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题 风湿药D 1 概述 为祛除肌肤 经络 筋骨 关节之风寒湿邪 解除痹痛之品 多具辛 苦 温之性 具有祛风 胜湿 散寒之功 兼有舒筋 通络 强壮筋骨等作用 2 主治 主要用于风湿痹证之肢体疼痛 关节不利 肿大 筋脉拘挛等症 部分药物还适用于腰膝酸软 下肢痿弱等 3 使用注意 1 行痹 袪风的袪风湿药 佐活血养营之品 2 着痹 温燥的袪风湿药 佐以健脾渗湿之品 3 痛痹 温性的袪风湿药 佐以通阳温经之品 4 热痹 寒凉的袪风湿药 佐以凉血清热解毒药 5 久痹 强筋骨袪风湿药 佐补肝肾 益气血药物 6 剂型 酒或丸散剂以方便服用 可制成 外敷剂型 直接作用 7 辛温性燥的袪风湿药 易伤阴耗血 药物 风湿 草 鹿衔草 伸筋草 老鹳草藤 丁公藤 雷公藤 海风藤皮 海桐皮 五加皮花 闹羊花 雪莲花蛇 蕲蛇 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名 徐长卿 秦艽数 独一味 两面针 五加皮 八角枫 千年健动物 穿山龙 马钱子 狗脊 鹿衔草形象 寻骨风 伸筋草 路路通D 引言 独活治诸风不论久新 中药 独活 基源与药材 伞形科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 性味与归经 辛 苦 微温 归肝 膀胱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 止痹痛 解表 主治 1 风寒湿痹 辛散苦燥 气香温通 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 无论新久 主入肾经 性善下行 尤以腰膝 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 治感受风寒湿邪的风寒湿痹 配当归 白术 牛膝等同用 如独活汤 配桑寄生 杜仲 人参等配伍 治痹证日久 如独活寄生汤 千金方 1 风寒挟湿表证 辛散温通苦燥 能散风寒湿而解表 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头痛头重 如羌活胜湿汤 内外伤辨惑论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5 15克 临床运用 1 白癜风 方法 以1 牛尾独活总香豆素酊剂局部外用 并加日光或黑光照射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82 3 122 2 银屑病 方法 每次于紫外线照射前1 5 2小时服用独活片剂 每片30mg 相当于生药3 75g 一次剂量3 6mg 饭后服 部分病例于照射前在皮损局部外用1 的独活软膏或0 5 的独活酊剂 紫外线照射为每周6次 开始3 5次每次15 20分钟 以后30 40分钟 26次为1疗程 中华理疗杂志 1983 3 144 3 失眠 方法 独活30g 朱砂 琥珀各6g 共研为末 混匀后装入2号空心胶囊内 每晚睡前2小时服胶囊6粒 连服10日 湖北中医杂志 1991 13 2 6 4 滑 伯仁 氏补肝散治慢性活动性肝炎所致肝虚痛 步如玉经验 方法 山茱萸 当归 五味子 山药 黄芪 川芎 木瓜 熟地黄 白术 独活 酸枣仁 歌曰 独活 独活表挟湿 风湿痹痛止 类药比较 独活与羌活 二者均辛苦性温 皆能祛风湿 止痛 解表 同可用治风寒湿痹以及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恶寒发热 头身重痛等证 二者常相须为用 D 不同之处在于 羌活 发散力强 作用偏上偏表 善治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 无汗 头身疼痛 以及上半身的风寒湿痹 肩背疼痛者 独活 解表之力不及羌活 而祛风湿之力较强 作用偏下偏里 善治下半身的风寒湿痹 腰膝腿足关节疼痛 以及少阴伏风头痛者 故有 羌活善治在上在表之游风 独活善治在下在里之伏风 之说 中药 防己 基源与药材 防己科粉防己 汉防己 或马兜铃科广防己 木防己 的根 性味与归经 