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备考策略.pdf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备考策略.pdf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备考策略.pdf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备考策略.pdf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备考策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 h o n g x u e s h e n g s h id a i 2 0 0 6 1 2高中语数外 真理是时间的孩子 不是权威的孩子 布莱希特 古 诗 导 读 高考诗歌鉴赏题 的备考策略 一 高考导向 2 0 0 6年高考全国1 7套试卷诗歌鉴赏题具有如下特点 1 选材范围扩大 以往诗歌鉴赏题一般局限于唐诗 偶尔考点宋词 元曲之类 今年各地语文试题 打破了这一常规 除了天津 福建 湖北考唐诗 全国 卷 安徽考宋词 上海 浙江考 元曲外 绝大多数省市考查了平常不大涉及的诗歌 如全国 卷 辽宁 江西 四川考 宋诗 湖南 重庆 广东等地考清诗 另外北京考魏晋诗 江苏考元人词 山东考近代 诗 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 这与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扩大阅读视野的要 求是一致的 2 题材丰富多样 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题材多样 这些题材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的内容 覆盖面较 广 我们粗略作了统计 主要涉及以下的题材 写山水田园的 黄庭坚 题竹石牧牛 陶渊明 移居 其二 谭敬昭 粤秀峰晚望 写闲居逸趣的 苏轼 东坡 张可久 人 月圆 山中书事 无名氏 正宫 叨叨令 李商隐 端居 写羁旅怀乡的 王罔运 晓 上空泠峡 魏初 鹧鸪天 周密 夜归 写送别友人的 刘过 柳梢青 送卢梅坡 严 维 丹阳送韦参军 韩琮 暮春浐水送别 杨万里 三江小渡 写边塞风光的 张籍 凉州词 其一 写农村风光的 王炎 南乡子 咏物抒怀的 薛宝钗 咏白海棠 林 4 z h o n g x u e s h e n g s h id a i 古 诗 导 读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黛玉 咏白海棠 张维屏 新雷 龚自珍 己亥杂诗 3 设题难度增加 如全国卷 是两题四问 1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 你认为这幅 竹石牧牛 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 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 厚于 竹而薄于石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说明 江苏卷是三题四问 1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句中的 又 字用得好 好在哪里 2 满林残照见归鸦 一 句 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请略加分析 3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 人 请谈谈你的看法 由以上题目我们可以看出 2 0 0 6年高考古诗鉴赏设题密度明显 增大 与历年高考古诗鉴赏不讲全诗的宏观测试 而注重抓点带面不同的是 2 0 0 6年 更注重文学鉴赏综合能力的考查 且是由点及面 点面俱到 如全国卷 考了全诗的 层次 内容以及 竹石牧牛 图的含意 再如安徽卷第1 2题的 2 小题 作者在表达感 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江西卷第1 4题的 2 小题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湖北卷第1 4题的 2 小题 暮春浐水送别 是怎样融情于景的 请作简要赏析 这些鉴赏试题要求考生 结合全诗全词来作答 由此透露的信息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考查密度以及效度的 明显增大 特别是综合考查的力度加大 2 0 0 6年古诗鉴赏题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4 题型稳中有变 2 0 0 6年各省市试卷在继续保持己有题型的基础上又稳中求变 推陈出新 稳定 的是高考诗歌鉴赏题语言 诗眼 炼字 仍是考查重点 诗中的关键词语如动词 形容 词 副词 数词等 往往是把握诗歌主旨的钥匙 同时又能全面地考查考生的综合理 解和表达能力 所以在诗歌鉴赏题考查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 如上海卷的 倦 江 西卷的 交情 等考诗眼 辽宁卷的 铿然 广东卷的 带 江苏卷的 又 福建卷的 敌 考炼字 而大部分高考语文试题也仍将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 法 作为必考的重点 并给予了较大比重的分值 如江苏卷的反衬 湖南卷的比喻 拟 人 贬词褒用 江西卷的比喻 对比 象征 福建卷的互文 借景抒情 天津卷的衬托对 比和虚实相生 安徽卷的比喻 湖北卷的融情于景 北京卷的白描等等 考生必须对 诗歌的抒情方式 