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多项选择 每题多项选择 每题 2 2 分 分 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 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 正确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选项的标码正确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选项的标码 字母涂黑 多选 少选 错选均不得分字母涂黑 多选 少选 错选均不得分 1 1 马克思指出马克思指出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这里所谓这里所谓 真正真正 的哲学的哲学 哲学 哲学 A A B B D D A A 可能是唯物主义 可能是唯物主义 B B 可能是唯心主义 可能是唯心主义 C C 专指各种唯物主义 专指各种唯物主义 D D 是指马克思主义 是指马克思主义 2 2 马克思一生主要完成的重大理论发现是 马克思一生主要完成的重大理论发现是 B B C C A A 阶级斗争学说 阶级斗争学说B B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C C 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D D 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 3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的哲学 的哲学 B B C C A A 康德 康德B B 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 C C 黑格尔 黑格尔D D 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 4 4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B C C D D A A 18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B B 1919 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 C C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D D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4 4 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是 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是 的哲的哲 学 学 C C D D A A 康德 康德B B 费希特 费希特 C C 黑格尔 黑格尔D D 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 5 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B B C C D D 第 2 页 A A 康德星云假说 康德星云假说B B 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进化论 C C 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D D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6 6 促使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得以确立的自然科学新发现是促使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得以确立的自然科学新发现是 A A B B D D A A 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B B 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进化论 C C 爱因斯坦相对论 爱因斯坦相对论 D D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7 7 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A A C C D D A A 唯物主义一元论 唯物主义一元论B B 相对主义诡辩论 相对主义诡辩论 C C 二元论 二元论D D 唯心主义一元论 唯心主义一元论 8 8 世界是可知的世界是可知的 这一观点是 这一观点是 都承都承 认的 认的 C C D D A A 一切哲学派别 一切哲学派别B B 一切唯心主义者 一切唯心主义者 C C 一切唯物主义者 一切唯物主义者 D D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9 9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C C D D A A 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B B 理念 理念 C C 人的意识 人的意识D D 自我感觉 自我感觉 1010 哲学史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的有 哲学史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的有 C C D D A A 黑格尔 黑格尔B B 孔子 孔子C C 贝克莱 贝克莱D D 王阳明 王阳明 1111 哲学史上不可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哲学史上不可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B B D D A A 黑格尔 黑格尔B B 康德 康德C C 贝克莱 贝克莱D D 休谟 休谟 1212 割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就会导致 割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就会导致 A A B B D D A A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B B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C C 诡辩论 诡辩论D D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 1313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 范围 其对立便是相对的 这是因为范围 其对立便是相对的 这是因为 第 3 页 A A B B C C A A 意识根源于物质 意识根源于物质 B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C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D D 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1414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 A A B B A A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 B 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 按其自身固 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 按其自身固 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过程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过程 C C 运动是绝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D D 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1515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这也就是说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这也就是说 A A C C D D A A 运动是由物质内在矛盾引起的 运动是由物质内在矛盾引起的 B B 运动是由物质之外的东西引起的 运动是由物质之外的东西引起的 C C 运动根源于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 运动根源于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 作用作用 D D 运动根源于一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 运动根源于一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1616 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就会导致 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就会导致 B B D D A A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B B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C C 怀疑主义 怀疑主义D D 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 1717 辨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 辨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 A A B B D D A A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 B 时间和空间的特性随物质运动的改变而 时间和空间的特性随物质运动的改变而 改变改变 C C 时间和空间是主观的 精神性的东西 时间和空间是主观的 精神性的东西 D D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无限的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无限的 1818 说到意识的反作用 应该说是 说到意识的反作用 应该说是 A A D D 第 4 页 A A 任何意识都有 任何意识都有 B B 错误的意识没有 错误的意识没有 C C 正确的意识才有 正确的意识才有 D D 不同性质的意识其反作用不同 不同性质的意识其反作用不同 1919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 A A C C D D A A 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 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 B B 物质是第一性的 意识是第二性的 物质是第一性的 意识是第二性的 C C 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世界 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世界 D D 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飞 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飞 跃跃 2020 下列各项中属于意识能动性现象的有 下列各项中属于意识能动性现象的有 A A B B D D A A 审时度势 审时度势B B 运筹帷幄 运筹帷幄 C