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素材怎样筛选和整理2010-03-11 14:08:54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匿名 进入论坛 高考临近了,许多教师和考生都在为考场作文的写作准备素材,但是又常常感到茫然无措,无从下手。一是方向模糊,一是范围太大,怎么办?不断有考生留言询问,我想这里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也算是对大家有一个交待。我认为高考直接涉及到、直接要大家讨论社会热点的可能性不大,但会考查考生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阅读视野、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分析水平及社会关切度。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高考作文都不会“囊中羞涩”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高考前的这段时间里,我觉得可以对过去的阅读、观察及头脑中的有关积累做如下梳理一是认真研究、熟悉至少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既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也就是说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当然,如果是现实中的人物那就更好,特别是新近为大家所熟知的公众人物,那更新鲜、醒目。比如,金晶。我们要研究她的性格、成长、重要事迹,记住她说过的经典的话、经典的行为,要从中有所启示。其次要有两本书垫底。实在读得少,课本熟悉了也行。比如我们如果把苏轼选入高、初中的诗文汇集在一块儿,就可以大致把握住了他的一生。再思索他的一生、他的诗文对我们当代人有什么启示。比如前赤壁赋,它实际上展示了苏轼拯救自我的一次努力。文章通过主客问答,最后说服自己虽遭贬斥但拥有了“山间之清风、江上之明月”,重新发现了自我的价值,于是“相与枕藉,不知东方之既白”。这对我们现代人应该也是具有相当大的启示意义的。如果实在都不熟悉,我劝你踏踏实实看几个电视专栏节目,也算是“亡羊补牢”之举。比如东方台的“可凡倾听”,一期一个人物,我们如果认认真真地看几期,记下了嘉宾的重要言论、重要事件特别是独特的细节,再加上我们自己的理解、思考,完全可以成为我们考场上的新鲜素材。同时,还要回顾、积贮至少三个生活细节,家庭一个、校园一个、社会一个。光记住这些感人的瞬间还不够,还需要反复玩味其中感人的“点”在哪里,揣摩触动你的原因,挖出其中包裹的核心价值(历史的、社会的、哲学的甚至是伦理的),反思自身与当下社会的麻木、无奈、缺失、困境及潜藏的危机,从而引出更深刻的东西来。比如,这几天我们守望着四川大地震的点点滴滴,被一个个细节感动着,但流泪之余、感慨之余,我们是不是思考得更深了一些?好在我们读到了这样的文章最后推荐四个重要话题: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包括:感恩、心理及身体健康、自我认识及其代际特征、教育及其影响、成长环境、理想信念等。比如“艳照门”事件的影响、早些年的“超女”。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的关系到底该如何梳理?动物、植物伦理,科学的双刃剑,等等。2008春的雪灾,“手足口病”的流行,缅甸的风暴潮,四川“5.12”地震,甚至包括喧嚣一时的“华南虎”事件。传统文化的继承。首先要梳理的哪些是传统,传统中哪些需传承,哪些需要抛弃?以及作为载体的传统节日、书法、母语等的困境与发展。还有“国学热”、文化普及娱乐化(如“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情”)等。甚至传统建筑如古老村落、历史街区的保护等话题都最好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谐”。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下我们如何与异质文化、潮流文化、主流文化相处?这就是个“融入”的问题。姚明就把自己比喻成一粒沙,因为进入了NBA这片大海便被融合成了一滴水。他的话很精彩:“把一粒沙投入大海不等于把一滴水滴入沙漠,因为前者是融入,后者则是消失。”在我看来举办奥运、世博都应该是古老的中华民族主动“融入”世界的努力。除了外部和谐之外,还要关注内部和谐,要关注弱势群体、社会低层人的生存状态。向他们投去更多的眼光,也是净化你的心灵、提高你的精神境界的一条很好的路径。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谁也无法预测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做了以上这些梳理之后,我建议你再做几次“一题多做、一材多用”的训练,我以为你就可以从容、潇洒地走向考场了。怎样积累作文素材? 我以前不怎么看书,所以素材几乎为0,我在会看书了,可是如果真到了考试,对于看过的书,印象很模糊,看书怎么积累素材?不看书,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积累素材呢?最佳答案 你好,积累作文素材是高中生面对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对策。你的文章有了充实的素材自然就能够言之有据、饱满充实了。那么究竟怎么样积累素材呢?我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你提点建议: 1、平时有良好的阅读的习惯。不论你是阅读试卷上的阅读理解还是报纸、杂志或者其他一些课外书籍,遇到了一些较好的素材不妨做个有心人,可以自行摘录上面的事例,专门准备一个作文素材本,这样自己没事时可以翻看。 2、专门的作文素材书。这个其实不难买到。在书店里,高考方面的书籍里,语文那块一定有这种书籍的,通常是小本的,价格还算可以,急的话不如跑一趟书店。 3、一些经典的课外书籍,比如心灵鸡汤、智慧背囊、剑桥家训、读者、青年文摘、格言、意林等书籍,这些上面每篇都讲的是事例,而且很多文章都是美文。 