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V94.3A燃气轮机配套余热锅炉设计.pdf_第1页
西门子V94.3A燃气轮机配套余热锅炉设计.pdf_第2页
西门子V94.3A燃气轮机配套余热锅炉设计.pdf_第3页
西门子V94.3A燃气轮机配套余热锅炉设计.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6 年第 1 期 上 海 电力 西门子 V 9 4 3 A燃气轮机配套余热锅炉设计 郭琴琴 杨 震 刘忠楼 上海锅炉厂有 限公 司 上海2 0 0 2 4 5 摘要 华能上海石洞口燃机电厂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工程选用西门子 V9 4 3 A型燃气轮机 余热锅炉是国 内设计生产的第一台配该型号燃机的余热锅炉 由于机组整体性能由西门子保证 故余热锅炉的系统设计必 须考虑满足西门子提出的相关要求 介绍 了余热锅炉主要设备的结构特点 详细介绍了配 V9 4 3 A型燃机 的 余热锅炉设计技术数据 可为国内大型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蕾词 V9 4 3型燃气轮机 余热锅炉 联合循环 材料 中田分类号 TK 2 2 9 T M6 1 1 3 1 文献标识码 A 华能上海石洞 口燃机电厂 3 4 0 0 MW 燃气 一 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选用 S I E ME NS V9 4 3 A型 燃机 燃用天然气 余热锅炉为上海锅炉厂有 限公 司在引进 A L S T OM公司 6 B 9 H等级的联合循 环机组余热锅炉技术的基础上 进行的第一套 9 F 级余热锅炉设计 由 AL S T OM 澳大利亚分公 司 提供技术支持 l 设计参数与系统介绍 华能上海石洞 口燃机 电厂余热锅炉为三压再 热 卧式布置 无补燃 自然循环式 在性能保证 工况 环境温度 1 5 8 C 大气压力 1 0 1 6 3 k P a 相对湿度 7 9 下 余 热锅炉主要设 计和性 能参 数如下 燃机排气流量 6 6 5 1 7 k g s 燃机排气温度 5 8 7 7 o C 燃机排气成分 体积百分比 02 1 2 5 2 N2 7 4 1 9 C O 2 3 7 6 9 6 S02 0 H2 O 8 6 6 9 6 Ar 0 8 7 高压蒸汽流量 7 3 8 9 k g s 高压蒸汽温度 5 6 7 5 C 高压蒸汽绝压 1 3 0 8 MP a 再热蒸汽流量 8 7 7 4 k g s 再热蒸汽温度 5 5 1 5 C 再热蒸汽绝压 3 0 7 MP a 冷段再热蒸汽流量 7 2 3 4 k g s 冷段再热蒸汽温度 3 7 O 3 C 冷段再热蒸汽绝压 3 2 1 MP a 中压蒸汽流量 1 5 3 2 k g s 中压蒸汽温度 3 3 4 C 中压蒸汽绝压 3 3 6 MP a 低压蒸汽流量 1 3 1 4 k g s 低压蒸汽温度 2 4 0 7 C 低压蒸汽绝压 0 3 7 MP a 低压给水温度 3 2 7 C 锅炉效率 8 7 4 排烟温度 9 O C 烟气阻力 3 3 k P a 余热锅炉高压 中压 和低压系统分别 由省煤 器 蒸发器和过热器组成 高压过热蒸汽进入汽 机高压缸作功 中压过热蒸汽与汽机高压缸排汽 汇合后进入再热器 再热器出 口蒸汽进入汽机 中 压缸 低压过热蒸汽与汽机中压缸排汽一起进入 汽机低压缸 锅炉的低压给水由汽机凝结水泵供给 高 中 压给水由低压给水经二级低压给水加热器加热后 供给 锅炉采用 2台 1 0 0 容量的给水泵 高压给 水取 自给水泵出口 中压给水取 自给水泵中间抽 头 锅炉水循环采用 自然循环方式 高 中 低压 水循环系统各由汽包 下降管 蒸发管和上升管组 成 在性能保证工况下 高 中 低压水循环倍率 分别为 6 0 1 4 7 2 3 9 具有较大的安全裕度 高压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调节采用喷水 减温方式 各设置二级减温器 高压一级减 温器 位于高压过热器 1和高压 过热器 2之间 末级减 一 3一 维普资讯 上 海 电力 2 0 0 6 年第 1 期 温器位于出I 1 主蒸汽管道上 再热一级减温器位 于两级再热器之间 末级减温器位于再热器出 口 蒸汽管道上 