苦 辛 寒 膀胱 肾 脾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 止痛 利水消肿 主治 1 祛风湿 止痛 治疗痹证 性寒而以湿热痹痛为宜 多配薏苡仁 滑石等 方如宣痹汤 寒湿痹痛须配合肉桂 附子等温经止痛药 方如防己汤 2 风湿痹证 辛能行散 苦寒降泄 袪风除湿又能清热 治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者 配滑石 薏苡仁等 如宣痹汤 温病条辨 3 利水消肿 治水肿 小便不利等症 治风水如防己黄芪汤 治皮水如防己伏苓汤 治腹水如己椒苈黄丸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5 15克 2 品种祛风湿用广防己 利水湿用汉防己 临床运用 1 冠心病 方法 用汉防己甲素静注2 3mg 加入生理盐水20ml 日2次 共2周 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也有显效 来自 中华内科杂志 1985 11 682 2 矽肺 方法 汉防己甲素每日200 300mg 分3次饭后服 第一 二疗程为期半年 间隔3 6个月 第三 四疗程为期3月 间隔2月 来自 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统疾病杂志 1981 6 321 3 肺癌 方法 以汉防己甲素180 300mg加入生理盐水内缓慢静注 或加入5 葡萄糖液内静滴 合并小量放射疗法 来自 中医杂志 1980 8 597 歌曰 防己 防水肿痰饮 己椒历黄丸 止痛祛风湿 痹证湿热偏 类药比 较 汉防己与木防己 汉防己 木防己虽非同科植物 但均有祛风湿 利水之功 汉防己偏于利水消肿 木防己偏于祛风湿止痛 在临床症偏于下部 湿重于风者 多用汉防己 症偏于上部 风重于湿者 多用木防己 中药 川乌 基源与药材 毛茛科乌头的干燥母根 或炮制后的加工品 性味与归经 辛 苦 性热 大毒 归心 肝 脾 肾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 主治 1 风寒湿痹 辛热升散苦燥 疏利迅速 开通关腠 驱逐寒湿 尤宜于寒邪偏盛之风湿痹痛 治寒湿侵袭 历节疼痛 不可屈伸者 如乌头汤 治寒湿瘀血留滞经络 肢体挛痛 如活络丹 和剂局方 2 风寒湿痹 关节疼痛 肢体麻木 如 金匮要略要乌头汤 局方 小活络丹 3 头风头痛 如 备急灸法 乌辛茶 百一选方 头风方 卫生易简方 外治法 以川乌 南星为末 葱汁调涂太阳穴取效 4 心腹冷痛 寒疝疼痛 辛散温通 散寒止痛 治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 如乌头赤石脂丸 金匮要略 治寒疝 绕脐腹痛 手足厥冷者 如大乌头煎 金匮要略 5 跌打瘀痛 阴疽肿毒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先煎0 5 1小时 2 内服宜慎 不宜与贝母类 半夏 白及 白蔹 天花粉 瓜蒌类同用 中药 蚕沙 基源与药材 蚕蛾科昆虫家蚕蛾幼虫的粪便 性味与归经 甘 辛 微温 肝 脾 胃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 和中化浊 舒筋活络 D 主治 1 通利经络 治风湿痹痛 辛甘发散 袪风 温燥而通 善除湿舒筋 作用缓和 千金方 单用蒸热 更熨患处 治风湿寒痹配羌活 独活 威灵仙等 2 缓急舒筋之功类似木瓜 治霍乱之吐泻转筋 3 湿疹 风疹瘙痒 可水煎外洗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包煎 5 15克 临床运用 1 白细胞减少症 方法 以蚕沙提取物叶绿素铜钠盐 制成每片20mg之肝血宝片剂 日3次 每次2片 30日1疗程 医学研究通讯 1988 4 23 D 中药 松节 基源与药材 松科乔木油松或马尾松的瘤状节或分枝节 性味与归经 苦 温 入肝 肾经 功能与主治 除湿利痹 主治 1 苦燥温通 善去筋骨间风湿 治风湿痹痛 单味浸酒或配海风藤 当归等 用量与用法 1 水煎服 