4、名人名言、名言警句这些可以充当你的作文的调味料,有时候,我们的作文并不需要或者没有空间去添加一个具体的事例,那不妨把名人们曾经说过或笃信的话语或信条加进去就会使文章言之有物了,而且短小简练,直达文意。 5、其实,报纸、新闻节目也是我们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而且这些材料更具有时代性、新鲜感、不会总是陈词滥调似地重复地让屈原从江里跳上来再跳下去,讲爱国的时候开口就是抗日英雄谁谁谁。从新闻节目或报纸入手可以让我们掌握当前最新鲜的素材,而且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与别人聊天谈话时又可以及时引用畅谈阔论、新鲜生动,何乐而不为呢?关键是,有时高考会考一些比较时兴的话题,那么报纸上的相关评论或文章无疑是最好的参考,对你的高考作文很有帮助啊,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议论性与现实价值。浅谈如何积累作文素材收藏本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素材的积累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当前很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感到头痛,要么东拼西凑,要么胡编乱造,绞尽脑汁也没憋出高水平作文。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他们积累的写作素材少,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即使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往往也言不达意,作文成了无病呻吟。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寻找“源头活水”就显得十分必要。1从生活中获取素材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情感产生的依托。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心体验生活,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料可选,无事可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从自己的经历中撷取写作材料,并鼓励学生只要拥有一双慧眼,便会发现自身的经历中有着丰富的写作材料,从细处做起,时时处处别忘观察,点点滴滴加以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哪怕只是一个梗概,对写好作文也是有帮助的。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随时观察身边的人和. 材料积累策略作文素材积累不在多,贵在精。树立“变通”的观点,从不同角度认识、思考同一则材料,不断挖掘,想深想透,这样,较少的作文素材积累就足以应对所有高考作文。因此,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应该在“精”和“专”上下工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则内涵丰富的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来。同样是荆轲这个人物,2001年我们可以写他的“诚信”,2002年我们可以写他的“心灵的选择”,以后呢,还可以写他的勇敢、他的悲壮、他的友情。同样是屈原,我们可以写他的高洁,可以写他的爱国,可以写他的心灵的选择,还可以写他的情感与理智。说到这儿,聪明的你一定明白了,一个素材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效果。在考场上,你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选好角度,借古人古事写出自己的思想。一旦你练就了这样的本领,高考作文还有何惧! 这种方法就是变通。所谓的“变通”,就是“联想想象,多向思维,激活两头(即作文题和本人积累),借题发挥”。掌握了“变通”方法,可以使自己的材料储备变少为多,变无效为有效;掌握了这种方法,就为自己创建了一个文字数量最少而又最丰富,记忆比重最低而又最有效,无须绞尽脑汁去搜索却又最利于发展思维的“材料思想库”。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准备高考作文素材:一,专注一个名人;二,研究一部名著;三,追踪一个热点。即作文素材的“三个一工程”。积累方向文学圈:课内屈原 司马迁 李白 杜甫 李清照 苏轼 辛弃疾 关汉卿 鲁迅 巴金 金庸课外但丁 莎士比亚 巴尔扎克 海明威 三毛政治圈:课内秦始皇 汉高祖 楚霸王 汉武帝 三国英豪 唐太宗 宋太祖 成吉思汗课外甘地 格瓦拉 富兰克林 丘吉尔 拿破仑 希特勒思想圈:课内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马克思 尼采 罗素课外培根 达尔文科学圈:课内张衡 徐霞客 祖冲之 杨振宁 袁隆平 布鲁诺 哥白尼课外伽利略 牛顿 爱迪生 爱因斯坦 居里夫人 霍金艺术圈:课内王羲之 王维 贝多芬 达芬奇课外郑板桥 徐悲鸿 齐白石 凡高 毕加索 罗丹体育圈:伏明霞 李小双 邓亚萍 刘翔 贝利 乔丹 阿加西 马拉松经济圈:福特兄弟 比尔盖茨 洛克菲勒模范圈:雷锋 焦裕禄 孔繁森 徐虎 李素丽 任长霞 南丁格尔 德兰修女方法指点如果你知道的例子不多,问题也不会很大。有的例子,很多作文都能用,关键还是需要变通,稍微调整一下角度。A 顺藤摸瓜由表及里,开掘取意即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只有通过由表及里的开掘才能获得。这种方法反映作者思想的穿透力,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让思维像水向低处流那么自然。 B另辟蹊径不走常路,别有风景 转换角度,有所发现。即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见人所未见,获得新的意蕴。