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消费的影响.doc_第1页
自然环境对消费的影响.doc_第2页
自然环境对消费的影响.doc_第3页
自然环境对消费的影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让消费者花钱更放心更舒心、让经营者赚钱更顺心更诚心?从而构建“消费和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据省消费者协会介绍,目前,消费者十分关注的是食品、汽车、家电、旅游、网购、广告、中介、农资、房屋、机械十大类消费领域,消费焦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消费诚信三个方面。营造和谐消费环境,必须正确处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消费诚信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产品质量是消费环境建设的源头。产品质量对扩大国内消费、促进消费升级、培育消费热点的作用十分明显。据估算,目前我国投资每增加1%,可拉动 GDP上涨0.22个百分点;而居民消费每增加1%,可拉动GDP上涨0.87个百分点。让消费这驾“马车”又好又快地跑起来,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应是最为有效的解决办法。服务质量实际上也是一种服务消费。企业应当全面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发展理念。如不重视服务质量,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势必影响企业声誉,制约企业发展。对保险、证券、银行、物业、医疗卫生、农资生产等服务相对滞后的一些行业来说,增强自律意识,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诚信是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提高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诚信意识,推动全社会讲诚信、树诚信的良好风气,是解决好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化解消费矛盾和消费纠纷,避免出现不和谐因素产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要在全社会兴起讲诚信、用诚信、靠诚信、传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为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打造坚实的基础。从市场主体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增强行业自律意识,企业在生产、流通、服务环节诚信经营,是营造和谐消费环境的前提。营造和谐消费环境,还要充分发挥消协组织作用和力量。消协要依法履行社会监督职能,办理好消费者投诉,引导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尽管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在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后往往势单力薄,有的忍气吞声、息事宁人,有的经不起经营者的无理推阻而偃旗息鼓,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奸商的不法行为,使其坑害消费者的行为有恃无恐。消协作为消费者的代言人,在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时,通过积极的干预,为消费者讨回了公道,另一方面,消协通过发布消费警示和提示,开展消费调查,排查消费陷阱,提高了消费者的警觉,做到防患未然,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营造和谐消费环境,还要引导消费者文明消费、科学消费、和谐消费,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法规及维权知识,提高维权意识,增强消费者维权的力量,才能保护消费者的正当利益。本报这期编发的5起消费者投诉典型案例也说明,消费者只有积极主动地投诉,才能维护自己的权利。消费经济2004,6论自然环境对消费的影响 环境问题历来与人的行为尤其是经济行为密切相关。其中,消费和环境有着互动的关系。本文从消费需要、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方面来讨论自然环境对消费的影响,认为良好的自然环境能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被破坏的环境会影响人的消费质量。所以,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是必需的。 本文结合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学等学科知识,拟对自然环境影响消费的问题作些探讨。一、自然环境对消费需要的影响 现时对影响消费需要的因素的研究,一般仅限于收入、价格、生产和供求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往往忽视了消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其实,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自然环境在各种需要中的位置。首先,自然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如大气、淡水等,缺乏这些条件,人类很难生存,更谈不上什么消费需要了。其次,自然环境中的自然资源为生产能满足物质需要的商品提供原材料和能源,土地和资本(资本可以看成是设备、厂房和能够物化的资金,而物则来源于自然)足以说明自然因素(环境)的重要性。最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到了一定程度,他们的着眼点就会转向精神需求。例如,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淡水,能使人精神舒爽的环境等等。而进入生态时代,一个重要的消费方向就是美好自然生态环境的享受,由此人们自然地就走向了如森林公园这样的精神消费场所。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导致的不良环境使得人们有高的“环境需要”。