各类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了如指掌 方能应对从容 高考诗歌鉴赏题变化之处是更注重思想内容的把握和品析 更注重诗歌的整体 把握和鉴赏 这体现了诗歌鉴赏题在逐渐回归本位 如全国卷 浙江卷 四川卷 重 庆卷 山东卷始终围绕着诗中情感的把握体味设题 本来 诗言志 诗歌是抒发感 情的 抒了怎样的情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而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命题者一直在有意强 调 如湖南卷 四川卷 全国卷 上海卷 安徽卷都在此方面有所尝试 2 0 0 6年高考全国1 7套试卷诗歌鉴赏题给我们的启示 1 高考诗歌鉴赏题选材范围的扩大 与高考的连年取用 耳熟能详的名家名作 可选范围愈来愈窄有关 命题者为了避开名家的重复性 也为了更全面 客观地考查 考生的综合理解和鉴赏能力 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不知名作家的作品 如全国卷 的 5 z h o n g x u e s h e n g s h id a i 2 0 0 6 1 2高中语数外 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 柏拉图 古 诗 导 读 王炎 上海卷的张可久 广东卷的谭敬昭 江苏卷的魏初 湖北卷的严维 四川卷的周 密 重庆卷的张维屏 安徽卷的刘过 山东卷的王闽运 都是较陌生的名字 我们对他 们知之甚少 或者完全一无所知 在复习中我们除了要注意引导学生依托教材 兼顾 读本 拓展阅读视野 关照不同时代诗歌的大体流变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更 深入地研读诗歌本身 在诗歌的阅读中寻找解题的相关信息 力求知人论世 知人论 诗 因诗入题 以诗解题 2 针对高考诗歌鉴赏题设题难度增加 题型稳中有变的特点 我们要关注考查 综合能力的题型 如对比题 评点题 开放题 注意设题角度的变化 以赏析诗歌语 言 表达技巧 思想情感为训练重点 以点带面 适当增加训练难度 提高综合鉴赏能 力 做到以变应变 还要引起注意的是今年上海卷 北京卷又考了选择题 上海高考 诗歌鉴赏是率先考查主观题的 为什么又转而恢复客观的选择题呢 是否因为考虑 到考试的信度 为了能拉开档次 它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应当引起思考 遇到此类题型 也不妨练一练 3 从三年福建卷诗歌鉴赏题来看 命题思路具有延续性 题量从2 0 0 4年的一题 两问 到2 0 0 5年 2 0 0 6年的两题两问 设题方式重在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技 巧 2 0 0 4年的考查纯粹是延续了2 0 0 3年全国卷 炼字 或诗眼 的考查形式 2 0 0 5 年两个小题分别考查 炼句 和艺术表现手法 2 0 0 6年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 对艺术 手法的分析更注重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分值都是6分 注意2 0 0 6年高考全国1 7套 试卷诗歌鉴赏题已有9套卷子赋分为8分 福建卷诗歌鉴赏题三年来可以说是大同 小异 但稳定中也有所发展 要从高考全国1 7套试卷诗歌鉴赏题的发展变化中去研 究其可能发生的变化 扎扎实实按照诗歌鉴赏的五个考点认真复习 才能胸有成竹 从容应对 二 学情研究 学生由于平时阅读诗歌数量少 诗歌鉴赏知识匮乏 而造成鉴赏能力差 在阅卷 中我们发现 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答题失误 失误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归结于两个 方面 解读失误和表达失误 具体表现在 1 没有读懂诗意 尽管诗歌鉴赏命题考查的切入点各有不同 但都 考查一点 关涉全篇 所以 读懂全诗是前提 有时甚至是关键 而由于种种原因 有的考生往往在这方面有失 误 比如2 0 0 3年高考全国题 要求鉴赏第三联中可以视为 诗眼 的两个字 表面看 起来是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但如果你不能准确理解诗人王维在这首诗里描绘的景 物特点以及表达的心情 就不能把 咽 和 冷 的含义和作用说准说透 有的考生把 景物特点理解为阴森恐怖 把诗人的感情解读为苦闷 伤感 这就与原诗大相径庭 了 没有读懂诗意往往还表现在不明词义 不会利用已有的信息 如题目的暗示 注 释的暗示 作者及朝代的暗示 不明诗歌意象的深层含义等 6 z h o n g x u e s h e n g s h id a i 古 诗 导 读 判断一个人 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 法 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列宁 2 不具备相关知识 鉴赏包括理解 分析 综合 鉴别 评价 似乎都是能力层面的东西 但是 准确地 鉴赏一首古代诗歌 相关的知识积累必不可少 否则会影响鉴赏的正确性 甚至无从 开展鉴赏活动 如2 0 0 5年高考北京题 考生如果对原词中 漏声断 这一文化常识不 了解 就会影响对词的解读和对试题的解答 再如2 0 0 6年高考上海卷 考生如果没 有词牌 曲牌的知识 也就说不出 人月圆 是什么 还比如把握不住古诗词中的表达 方式与表现手法 不明诗歌 情和景 的关系 缺乏诗歌的意象知识 像 折柳 表达惜 别之情 大雁 寓含思乡怀人之意 等等 也会影响对诗歌的解读 3 不会借助语境 解读古代诗歌的某些词句 有时需要借助语境去理解和推断 有的考生就词解 词 就句析句 很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有时甚至解读卡壳 