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 r l dA g r i c u l t u r e2 0 0 8 5 总 3 4 9 世界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 生态经济规律 因地制宜地设计 组 装 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 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它要求把发展 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 发展大 田种植与林 牧 副 渔业 发展大农 业与第二 三产业结合起来 利用传 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 通过 人工设计生态工程 协调发展与环 境之间 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 盾 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 循环 经济 生态 社会三大效益的 统一 一 世界各国生态 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已约有 1 万年的历 史 经历了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和现 代农业的发展阶段 漫长的农业发 展史支撑着人类的文明和发展 然 而人们囿于认识的局限和迫于人口 增长的压力 也做了不少违背客观 规律的事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 价图取发展 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 报复与惩罚 尤其是进入现代农业 即 石油农业 阶段之后 资源破坏 环境污染 人口膨胀 粮食紧张 能 源短缺已构成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使农业的发展陷入新的困境 近半 个世纪以来 美国为了摆脱困境 提 出了 有机农业 西欧各国提出了 生物农业 美英及第三世界国家 提出了 精久农业 欧美及亚洲国 家提出了狭义 生态农业 等 替代 农业 A l t e r n a t i v e a g r i c u l t u r e 以积 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经过世 界各国的有益实践 多种 替代农 业 都因侧重资源和环境保护 减少 或拒绝 石化能 的投入 降低了产 出和效益 发展十分缓慢 而 生态 农业 汲取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的精华 在不断提高生产率的同时 保障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是高 效 稳定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 具有 顽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 9 8 1 年英国农学家 Wo r t h i n g t o nM 将生态农业定义为 生态上能自我 维持 低输入 经济上有生命力 在 环境 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 型农业 其中心思想是把农业建立 在生态学的基础上 但也出现了一 些片面遏制化学物质投入的极端作 法 故称之为 狭义生态农业 真正 的 比较完整的生态农业理论与技 术是源于中国而不是西方国家 因 为中国的生态农业是继传统农业 石油农业之后 在中国背景条件产 生的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 农业模式 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农 业和现代农业的精华 也不拒绝化 肥 农药的适度投入 它合理利用和 保护自然资源 使生态系统保持适 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 发展战略初探 丁溪侯银霞 摘要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是中国农业高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发展 生态农业 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的成果 表明 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县域范围内进行生态农业的整体规划 设计 管理和实施 实 现当地环境与农村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达到经济 生态 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并 能够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从而推进中国生态农业的全面发展 1 9 Wo r l dA g r i c u l t u r e2 0 0 8 5 总 3 4 9 世界农业 度的物质循环强度和能量流通量 高产出 高效益 少污染 它强调经 济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的综合 协同提高 使农业生产与资源的永 续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紧密结合 起来 从而使中国的农业 农村纳入 持续 稳定 协调发展的轨道 二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 世界经济 社会发展的 共同战略 1 9 8 3 年联合国成立了 环境与 发展委员会 WC E D 1 9 8 7 年该委 员会首次提出了 2 0 0 0 年转向持续 农业的全球政策 1 9 9 1 年联合国 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联合召开的国 际农业与环境大会通过了著名的关 于持续农业和乡村发展的 登博斯 宣言 1 9 9 2 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 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 2 1 世纪议程 明确提出了 可持续发 展 战略 既满足当代需要 又不削 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 展 1 9 8 3 年中国明确把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并列 作为中国 发展农业和进行农村建设的三大前 提条件 1 9 9 2 年中国率先制定了 中国 2 1 世纪议程 中国 2 1 世 纪人口 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1 9 9 6 年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 2 0 1 0 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明 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 从此 持续农业发展战略成 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 出发点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 2 0 多年 来成效显著 初步形成了生态农业 理论指导体系 生态农业模式分类 体系 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生态农业 建设体系和生态农业保障体系 基 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意义体现在以下 方向 1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特征 之一 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将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农 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特别 强调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赖以依存 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在此基础上 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合 理布局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发展同 其资源 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不仅可以实现生产效率增加 而且 