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_第1页
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_第2页
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_第3页
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_第4页
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目的 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献身于革命与科学的精神。 理解本文的论述特点-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结构;高度精练、概括的语言);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水乳交融的特点。(重点)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方法 讲读法。教具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马克思生平;把握全文结构;分析1-3段。教学过程一、导入(简介生平) 今天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恩格斯。(板书)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的任务是:(板书) 伟大贡献 论述特点: 严密的逻辑性 高度的概括性 浓烈的抒情性 关于马克思的事迹,课文里有一些介绍,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多少?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他25岁时迁居法国巴黎。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直到1883年3月14日他因病逝世。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逐。他生活贫困。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面包房、肉铺、房东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无法上街。有时想寄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可两个儿子一个养到八岁,一个二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他的小女儿,得了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那是1852年的复活节,马克思刚写好一本小册子。小女孩死后只能放到家中,后得到一法国流亡者次助的二英镑钱,才付清了棺材钱。他家分别在1850年、1852年、1857年连续死了四个孩子,只存活了三个女儿。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仍然顽强的斗争,勤奋的工作。比如他写资本论一书,就花了他整整40年时间,为了写资本论,他和做过的摘记的书就有1500种以上。资本论的稿酬远远抵不上他写这部巨著时的所花的烟钱。马克思说,他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了一篇有关选择职业的文章,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同学们,现在中学生中有少狂热的“追星族”,我想我们更应当崇拜、追寻伟人的足迹,这才是最灿烂、最辉煌、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星座”啊!现在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同时体会本文高超的结构艺术和语言艺术吧!二、“预习提示”里说了,这是一篇悼词。什么是悼词呢? (出示幻灯片)请看: 悼词,一种文体,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属于议论文范畴。)其结构一般为: 开头:介绍死者生前职务、身份,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 中间: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影响,并简要作出评价。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和要求。 现在,先请大家听录音朗诵,然后根据悼词的要求(见幻灯),结合文中介绍的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思考本文可分为几大层。 三、讨论文章层次与段意。(板书) 1、首先,根据悼词的特点可将文章分为几大块?(见下)一、 逝世情况(1) 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3)科学家 对于 发现剩余价值 (4)(思想家) 历史科学 其他许多领域也有发现(5)理论 驱逐 二、巨大损失 科学是革命的力量 (6) 敌人 诽谤 (伟大贡献)对于 宣传革命(编报、著书) 诅咒 (2) 无产阶级 (7)革命家- 影响 尊敬 组织革命(创立工人协会) 实践 人民 爱戴三、悼念、信念、赞颂 (9) (8) 悼念2、请同学们把课文再速读一遍,排一排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主要有哪些?(板书所说的答案,见上) 3、怎样确定哪一项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理由是什么? 提示:大家研究一下,恩格斯对马克思所做的各项工作的评价是不是完全一样?你从恩格斯的哪些用语可以看出?请在课文中画出最关键的词语。然后说出你的见解。 明确: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理由:马克思既是一个科学家(思想家),又是一个革命家。但作为一个科学家,这“远不是主要”的。为什么“远不是主要的”? 因为科学是革命的力量(6)。(因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是个承上启下的段落。 那么,什么是“主要的”?下文说,他“首先”是一个革命 家,(“首先”,就是“更主要的”的意思。)而作为他的“顶峰”就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5、作者是怎样评价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巨大损失(伟大贡献) 对于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 (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两个“对于”有没有弄错位置?没有。 6、结合悼词的结构思考:第8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影响 敌人:驱逐 诽谤 诅咒 人民:尊敬 爱戴 悼念 小结大家看(见板书),我们读了这篇悼词,不仅了解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使我们的思想灵魂受到洗礼,唤起我们的无比崇敬之情,而且从议论文的特点来看,本文在论述上,逻辑思路是何等的严密啊!本文的中心是论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贡献,而这主要是通过“思想家”和“革命家”两个方面来论述的。前者表现在创建无产阶级理论,后者表现在参加伟大的革命实践,而这两个重点,又是紧扣文章第二部分第一段中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中的两个“对于”来阐发的。 逻辑严密还表现在文章各个部分各个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上: 从全文来说,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如第2、6段); 就段与段之间来说,一般都用了总括上文引起下文的承递性语句。