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方案.doc_第1页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方案.doc_第2页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方案.doc_第3页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方案.doc_第4页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方案 一、计算教学的变化 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下,各种教材相应的进行了重组和改版引发至课堂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等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革命。新的课程标准中数与计算的课程也同样有了自己新的特点。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计算应是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和应用割裂开来。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教学同样担负着数学课程所承担的其他任务。新教材追求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感。 二、计算教学的几个问题 (一)计算教学需要情境吗? 计算教学需要情境吗?这是困扰许多老师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的思考。 计算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抽象,不容易掌握。以前的教材对四则运算的处理是步步为营,内容比较有条理。学生只要照本宣科的练习和熟练就是了。新教材对计算教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可以顺理成章的呈现四则运算的顺序原理。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计算知识抽象,但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学起来又有路子可走。因为它不存在理解的问题,可以毫不费力的的去诠释计算的顺序。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3解决问题当中就包含了对运算顺序的教学。图中操场上一共有3组跷跷板,每组跷跷板上有4个人,跷跷板边上一共又有7个人在玩耍,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列算式为7+34,学生结合这一情境,很自然的就能理解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了。从学生来说旧教材枯燥的计算算理是他们所不喜欢和厌倦的,而实验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以及熟悉的生活情境,是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 有了情境,计算式题才会焕发新的生命力,才会体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只有在情境中,才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然而,计算教学的情境不是随便乱用,只有创设相当合适的教学情境,才会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果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或者情境的数学价值不大,学生便有可能毫无目的的发散出去。如一位教师教学“8加几”,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先出示一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标上她8岁,再出示一位穿绿裙子的小女孩,出示她6岁。然后让学生根据画面提问题。很明显,教师想让学生提出两个女孩一共多少岁,可是学生却五花八门的提出了好多毫不相干的问题。最后老师只好自己提出了加法计算的问题。仔细推想,学生即使提出两个女孩一共多少岁?又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所以计算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是有现实意义的,是有生活价值的。否则,它与传统的纯粹的计算教学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一个好的计算情境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也并非所有的计算教学都要创设情境。 (二)关于估算 1计算教学要加强估算。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教学要重视心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 估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强弱,甚至影响到他的数学能力。例如,西瓜和钢笔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却有一部分学生将它们的重量和长度分别标成100千克和14米;应用题“酱油每千克1.2元,小明买3千克,付出5元钱,还能找回多少?”五年级学生有算成“还能找还24元”的;还有100克的“袖珍”猪如此错误,与其说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或者说学生计算粗枝大叶,还不如说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估算能力薄弱更为确切。学生出现诸如此类的错误,在于平时教学中并没有把估算放到应有的地位加以重视。所以,在计算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进行有意识的估算教学。 在当前,估算对学生的正确计算,提高计算正确率也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能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二是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估算。例如,计算376+480,通过估算能知道其结果必然大于700而小于900,不然,计算有误;计算3969,先估算,把39看成40,把69看成70,40702800,那么3969的结果接近2800而小于2800,如大于2800必定错误。同时,估算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估算需要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估算过程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加强估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2加强估算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 首先,教师本身要有较强的估算意识,并在教学中做出示范。当前,人教版教材已经把估算教学内容列为必学内容,课本中估算教学内容,是编者精心选编的,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具有发展智力和激活思维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把学生估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估算能力的提高,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体现在日常教学中。例如,学过长度、重量单位后,可要求学生通过估算来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粉笔长7(),教学楼高20(),鸡蛋重50(),西瓜重()等等。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首先引入实例:某商店运来啤酒36箱,每箱里装有24瓶,一共有多少瓶?不用直接让学生去笔算,而是让他们先猜测一下有多少瓶,并说说是怎么猜的。课堂气氛一下子变活了,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想。教师也不必“牵挂”学生估算的答案是多少,我们看到的是在浓厚的兴趣中学生思维火花的绽放。教学经常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又提高了计算的正确性,同时还增强了例题的功能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是一举数得。课本中的估算题材是很丰富的,关键是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掘。 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估算练习,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各种估算方法,以便更好地开阔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开展丰富多样的估算练习是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估算训练在各年级都可以进行。因此,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估算内容,便于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估算能力的培养。 例如,请你估算,找出下面计算正确的题。 (1)62.70.45=440.86(2)4830.64=309.12 (3)0.0468=0.17(4)0.847.5=0.705 第(1)题从积的小数位数来判断就已是错误的;第(2)题积的小数位数是对的,再者5000.6=300,说明积的值比300稍大些,显然这题是对的;第(4)题由于两个因数相乘末尾有0,第(4)题明显是错误的,而第(3)题,0.0470=2.8,而0.17显然是太小了,那么这题也是错误的。 另外,在培养学生估算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估算方法,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估算能力,而且对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也大有益处。 估算虽然不需要求出精确的数值,只要能估计出结果的范围,而且所用方法仍然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有关知识。但是在准确计算之前的估计,必须经过充分的观察和分析,才能估算出虽不精确却较合乎实际的结果。这样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