高压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正常运行 工况下主要通过一级减温器减温 末级减温器主 要用于启动工况下的减温 低压过热蒸汽不设减 温器 余热锅炉配有低压给水再循环泵 系统 低压 给水旁路系统 启动旁路除氧器系统 高压省煤器 旁路系统和疏水排污系统等辅助汽水系统 低压给水再循环系统 用来提高低压给水加 热器的进口水温 防止受热面发生低 温腐蚀 低 压给水旁路 用来防止部分工况下 给水加热器出 口水温过高 发生汽化现象 启动旁路除氧器系统用于启动时满足给水品 质要求 高压省煤器旁路 系统用于防止高压省煤 器汽化和调节其烟气 出口温度 疏水排污系统用 于启停时锅炉的疏水 放水及正常运行 时的排污 t 等 受热面各部件根据性能设计需要间列布置 沿烟气流动方向的受热面布置见 图 1 由于 s I E ME Ns汽机采用 1 0 0 蒸汽旁路系 统 所以与常规设计不同 该联合循环机组不设旁 路烟囱 所有燃机排气经余 热锅炉后排 出 锅炉 烟气 系统主要 由进 口烟道 连接炉墙 过渡烟道 烟囱等组成 进 口烟道用于扩散燃机排气至余热锅炉入 口 截面上分布尽量均匀 连接炉墙用于组成受热 面 区域的烟道 余热锅炉 出 口烟气经过渡烟道引至 烟囱后排 出 鳘 过 热 器 肇 执 减 温 水 I 品 辋 一 l 4一 季lI垂 季 II垂 基 基 辇蠹 蓥 浆 减 温 水 高 压 蒸 发 器 由 压 过 热 器 2 主 要设备 与结构特点 2 1 受热面 余热锅炉所有受热面采用开 口螺旋鳍片管 错列布置 管束为 Ha r p型的管排结构 需合理 选择鳍 片管规 格 以保 证高换热效果和低 造价 基管除再热器采用外径 4 4 5 mm管外 其余受 热面采用外径 3 8 1 mm管 在烟气高温区采用 S A2 1 3 Tg l S A2 1 3 T 2 2管 材 在 低 温 区 采 用 S A2 1 0 A1 管材 鳍片厚度均为 1 mm 宽度均为 4 mm 高度分 1 6 mm和 1 3 mm 两种 节距随受热 面不同而变化 在烟气高温区鳍片材料采用不锈 钢 低温区采用碳 钢 设置了梳形 定位管夹对鳍 片管定位 防止发生震动和碰撞 2 2 受热面小集箱和汇合集箱 每排受热面管上下两端各布置一 只受热面小 集箱 每只集箱只与单排管屏相 连 可以减少小 集箱热应力 同时避免单集箱多排管设计 中蒸发 器后排较冷管可能发生的倒流现象 另外 与多 排管相比 管与集箱的焊接更为方便 焊接质量可 以得到充分保证 小集箱 外径采用 中 l 1 4 3 mm 和 4 8 8 9 mm 两种规格 对应于不同烟温区域的 受 热 面 分 别 采 用 S A2 1 3 P 9 1 S A2 1 3 P 2 2和 S A1 0 6 B材料 锅炉各部位汇合集箱设计采用柔性连接 以 吸收受热面管束 的热膨胀和热应力 采用多管道 引入引 出结构 使集箱壁 温分布更加均 匀合理 对应于 不 同的烟 气温 度 区域 分 别采 用 S A2 1 3 P 9 1 S A2 1 3 P 2 2 S A2 1 3 P 1 1和 S A1 0 6 B材料 辜ll摹 Il I I I蓁ll霉lI奏 lll霉 高 压 省 煤 器 5 低压蒸汽 图 1 汽水流程 图 低 压 蒸 发 器 至旁路除氧器 高压给水 给I l 给 水l I 水 加I l 加 热I l 热 器l l 器 1 l l 2 凝结水 路除氧 维普资讯 2 0 0 6 年第 1 期 上 海 电力 2 3汽包 高压汽包规 格 为 中 1 9 8 1 mm 内径 1 2 4 mm 最小壁厚 中压汽包为 中 1 3 7 2 mm 内径 2 5 mm 最小壁厚 低压汽包为 中 1 5 2 4 mm 内 径 X 1 2 mm 最小壁厚 高压汽包材料为 S A一 2 9 9 中 低压汽包为 S A一 5 1 6 Gr 7 0 高压汽包封头 为半球型 中 低压汽包为半椭球型 汽包 内部装 置与常规锅炉相似 高 中压汽包 内设 置旋风分 离器 低压汽包 由于压力低 汽水分离 比较容易 所以只采用简单的标准三通和波纹板干燥箱 由于启动时从燃机排出的急速大量热量会使 汽包内水发生膨胀现象 造成水位大幅波动 因此 设计汽包内部容积足够大 可以减少冷态启动中 可能产生的水面波动 高 中 低压汽包水位维持 时间分别可 以达到 3 3 8 1 1 1 6 mi n 汽包 内 部布置足够数量 的分离器 可以保证蒸汽品质 2 4 减温器 高压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各布置 