通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使生态优 势进一步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和增值 维护生态平衡 进而实现农 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推进 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发展生态农业有 利于确保粮食安全生态农业建设 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重要位置上 而且把粮食生产的发展建立在农村 经济多业相结合的综合产业之上 这样就可以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 提高总的效益 另外 发展生态农业 有利于改善耕地质量 生态农业要 求我们要用地养地 用养并重 并注 意保护土壤资源 使土地越种越肥 越种越好 这是一条土地资源用 养 保结合的农业生态经济原则 如 有机肥的施用和农作物秸秆还田 多种作物轮作 轮耕制度 种植豆科 作物和绿肥 合理间混套作等措施 都可以更新土壤进而提高耕地的生 产力 经实际测试 连续施用沼肥 3 年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0 3 9 全 氮增加 0 0 5 土壤容重减少 0 2 g c m 3 孔隙度增加 6 6 土壤微生物 活跃 保水抗旱性能提高 据统计 秸秆粉碎还田后大约 3 0 4 0 的 氮可还田 磷 钾还田比例可达 7 0 据测定 食用豆类作物每公顷 年固氮量为 7 5 1 0 5 k g 除 1 3 氮素 供自身利用外 还有 2 3 氮素留在 土壤中 增加土壤的供肥水平 3 发展生态农业可有效增加 农民收入生态农业强调保持和改 善 而不是任意破坏人类赖以生存 的自然环境 在不断提高农产品数 量和质量的同时 控制生产成本 停 止对自然环境的人工改变和破坏 从而保障农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但 这并不意味着重新回到原始农业自 然经济状态 建立在生态学 生态经 济学以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 果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可以使农业 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人民生活对农 产品质量 数量 品种等各方面的要 求 从而使农业生产者增加收入 这 是一个消费者和供应者双赢的局 面 一般说来 农民从事生态农业 所生产出的农产品 其市场价格 销售量均高于一般农产品的 2 3 倍 而其生产成本却较低 这是由 于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实践依据 依源设模 以模定环 以环促流 以流增效 的生态农业模式设计方 法 大大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量 降低农业成本 而且 发展生态 农业有利于把养殖业 种植业等多 种产业结合在一起共同提高农业 的经济效益 从而拓宽了农民的增 收渠道 三 中国生态农业 示范县的建设成果 及启迪意义 通过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 不 仅可以推动农村生态经济发展 而 且可以把农民群众从掠夺性经营思 想和传统的小农意识中解放出来 2 0 Wo r l dA g r i c u l t u r e2 0 0 8 5 总 3 4 9 世界农业 用新的价值观武装广大农民 从而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 动力 首先 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可 以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使人们生 活在生态环境良好 生活环境优美 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里 如东莞市 通过生态农业建设 农场果树的覆 盖率已达 5 0 果树成荫 楼舍相 映 清风习习 俨然一片优雅的桃源 世界 其次 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可 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生态 农业示范县建设很重视培训工作 如 第 一 批 生 态 农 业 示 范 县 在 1 9 9 4 1 9 9 8 年间 共举办各类培训 班 11 2 0 次 培训人员 1 6 万人次 通过各种培训 不但提高了农民将 科技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 力 而且也提高了农民崇尚科学 依 靠科技的意识 实施生态农业又将 促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使得劳 动力从单一的田间转移到其他各 业 而从事各种新的技术和知识密 集型的工作 从而逐步改变农民的 生产和生活方式 如京山县在生态 农业建设过程中 劳动者素质得到 显著提高 农村致富领域由低层次 向高层次拓展 全县已有 10 0 0 多 名农民获得中 初级技术职称 有 1 3 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了 1 2 门多 种经营实用技术和生态农业知识 农民素质的提高 使农民能够大胆 地向高技术生产领域 常规农业以 外的领域寻找致富门路 劳动力逐 步向二 三产业转移 最后 发展生态农业对农村环 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促进 发展生 态农业不仅意味着农业生产方式的 变化 而且对农村生活方式也将产 生重大影响 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 这样面临生态恶化造成的压力 因 而前所未有地对生态问题重视起 来 生态农业的建设将改善农村居 民生存环境 影响和改变其生活方 式 使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 上正确道路 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可以将县 域农业生产经济活动引上生态合理 的轨道 从而促进村容整洁 生态农 业示范县建设可以把脏乱差问题解 决在生产生活单元内部 其最大特 点是把农作物从阳光那里得到的能 量和物质多次利用 循环使用 这样 可以在较少的土地和较小的空间 较短的时间内 以最少的投入得到 最大的产出 排出污染环境的废物 最少 特别是对于人畜粪便 农作物 秸秆 生物废杂物等废弃物 生态农 业可以多层次 多途径的合理利用 其再生产过程的流程形式表现为 原料 产品 废料 原料 任何 一个生产过程的废料都是另一个生 产过程的原料 使得农村废弃物资 源化 寓污染防治于农业增效和农 民增收之中 尤其是沼气池建设 在 村容整洁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如果把沼气池与改圈 改厨 改厕同 步进行 人 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流入 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 可杀灭 寄生虫卵和部分病菌 基本达到粪 便无害化的标准 并使得人畜混居 的局面得以转变 减少了农村人畜 共患病的发生率 砍柴做饭烟熏 眼 粪水蚊蝇满庭院 的落后状况也 将随之改变 如会昌县自从推广沼 气以来 结合农村改厕工作 把厕 所 沼气池 猪舍建在一起 使人畜 粪便及时直接入池发酵 减少了 蚊 蝇滋生场所 防止各种有害寄 生虫和病菌的产生和传播 基本消 除了农村 脏 乱 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香港高中政治题目及答案
- 葡萄酒培训知识大全课件
- 小镇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合同
- 2025年重庆市高考生物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2025年重庆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长期供应合作协议合同
- 萧红简介资料课件
- 2025合同续签补充协议
- 2025年4月公共营养师复习题(含答案)
- 营销礼仪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奥迪TT汽车说明书
- 融资租赁测算表-2016-2
- 物流基础(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通信工程用电登高等高风险作业施工安全操作
- 邮政储汇业务员高级技师理论知识试卷
- 护理服务规范整改措施(共15篇)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张琳主编 PPT
- 建筑施工过程中成品保护施工方案
-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
- 整理版第三届宁波国际海报双年展2004获奖作品选
- 关键过程(工序)和特殊过程(工序)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