最近几十年来,世界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其结果是使人口向城市集中,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人口高度密集,绿地减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生活环境的污染喧嚣增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 从消费品效用的层面来讲,自然环境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有其利用价值。将自然环境作为一种消费品(商品)和其他商品形成一个有特定偏好的组合,如组合中商品的不同数量比例不影响偏好,则构成一条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不仅使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也说明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对其他商品的消费将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此时自然环境的效用更加突出。仍以森林为例,人类最初砍伐林木用于其他用途,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而当森林的数量急剧减少,人们不再或很少能享受到森林带来的生态效用时,以森林为中心的自然环境就会被重视,相关的消费需要也由此产生。美国于&(!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公园黄石公园,显示了森林在建设生态环境和满足人们更高层次消费需要上的重要作用,于是很快出现了一个迅速发展森林公园的潮流。 另外,自然环境对消费需要的影响还表现在消费需要的连锁反应上。保护良好的自然环境和适度利用自然资源必将使人们对高消耗、高污染的消费减少,转而使用低耗、清洁的消费品,如果这些消费品的生产是基于一定的技术之上,则又会使相关技术和设备的需求增加。假设技术来源为教育和科研投入,则对技术的需要增加会使教育消费需要增加。另一方面,和高消耗、高污染的消费互补的需要会减少,如节能型汽车和“绿色汽车”的消费增加使普通汽车的需要减少,与其相配套的普通汽油的需要也会减少。二、自然环境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从静态考虑,自然环境在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三大类消费资料中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事实上,自然环境已经渗透到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如在“吃”上,近年来,“绿色食品”逐渐成为人们购买和消费的热点。中国进入!世纪&年代后,“绿色食品”开始盛行,并且纳入国家推动和管理的轨道。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绿色蔬菜”已达余种,虽然价格高,但买者愈来愈多。而在“穿”的方面,!世纪(年代,“绿色环保”已经作为一个设计理念引入时装界。90年代,“生态时装”已经成为世界时装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比较突出的如西班牙时装设计中心设计的时装,其面料多采用棉、麻、毛、丝等天然织物;色彩多以绿色和蓝色作为基本色调,象征原野、森林和大海;花纹图案设计山川丛林的景观或花鸟虫鱼的造型,展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时装款式则大都宽松简洁、飘逸潇洒、富于个性。有些国家推出了“环保时装”,如棉质衣服采用印度传统方法培植出的有色棉花为原料,纺织时不需印染加工;衣服上的金属配件如纽扣、别针等都采用不锈合金制成,不需电镀,其目的都是不造成环境污染。据报道,中国的农业科研人员也已在甘肃、河南等地培育出绿色、棕色的有色棉花和彩色长毛兔。不久的将来,中国用自己生产的原料制造的“生态服装”也会迅速地发展起来。 动态方面,最初自然环境是公共商品,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呼吸空气、观赏公共公园等。随着空气质量的降低和城市污染的日趋严重,人们意愿追求上述的奢侈品,消费结构发生改变。此时,纯净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被保护起来,以确定的价格出售给这些消费者,如森林公园和收费海滩的门票。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计算其他商品的价格时,往往忽视生产和消费此商品对环境带来的外部不经济,从而也不把相关成本和费用计算在内,使得这些商品的标价大大低于其实际应有的价格。考虑到教育的作用和人们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将会看到这种实际的价格(包括消费所造成的环境损失在内),这样即便其他商品的价格升高了,消费者也会更多地注重环境保护,从而享受由此带来的环境消费。 另外,从消费结构合理化,即其趋势也能说明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合理的消费结构要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合理使用,有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甚至回避稀缺资源产品的消费。那么,相对丰富的资源所生产的商品在消费结构中也应占相对大的比例,反之,则少量消费;超出了环境可承受范围的消费应逐步减少或禁止,而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将在消费结构中突出,这就要求在消费生活中要尽量使用人造或可再生的原料及产品,减少对有限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例如人们使用的一次性筷子,日本从来不在本国生产,而是从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日本的中国进口。日本在一次性使用完后,再进行回收,生产出复合木材,再出口给中国,赚取更多的钱。日本这种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日本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化无疑是一种推动。