比如2 0 0 4年 高考全国题 王籍诗的后两句是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又开封 的原 因 即诗人的想法 究竟是什么 是担心 未说尽 还是发现了 未说尽 如果是前者 开封 后只须核实一下即可 因为其实并没有漏写什么 如果是后者 开封 后则要 补写有关内容 这两种解读似乎不可能并存 答案只能是 担心 因为上句有个 恐 字 恐 就是担心 害怕 疑惑 并不表示实然 4 不会推敲题目 高考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题 无论是题干还是选择题中的选择项 措辞一般 都是准确严密的 考生答题时要仔细推敲 有的考生或者紧张 或者马虎 或者缺乏 能力 不会推敲题目 抓住要点 造成答题失误 比如2 0 0 5年高考湖北题 第 1 题问 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 所想的哪两种情景 有的考生对 所想 二字视而不见 只抓住 所见 在原曲词中去寻找信息 结果找来找去 都局限在前半部分 无法找到 理想的内容 最后只好把旷野景色 昭君仪仗当作 两种情景 完事 5 没有答题经验 应试是一门学问 需要专门的经验 古代诗歌鉴赏也是如此 有的考生或者训练 太少 没有形成经验 或者不太注意总结 没有积累经验 或者平时不太在意 轻视答 题经验 以致在高考中不能准确而迅速地答题 甚至出现失误 比如2 0 0 4年高考浙 江题的第 2 题 题目说 对于李白这首诗的主旨 有三种理解 你同意哪种说法 这 种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无论你说同意哪种看法都可以 只要言之成理 有些考生没有 这方面的经验 他所同意的某个说法 理由没有说清楚 却花了不少笔墨去反驳另外 两种说法 造成答题失误 有些考生见到 艺术效果 表达作用 不知道如何作答 这些都是缺乏答题经验的表现 6 不会恰当表述 目前高考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题 仍然以简答题为主 考生有了正确的解读 但不会恰当表述 不能算进行了完整的鉴赏 考生表述方面的主要问题就是答题的 角度不到位 不知道答题的切入点和关键点 无法准确表述 或是内容笼统 缺少分 7 z h o n g x u e s h e n g s h id a i 2 0 0 6 1 2高中语数外 真理 哪怕只见到一线 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 得暗淡 李四光 古 诗 导 读 析 比如2 0 0 3年高考全国题 有的考生回答 为什么 说 咽 和 冷 是 诗眼 时 就 只说这两个字生动形象 很好地描写了景物 表达了感情 这种答案就失之笼统 描 写了什么景物 表达了什么感情 怎样生动形象 阅卷者不得而知 还有学生答题张冠 李戴 套用答案 如2 0 0 6年福建卷的 2 小题 有的考生没有分清 艺术手法 表现手 法 与 修辞手法 题目问艺术手法而答成某种修辞手法了 再有学生答题架空分 析 乱贴标签 如2 0 0 6年福建高考阅卷中发现有的考生采取罗列概念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包抄的方法 而没有作 简要分析 这说明学生对 古诗表现手法只死背概念 却并不理解其实际含义 更不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 于古诗的阅读鉴赏之中 也有少数考生简答中没有中心句 还有的考生由于写错别 字而丢分 如 似 拟 人 予 寓 情于景 借景舒 抒 情 三 备考策略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备考策略 从宏观来讲 要分阶段瞄准高考练 分类型突出重 点练 还要重点针对薄弱环节练 而在具体的教学中 则要从引导学生积累古代诗歌鉴赏的知识和经验 培养学 生对古代诗歌审读 理解和感悟的实践能力两方面入手 我们要通过复习高中新教材课本和读本中学过的诗歌 温故知新 对古代诗歌 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方面的知识 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教材里的古诗词 曲 是各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通过整理 总体上了解中国古诗词 曲 发展 的概况 题材 体裁的分类 作家及作品的风格 这对于古代诗歌赏析的入题 解题是 极有好处的 高中教材中的古代诗歌主要集中在第三册课本的第一 二单元和第五 册课本的第五单元 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从题材上看 可以把这些作品分成表现爱国的 或抒写报国无门感慨的 屈原 离骚 陆游 书 愤 咏史抒怀的 刘禹锡 石头城 杜甫 蜀相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抒写个人情怀的 杜甫 旅夜抒怀 李清照的 声声慢 李白的 将进酒 表现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的 王维 山居秋暝 等各种类别 在逐 篇把握古代诗歌各单元作品思想内容的基础上 可选择最突出的表达技巧进行深入 分析 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 的奇特想象 虞美人 的对比反衬 登高 的情景交融 山居秋暝 的动静结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用典等 在诗歌的体裁方面 除 了掌握诗歌中常见体裁 主要是律诗 绝句和词 的基本特点外 还要学会用固定的 套路去推断文意 