阶和二阶子系统之 积的形式 即 121 1 2 1 1 1 2 1 1 21 zzz z zH 由此可画出其级联型结构 如图 8 5 b 所示 将 H z 表示一阶和二阶子系统之和的形式 即 121 1 2 1 1 5 2 1 1 54 zzz z zH 由此可画出其并联型结构 如图 8 5 c 所示 z 1 z 1 3 2 2 z 1 1 4 Y z F z a 直接型结构 z 1 z 1 1 2 2 Y z F z z 1 1 2 b 级联型结构 第 8 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 z 域分析 201 z 1 z 1 1 2 5 F z z 1 1 2 5 Y z 4 c 并联型结构 图8 5 题 8 29 2 的模拟方框图 3 将 H z 改写为 321 43 4 1 4 5 21 2 zzz zz zH 由此可画出其直接型结构 如图 8 6 a 所示 H z 的极点均为实数极点 对应实系数一阶子系统 故将 H z 表示为一阶子系统之积的形 式 即 1 1 1 1 1 21 5 015 011 2 z z z z z zz zH 由此可画出其级联型结构 如图 8 6 b 所示 将 H z 表示一阶子系统之和的形式 即 21 1 1 1 1 1 1 5 01 16 5 01 8 1 12 4 z z z z z z zzH 由此可画出其并联型结构 如图 8 6 c 所示 z 1 z 1 5 4 2 F z Y z 2 z 1 1 4 z 1 a 直接型结构 202 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及习题详解 z 1 z 1 1 F z 2 Y z z 1 0 5 z 1 0 5 b 级联型结构 z 1 1 z 1 0 5 z 1 0 5 8 16 z 1 2 z 14 F z Y z c 并联型结构 图8 6 题 8 29 3 的模拟方框图 1 4 题与 2 3 题相似 为了得到直接形式 级联和并联形式模拟框图 将 H z 分别表示为 1 21 2 6 1 6 1 1 1 zz z zH 11 2 3 1 1 1 2 1 1 1 zz z 11 3 1 1 4 2 1 1 3 6 zz 4 321 21 192 008 01 2 zzz zz zH 11 1 1 1 6 01 1 4 01 21 8 01 zz z z z 111 6 01 13 4 01 3 4 8 01 3 35 zzz 结构框图略 8 30 已知离散因果系统的模拟方框图如题 8 30 图所示 求系统函数 H z 并确定系统稳定时 的 K 值范围 z 1 K 3 f k y k 4 g k a 第 8 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 z 域分析 203 z 1 z 1F z Y z K 2 b 题 8 30 图 分析 根据模拟方框图的一般规律 可以求出系统函数 H z 再由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即可确定使系统稳定的 K 值范围 模拟方框图的一般规律为 若系统函数 H z 为 n n m m zazaza zbzbzbb zH L L 2 2 1 1 2 2 1 10 1 则模拟方框图的各反馈回路的传输函数分别为 对应 H z 的分母 模拟方框图的各条前向通路的系统函数分别为 对应 H z 的分子 n n n n zazazaza 1 1 2 2 1 1 m m m m zbzbzbzbb 1 1 2 2 1 10 解 a 根据模拟方框图的一般规律 其系统函数 H z 为 1 1 3 1 41 z K z zH 对因果系统 系统稳定的条件是极点在单位圆内 即1 3 K 由此得 3 K b 根据模拟方框图的一般规律 其系统函数 H z 为 21 21 1 2 Kzz zz zH 对因果系统 系统稳定的条件是极点在单位圆内 即1 2 411 2 1 K p 由此得 10 K 8 31 已知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求系统的系统函数 H z 描述系统的差分方程 系统的模拟方框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潍坊寿光综合医院(原寿光市人民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3名)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河南新乡市延津县审计局招聘辅助审计人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三明永安市事业单位专门面向驻军随军家属公开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192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甘肃定西市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1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部分公办学校专项公开编制内1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芜湖安徽工程大学博士专职辅导员招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体考数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地质勘查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临漳医疗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广东省省级政务信息化服务预算编制标准(运维服务分册)
-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解读的七个维度
- 妊娠合并先心病指南解读专家讲座
- 雅思考试简介与评分标准
- GB/T 9460-2008铜及铜合金焊丝
- 第7课+李さんは+每日+コーヒーを+飲みます+知识点课件【知识精讲+拓展提升+迁移训练】 高中日语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
- FZ/T 52023-2012高强高模聚乙烯醇超短纤维
- 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解决方案
- 统编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ppt精品课件1(共19张PPT)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地市级)
- 西方法律思想史教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