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歌翻译的功能标准_以唐诗_江雪_三种英译本为例.pdf_第1页
谈诗歌翻译的功能标准_以唐诗_江雪_三种英译本为例.pdf_第2页
谈诗歌翻译的功能标准_以唐诗_江雪_三种英译本为例.pdf_第3页
谈诗歌翻译的功能标准_以唐诗_江雪_三种英译本为例.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12月 第25卷第4期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ang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Dec 2007 Vol 25 No 4 谈诗歌翻译的功能标准 以唐诗 江雪 三种英译本为例 李宇峰1 曹圣萍2 1 扬州教育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2 扬州蒋王中学 江苏 扬州 225126 摘 要 翻译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不断的发展 文章以 功能相似 意义相符 的标准对唐诗 江 雪 的三种英译本从信息功能 表情功能和美感功能进行分析 指出要注重三种功能的的结合 才能译出优秀 的译文 关键词 翻译 表情功能 美感功能 中图分类号 H 31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6536 2007 04 0081 04 翻译本质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 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 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翻译活动涉及到译者 作者 原文 原文读者 译 文 译文读者等诸多的因素 翻译的标准 在中国 影响最大的是严复的 信 达 雅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而西方最流行的标准 是等 值 equivalent value 等 效 equivalent ef2 fect 功能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 本文主要 参考陈宏薇教授的观点来谈汉语诗歌的英译 她的 观点是 翻译这一文化交流活动主要靠语言做媒 介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 有其独特的功 能 它在交际过程中传达的是意义 翻译本质上就 是释义 因此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应在翻译标准中体 现出来 1 她采用了 功能相似 意义相符 similarity in function and correspondence in mean2 ing 2 的标准 并给出了七种功能的划分 功能可 借助于文本的类型来确定 诗歌属于文学文本 因 此主要具备了信息功能 表情功能和美感功能这三 种功能 本文就以这三种功能来分析唐诗 江雪 三种英语译文的优劣 一 原诗解读 一 原诗摘引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二 原诗功能分析 我们依据上面所说的三种功能来分析柳宗元的 这首代表作 信息功能 一座座山上飞鸟已绝迹 一条条小路上没有人 的足迹 一位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坐在一叶小舟 上 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钓鱼 这是我们在品读 江 雪 时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 诗中的 绝 灭 寒 雪 表面上是对自然环境和景物的描写 实际 上象征性地描绘了当时冷酷的社会大环境 孤 独 表现了诗人的心情 翁 则是诗人自己的化 身 表情功能 这首山水诗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大约写于他 谪居永州期间 由于受贬 他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 激 心情很压抑 于是作者就借描写山水和歌咏在 雪中钓鱼的渔翁来抒发他在政治上的失意 突出了 他的寂寞甚至是孤独的心情 收稿日期 2007 09 21 作者简介 1 李宇峰 1973 男 江苏盐城人 扬州教育学院讲师 2 曹圣萍 1974 女 江苏扬州人 中学一级 教师 18 美感功能 1 简约 我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形式简洁 用最少的字 来传递最多的信息 从形式上看 江雪 是一首五 言绝句 只用了二十个字 就描绘了一幅幽静 寒冷 的自然与人相结合的图画 2 夸张 诗中用 千山 与 万径 