10 15克 中药 丁公藤 缺 中药 独一味 基源与药材 唇形种植物独一味的根及根茎或全草 分布西藏 四川 甘肃等高原地区 肉质暗淡 无光泽 气腥臭 味苦 入口久则有麻痹感 以根条粗壮 匀净者佳 性味与归经 苦 微寒 有小毒 归肝 脾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止血 主治 1 风湿疼痛 2 治跌伤筋骨 闪腰挫气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3 15克 入散剂 1 2钱 2 四川中药志 无瘀滞及孕妇勿服 D 中药 闹羊花 缺 引言 开通经络 透达关节之力 远胜于他药 张锡纯 中药 马钱子 基源与药材 云南马钱或马钱的成熟种子 DD 性味与归经 苦 寒 有大毒 归肝 脾经 功能与主治 散结消肿 通络止痛 主治 1 跌打损伤 骨折肿痛 善散结消肿止痛 疗伤止痛之佳品 治跌打损伤 骨折肿痛 可配麻黄 乳香 没药 等分为丸 如九分散 急救应验良方 2 风湿顽痹 搜筋骨间风湿 开通经络 透达关节 止痛强 单用有效 或配麻黄 乳香 全蝎等为丸服 附 龙马定痛丹 颜德馨经验 组成 马钱子30g地鳖虫 地龙 全蝎各3g 制法 先将马钱子铁砂拌炒至膨胀 外呈棕黄色 切开取出 与地龙 地鳖虫 全蝎共研细末 再加入赋表剂 成糖衣片 共160片 每片含马钱子生药0 187g 服药方法 每次1片 2片 1日2次 温开水送服 1个月为1疗程 3 麻木瘫痪 重症肌无力 4 痈疽疮毒 咽喉肿痛 苦泄有毒 散结消肿 攻毒止痛 治痈疽疮毒 多作外用 单用即效 附 平消片组成 制马钱子 火硝郁金 白矾 五灵脂 枳壳 干漆 仙鹤草 功用 活血化瘀 止痛散结 清热解毒 扶正祛邪 对肺癌 胃癌 食道癌等癌瘤具有一定的缓解症状作用 能缩小癌体 抑制癌瘤生长 提高免疫力 延长患者生命 用法与用量 1 内服宜制 多入丸散 日服0 3 0 6g 2 外用适量 研末调涂 3 严格炮制 需砂烫至鼓起并呈棕褐色或深棕色方可入药 4 孕妇禁用 5 不可多服 久服 过量中毒可引起肢体颤动 惊厥 呼吸困难 甚至昏迷 6 中毒抢救 1 浓糖水口服 2 甘草30g 绿豆30g 煎汤频饮均可缓解 类药比 较 番木鳖与土木鳖 品种 马钱子又称番木鳖 另一种葫芦科藤本植物木鳖子 又称土木鳖 两者科属不同 药性各异 不可混淆 番木鳖呈圆形 一面的中心凹陷 状如钮扣 密生丝状茸毛 临床多用 木鳖子为平园板状 中间隆起 周边有锯齿状突起 无茸毛 性甘温 有毒 功能消肿块 化肿毒 主要肿毒 乳痈 瘰疬等 D 中药 雷公藤 基源与药材 卫矛科植物雷公藤根的木质部 皮部毒性太大 常刮去 亦有带皮入药者 性味与归经 味苦 辛 性凉 大毒 归肝 肾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 舒筋活血 消肿止痛 杀虫 解毒 D 主治 1 风湿顽痹 袪风湿 活血通络 风湿顽痹要药 苦寒清热力强 消肿止痛功效显著 尤宜于关节红肿热痛 肿胀难消 晨僵 功能受限 单用内服或外敷 能改善功能活动 减轻疼痛 或配威灵仙 独活 防风等 D 2 麻风 顽癣 湿疹 疥疮 皮炎 皮疹 3 疔疮肿毒 苦寒清热解毒 并能以毒攻毒 消肿止痛 治热毒痈肿疔疮 常与蟾酥配伍应用 用法与用量 1 煎汤 10 25g 带根皮者减量 文火煎1 2小时 研粉 每日1 5 4 5g 外用 适量 2 使用注意 内脏有器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服 孕妇忌用 D 临床运用 1 药理 主要含生物碱等化学成分 如雷公藤碱 雷公藤次碱等 抗炎 镇痛 抗肿瘤 抗生育 降低血液粘滞性 抗凝 纠正纤溶障碍 改善微循环及降低外周血阻力 对多种肾炎模型有预防和保护作用 有促进肾上腺合成皮质激素样作用 减少器官移植后的急性排异反应 2 临床运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各种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红斑狼疮 口眼干燥综合征 白塞病 湿疹 银屑病 疥疮 顽癣 中药 徐长卿 寥刁竹 基源与药材 