三、自然环境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者不仅需要好的工作环境,也需要在休闲时能享受到良好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消费资料的数量比例上升意味着消费水平的上升,所以说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变动具有一致性:当消费结构出现良性变动时,通常也表明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当消费结构出现逆性变动时,消费水平也可能同时在降低。这可以认为是自然环境在数量上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在住房支出中,依山傍水的房屋消费数量上升,消费者在居住的同时能享受到山水的乐趣,使得消费水平提高。有一种所谓的“亚别墅”,就是符合别墅环境要求的近郊别墅。从字面上看,别墅是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其本质在于环境要素的优秀,比如远离城市的喧嚣、繁杂,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这就是别墅的基本精神。“亚别墅”则首先要符合别墅的环境品质,比如拥有美轮美奂的园林景观、内部绿化环境良好、容积率低,建筑本身具备优秀品质等诸多要素。 消费水平在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人们自然要关注消费的环境,这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消费的自然环境好,天蓝水清地绿,生态环境优美,消费水平就高;消费的社会环境好,人文生态上乘,社会治安良好,消费结构得到优化,人人都争当具有高度文明的人,消费水平就高;消费的文化环境好,文化质量就高。对中国这种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而言,自然环境的改善,对消费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收入水平越高者,在追求高消费水平的同时,会更注意自然环境的选择。四、自然环境对消费方式的影响 影响消费方式的因素中,地理自然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及资源条件等。在地理环境上,我国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在“吃”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差别;湖南、四川等地的气候常年潮湿,因而当地人在饮食方式上多吃辛辣以驱寒祛湿。此外,我国南北气候和温度差别较大,形成南北方消费者在服饰、取暖等方面的不同消费方式。在资源条件上,沿海居民、江南水乡周围的居民对水产品非常讲究;而蒙古族人更多地食用牛羊肉,这些都构成不同地域、民族的独特的消费方式。由此可见,不同的自然环境可以通过影响不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来影响消费方式,这是一种直接的影响。 另外,自然环境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应该被合理使用,这要求消费方式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并能促进人的健康。当前的消费中,返璞归真、走向大自然的情趣愈来愈浓厚。日本东京的城市家庭近年来时兴到郊区租田种菜,一个郊区开办的“市民园农场”租地的供求比例为&()&。北京城内也有了代养鲜花的“托花所”,也有了提供为健康而吸氧的“氧吧”。同时人们休闲度假也亲近大自然,目前世界范围内自然休闲式的旅游大行其道,人造景点遭到冷落。有消费性。物质资本投资不具有消费性,它是对消费的放弃。人力资本投资则不放弃消费,它是一类既具有投资性又具有消费性的支出。这里,我们遇到了需要讨论的两类消费。 (二)两类消费 两类消费可被称为纯消费和具有投资性的消费。纯消费可被理解为对提高劳动者生产率没有明显作用的消费。例如,超出保证正常营养需要限度而对高档食物的消费,超出满足活动和御寒的正常需要而对高档衣着的消费,超出保证时间效率的需要而对高档轿车的消费等等,都是纯消费。这些消费既不能提高人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也不能增强人们的体质,没有生产能力效应,所以被称为纯消费。投资性消费则是指在满足人们消费需要的同时也能提高人们以后生产能力(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健康的身体等)的那一类消费。例如教育和保健就属于这一类消费。 两类消费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消费。消费是直接满足人自身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行为。纯消费是人的需要,投资性消费也是人的需要。教育既教给人们工作本领,也使人们获得价值观念、认识能力和精神上的某种满足,所以教育是消费。至于保健服务使人们获得健康,就更是一种消费行为了。 但是两类消费也有区别。正是因为有区别才有必要区分为两类消费。这种区别是:纯消费只是消费,是无生产能力效应的消费(纯消费是对投资的放弃);投资性消费是有生产能力效应的消费,既是消费又是投资。由于消费可区分为纯消费和投资性消费,所以社会最终总支出(国内总支出)可以区分为三类:纯消费支出、纯投资支出(即物质资本投资)、兼有消费和投资两重性的支出(即人力资本投资)。 对消费作以上区别,目的不在于贬低纯消费的地位(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满足人自身的需要,人们的纯消费理应随着生产的增长而增长),而在于明确投资性消费对生产、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即投资性消费创造生产能力。(作者曾令华系湖南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段进系该院硕士生)5、 结语 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消费,包括各种资源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产品的消费。资源的生产,不管是作为生活资料还是生产资料,归根到底,总是为人类所消费的。所不同的是,前者作为生活所需而直接消费,另一部分则作为积累,形成以后的消费。自然环境(包括环境资源在内)从消费的各个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消费行为。自然本来是有序的,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