C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 D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针政策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针政策 2121 下列现象中体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下列现象中体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A A B B D D A A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B B 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 C C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 D 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 2222 下列各项中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的表现者分别是下列各项中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的表现者分别是 A A B B C C D D A A 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 B 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 计划性的 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 计划性的 C C 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D D 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2323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A A B B C C D D A A 必须遵守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必须遵守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 B 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C C 必须有适当的社会环境 必须有适当的社会环境 D D 必须经过实践活动 必须经过实践活动 第 5 页 2424 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 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 的特点 的特点 A A B B C C D D A A 客观性 客观性B B 稳定性 稳定性 C C 普遍性 普遍性D D 必然性 必然性 2525 下列观点中 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下列观点中 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A A B B A A 普遍联系的观点 普遍联系的观点 B B 永恒发展的观点 永恒发展的观点 C C 对立统一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观点 D D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2525 唯物辩证法认为 唯物辩证法认为 联系是联系是 A A C C D D A A 相互区别的事物 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 相互区别的事物 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 系系 B B 一切事物 现象浑沌一团的联系 一切事物 现象浑沌一团的联系 C C 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D D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 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626 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它们分别是 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它们分别是 A A B B C C D D A A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B B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C C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D D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2727 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需要做到 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需要做到 A A C C D D A A 着眼于整体 要求局部服从整体 着眼于整体 要求局部服从整体 B B 整体利益服从于局部利益 整体利益服从于局部利益 C C 承认局部的相对独立性和特定的重要作 承认局部的相对独立性和特定的重要作 用用 D D 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 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 2828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这是因为 A A B B C C D D 第 6 页 A A 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 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 化的内在动力化的内在动力 B B 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 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 的中心线索的中心线索 C C 它是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 它是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 的钥匙的钥匙 D D 它是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的最根本的认 它是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的最根本的认 识方法识方法 2929 把握矛盾普遍性的意义就在于 它让我们 把握矛盾普遍性的意义就在于 它让我们 B B C C D D A 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B 认识事物的本质 认识事物的本质 C C 不回避矛盾 不回避矛盾D D 迎着困难上 迎着困难上 3030 下列选项中 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下列选项中 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A A B B C C D D A A 有无相生 长短相形 有无相生 长短相形 B B 利害同门 祸福同邻 利害同门 祸福同邻 C C 物极必反 相反相成 物极必反 相反相成 D D 积于柔则刚 积于弱则强 积于柔则刚 积于弱则强 3030 下列现象中 符合质量互变规律特点的是 下列现象中 符合质量互变规律特点的是 A A C C A A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B B 物极必反 否极泰来 物极必反 否极泰来 C C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D D 因祸得福 转败为胜 因祸得福 转败为胜 3131 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就会导致 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就会导致 A A B B D D A A 庸俗进化论 庸俗进化论B B 激变论 激变论 C C 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D D 冒险主义 冒险主义 3232 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C C D D A A 肯定中不包含否定 肯定中不包含否定 B B 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C C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D D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第 7 页 3333 辨证的否定是 辨证的否定是 的否定 的否定 B B C C A A 外力造成 外力造成B B 包含着肯定 包含着肯定 C C 自我 自我D D 彻底 彻底 3434 下列各项属于否定之否定现象的是 下列各项属于否定之否定现象的是 A A C C D D A A 生产 生产 消费消费 再生产再生产 B B 冰 冰 水水 汽汽C C 团结 团结 批评批评 团结团结 D D 物质 物质 精神精神 物质物质 3535 割裂 割裂 前进性前进性 和和 曲折性曲折性 的统一就会导致的统一就会导致 B B D D A A 庸俗进化论 庸俗进化论B B 直线论 直线论 C C 激变论 激变论D D 循环论 循环论 3636 辩证法所讲的 辩证法所讲的 发展发展 具有如下的特征 即具有如下的特征 即 B B D D A A 条件性 条件性B B 过程性 过程性 C C 波动性 波动性D D 方向性 方向性 3737 下列选项中 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有 下列选项中 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有 B B D D A A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B B 芳林新叶摧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芳林新叶摧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C C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D D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737 下列各种现象具有因果联系性质的是 下列各种现象具有因果联系性质的是 B B D D A A 寒来暑往 寒来暑往B B 水涨船高 水涨船高 C C 月晕而风 月晕而风D D 磨杵成针 磨杵成针 3838 下列现象属于事物内部必然性联系的是 下列现象属于事物内部必然性联系的是 A A B B C C D D A A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B B 刚见闪电即闻雷声 刚见闪电即闻雷声 C C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D D 天下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天下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3939 按照按照 可能性区分为多种情况可能性区分为多种情况 的原理的原理 下列诸说法中正确的应该是下列诸说法中正确的应该是 