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不住的虚无.doc_第1页
锁不住的虚无.doc_第2页
锁不住的虚无.doc_第3页
锁不住的虚无.doc_第4页
锁不住的虚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满城尽虚无 解读边城、倾城之恋、围城中相同哲学观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任课教师: 宴红 学生姓名: 陈 敏 学生学号: 2011074 年级专业: 2011级英语文学2班 二一二年二月满城尽虚无解读边城、倾城之恋、围城中相同哲学观摘要:边城、倾城之恋、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三部作品。本文通过对这三部著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到三位作者,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并在不同程度上透视出命运多舛,人生的荒凉感和虚无感。然而即便意识到生命的虚无感,这并不代表着人类能够挣脱虚无,绝处逢生,这或许将是一个人类的无限死循环,直到世纪之末。 关键词:边城、倾城之恋、围城、虚无边城、倾城之恋、围城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三部重要作品受到了相当高的重视,关于这三部作品各自的种种分析数不甚数。然而,将三部作品对比分析的还较为少见。其中,“城之恋”结构模式的多向度展开、的对读分析是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吴投文,李忍主要探索了三部小说的“文化破散主题”及由此引出的现代性困惑;云南财贸学院新闻传播的赵晓红和朱尤中发表的围城: 现代生存困境的隐喻解读、和主要强调了文本中透露出三位作家对于生命和生存困境试图寻求解决之道的探索旅程。本文将通过分析得出这三部作品中体现的相似甚至相同哲学观人生无法逃遁的虚无感。1、 无法摆渡的人生“沈从文呼吁人性,通过文字挖掘人类心灵的美(无论是原始的,还是远古的)。在他眼里,即便是野蛮,也藏着一种淳朴、一股热情、一种美。”(148)(中国现代文学流派概论)。他的边城出版于1934年10月,竭力表现的美和爱,在相当程度上是他人生理想的一种寄托,是构造完美人生的追求。然而,同时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另一事实是:边城其实是一座乌托邦,里面住着的却是被岁月,被生活,被命运染上苍凉底色的人们,即便这些人们是如此这般的淳朴厚道。小说爱情故事的悲剧性告诉人们,在虚设的乌托邦中也并非总是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悲剧也见缝插针般时刻发生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边城故事的地点设置在茶峒,在这里风景秀美,人们过着平静的生活。就算发生了什么事,人们也能照样视而不见地将日子安静的过下去,就正如当年翠翠母亲的死也依然未曾在这种风平浪静中捣鼓起轩然大波一样。在这里,由于遍地风俗淳朴,就连商人和妓女都很重感情,重情谊。就如翠翠爷爷淳朴到一把年纪,却依然每天去摆渡,“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饿在那里活下去。”(377)首先并不质疑这样的“乌托邦”似的边城是否存在,就假设其存在的可能性的存在。那么这里便是人类希望与美好之所在。 然而,随着孤独的翠翠渐长到豆蔻年华之时,或许是社会变了,又或许还是其他的什么。原来看似美好爱情的来临却演变成悲剧在这样的理想国上演了。靠命运来决定自己的幸福,凭着这样极为公平的方法,却又丧掉了大老的命,似乎翠翠母亲的悲剧又以不同的形式搬上了舞台。祸不单行,接着便是爷爷的死,白塔的崩塌。白塔由于暴雨、洪水而塌。难道爷爷也是这样的原因而辞世的吗?或许更多的是因为爷爷抵挡不了命运的席卷,在痛苦中死去吧。大雨让渡船不见了,爷爷也在这一夜里离开了人世。爷爷摆渡人摆渡了五十年,最终没有将自己,自己女儿和孙女的命运摆渡到想要的彼岸。这是荒谬,是滑稽还是无限的痛苦呢?再看翠翠,“黄昏照样的温柔,魅力,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394)自然万物在暴雨过后又恢复平静,白塔在坍塌之后又重新建起,而这翠翠的心似乎出现了一个黑洞,无法填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会来!”