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运动生物化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运动生物化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运动生物化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生物化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生物氧化: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p31)2、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p34)3、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p33)4、酶:是生物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p11)5、血糖:是指血液中的糖。6、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p47)7、糖原合成:由葡萄糖、果糖或半乳糖等单糖在体内合成糖原的过程。(p55)8、三羧酸循环:在糖有氧氧化的第二阶段中,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COA),进入由一连串反映结构的循环体系,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于反映开始于乙酰辅酶A(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的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因此称为三羧酸循环。(p51)9、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p75)10、酮体:某些组织脂肪酸氧化并不完全,生成的乙酰CoA有一部分转变成乙酰乙酸、B-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产物统称为酮体。(p80)11、蛋白质:是指含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p98)12、必需氨基酸:机体无法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途径获得的氨基酸。(p105)13、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或在恢复的一个阶段中,会出现被消耗的物质超过原来的数量的恢复阶段。(p156)14、半时反应:运动中代谢的产物,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数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p157)15、乳酸阈:进行递增强度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上升到4moL/L所对应的运动强度。(p200)16、尿肌酐系数:全日尿肌酐含量(mg)与体重(kg)的比值或全日每公斤体重排出的尿肌酐的毫克数。(p206)17、磷酸原商:在功率自行车上以100转/min、600W的负荷最大用力15s总功与运动前、后血乳酸变化的比值。18、乳酸能商:在自行车上运动45s的总功率与运动前后的血乳酸含量变化的比值。19、糖:是一类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二:其他题目:全酶: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结合形成全酶,才具有催化活性。酶的组成元素:碳、氢、氧、氮酶按分子组成可分:单纯酶(完全由氨基酸组成)、结合酶(结构中除了蛋白质成分外,还有其他的非蛋白质成分)酶催化反应的特点:高效性、高度专一性、可调控性(p13)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底物浓度与酶浓度、PH、温度、激活剂和抑制剂糖的分类:单糖:丙糖:甘油醛、二羟丙酮;丁糖;戊糖:核糖、脱氧核糖;已糖:葡萄糖、果糖 寡糖: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蔗糖:葡萄糖+果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多糖:淀粉:大米、小麦等糖原:肝糖原、肌糖原纤维素:蔬菜、笋等食物ATP的生成数量:(p49)糖酵解是放能过程:从葡萄糖开始,一分子葡萄糖能产生2分子乳酸,则消耗2分子ATP,产生4分子ATP,净得2分子ATP 从糖原开始,则消耗1分子ATP,生成4分子ATP,净得3分子ATP一份子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生成12分子ATP(p51)糖是运动唯一能通过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合成ATP的细胞燃料(p58)维生素根据溶解性质分为:水溶性维生素(B1、B2、B6、B12、C、叶酸、生物素、泛酸烟酸和烟酰胺)和非水溶性维生素(A、D、E、K)(p27)呼吸链组分的排列顺序:NADH氧化:I、III、IV FADH氧化:II、III、IV氧化磷酸化反应中经NADH氧化呼吸链生成3分子ATP;经琥珀酸呼吸链生成2分子ATP评定指标:评定运动强度的常用生化指标:血乳酸、尿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评定运动负荷的常用生化指标:血尿素、血红蛋白、血睾酮、尿胆原评定运动效果的生化指标:尿肌酐、乳酸阈一般人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女性脂肪代谢的特点:女子利用脂肪酸供能的比例显著高于男子中老年人体成分的变化:细胞减少;脂肪增加;水分减少 (P269)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训练:最高乳酸训练;乳酸耐受力训练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间歇训练、乳酸阈训练、持续耐力训练及高原训练利用高原环境进行有氧代谢训练时注意的问题:适宜的高度、训练的量和强度、持续时间1、运动生物化学任务(p2)(1)、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2)、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大机能(3)、科学的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2、人体物质组成的含量与功能(p10)(1)、水占体重的60%-70%;主要构成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內液(2)、糖占人体干重的2%;主要从肝糖原,肌糖原级血糖的形式存在(3)、脂质占人体干重的30%-40%;能提供能量、保温、缓冲的作用,促进酯溶性物质的吸收(4)、蛋白质占人体干重的54%;是人体主要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人体一切基本生命活动都与蛋白质有关运动可促进蛋白质的增加(5)核酸细胞干重的5%-15%;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和参与物质能代谢的作用(6)、无机盐约占体重的4%-5%;它既可作为结构物质,也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7)