A A C C D D A A 大海捞针大海捞针 是可能的 尽管很艰难是可能的 尽管很艰难 B B 大海捞针大海捞针 是不可能的是不可能的 第 8 页 C C 大海捞针大海捞针 属于抽象的可能性属于抽象的可能性 D D 水中捞月水中捞月 是不可能的是不可能的 4040 假象假象 和和 错觉错觉 的区别就在于 它们是否的区别就在于 它们是否 C C D D A A 具有规律性 具有规律性B B 具有变化性 具有变化性 C C 具有客观性 具有客观性D D 受到事物本质的影响 受到事物本质的影响 4141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 B B D D A A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B B 反映论 反映论 C C 先验论 先验论D D 可知论 可知论 4242 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A A D D A A 农民嫁接果树 农民嫁接果树B B 艺术家表演 艺术家表演 C C 教师上课 教师上课D D 检察机关办案 检察机关办案 4343 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A A B B C C D D A A 渔民出海捕鱼 渔民出海捕鱼 B B 医生看病 医生看病 C C 农民进行农作物杂交试验 农民进行农作物杂交试验 D D 医生观察病毒对药物的反应 医生观察病毒对药物的反应 434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因为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因为实践 A A B B A A 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的来源B B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C 是认识的手段 是认识的手段D D 是认识的形式 是认识的形式 4444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或者说实践对于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就表现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或者说实践对于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就表现在 A A B B C C D D A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545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实践不断地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实践不断地 A A B B C C D D A A 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第 9 页 B B 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 C 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 D 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4545 一切真知最终都来源于 一切真知最终都来源于 B B C C A A 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B B 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 C C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D D 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 4646 从认识论上讲 感觉是认识的 从认识论上讲 感觉是认识的 B B C C A A 深化 深化B B 第一环节 第一环节C C 起点 起点D D 源泉 源泉 4747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就在于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就在于 A A D D A A 感性认识是直接的 感性认识是直接的 B B 感性认识是间接的 感性认识是间接的 C C 理性认识是直接的 理性认识是直接的 D D 理性认识是间接的 理性认识是间接的 4848 与理性认识相较而言 感性认识的特点 与理性认识相较而言 感性认识的特点 在于其在于其 B B C C A A 间接性 间接性B B 形象性 形象性 C C 直接性 直接性D D 客观性 客观性 4949 下列各项中正确解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关系的是 下列各项中正确解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关系的是 A A B B C C D D A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C 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 D D 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 5050 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A A B B C C D D A A 决不能生搬硬套理论 决不能生搬硬套理论 B B 必须从实际出发 必须从实际出发 C C 必须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必须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原则原则 第 10 页 D D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151 主体的选择性主体的选择性 同客观规律相接近并符合的过程同客观规律相接近并符合的过程 是一个人们是一个人们 的过程的过程 A A B B C C A A 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探索 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探索 B B 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 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 C C 不断发现真理并修正错误 不断发现真理并修正错误 D D 创造有利于己的客观规律 创造有利于己的客观规律 5252 凡真理都是客观的凡真理都是客观的 这是 这是 的真理的真理 观 观 A A C C A A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B B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C C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D D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 5353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之间关系的是之间关系的是 A A B B C C A A 相对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绝对 相对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绝对 真理真理 B B 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 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 粒粒 C C 绝对真理是由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 绝对真理是由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 的的 D D 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真理观 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真理观 的表现形式的表现形式 5454 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就必定会承认 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就必定会承认 A A B B A A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B B 世界的可知性 世界的可知性 C C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D D 主体的能动性 主体的能动性 5555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它是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它是 的 的 A A C C A A 客观 客观B B 固定不变 固定不变C C 唯一 唯一D D 绝对 绝对 5656 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 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 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 A B B C C D D 第 11 页 A A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B B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 C 掌权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掌权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 D 与已有的理论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与已有的理论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5656 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视为真理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视为真理 这是这是 的表现的表现 A A C C A A 否认真理客观性 否认真理客观性 B B 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让群众掌握真理让群众掌握真理 C C 唯心主义真理观 唯心主义真理观 D D 承认真理具有辩证性 承认真理具有辩证性 5757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问题上的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问题上的 坚持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 坚持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 性就是坚持真理问题上的性就是坚持真理问题上的 B B D D A A 实用性 实用性B B 唯物论 唯物论 C C 可知性 可知性D D 辩证法 辩证法 5858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 的思想体现了的思想体现了 的统一 的统一 A A B B