作品结尾的这句话让人心口生疼,它告知人们一个希望与绝望并存的结局,一个不为人掌握的未来。而这样茫然的等待是否就能填补起翠翠心中的黑洞呢?这修葺的白塔也似乎成了这边城的一块闪着白光,耀眼夺目的补丁,永远无法再与这片土地弥合。在笔者看来,通过边城,沈从文试图将自己扮演为一个鞠躬尽瘁的摆渡者,试图将一个风景美、人性美的、结构健美的理想国,乌托邦摆渡到现代文明当中来。然而,在边城的最后结局中,摆渡者在暴风雨的夜里逝去,渡船不见了,这摆渡的接班人也还并未如期找到,这暗示着什么呢?变幻莫测的命运面前,没有谁是谁的摆渡者,摆渡是双向来回,而历史进程却是一个单向度的旅程,直到最终的毁灭,回到原点,在这中途的摆渡都属徒劳。2、 圆满的悲剧张爱玲(19211995)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动荡的时代里,她似乎冷眼旁观着这些历史的演变,又用犀利的文字记录着这偌大的世界宇宙中最渺小,最平凡的人的故事。传奇 再版自序中这样写到:“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凄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个惘惘的威胁。”与沈从文的边城不同,边城用唯美的外衣包裹着凄凉,沧桑,张爱玲的大多数作品都投放在赤裸裸的,光怪陆离的苍凉当中。人生就是一袭爬满虱子的袍,这袍被噬得千疮百孔,直至飞灰湮灭。自叹已经过时的,孤独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流苏坐在轰轰地往前开着的时代车上,而车窗里映出了自己渺小,苍白,自私和空虚,甚至恬不知耻的愚蠢。“从小时候起,她的世界就嫌过于拥挤。推着、挤着、踩着、抱着、驮着、老的小的、全是人”。(78)这拥挤中挤出的却是孤独寂寞与空虚。在受够兄嫂的欺辱中,这空虚漂浮感更是如影随形,使得流苏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想要得到一份安稳。而此时纸醉金迷的范柳原成了她绝处逢生的救命稻草,而这根稻草本身也是长满荆棘,爬满空虚的蛀虫。他看透着流苏的精刮,并不愿意使得流苏如愿以偿。讽刺的是,时代的前进,战争的到来却又成全了这对恋人的婚约。这一场突然的战争却成全了他们,成千上万的死去,连同那一段曾经使范柳原想到天荒地老之类的承诺的墙一起的坍塌,为他们带来了一纸婚约。然而,“这里是什么都完了。剩下点断堵颓。失去记忆力的文明人在黄昏中跌跌跄跄摸来摸去,像是在找着点什么,其实什么都完了。”(P84)流苏和柳原这倾城的代价里并未得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得到的是柳原发出无奈的感慨“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的了主似的。!”(73)同时,得到流苏在这战乱中预见的欲望满足的空虚感和未来的无限迷惘。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甚么是因,甚么是果? 谁知道呢? 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85) 太平盛世中的一切追求,欲望源于一场战争而如愿以偿。但是,这一纸婚约并不是一张通向天堂的门票,而是进入另一座围城的入场券。极力挣扎的流苏刚掐死掉那件过时袍子上的一只虱子,在为命运的转变茫然欢呼时,却又被另一只虱子狠狠噬着,咬出新的伤口,流淌出新鲜的血液。这样的挣扎还会周而复始,直至血流干,成为一堆白骨,被这时代的车轮碾碎,化作春泥,为滚滚前进的历史滋养又一件件华袍的虱子。3、 不倾的“围城”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语言诙谐幽默,却又不乏哲理性,是一部寓意深长的小说。围城主要是以从欧洲留学归国的主人公方鸿渐的经历为线索。在国外“学有所成”的他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回到了国内,开始了自己的爱情,事业,婚姻之旅。从鲍小姐,到苏文纨,再到唐晓芙,最后和孙柔嘉的婚姻,方鸿渐没有得到人人追求的真爱,得到的是爱情无意义论;从胸怀大志,到银行小职员再到三闾大学的明争暗斗,辗转反侧的事业让方鸿渐在事业上从希望里走到了失望甚至是绝望。