采用转换角度的方法,就要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不拘于一孔之见,或一隅所感,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新的侧面切入,使立意别具一格。有时反弹琵琶,反求其意,别出心裁。C即小示大见微知著,小处落笔从小处立意,把意义引申发挥到成为大问题,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主旨。这不仅要求作者具备比较深刻的思考能力,而且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联想拓展能力,使主旨显出特色。厚积薄发:素材的积累与选择 漫谈高考作文素材积累 关键词:高考作文 素材积累 写高考作文时,学生都希望自己像班固那样“下笔不能自休”,写出“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式的文章。可是天不遂人意的考场“失语”状况常常发生,无奈情急之下,知道搜索枯肠,咬牙硬凑,草草成文。该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多读书,多积累。备考时不能只做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作文训练,而应弄清写作流程中潜藏的作文规律。借用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的话:“读这一篇就悟想出十几篇的道理,方为有益。” 多读书,胸中文墨富如大海,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不过是取沧海之一瓢,不是什么难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其足以为天下法的文章,就来自于“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百家之篇”的积累。他有一句十分中肯的话:“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写文章须以广博的学识为根基,知识厚实,才能博古通今,洞微探幽,左右逢源。围炉诗话中引冯定远语:“多读书则胸次自高,出语皆与古人相应,一也;博识多知,文章有根据,二也;所见既多,自知得失,下笔知取舍,三也。”这里谈了读书随写作的作用:一是能提高认知能力;二是能积累写作的材料与依据;三是能领悟写文章的方法。 清代画家郑板桥总结画竹经验有一首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画竹如此,读书写文章亦是如此。以红楼梦第48 回黛玉教香菱学诗为例,她说:“你要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这三人做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这一番话说出了写诗的秘诀,又何尝不是写文章的秘诀呢?由此可以借鉴:其一,要重视文学经典的阅读,“积学以储宝”,写文章才能站的高、看得远,不同凡响。其二,要学会精读,“细心揣摩透熟了”,才能避免读书如沙漏的情形,写文章才能有充分的材料与依据。其三,做到“熟读”与“精读”的统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把书和自己“滚作一片”,久而久之,便会自悟作文之法,掌握运笔规律。 面对高考作文,读书积累一定不能放过语文教材这个范本。语文教材融合了古今中外、风格多样、体裁齐备的作品,要让那些优秀作品的文本材料、写作技巧、这里启迪等在自己头脑里生根,并能有机地链接作者生平、创作经历、作品比较与评价等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地从高考作文提倡的“三个关注”(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的角度来审视。随着作文素材的不断积累,所谓“妙笔生花”便成为一种可能。下面是一位同学题为风景一文中的一段文字: 苏东坡与客游于赤壁之下,体味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宁静,体察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美感;朱自清踱步于月光之下的荷塘,领略“光与影的和谐”,获得精神的慰藉与灵魂的救赎。 这段文字取例于教材前赤壁赋与荷塘月色,让人倍感亲切又不乏新鲜之感,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利用教材,结合阅读进行有关写作知识方面的单项训练,如观点的诠释与阐述,场景、人物描写,文体仿写,语言锤炼等,是对写作素材更高层次的习得。如赵丽宏的旷野的微光一文中有关读书引起的遐思,作者用排比句对所读之书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文字优美,富有感染力。这样的写法可以模仿。在高考优秀作文中也不乏其例,例如读书真好一文中的一段文字: 读书真好!它使足不出户的我不出门便可以欣赏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欣赏到高山流水,小桥人家。读书真好!它使我穿越历史隧道,走马塞上,看楚汉交兵,金戈铁马;看火烧赤壁,笑曹操败走华容道。读书真好!它让我徜徉于想象的时空,和李白举杯邀月,与李商隐共剪西窗烛 文章体式上的模仿,文辞的相袭,手法上的相因等情况,文坛掌故不少。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颇有意境的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从庾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用来的。高考优秀作文中一位同学以“修养与知识齐飞,素质与能力一色”作为文章的结束语,给文章增添了一抹亮色。 面对高考作文读书积累要“杂”一点。哲学、艺术、科学、经济、史籍、诗文等古圣先贤、名家大师,一年四季排着队立在书架上、待在电脑里,等候你的点唤。找自己最契合的书去读,多读,见解越深,收获越大。