来陪衬 孤舟 与 独 钓 夸张手法的运用使后者更具感染力 3 对比 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对偶句 第三句和第四 句没有严格对仗 第三句是一个名词性短语 是第四 句的动作发出者 第四句是一个动词短语 与第三 句构成一个主谓句的结构 绝 和 灭 本来是动态 描写 用在 千山鸟飞 和 万径人踪 之后 就变成了 极端的寂静和沉默 因此 三 四句原来属于静态描 写 在前两句所营造的氛围之下反而显得有了生气 动了起来 另外 除了这种外界的 动态 和 静态 的对比描写 我们还能感受到老渔翁静静垂钓的外 表与他内心涌动的情感对比 4 音韵和谐 我们知道语音的对立因素成周期组合的结果便 形成了语言的节奏 有节奏的语音链读来顺口 听 来顺耳 容易记忆 汉语节奏的周期有对立型 D 往复型 W 回环型 H 三种 根据汉语的音高 音 长 音强和音色的异同对立统一成周期型组合 可以 产生七种节奏形式 即音顿律 d 声韵律 s 平仄 律 p 长短律 c 重轻律 z 快慢律 k 扬抑律 y 七种 前四种可以用文字写出来 后三种可以读 出来 中国古诗的格律都具有音顿律 或长短律 平 仄律和声韵律 这是因为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是有声 韵调三部分组成 本诗作者运用了较为工整的平仄 模式和较严格的押韵方式 使得全诗音律抑扬顿挫 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中国古诗之美 无论五言或 七言 全在其每句整齐悦目之特点 其 整齐美 的形 式是各国诗文所没有的 我们知道 一首四句的中 国古诗 其韵脚通常是在第一 二和四行之末字 也 有仅出现在第二和第四行而已 本诗是柳宗元的代 表作之一 也是五绝中少数押仄声韵的一首 它的 韵脚是在第一 二和四行之末字 押入声宵韵 与冷 峻的意境相吻合 除此之外 中国古诗为了达到字 音的旋律美 在构思时 尤其讲究字的 平仄 问题 我们把这首诗的平仄给标出来则更明显 我们试用 英文字母 A 表 平音 用 B 为 仄音 则此四句 古诗读起来便能产生如下的韵律 A A B A B B B A A B A A A B A A B A A B 如果给这首诗标出注音 则能更清楚地看出它 的音顿律和声韵律 Qi n 千 sh n 山 ni o 鸟 f i 飞 ju 绝 W n 万 j ng 径 r n 人 z ng 踪 mi 灭 G 孤 zh u 舟 su 蓑 l 笠 w ng 翁 D 独 di o 钓 h n 寒 ji ng 江 xu 雪 这首诗的四句声调组合属于对立型平仄律 其 序列为 D D D 四句诗的长短律也完全对 应 无论在朗读时 还是在形式上 都会形成一种整 齐之美 二 译文摘引 我们再来介绍和摘引三位先生的译文 其一是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 其二是收进吕叔 湘先生集子的Bynner译本 其三是旅居菲律宾的林 健民先生的译本 现分别摘录如下 许渊冲先生译文 3 53 SNOW ON THE RIVER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in lonely boat Bynner的译文 4 61 RIVER SNOW 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 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 A little boat a bamboo cloak An old man fishing in the cold river snow 林健民先生的译文 5 101 RIVER SNOW Birds disappeared amidst thousands of mountains Not a single man is seen on the countless paths An old man with straw hat sits on the lone boat He is fishing alone along the cold snowed river 28 三 译文对比 一 信息功能 信息功能是从达意的角度说的 三种译文各有 得失 许的译文一 二句描写非常富有传神的色彩 可以说原诗的意和神都得到了充分地表达 他用名 词词组来译一 二句 形式对仗 语义准确 用两个 no 译出了原诗的静态意义 is fishing in lonely boat 是译文的点睛之处 用fish的现在进行时给江 雪的景色增添了生气 使画面动了起来 但是译文 中的 fisherman 并不能体现 翁 的含义 如果译为 old man 可能更好一些 还有译文中没有把 蓑 笠 之意译出来 信息略有缺损 Bynner的译文把 千山 和 万径 翻译为 A hundred mountains 和 A thousand paths 虽然可 以 但给人以算得太清的感觉 英语中只有 千 是 单位 无 万 作为单位 汉语中用 千 和 万 表示 多 Bynner这样翻译可能受英美人重个体的思维 方式的影响 另外 诗中的三 四句未能准确译出 孤 和 独 的意思 用 a an 