C C D D A A 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 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 B 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 C 科学态度和革命精神 科学态度和革命精神 D D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5959 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往往需要经过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的 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往往需要经过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的 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 人们的认识受到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 人们的认识受到 的限制的限制 B B C C D D A A 事物发展过程事物发展过程 B B 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 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 C C 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 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 D D 一定社会历史条件 一定社会历史条件 5959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有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有 A A C C A A 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B B 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 C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 D 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第 12 页 6060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 可以基本达到预期的结果 这是因为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 可以基本达到预期的结果 这是因为 B B C C A A 社会发展的规律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社会发展的规律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B B 主观符合客观 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 主观符合客观 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 C C 人们掌握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人们掌握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D D 人们有可能掌握社会生活的每一项变化 人们有可能掌握社会生活的每一项变化 6161 人类和自然界的区别就在于有无 人类和自然界的区别就在于有无 A A B B A A 社会性 社会性B B 目的性 目的性 C C 变化性 变化性D D 规律性 规律性 6262 劳动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在 劳动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在 于于 A A B B C C D D A A 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全部社会生活的 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全部社会生活的 基础和源泉基础和源泉 B B 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 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 基础基础 C C 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D D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 匙匙 6363 人类历史归根到底是 人类历史归根到底是 的发展史 的发展史 B B D D A A 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B B 劳动实践 劳动实践 C C 政治斗争 政治斗争D D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 6464 地理环境对社会生产的影响表现在 地理环境对社会生产的影响表现在 A A B B C C D D A A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其他社会条件相同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其他社会条件相同 的情况下 地理环境较好的国家 劳动的情况下 地理环境较好的国家 劳动 生产率就高生产率就高 B B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其他社会条件相同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其他社会条件相同 的情况下 地理环境较差的国家 劳动的情况下 地理环境较差的国家 劳动 生产率就低生产率就低 第 13 页 C C 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D D 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 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 景景 6565 社会存在是由 社会存在是由 等物质生活条件构成的 等物质生活条件构成的 B B C C D D A A 政治法律制度 政治法律制度B B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 C C 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D D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 6666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关系 这是因为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关系 这是因为 它它 B B D D A A 是由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是由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B B 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 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 C C 反映着人们的血缘关系 反映着人们的血缘关系 D D 反映着社会的物质关系 反映着社会的物质关系 6767 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这就说 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这就说 明明 A A B B C C D D A A 只有采取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生产 只有采取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生产 力才会获得发展力才会获得发展 B B 先进的生产关系能够为生产力发展开辟 先进的生产关系能够为生产力发展开辟 道路 扫清障碍道路 扫清障碍 C C 先进的生产关系能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 先进的生产关系能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 供可能性供可能性 D D 必须选择适当的经济体制 生产力才会 必须选择适当的经济体制 生产力才会 获得发展获得发展 6868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具体表现在具体表现在 它它 A A B B C C D D A A 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 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础 B B 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C C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形态更替的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形态更替的 过程过程 第 14 页 D D 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 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 生活的发展过程生活的发展过程 6969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 领域包括领域包括 B B C C A A 心理学 心理学B B 哲学 哲学 C C 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D D 逻辑学 逻辑学 7070 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现象的 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现象的 是是 A A B B A A 政府实施各种方针政策 政府实施各种方针政策 B B 文化界对于文艺理论进行探讨 文化界对于文艺理论进行探讨 C C 国家实行科技攻关并大力提高产品质量 国家实行科技攻关并大力提高产品质量 D D 企业界实行经营机制改革 企业界实行经营机制改革 7171 有一家饭店的门口贴了一张告示有一家饭店的门口贴了一张告示 上写上写 快进来吃饭吧快进来吃饭吧 否则你我都得挨否则你我都得挨 饿饿 这副广告的哲学寓意是 这副广告的哲学寓意是 A A B B D D A A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B B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互惠互利的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互惠互利的 C C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并没有对立性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并没有对立性 D D 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利益关系 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利益关系 7272 