如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的组合能够点明全诗的主要内容 颔联和颈 联在用典上是对应一致的 高考诗歌鉴赏题也强调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 有些试 题的内容就是教材的延伸 认真用好教材 有利于学生增强记忆 加深对诗歌鉴赏知 识的理解 在复习教材的基础上 我们还要精选一些蕴含哲理 富有美感的 与现行教材相 关联的唐诗宋词的练习材料 扩大积累 要注意复习和补充诗歌鉴赏常用的相关知 8 z h o n g x u e s h e n g s h id a i 古 诗 导 读 每个人都知道 把语言化为行动 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识 如古代诗歌常见的景物意象 杨柳表离别 菊花表高洁 梧桐表伤感 阳关示别 离 子规象征悲伤 白云象征孤高 月亮表示思念 松兰梅竹象征坚贞高洁 蛟龙鸾凤 象征君子 飘风云霓象征小人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典故 周公吐哺 勾践破吴 衣锦还 乡 青衫司马 庄生梦蝶 望帝啼鹃 塞上长城 封狼居胥 廉颇老矣 黍离之悲 燕然 未勒 梅花落 后庭遗曲 豆蔻词工等 这样 就可以获得鉴赏中国古诗词 曲 的最基 本的知识储备 在引导学生分类积累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的同时 还要强调学生积累解题 经验 培养诗歌鉴赏的几种基本能力 1 审题的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题往往把具有较高鉴赏价值的部分设计成题 让考生表述其鉴赏 意见 从具体设题角度看 它可以是对艺术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 也可以 是对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综合评价 一般地说 每道试题都从多角度多 侧面对作品进行鉴赏 我们在阅读某一道古代诗歌鉴赏题时 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 从题干分清题型 明确其指向性 让我们先看下面一首诗歌鉴赏题 白云泉 唐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 白云泉在苏州市西二十里 号称 吴中第一水 自白居易题以绝句 白云泉遂名显于世 白居易 贬官江州后 济世抱负渐减 随遇而安 独善其身的思想日增 反映了其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1 诗家评说 云自无心水自闲 一句极为传神 你同意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题干要求解说 云自无心水自闲 极为传神的理由 也就是问这句诗有哪些传神 之处 怎样传神 而不能理解为传出了什么神 否则答题就南辕北辙了 审读题干 还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的思路 再看2 0 0 4年杭州第一次高考科目质量检测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姑嫂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 浴蚕 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 心思之巧 词句之秀 最易启人聪颖 你同意这 种说法吗 为什么 请作简要赏析 审读题干 可知赏析的切入点应是诗的末句 闲着中庭栀子花 要理解其 心思 之巧 词句之秀 最易启人聪颖 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探寻 一是对末句 闲着中庭栀 子花 诗句含义的理解 抓住关键词语 闲着 体会诗人的闲情逸致 一是看它与文 中其它诗句的关系 特别是看 姑嫂相唤浴蚕去 句 透露出村中人家的忙碌 由此可 知答题的要点 侧面落笔 以 闲 写忙 兴味尤饶 含蓄不发 摇曳生姿 雨浥栀 9 古 诗 导 读 z h o n g x u e s h e n g s h id a i 2 0 0 6 1 2高中语数外 只有忠实于事实 才能忠实于真理 周恩来 子 意象甚美 2 理解诗句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 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 这件事看起来似乎 浅显 但确是基本的 从近年诗歌鉴赏题的拟题思路看 多以内涵丰富 文学性强的 词语的理解为切入口 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 对于正确分析和鉴赏诗 歌 有着重要的意义 让我们看2 0 0 3年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过 香 积 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注 注 安禅 佛家话 指闭目静坐 不生杂念 毒龙 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 诗眼 的说法 所谓 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 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 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 赏析 本题鉴赏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 以 炼字 为切入口 全面考查对 