为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根及根茎或带根全草 性味与归经 辛 温 归肝 胃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止痛 活血通络 止痒 主治 1 风湿 寒凝 气滞 血瘀所致的风湿痹痛 腰痛 跌打伤痛 脘腹疼痛 牙痛等各种痛证 2 手术后疼痛及癌症疼痛 3 祛风止痒风疹 湿疹 顽癣等皮肤病 内服 外洗均可 4 解蛇毒用于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 1 3 10g 研末服1 5 3g 入汤剂不宜久煎 中药 两面针 缺D 中药 寻骨风 基源与药材 马兜铃科草本植物棉毛马兜铃的地上部份 性味与归经 辛 苦 平 入肝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 止痛 主治 1 祛风通络 治风湿痹痛 筋脉拘挛 单味浸酒服或配与桑枝 络石藤 2 胃痛 3 睪丸肿痛 4 跌打伤痛 用量与用法 1 水煎服 10 15克 临床运用 1 胃腹疼痛 疝痛 寻骨风10g 水煎服 来自 常用中药八百味精要D 中药 海桐皮 基源与药材 豆科乔木刺桐的干燥树皮 性味与归经 辛 苦 平 归肝 肾经 功能与主治 除湿利痹 清热化湿 D 主治 1 祛风湿 通经络 治下肢关节痹痛 腰膝疼痛 常配牛膝 薏苡仁 2 外用治疥癣 常配蛇床子 的鲜皮等浸酒外搽 D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5 15克 D 中药 八角枫 缺D 中药 威灵仙 基源与药材 威灵仙 绵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根及根茎 性味与归经 辛 咸 温 入膀胱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 通经络 消骨鲠 D 主治 1 风湿痹证 辛散温通 性猛善走 通行十二经 袪风湿 通经络而止痛 治风湿痹痛 尤宜于风邪偏盛 拘挛掣痛者 单用为末服 如威灵仙散 圣惠方 2 跌打扭伤 3 消骨鲠 治骨鲠咽喉 单用水煎 或加米醋煎汁 缓缓吞咽 附 复方天仙胶囊 主要成份 天花粉 威灵仙 白花蛇舌草 人工牛黄 龙葵 胆南星 乳香 制 没药 人参 黄芪 珍珠 制 猪苓 蛇蜕 冰片 麝香等30味 D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散结止痛 对食管癌 胃癌有一定抑制作用 配合化疗 放疗 可提高其疗效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2 3粒 一日3次 饭后半小时用蜂蜜水或温水送下 吞咽困难可将药粉倒出服用 每一月为一疗程 停药3 7天再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忌凉 硬 腥 辣食物 不宜与洋地黄类药物同用 D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5 15克 治骨鲠用30 50克 临床运用 1治疗骨梗 方法 威灵仙30g 水2碗 煎至1碗 慢慢咽下 每日服1 2剂 骨梗于食道者 可酌情补液及抗感染 治疗12例 均愈 广东中医1962 3 24 D 2 胆石症 方法 威灵仙60g 水煎服 日2次 治疗120例 治愈 症状消失 大便中找到结石 1年后无复发 60例 好转 症状缓解 1年内有复发 或症状消失 但B超检查胆囊内仍有较大结石 44例 无效16例 对结石直径小于15mm者尤其是泥沙样结石疗效显著 河南中医 1987 6 24 D 歌曰 威灵仙 威灵仙骨哽 通经络痹证 通行十二经 中药 秦艽 基源与药材 龙胆科草本植物秦艽 麻花秦艽 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根 D 性味与归经 苦 辛 微寒 入胃 肝 胆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 止痹痛 