2级喷水减 温器 高压过热蒸 汽减温水取 自高压给水 即给 水泵出口 再热蒸汽减温水取 自中压给水 即给水 泵中间抽头 高压蒸汽减温器和再热二级减温器 采用 S A2 1 3 P 9 1材 料 再 热 一级 减 温 器 采 用 S A2 1 3 P 2 2材料 2 5启 动除 氧器 出于 S I E ME NS燃机对启动时汽水品质的要 求 设置启动除氧器 启动除氧器在启动时负荷 低于 5 O 时投 运 以保证 给水 含氧 量小于等 于 7肛 g L 采用立式 一体化 式除氧器 除氧蒸 汽 由低压汽包供给 2 6烟道系统 烟道系统包括始于燃机膨胀节法兰处的进 口 烟道 组成受热面区域烟道的连接炉墙和受热面 区域出口至烟囱的过渡烟道 进 口烟道与连接炉 墙 由碳钢外护板 保温层和内护板组成 在厂内组 装 热段 的内护板材料为不锈钢 受热面区域 出 口至烟囱的过渡烟道采用不保温的碳钢罩壳 烟 道上布置适量的人孔 测量孔等 进 口烟道采用变角度设计 既可以满 足余热 锅炉受热面入 口处烟气分布尽可能均匀 的要求 又可以缩短入口烟道长度 节约成本 烟道内布置防震 隔板和烟气挡板 以合理分 配烟气 防止产生震动 保证较好的换热 余热锅炉采用冷 态炉墙结 构 内保 温方式 选取合适的保温材料和厚度 保证炉墙外部温度 最高不超过 5 O C 2 7 模块支撑结构 受热面采用模块化布置 共 1 5只模块 横 向 3列 纵 向 5 排 最重模块约为 1 6 0 t 模块支撑 方式采用钢架支撑悬 吊结构 模块 中受热面管屏 向下膨胀 高压过热器 再热器区域模块支撑 由其 上汇 合集箱上吊耳通过方形销轴直接悬于受压件支撑 钢梁上 销轴孔 的设计能满足热态时模块 向两侧 自由膨胀 其余模块的支撑由管屏上部小集箱通 过连接板和吊攀式 吊杆与支撑钢梁相焊 整个模 块的受力平衡由中间的销紧螺母进行调节 3 烟气侧和汽水侧温度 在性能保证工况下的烟气侧和汽水侧温度分 别如表 1和图 2所示 高 中 低压蒸发器节点温 差分别为 l O 1 2 1 O C 高 中 低压接近点温差分 别为 6 1 0 8 C 衰 1 性能保证 工况 下的烟气温度 设备 温度 c 设备 温度 高压过热器 1 5 8 8 5 7 5 低压过热器 2 5 2 2 4 8 再热 器 1 5 7 5 5 5 8 高压省煤器 3 2 4 8 2 4 4 高压过热器 2 5 5 8 5 3 O 中压省煤器 2 4 4 2 3 5 再热器 2 5 3 O 4 9 9 高压省煤器 4 2 3 5 2 2 8 高压过热器 3 4 9 9 4 5 6 高压省煤器 5 2 2 8 1 9 4 高压蒸发器 4 5 6 3 4 3 低压蒸发器 1 9 4 1 5 4 中压过热器 3 4 3 3 3 7 给水加热器 1 1 5 4 1 2 1 高压省煤器 1 3 3 7 3 2 1 给水加热器 2 1 2 6 9 O 高压省煤器 2 3 2 1 2 9 O 烟囱 9 0 中压蒸发器 2 9 0 2 5 2 娲 翠 压压压压 压压 压 压 压 压 压 水 水 蒸过省省 蒸 省 蒸 加 加 发热煤煤 发般 煤 发 热 热 器器器器 器 器 器 器 器 1 2 3 4 5 1 2 图 2 性能保证工况下的汽水侧温度 一 1 5一 压过热 器 热器 2 压过热 器 热器 压过热 器 维普资讯 上 海 电力 2 0 0 6 年第 1 期 4 调峰运行能力 为适应联合循环机组频繁启停和快速变负荷运 行的要求 余热锅炉的设计采取了以下设计特性 1 每一集箱只有单排管屏 2 无弯头的鳍片管 3 上集箱与汽包问用柔性管圈连接 4 集箱内不设隔板 5 高 温 区 采 用 高 蠕 变 强 度 材 料 P 9 1 T9 1 6 采用小直径集箱 可 以降低 6 O 的热应 力 7 过热器和再热器每个集箱都有多个管道 引入引出 使集箱壁温分布更加均匀 8 强化的疏水布置 可防止燃机吹扫时过 热器和再热器内部的冷凝水积留 余热锅炉允许启动次数如表 2 所示 同时可 以达到 2 5 1 0 0 的负荷条件和 1 5 MW mi n 的负荷变化率要求 衰 2 余热锅炉允许启动次数 启动方式 每年 次 寿命期 次 冷态启动 停机时间 7 2 h 5 1 2 5 温态启动 1 0 h 停机时 间 7 2 h 1 5 O 3 6 0 0 热态启动 停机时间 1 O h 2 0 0 5 0 0 0 极热态启动 停机时间 1 h 3 7 5 总计 3 5 8 8 8 0 0 5 结语 由于石洞 口燃机工程余热锅炉是上海锅炉厂 有限公司设计的第一 台大型余热锅炉 产品 同时 也是 国内第一 