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答案为 诗眼 分别是 咽 冷 山 中的藏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发出低吟 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 由于山林 幽暗 似乎显得阴冷 咽 冷 两字绘声绘色 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 景象 意境 不少学生对全诗的内容或不知所云或一知半解 主要是由于对其中个别文字含 义的不理解 虽然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炼性 跳跃性 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变化 内容上仍然可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古汉语知识去解决 例如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 类活用和倒装句式等 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 从遣词 造句 修辞等不同方面仔 细揣摩 推敲 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3 联想迁移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 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 不是记住 别人的思想 而是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也就是说 进行生动的创造 古代诗歌鉴赏 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它需要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 去激活知识 在思维的发散和 聚合中实现迁移 完成对诗句的品味 感悟和理解 如2 0 0 2年全国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阳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指出 折柳 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 折柳 的寓意是 什么 你是否同意 关键 之说 为什么 1 0 z h o n g x u e s h e n g s h id a i 古 诗 导 读 始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丘 其设题的角度从问 折柳 的寓意切入 考查诗歌的形象 鉴赏本诗的关键就是 正确理解 折柳 的含义及其作用 解题时如能联系课本中学过的 今宵酒醒何处 杨 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 联系汉代霸桥送客 折柳赠别的习惯 就不难理解 柳的形象中所寄寓的惜别怀远之情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看似陌生的课外题目 但实际上多和课内知识理 解有关 如2 0 0 6年全国卷 中的 觳觫 可联系高中第五册的 齐桓晋文之事 孟 子 梁惠王上 上海卷的 孔林乔木 吴宫蔓草 楚庙寒鸦 与高中第四册的 哀江 南 都是今昔盛衰对比 湖南卷的 林黛玉咏白海棠词 就是高中第四册 林黛玉进贾 府 中黛玉秉性气质的迁移拓展 联想迁移的能力的缺失 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短路 无法使自己的知识储备在 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这是非常遗憾的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就是要吃透知识 只有 对知识熟悉 并有透彻的理解和领悟 才能在需要之时呼之即出 4 表述的能力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 表达是理解的外化 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体现 学生 在鉴赏一首古代诗歌时 多多少少会有某些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一旦述诸语言 学生 的理解却往往大打折扣 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 条理性 表达不出自己的想 法 成为展示思想的瓶颈 因此让学生能够用规范的语言完整准确地表述自己的理 解是训练的重中之重 应当训练学生在表达时树立三种意识 求实 答题要有据可依 应该紧紧扣住诗句本身来阐述 不能玩概念 以空对 空 套用自己一知半解的术语 解题中应把握诗句中关键性的词语 用概述性的语言 把自己的理解实实在在地表述出来 完整 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问什么 答什么 问多少 答多少 有的放矢 重点明 确 不能有内容要点的遗漏和偏差 也要防止笼统和空泛 答题的基本形式是总分 或分总 先表明观点 再分项解说阐述 通畅 就是要文句通顺 语序合理 用词简洁 条理清晰 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 严密性 无论是前后的照应 还是起 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