退虚热 清湿热 主治 1 辛散苦泄 润而不燥 治风湿痹痛 筋脉拘挛 骨节酸痛 无问寒热新久 其性偏寒 兼有清热作用 故对热痹尤为适宜 2 味苦能泄 清除虚热 治骨蒸潮热 小儿疳热 3 湿热黄疸 但临床较少应用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5 15克 临床运用 1 黄疸 方法 秦艽30g 水煎后加芒硝10g 分4次服 来自 常用中药八百味精要 第270页 歌曰 秦艽 秦艽痹痛妙 黄疸 骨蒸潮 清湿热 退虚热 中药 络石藤 基源与药材 夹竹桃科潘援藤本植物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 D 性味与归经 苦 微寒 入心 肝 肾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 凉血消痈 主治 1 用于风湿痹痛 2 舒筋活络 性寒而以治风湿痹痛偏热者为宜 单味浸酒或配海风藤 桑寄生等 3 性寒而凉血消痈 治疮疡肿痛 常配瓜萎 皂刺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5 15克 D 临床运用 1 咳嗽喘息 方法 络石藤15g 30g 水煎服或浸酒服 来自 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 第125页 2 关节炎 方法 络石藤 五加根皮各30g 牛膝根15g 水煎服 白酒引 来自 中药大辞典 第1756页 中药 木瓜 基源与药材 贴梗海棠 木瓜的成熟果实 前者为皱皮木瓜 后者为光皮木瓜 安徽宣城产称宣木瓜 D 性味与归经 酸 温 入肝 脾 功能与主治 舒筋活络 除湿和胃 D 主治 1 风湿痹证 味酸入肝 益筋和血 善舒筋活络 且能去湿除痹 尤为湿痹 筋脉拘挛要药 配乳香 没药 治筋急项强 如木瓜煎 普济本事方 2 舒缓急筋 除湿化浊 治吐泻转筋 暑湿霍乱所致者常配薏苡仁 蚕砂等 3 脚气水肿 温通 去湿舒筋 为脚气水肿常用药 配吴茱萸 槟榔 苏叶等 治感受风湿 脚气肿痛不可忍者 如鸡鸣散 4 消食化积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10 15克 临床运用 1 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法 将木瓜制成冲剂服用 每次1 2包 每包含生药5g 日3次 福建中医药 1987 2 24 2 急性细菌性痢疾 方法 将木瓜制片服用 每次5片 每片0 25g 相当于生药1 13g 日3次 5 7天1疗程 中华医学杂志 1984 11 689 歌曰 木瓜 木瓜温性酸 脚气 痹 拘挛 除湿和胃气 吐泻痛筋转 中药 蕲蛇 基源与药材 尖吻蝮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D 性味与归经 甘 咸 温 有毒 入肝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主治 1 风湿顽痹 中风半身不遂 走窜温通 可袪内外之风邪 治风湿痹证 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 如白花蛇酒 濒湖集简方 D 2 祛风通络 治风中经络之口眼歪斜 肢体麻木 半身不遂 3 祛风定惊 止痉 治小儿惊风 破伤风 4 攻毒 祛风止痒 治顽癣瘙痒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5 10克 为末 每次0 5 1克 歌曰 蕲蛇 蕲蛇中风疾 祛风通络痹 治疗麻木 拘挛 顽痹 止痉定惊风 瘙痒麻风疬 附 金钱白花蛇金钱白花蛇始载于 饮片新参 又名小白花蛇 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去除内脏的全体 盘成圆形如金钱 故名金钱白花蛇 药性功用与蕲蛇基本相同而药力较强 用量3 5g 大多研末服 每次0 5 1g 或入酒剂 丸散 中药 乌梢蛇 基源与药材 乌梢蛇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 