一般只表示单个的数 量 不表达孤独之意 但从与原诗对比的角度看 原 诗就是一幅画 而译文则更象图画了 因为 原诗用 了三个动词 绝 灭 钓 译文里却一个动词也没 有 fishing至多看作是形容词充当定语 这样 译文 中的静的性质就显得特别的浓厚 更接近于图画了 林的译文用动态句译第一句 静态句译第二句 不仅失去了原文的对仗和工整 还失去了原文前两 句静的意境 同时 译文用了四个完整的句子 准确 有余 美感欠缺 但同时也能感觉译者在竭力地达 到他所倡导的整齐之美 相对而言 许的译文中信息功能的表达要好于 其他两人的译文 二 表情功能 许的译文由于诗行的字数所限 所以有些形象 有时须略去 这样 蓑笠 之意的缺损反而更突出 了 孤舟 和 翁 的形象 他重复使用lonely凸现了 原文的表情功能 Bynner的译文中用 a 和 an 来 表达 孤 和 独 未能突出环境的幽静和诗人孤独 的心情 林的译文用 lone 修饰 boat 用 alone 修 饰 is fishing 这样的搭配有些不恰当 因为 lone 一般修饰人 表示寂寞 孤独 alone 只强调独自 不 强调孤单和寂寞 因此可以说 还是许的译文的表 情功能表达得最好 三 美感功能 11 简约 许的译文共用25个单词 第一句和第二句每句 八个词 而且对仗工整押韵 Bynner的译文用了26 个单词 但是不工整且不押韵 林的译文用词36个 一 二句押韵 从字数分析 许译和Bynner的译文 更简约 21 修辞手段 三个译文里 只有Bynner的译文中用了夸张的 修辞手法 许的译文和Bynner的译文中都用了对偶 和重复的修辞手法 而林的译文则没有任何的修辞 手法 31 音韵和谐 许的译文押的是aabb韵 Bynner的译文不押 韵 林的译文押的是aa韵 下面我们用 代表非 重读音节 用 代表重读音节给出三个译文的音节 图 许的译文 Bynner的译文 林的译文 从音节图中我们可以发现 许的译文一 二句对 仗工整 每句八个音节 三 四句因为要力求押韵而 使第四句少了一个音节 Bynner的译文第一 三句音 节都是八个 而二 四句就不对应了 林的译文也是 一 三句音节相同 都是十一个音节 二 四句不对 应 比较而言 许的译文的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 分布齐整 读起来朗朗上口 音韵和谐 Bynner的译 文次之 林的译文最差 四 结语 仅对一首唐诗的分析还不足以说明问题 但仍 可总结一些翻译的原则 许的译文之所以最好 与 他译诗的原则有极大的关系 他认为 译诗是一种 38 再创作 等于原诗作者用译语的创作 译者要尽可能 发挥译语优势 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 音美 形 美 可以采用等化 浅化 深化的方法 等化 浅化 深化都是为了传达原诗的意美 押韵是传达原 诗的音美 一个中文字大致译成英文两个音节 这是 传达原诗的形美 3 4Bynner 的译文与原诗之间有 些差异 原因在于 更根本的困难是中西诗人感兴的 不同 可以引起中国诗人的诗兴的事物未必都能触 发西方诗人的灵感 西方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和思想 也往往是读惯中国诗的人所不易领悟 4 1林的译 文更多地关注了信息功能和美感功能而忽略了表情 功能 正如他自己在序言中所说 在出版此本译诗集 之前 除不加韵脚而外 曾先将诗句努力于准确性的 翻译 然后 每句皆调整为 整齐美 5 7 因此 我 们认为Bynner和林的译文更多地关注了信息功能 和美感功能而未能准确地把表情功能发挥出来 许 的译文则注重了三种功能的综合使用 虽有瑕疵 但 仍再现了原诗的风格和神采 译出了风格神韵 与原 诗的功能相似 意义相符 不失为优秀的译文 总结 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以说进行诗歌翻译 尤其是中国 诗歌的英译 要注重信息功能 表情功能和美感功能 的的结合 不能偏重一种或两种功能而忽略其他 只有这样 才能译出好的文章 参考文献 1 陈宏薇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2004 7 2 陈宏薇 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M 武汉 湖北教育出 版社 1996 12 3 许渊冲 新编千家诗 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0 4 吕叔湘 英译唐人绝句百首 M 长沙 湖南教育出 版社 1980 5 林健民 中国古诗英译 M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公 司 1989 On the Functional Standards of Poem Translation Take Thre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ang Poetry River Snow LI Yu feng1 CAO She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