如: 第2段的“这个人的逝世”; 第4段的“不仅如此”; 第5段的“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 第6段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第7段的“因为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 第8段的“正因为这样”。 就这样,作者运用这些关联性的语句,一步一步地把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与巨大影响,推向高峰。不仅使段落过渡自然,前勾后连,联系紧密,而且使论述内容重点突出。读这样的文章,就好比登山,翻过一个山头,又发现另一个更高的山头在前面,直到你登上最高峰,才发现“无限风光在险峰”,从而使你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同学们,这就是议论文的逻辑美,凡是美的事物,都是富有诗意的事物。我们从议论文中也读出了诗的节奏与韵律。 四、现在我们再体会一下本文论述上的特点:高度的概括性和浓烈的抒情性吧! 1、 分析第1、2段语言的抒情性(揭示出下面语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A、“三刻”:突出这一时间对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重大影响。 B、“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见书) C、破折号的作用(见书) D、“这位巨人”到“感觉到”。(见课后练习二、2)总结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总结,今天我们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主要是要懂得下面两点: 1、阅读和写作议论文必须理清文章的逻辑思路,讲究运用过渡词句,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天成。 2、即使是议论文阅读,我们也要运用自身所积累的,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来理解课文。这样我们才能进入“角色”,与课文、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唤起与作者同样的情感体验。 至于本文在论述上的抒情性与概括性,我们明天学完了这篇课文,再来总结规律。 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就写在书上) 下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3-8段;总结课文特点;完成习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议论文结构有哪些类型?(总分;递进)怎样才能使议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过渡自然;用好关联词句。) 2、阅读文章,怎样才能与作者及其作品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分析第3-8段 1、读“提示”第三段开头一句,分析第三自然段论述语言的概括性。 A、第三段是一个长句。分析长句的方法是:首先分析句子的结构,使句子的内容明朗化;然后,借助相关知识,弄懂句子的含义。 这是一个单句,还是一个复句?是单句划分成分,是复句划分层次。(单句。成分划分略) B、作者是怎样评价马克思的这一伟大发现的? 与达尔文类比 达尔文 生物界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都是划时代的伟大发现 。 C、问:“简单事实”后的冒号所领起的内容是什么? 即“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 D、如何理解这一规律? 首先,理解词句的含义;吃、喝、住、穿 =物质、存在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精神、意识直接的物质的资料的生产 占统治地位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 经济基础 的生产关系 经济发展阶段 各方面总和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 决 式、人们在生产中 定 的地位、分配形式 国家政权、国家制度 法制、军队、 生产力 警察、法庭等 政治、法律、 上层 人;劳动对象;意识形态 道德、社会科学 建筑 劳动工具 艺术、宗教等 其次,了解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这样就可以理解这个“规律”。(先讨论,再打幻灯片) 承条(1)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存在决 接件(2)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定意识 (3)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 因 承 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 经济基果 接 构成基础, 础决定 (4)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 上层建 经济基 因 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筑 础与上 果 层建筑 并(5)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上层建筑由经 的关系 列(6)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济础来解释 我们平时是怎样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从社会形态发展的阶段来说的。) 这里,恩格斯所说的规律为什么与我们所理解的历史发展的规律不同? 恩格斯据所说的是社会发展的内在的规律,就好比水流动的规律是“水往低处流”;而社会形态发展的不同阶段,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就好比“沅水流入长江,长江流入东海。”内在的规律是动因,外在的形式是结果 。 小结这六个分句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概括。试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内容是何等的丰富啊!然而,恩格斯仅用六个分句便将马克思的学说讲述得清楚明白,显示出他的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 2、分析第4自然段。 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社会主义批评家(指哪些人) “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的含义及作用 (答案略) 3、理解第6段 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的、革命的力量”? 对破折号的理解 对马克思“衷心喜悦”“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的理解。 4、分析第7段 (所以如此,)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第2 句语法分析。 第4 句省略成分补充;理解本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列那么多的报刊名,并于报刊名后用括号注明年代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 5、分析第8段 说出“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这句话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