性味与归经 甘 平 无毒 入肝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主治 1 风湿痹痛 走窜而搜风邪 透关节 通经络 治风湿痹证 中风半身不遂 尤宜于风湿顽痹 日久不愈者 制成酒饮 以治顽痹瘫缓 挛急疼痛 如乌蛇酒 治中风 口眼喎斜 半身不遂 配通络 活血之品 D 2 燥湿 祛风 杀虫 治干癣湿癣 附 乌蛇驱风汤组成 乌蛇9克 蝉衣6克 荆芥9克 防风9克 羌活9克 白芷6克 黄连6克 黄芩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功能主治 搜风清热 败毒止痒 主治慢性荨麻疹 皮肤瘙痒症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扁平苔癣 结节性痒疹 来自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5 10克 为末 每次1 3克 类药比 较 蕲蛇与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 蕲蛇 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均为蛇类袪风湿药 性皆走窜 都有袪风 通络 止痉的功效 凡内外风毒壅滞之证皆宜 如风湿顽痹 中风半身不遂 惊风 破伤风 麻风 疥癣等 尤以善治病久邪深者为其特点 但三者作用以金钱白花蛇最强 蕲蛇次之 乌梢蛇最弱 且金钱白花蛇与蕲蛇均有毒 性偏温燥 而乌梢蛇性平无毒力较缓 D 中药 豨莶草 基源与药材 菊科草本植物豨签 腺耿豨签或毛耿豨签的地上部份 D 性味与归经 苦 寒 入肝 肾经 功能与主治 祛除风湿 强健筋骨 清热解毒 D 主治 1 风湿痹痛 中风半身不遂 辛散苦燥 袪筋骨间风湿 通经络 利关节 生用性寒 宜于风湿热痹 酒制后寓补肝肾之功 用于风湿痹痛 筋骨无力 可单用为丸服 如豨莶散 配蕲蛇 黄芪 当归 威灵仙等 治中风口眼喎斜 半身不遂者 2 蒸制则转而为温 能强健筋骨 治中风半身不遂 腰膝无力等症 3 生用清热解毒 治疮疡肿毒 风疹湿疮 皮肤搔痒 内服外用均可 D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15 20克 2 风湿痹证制用 湿疹湿疮生用 临床运用 1 慢性肝炎高 球蛋白血症 方法 以茜草30 60g 豨莶草30 60g为基本处方 同时配合辨证用药 每日1剂 水煎 分两次温服 疗程2 4个月 来自 中医杂志 1992 34 10 603 2 高血压 方法 豨莶草30g 地骨皮10g 浓煎分2 3次服 或用其片剂 每服1 5g 1日2 3次 来自 江苏中医 1988 12 21 DD DD 3 高血压 方法 臭梧桐30g 豨莶草20g 菊花20g 桑枝30g 水煎服 来自 中药精华 第369页 中药 臭悟桐 基源与药材 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的干燥叶 D 性味与归经 性平 味甘 苦 归肝 胆 脾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 止痛 降血压 D 主治 1 风湿痹痛 2 高血压 3 治一切痈疽 捣烂罨之 4 水煎剂和水浸剂有明显降血压作用 5 镇静 镇痛 中药 丝瓜络 基源与药材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成熟果实的维管束 D 性味与归经 味甘 性凉 入肺 肝 胃三经 功能与主治 通经活络 解毒消肿 D 主治 1 胸胁疼痛 2 风湿痹痛 3 肺热咳嗽 4 乳痈 乳汁不通等 5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霍乱身黄之主药 6 炒炭治便血 崩漏等出血证 中药 桑枝 基源与药材 桑科落叶乔木植物桑的嫩枝 D 性味与归经 苦 平 归肝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 利关节 D 主治 1 