台配西门子 V 9 4 3 A燃机的余热锅 炉 在国内尚无可以借鉴 的经验 针对本工程的具 体特点 在设计 中重点考虑了以下事项 1 由于本工程燃机和汽机均为 S I E ME NS 产品 机组整体性能 由 S I E ME NS保证 所以余热 锅炉的系统设计必须考虑满足 S I E ME NS提出的 相关要求 如不设旁路烟囱 采用启动除氧器 过 热器 再热器疏水系统采用疏水器等 2 由于性 能考 核试 验是基于零 测试误差 测量结果不考虑测量误差 和仪表误差 的修正 因 此 余热锅炉的出力设计考虑了适 当的附加余量 同时 根据烟气温度和工质温度特性 对受热面的 流程和布置进行了优化设计 3 在材料选 用方 面 为适应联合循环机组 快速启停和变负荷运行的要求 虽然高压和再热 蒸汽 压 力 较 低 分 别 为 l 2 9 8 MP a和 2 9 7 MP a 但考虑到蒸汽温度较高 5 6 7 5 C 和 5 5 1 5 C 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的材料选用高蠕变 强度材料 T9 1 相应 的连接管道和主蒸汽管道选 用 P g l 材料 对低压蒸 发器 的出 口联 箱和上升 管 为避免管内的高速磨损 材料选用 P 1 1 4 为防止省煤器汽化 要求始终有 定的 接近点温差 为此 对高压省煤器和低压省煤器 分别设置了高压省煤器旁路和低压给水加热器旁 路 以保证所有负荷工况下不发生汽化现象 收稿 日期 2 0 0 5 1 2 3 0 作者简介 郭琴琴 1 9 7 4 一 女 山西人 工程师 从事锅炉性 能设计 0 2 1 6 4 3 0 2 3 9 1 x 8 3 7 5 扬 震 1 9 6 8 男 江 苏人 高 级工程 师 从 事锅 炉设 计 低 N O x排 放 0 2 1 6 4 3 0 2 3 9 1 8 3 2 7 刘忠楼 1 9 6 9 一 男 江苏人 高级 工程 师 从事 电站 锅 炉 余热锅炉设计与研 究 0 2 1 6 4 3 0 2 3 9 1 8 3 7 5 责任编辑 尹端士 De s i g n o f h e a t r e c o v e r y s t e a m g e n e r a t o r f i t t e d t o S i e me n s V9 4 3 A g a s t u r b i n e GUO Qi n q i n Y ANG Z h e n L儿 Zh o n g l o u S h a n g h a i B o i l e r W o r k s L t d S h a n g h a i 2 0 0 2 4 5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h e S i e me n s V9 4 3 A t y p e g a s t u r b i n e wa s s e l e c t e d b y t h e g a s s t e a m c o mb i n e d c y c l e p r o j e c t o f t h e S h i d o n g k o u Ga s Tu r b i n e P o we r P l a n t Th e l o c a l l y d e s i g n e d a n d ma n u f a c t u r e d h e a t r e c o v e r y s t e a m g e n e r a t o r i s t h e f i r s t o n e o f s u c h k i n d t h a t i s f i t t e d t o t h e a b o v e t y p e g a s t u r b i n e As t h e o v e r a l l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t h e g e n e r a t i n g u n i t i s t o b e g u a r a n t e e d b y S i e me n s t h e s y s t e m o f t h e h e a t r e c o v e r y s t e a m g e n e r a t o r mu s t b e d e s i g n e d t o m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