情敌之间的争雄夺雌,同路人之间的钩心斗角,同事之间的排挤倾轧,夫妻间的互相折磨,婆媳妯娌间的争斗,亲家之间的鄙夷挑剔,这就是各式各样的围城,充斥着人性的种种弱点和丑陋的围城。从这座城,到又一座城,城连着城,这些城让方鸿渐透不了气。“小说的中心意向“围城”是一个作者明确指示的哲学命题,它既是人类爱情婚姻的明喻,也是一种文化精神和人类生存困境的象征。我们有理由说,围城是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对人类存在的一次形象性哲学剖析。”(271) 围城中,褚慎明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而苏文纨这样说:“法国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是说鸟笼,说是被围住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中的人想逃出来。”小说中主人公方鸿渐在学业之城,事业之城,爱情之城,婚姻之城中左冲右撞,落得头破血流,体无完肤;在这些城堡的层层包围中,最后他进入了“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其实,这围城的主角并不只是方鸿渐,而是整个人类。正如钱钟书在围城 序中曾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无论是笼子还是城堡,无论是无论是单纯的翠翠,具有传统外貌美,精刮的流苏,还是受过外国文明熏陶的方鸿渐都住在大同小异的围城里,生存着的人总逃不出这样的一座城。方鸿渐,甚至小说中的每个人以及世人都困在这座无形而又无所不在的城里,哪怕人人心知肚明这样的哲理,却又各自施展着手段方法想要守住自己的城,攻陷别人的城。最终,没那么一人找不到了出口,尽在这城里上演各式的无聊,痛苦。这些无聊、痛苦又刚好拼凑成了所谓人生。4、 结语满城尽虚无三部作品都未对当时的时代进行正面的赤裸裸的描写。都只是通过描写在这时代中洪流中,一些小人物随着历史车轮前进的滚滚红尘发生的改变,与命运擦出的火花。在边城中,翠翠曾在梦中梦到有人对她唱歌,把她带到很高的地方,采摘到了普尔草。在倾城之恋中,柳原对流苏表示爱意的电话让第二天醒来的流苏以为做了一场梦。这些如梦般的事确有发生,却又让人恍如做梦,这印证着这样的一句话:人生如梦。这人生如梦,美梦也好,噩梦也罢,梦过之后是梦醒。若是能永远活在梦中未免不为一件好事,只是太阳公转自转并不应许这夜黑长梦,所以梦多就只权当是白日梦。这人生入戏,演出支离破碎的、圆满的悲剧,还是演出皆大欢喜的喜剧,终究不失为一出闹剧,谢幕过后冷眼旁观那一幕幕的真真假假,满是虚无填补舞台周围的黑暗。无独有偶,围城最后在墙上挂钟的滴答声结束,按遯翁的说法,这只老钟走得非常准,每天只走慢七分。而倾城中开始的一句却是:“上海为了节约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快拨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钟。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这些人为的时间差改变了什么呢?只是对于终将来临的终局的迟疑罢了,给内心一颗安定剂,这并不能给方鸿渐一个出口,这出口就如围城里那座破门一样,看似通向某处,其实只是通向未知的虚无。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需要看到,其实无论是三部作品的作者还是过去现在的读者都意识到了命运难以掌控,生命的归宿便是死亡。即便如哲学家一样去深刻研究人生的虚无,或者是如文学家通过小说、戏剧等作品来反应甚至试图找寻出口最终都是无济于事。就如萨特的存在与虚无看似头头是道,当上帝被杀死,看似在“存在先于本质”命题的掩护下,人类是完全的自由人,一切的本质都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个人都应为这些选择负责人。而真正要各式各样的选择时,人所做出的其中一种选择也是带有无限的偶然性和荒谬性的。这样,其实虚无是锁不住,掩不起来的。或许像翠翠一样对未知进行等待,或许像范柳元和流苏挣扎,又或许像方鸿渐一样最后选择逃避,或许还有无数的也许,但结局都是一样。如果这星球是一座城,城里住着人类,不同的人们住在被装修看似不同的一间城堡里,守着自己的城,望着别人的城,而这城里城外尽是虚无的黑洞,如同爬在人生这件华袍的虱子一般。参考书目:中国现代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