性平而袪风湿 善达四肢经络 通利关节 尤宜于风湿热痹 肩臂 关节酸痛麻木者 普济本事方 单用煎服治风热痹痛 景岳全书 一味熬膏治筋骨酸痛 四肢麻木 例 桑枝膏组成 桑枝浓煎取汁 加砂糖40 制成膏剂 治风湿疼痛 四肢麻木 筋骨酸痛者 来自 上海市中要成药治剂规范 D 例 桑枝酒 郑卓人 组成 炒桑枝100g 当归100g 菊花60g 五加皮60g 苍术30g 地龙30g 丝瓜络15g 炮附子10g 川牛膝25g 夜交藤30g 宣木瓜12g 木通10g 上药配黄酒5斤 密封于罐内10天后把黄酒分出 将药焙干 取药研末 装入胶囊 每粒0 3g 每日3次 每次服2粒 两个月为1个疗程 每次用酒15 20毫升送服 上半身瘫痪饭后服 下半身瘫痪饭前服 D 例 桑枝灸 称桑柴火 桑木灸 桑枝针 是以桑枝作为灸具施灸的一种灸法 首载于明 医学入门 桑枝灸法 治发背不起 发不腐 桑枝燃着 吹熄火焰 以火头灸患处 日三五次 每次片时 取瘀肉腐动为度 若腐肉已去 新肉生迟 宜灸周围 本草纲目 谓 痈疽发背不起 瘀肉不腐 及阴疮瘰疬 流注 臁疮 顽疮 燃火吹灭 日灸二次 功能祛风通络 利关节 达四肢 D 用量与用法 1 水煎服 15 30克 D 临床运用 1 损伤性关节僵硬 方法 取火砖10块码成灶形 将桑树杆5 置其内燃烧 燃尽后取出砖块 发白面朝上置铁桶中 取醋 每次约15ml 滴其上 然后将患肢置桶内熏蒸 每块砖滴醋3 5次 每次用6 8块砖 2 3天1次 共1 12次 来自 湖北中医杂志 1988 4 37 D 2 高血压 方法 桑枝 桑叶 茺蔚子各15g 水煎泡脚 来自 常用中药八百味精要 第274页 D 中药 伸筋草 基源与药材 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干燥全草 性味与归经 微苦 辛 温 归肝 脾 肾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 舒筋活络 D 主治 1 风湿痹证 关节酸痛 屈伸不利 2 药性考 疗血疯瘙痒 3 滇南本草 水肿 气实者用 虚者忌 4 现代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脑卒中后手足拘挛 外伤后腕肘关节僵化症 软组织损伤等症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10 25克 中药 老鹳草 基源与药材 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 老鹳草或野老鹳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与归经 苦 微辛 性平 归肝 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 通经络 止泻痢 D 主治 1 风湿痹痛 麻木拘挛 筋骨酸痛 2 泄泻痢疾 D 3 滇南本草 祛诸风皮肤发痒 通行十二经络 治筋骨疼痛 风痰痿软 手足筋挛麻木 利小便 泻膀胱积热 攻散诸疮肿毒 退痨热发烧 治风火牙疼 疥癫痘疹等症 兼解诸痨热 其应如响 敷跌打损伤 能定痛治瘀 D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10 30克 临床运用 1 细菌性痢疾 2 乳腺增生病 3 疱疹性角膜炎D 中药 路路通 基源与药材 金缕梅科乔木的枫香树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 苦 微涩 平 归肝 胃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 利水消肿 通乳 D 主治 1 风湿痹痛 中风半身不遂 治风湿痹痛 麻木拘挛者 配伸筋草 络石藤 秦艽等 中风后半身不遂 配黄芪 川芎 红花等 D 2 脘腹胀痛 活血调经 治月经不调 月经量少而腹胀者 常配香附等 通下乳汁 治气血壅滞之乳汁不通 常配穿山甲 王不留行等 3 行气宽中 止痛 治脘腹胀痛 大便不爽 4 利水消肿 治水肿 小便不利 D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5 