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 就是它的 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 就是它的 A A C C A A 强制性 强制性B B 本质性 本质性 C C 阶级性 阶级性D D 独立性 独立性 7373 社会划分为阶级 这属于 社会划分为阶级 这属于 的现象 的现象 B B C C A A 政治 政治B B 经济 经济C C 历史 历史D D 永恒 永恒 7474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 自然历史过程自然历史过程 这一论断揭示出了人类社会的发这一论断揭示出了人类社会的发 展具有展具有 的道理 的道理 A A B B A A 客观性 客观性B B 规律性 规律性 C C 盲目性 盲目性D D 偶然性 偶然性 7575 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的选择作用两者相一致的原理告诉我们 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的选择作用两者相一致的原理告诉我们 A A C C D D 第 15 页 A A 社会规律只是作为一种趋势 一种 社会规律只是作为一种趋势 一种 平平 均数均数 而存在的而存在的 B B 社会规律是自发地形成的 社会规律是自发地形成的 C C 社会规律给人们的活动所提供的并不是 社会规律给人们的活动所提供的并不是 一种唯一的现实可能性 究竟是哪一种一种唯一的现实可能性 究竟是哪一种 可能性变为现实 这取决于人的自觉活可能性变为现实 这取决于人的自觉活 动动 D D 能否实现主体的目的 取决于主体对客 能否实现主体的目的 取决于主体对客 观规律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自身能动性观规律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自身能动性 的发挥程度的发挥程度 7676 社会改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社会改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 A B B C C D D A A 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 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 程度的发展程度的发展 B B 可以巩固新生的 发展尚不够充分的社 可以巩固新生的 发展尚不够充分的社 会制度会制度 C C 在旧制度灭亡之前 在旧制度灭亡之前 为新制度的诞生作量为新制度的诞生作量 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D D 促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和更新 促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和更新 7777 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在于 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在于 A A B B C C A A 前者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后者 前者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后者 则导致社会制度的改变则导致社会制度的改变 B B 前者一般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后者则是 前者一般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后者则是 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 C C 前者一般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方式 前者一般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方式 而后者往往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加以实现而后者往往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加以实现 D D 前者并不导致生产关系的改变 后者则 前者并不导致生产关系的改变 后者则 一定使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一定使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7878 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的前提的有 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的前提的有 第 16 页 B B C C A A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B B 一些人利用暴力手段掠夺他人财产一些人利用暴力手段掠夺他人财产 C C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D D 社会分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社会分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 7878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其出发点包括其出发点包括 的观点的观点 A A B B A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B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展的基础 C C 人民群众占人口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占人口绝大多数 D D 人民群众具有先进革命理想 人民群众具有先进革命理想 7979 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 属于唯物史观的有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B B C C D D A A 人人创造历史 人人创造历史 B B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 C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 D 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8080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 其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 其 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 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 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 有有 A A B B C C D D A A 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 B B 广大农民 广大农民 C C 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 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 D D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8080 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应当坚持的正确态度是应当坚持的正确态度是 A A B B C C D D A A 认清杰出人物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认清杰出人物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B B 善于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善于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第 17 页 C C 坚持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坚持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D D 在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在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进行进行 8181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是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是 B B C C D D A A 必然是从自由转化而来的 必然是从自由转化而来的 B B 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 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 改造改造 C C 自由不能脱离必然而独立存在 自由不能脱离必然而独立存在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四优考试题及答案
- 医院艾灸考试题及答案
- 耳针疗法试题及答案
- static和java面试题及答案
- 临床医师输血考核试题及答案2025版
- 2025年中学生行为准则
- 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任务群一 任务一 学案1 一文多练解答传统题目 【淘宝店:红太阳资料库】
- 2025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械操作法规案例分析实务应急处理案例分析实务试卷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知识试题(心理学类)
- 2025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数据库系统架构设计与试卷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
- 2025年海南省财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5年新七年级数学暑假衔接 (人教版)专题05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3知识点+10大题型+思维导图+过关测) (学生版)
- 2025年综合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
- 恙虫病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 患者知情同意培训
- 骨灰管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经典试题含答案
- 火锅店股东协议合同范本
- 村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细则
- 2025年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赋能培训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