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安放我们的青春,安放我们的心?读钱穆人生十论有感学工办 于洋 优秀文章奖在大学这片青春阳光的净土上,时常让我们感慨人生,看着身边曾经的“我们”,想起那曾经无处安放的青春,无处安放的心。从浮躁到理性的嬗变,或许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是最紧迫的;但这种蜕变也是需要条件的,人生阅历我们太浅薄,话语文字也不失为一个理解人生、通透人生的途径。无疑,人生十论是这样一些颇有功力的话语和文字,它对“人生”这一论题深度地挖掘,理性地剖析,全面地解读,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一代大儒思想的光辉。人生十论共分三辑,一为“人生十论”;一为“人生三步骤”;一为“中国人生哲学”,分别作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是钱穆先生讨论人生问题www. 的随笔和讲演词。正如书评所说的,本书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征诸当时潮流风气,语句随和,娓娓道来,全然是中国学问切己体察、虚心涵泳www. 的味道,所以本书不仅是为学者所作,更多www. 的是为青年、为每一个对生活寄予期望www. 的普通人所作。众多读者品读完先生大作,都会有“微微苦涩而又回味深长”的感觉,如清茶;仔细读来,艰涩但每一个字句都敲打着我们内心的深处。先生对人生问题的思索在“十论”中有着清晰的逻辑,开篇一论就阐明了“人生三路向”,指出了不同的人生之路,指引我们“择路”;二论,适与神,在西方真善美人生价值观之上,兼谈儒学人生观,提出了较为全面的人生价值;三论到九论是对人生具体问题的探讨,例如探究真理、完成自我、解脱痛苦等;十论是对前九论的一个总结,正如题目所说的“道与命”,似乎是暗示我们深读了前九论,也大概知天命而行其道了。纵观全书十论,我们基本有这样一个大体的轮廓,它告诉我们人生有哪些路向,然后跟我们说人生较为全面的价值是什么,知道了路向,也晓得了哪些价值是必须的,那么解决人生中的具体问题就是接下来阐释的,解脱自我、追求自由、安放我心等,最后也告诉:原来即使我们知道了人生百般,却也有诸多无奈,此乃“大道和天命不可违”。大道和天命对于青年人来说尚早且不必要,古人所说“五十而知天命”,过早知道了自己的前途,岂不是失去了追求的动力、坚持的信念、改变的勇气?由此,我更喜欢人生三路向如何安放我们的心等篇章,它让我们能够在人生大道未定的时候,思索自己的人生,选择正确的路向,安放我们的心。人生三路向开篇就提到了“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这一点我想我们都清楚的知道,人生正是有了美好的憧憬,有了对未卜人生的期望,才支撑着我们走下去;“莫言书生终龌龊,万一稚卵变蛟龙”,这是曾文正公青年时所作诗文,倘若曾公没有一个向往,也只能守住“一茅屋,半分田”而苟且偷生,如何又来得“千古圣相”?所以,本人几近“而立”之年而未立,最不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一辈子就这样了”;这对于我们青年工作者是应该有所启发的,我们不应该斥责青年学生的现状,“你怎么老是这样子不上进?”“你大概也只能如此了”等话语,只会使得学生潜意识里面把自己对号入座,按照别人的观点定位自己,选择性的记忆了这个本不该有的自我。我们为何不多给青年学生多一点人生向往、多一点美好希望?当然,有了向往和希望不足以使得人生走得顺畅,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路向?钱穆先生阐释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路向:向外的人生、向内的人生和中国儒家人生。“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即追求对物质的享受、对金钱和权利的崇拜,是一种偏重于物质的人生,是以西方功利主义为代表;“向内的人生”是一种洗刷的人生,追求自得、自我净化的人生,偏重无欲无求的精神内需,以印度佛教为代表。向外的人生和向内的人生都存在着弊端。只追求物的人生,名利荣耀终会得到,但也再难找不到内心的归依和立足点;正如文中所讲“你向前追求而获得了某种的满足,并不能使你向前停止。满足转瞬成空虚,逐步向前,成为了不断的扑空”,内心空虚的时候,外在的风景再艳丽无比,又与我何干?而只追求内心净化的人生,纯精神追求的人生,也不是完善的,“你若摆脱外面一切物,遗弃外面一切事,你便将觅不到你的心”,我亦非我,精神追求的意义乃至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中国儒家的人生,既不向外,也不向内,不激进也不虚无,不偏重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同时也不埋没自我的精神需求。中国儒家人生的这种路向,用儒家“内圣外王”来诠释是比较合适的;我追求物质,但是“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能利令智昏;我也追求精神,“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来达到内心或精神“至善”,而不苛求纯净虚无。既有向内的人生路向的特点内圣,又有向外的人生路向的特点外王,内圣而外王,此乃中国儒学人生路向之主旨。那么,至此,我们大概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路向;这种路向不能过于偏重物质,不能过于偏重精神,那我们的心该如何安放才能保证不偏不倚?先生在如何安放我们的心这一论中有其阐释。“人心不能尽向神,尽向神,不是一好安放;人心不能尽向物,尽向物,也不是好安放”,先生认为要尊崇孔子,“孔子牖启心走向心”。心走向心,便是孔子之所谓仁。我苦苦冥思,终难通透先生所说深意,当读到“心遇见了心,将会仍感是它自己,不像自己浪迹在他乡,却像自己到处安顿在家园。于是一人之心,化成了一家心;一家之心,化成了一国心;一国之心,化成了天下心”这一段落的时候豁然开朗。在人生路上我们的心将安放何处?也有了答案。人生路上我们总会面对诸多诱惑,名利或曾迷失我们的心,失败挫折抑或沦失我们的心,这是因为我们始终把心放在自己的“私心”里,因为个人荣辱得失而迷失或沦失“我心”。倘若我们把心安放在“家、国、天下”之处,我们又岂会因个人而丧失“我心”呢?此谓“大仁”乃我心安放之处也!时光无穷无尽,如何安放我们的青春,安放我们的心?冥冥中的机缘,人生十论,让那些话语思想穿越几十年的时光,在这个下午的阳光中又一次轻轻触碰我的心。在中国儒家的人生路向上,我们只有把心安放在“家、国、天下”这个大仁上,才是顺乎大道和天命。用泰戈尔的一句诗来结束人生十论的心得。“就这样一直朝前走去,不要轻易的驻足停留,去采拮路边的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相信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