15克 中药 穿山龙 基源与药材 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干燥根茎 性味与归经 苦 微寒 归肝 肺经 功能与主治 袪风湿 活血通络 清肺化痰 主治 1 风湿痹证 能袪风湿 入肝经活血通络 治风湿痹痛 腰腿疼痛 肢体麻木 因其微寒清热 以治热痹为多 2 痰热咳喘 味苦降泄 微寒清热 入肺能清肺化痰 止咳平喘 治咳喘痰多 可与瓜蒌 杏仁 黄芩等同用 用法与用量 煎服 10 15g 或酒浸服 外用 适量 中药 海风藤 基源与药材 胡椒科植物风藤的藤茎 性味与归经 辛 苦 微温 入肝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 通经活络 主治 1 风湿痹痛 肢体麻木 筋脉拘挛 关节不利 2 跌打损伤疼痛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5 15克 D 临床运用 1 冠心病心绞痛 方法 以海风藤总黄酮160mg加入10 葡萄糖250ml中静滴 日1次 14次1疗程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3 5 271 2 脑栓塞 方法 以海风藤总黄酮注射液4 8ml 含总黄酮80 160mg 加入10 葡萄糖液500ml静滴 日1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7 3 180 中药 五加皮 基源与药材 五加科细柱五加的根皮 性味与归经 辛 苦 温 肝 肾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 强筋骨 利尿 主治 1 辛苦而温 既祛邪 祛风除湿 又扶正 补益肝肾 治风湿痹痛而肝肾不足 如久痹 年老 腰膝酸软 步履艰难者 2 筋骨痿软 小儿行迟 体虚乏力 温补肝肾 强筋骨 治肝肾不足 筋骨痿软者 配杜仲 牛膝等 治小儿行迟 配龟甲 牛膝 木瓜 3 水肿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5 15克 2 品种 香加皮 北五加 为萝蘼科植物杠柳的根皮 习称北五加 有祛风湿止痹痛之功 并有强心镇静利水作用 治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水肿者 有一定毒性 副作用为恶心 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用量不宜过大 五加皮 南五加 即本品 刺五加 从南五加中另分品种 中药 桑寄生 基源与药材 桑寄生 槲 hu壶 寄生的带叶茎枝 性味与归经 苦 甘 平 归肝 肾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 益肝肾 强筋骨 安胎 主治 1 祛风湿而又补肝肾 治风湿痹痛 肝肾不足 腰膝酸痛 如独活寄生汤 2 补益肝肾 强壮筋骨 治腰酸腿软 3 崩漏经多 妊娠漏血 胎动不安 补肝肾 养血而固冲任 安胎 治肝肾亏虚 胎动不安者 配阿胶 续断 菟丝子 如寿胎丸 用法与用量 1 水煎服 10 20克 D 临床运用 1 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 方法 以槲寄生注射液12毫升 每1ml相当生药2g 加入25 葡萄糖20ml静注 或18ml加入5 葡萄糖250ml静滴 日1次 共14日 医药工业 1977 3 39 1 高脂血症 方法 桑葛丹 桑寄生 葛根 丹参 每次4g 每天3次 治疗高脂血症150例 总有效率81 以上 中成药研究 1986 4 42 D 类药比 较 五加皮与桑寄生 五加皮与桑寄生均能袪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 以治风湿痹证 但五加皮常用于风湿痹证 腰膝疼痛 筋脉拘挛 尤宜于老入及久病体虚者 又治筋骨痿软 小儿行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