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低,主要具有参与体内辅酶的构成,调节代谢等功能酶的化学组成3、运动人体的物质代谢特点:(p19)(1)、物质代谢相互关系的整体性(2)、严格精细的代谢调控性(3)、运动过程不同阶段物质代谢的侧重性(4)、能量生成形式的同一性4、氧化磷酸化的进行必须满足的条件:(P35)(1)、必须有NADH+H+或者是FADH2提供氢(2)、必须要有ADP和磷酸根离子存在(3)、必须要有氧(4)、必须保证线粒体体内膜的完整性5、不饱和脂肪酸广泛的生理功能:(p72)(1)、保持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2)、使胆固醇酯化,降低血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3)、合成人体内前列腺素和凝血因子的前提物质(4)、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5)、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6、脂肪酸的分解代谢的氧化形式是B-氧化,其过程:(P77)(1)、脂肪酸的活化(2)、脂肪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3)、脂酰辅酶A的B-氧化(4)、脂肪酸完全氧化和ADP的合成(三羧酸循)7、氨的代谢:(P109)(1)、合成尿素:肝通过鸟氨酸循环的途径,把氨转变成无毒的尿素随尿排出(2)、少部分氨在肾脏以铵盐形式由尿排出8、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意义:(1)、丙氨酸在肝脏异生为糖,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2)、防止运动肌丙酮酸浓度升高所导致的乳酸增加(3)、将肌肉中的NH3以无毒的形式运输到肝脏,避免血氨浓度过度升高,对健康及维持运动能力有利9、氧化分解的共同规律:(1)、乙酰辅酶A是三大能源物质分解代谢共同的中间代谢物(2)、三羧酸循环三大能源物质分解代谢最终的共同途径(3)、三大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均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10、运动中三大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及特点:(P127)骨骼肌三大供能系统是相互关系、相互衔接。(1)、运动过程中骨骼肌各供能系统同时发挥作用,肌肉可以利用所有的能源物质。 (2)、各供能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差异较大,其顺序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氧化(3)、各供能系统维持运动的时间不同;以最大的输出功率进行运动时,磷酸原系统仅能运动68s;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60s,可维持2min左右;3min以上的运动,能量需求主要依赖有氧代谢供能系统。运动时间越长,强度越小,肌肉利用脂肪供能的比例越大。(4)、运动后能源物质的恢复及代谢产物的清除,必须依靠有氧代谢供能,所以有氧代谢是机体恢复的主要代谢方式11、超量恢复的规律:(p156)(1)、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某些能源物质消耗越多,超量恢复就越明显。这说明要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训练负荷就应当较大,但不能过大;(2) 、超量恢复时间不可能持续太长,为了超量恢复进一步巩固和高提,就必须重复训练;(3) 、重复性训练应在前一次负荷恢复的超量期进行以达到最佳效果使运动能力得以不断提高训练过程中,不仅运动本身有很大作用,恢复期也同样的重要;因此,应把运动计划和机体的恢复如休息、营养等合理安排辩证的统一起来12、氨的代谢:(P109)(1)合成尿素:肝通过鸟氨酸循环的途径,把氨转变成无毒的尿素随尿排出(2)、少部分氨在肾脏以铵盐形式由尿排出13、酮酸的代谢:(1)、氧化供能;a-酮酸在体内通过不同中间代谢过程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出能量供生理活动的需要(2)、经氨基化生成非必需氨基酸(3)、转变为糖和脂质及其代谢物;在体内,大部分氨基酸可转变为糖,另一部分氨基酸能转变为酮体14、利用高原环境进行有氧代谢训练时注意的问题:(1)、高原训练的适宜的高度;一般认为,在20002500m是最佳高度,这个高度对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效果最佳。海拔太高,不利于训练强度的增大,海拔太低,不能引起足够的低氧刺激(2)、训练的量和强度;强度相对较低,量相对较大的高原大运动负荷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你能力。(3) 、高原训练的持续时间;由于从平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高原训练的时间最少要经历3周。15、补糖的方法(运动前、中、后)P306(1)、运动前补糖为了提高肌糖原含量,可在大运动负荷训练或比赛前数日增加膳食中糖类食物,其摄入达到摄入总量的60%70%;也可采用改良的糖原负荷法,即在赛前一周内逐渐减少运动负荷,直至赛前一天休息,同时逐渐增加膳食中的含量至总热量的70%;或在赛前14h补糖1 5g/h体重。(2)、运动中补糖运动中每隔20min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补糖量一般不大于2060g/h或1g/min,通常采用少量多次饮用含糖饮料。(3)、运动后补糖运动后6h以内,肌肉中糖原合成酶活性高,可有效地促进糖原的合成。因此,运动后开始补糖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理想的是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h内以及每隔12h连续补糖。运动后补糖量0.751.0g/kg体重,24h内补糖总量达到916g/kg体重。16、补液的方法(运动前、中、后)P310补液应该遵循预防性补充和少量多次的原则。预防性补充可以避免脱水的发生,防止运动能力的下降。少量多次,可以避免一次性大量补液对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造成的负担加重。为保持最大的运动能力和最迅速的恢复体力,补液的总量一定要大于失水的总量,特别是钠的补充量一定要大于丢失的量。(1) 、运动前补液运动前补充的饮料中可含有一定量的电解质和糖,补充的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在运动前2h可引用400600ml的含电解质和糖的运动饮料,要少量多次摄入,每次100200ml。不要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否则会造成恶心和排尿,对运动训练或比赛不利。(2) 、运动中补液当机体进行长时间大运动负荷运动时,由于运动中出汗量大,运动前的补液不足以维持体液的平衡。为预防脱水的发生,有必要在运动中补液,维持机体水和电解质的平衡。运动中补液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可以每个1520min,补充含糖和电解质的运动饮料150300ml。补液量应根据出汗量的多少而定,但补液的总量不超过800ml/h.(3) 、运动后补液剧烈运动后及时纠正脱水和补充能量可加速机能恢复。由于运动员在运动中补充的液体往往小于丢失的体液量,因此,运动后要及时补液,使进出机体的液体达到平衡。补液量的多少可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