反之,盲从时尚潮流,读书面过窄,东览西阅,未能进入灵魂深处,不会有心得。要学会经常地、适时地整理自己头脑中的存储,建立材料库,就如同电脑查寻功能一样,点一个关键词,就会出现许多相关信息资料。如以莲喻人的诗句,唐代武元衡的诗赠道者云:“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中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郑愁予的诗错误中有:“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样比物连类,则文如春华,思如泉涌。 读书是一个整体感知、欣然附会的过程。如果仅仅为写作文而寻章摘句,你的眼光就如水浒传中的孙二娘。孙二娘眼中的你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堆肉,她琢磨的是先从哪里下刀,何处可以切成臊子,何处可以剁成馅儿。而你把一篇文章大卸八块,变成支离破碎的材料,死记硬背,积累再多,也不过是个文抄公而已。读书积累如果离开了文章所传递的思想、情感、文化意蕴,也就失去了乐趣。 “漫言吟咏启文心,佳赏须从胜处寻。”总之,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是写好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轻视不得。高考作文素材巧积累平常,经常听到同学们抱怨写作没有素材,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相对容易。首先,对自己历次考试所使用的素材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归纳与整理,如教育、德性、处世等,务必在梳理之后让自己使用过的材料烂熟于心,保证在考场上对作文能形成第一时间的条件反射,这样可大大节约写作时间。其次,对自己较为了解的人物进行深化,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挖掘,使一个素材达到“以一当百”的效果。例如对苏轼这个人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1.了解其生平主要事迹,对其中重要的要详细知晓。2.背诵其相关的文学作品,越多越好,精核务必熟记于心。3.了解后人对其人气作的相关评论,以便于作文中引用。在完成上述步骤后,苏轼在你手下便形成了一个能“以一当百”的素材,适合于许多话题,如:1“.位置”:苏轼虽遭贬谪,但他在赤壁之下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位置,留下了传世名篇。2.“挫折”、“困难”或“失败”:苏轼拥有乐观、豁达的心态,故其能够从黄州突围,成就人生的辉煌。如此种种,只要自己肯联想,素材应该都可用得上。最后,要关注历年“感动中国”的获奖人物,对其“感动中国”的原因要特别留意,使用这些材料能够是文章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上述方法在解决作文素材缺乏的问题上有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一致命缺点:材料陈旧,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要克服这个缺点,就必须在表达上让自己的语言更流畅优美而富有文采,同时注意随时收集,随时更新。综观近几年的优秀高考作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除了准确扣题之外,所用的素材丰富且典范。因此,进一步拓宽写作素材来源口径,优化素材搜索思路,确保素材多中选优,是写好高考作文的重要保障。 搜索必修文本与选修文本的学习主题 文本,永远是写好高考作文的最大的素材库,用好文本提供的素材至关重要。如去年山东卷“春来草自青”话题作文,该题在命题设计上“反宿构”很成功,不少考生反映原先积累的素材用不上。其实,只要将学过的必修文本学习主题在大脑里“放电影”过一遍,就会发现鲁人版第四册“至爱亲情”学习主题里的文章如陈情表、我不是一个好儿子、项脊轩志、我与地坛等均可当作素材来用。“春来草自青”话题作文若从“长辈爱如春意滚滚,晚辈出类拔萃”方面立意,可写“躬亲抚养”李密的祖母,“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李密才能“历职郎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可写贾平凹的母亲,在贾平凹患病、家散之际,母亲爱如潮水,帮助贾平凹“战胜疾病,走出人生低谷,再创煌煌巨著”;还可写帮助史铁生走出人生低谷的母亲,等等。必修文本与选修文本的学习主题就是一个大的话题,只要践行学以致用,便可化用为高考作文的上好素材。 搜索国内外历史文化事件与古人轶事 如去年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标题作文,很多考生用了陶渊明的事例,恰当但老生常谈,不能吊起阅卷老师的胃口。如果把写作视角对准国外的“陶渊明”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写作效果可就大不一样了。再如去年江苏卷“好奇心”标题作文,大部分考生用了“牛顿思索苹果落地”的事例,落入了俗套,若改用人们惊诧于一代女皇武则天传奇般的经历及死后立无字碑的事例,可使文章独树一帜。再如去年天津卷“人之常情”标题作文,好多考生用了“高山流水”典故中伯牙与钟子期友谊长存的事例,也给人一种不新鲜的感觉。若改用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相互理解宽容的事例,可使文章显得与众不同。 搜索时代生活中的典范事例与事件 去年上海卷“他们”标题作文,可写的内容很多,有的考生深谙此道,将写作触角延展到都市生活的最底层农民工子女,状写他们的生存窘态,展望其未来的前景,给文章涂抹上了一种“悲天悯人”、关注苍生的深厚色彩,大有一种“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主义风格。又如去年江西卷以洞庭湖田鼠或其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除突出地域特色外,要选用一些有关当前面临生态环境危机方面的材料加以丰富充实,如南极上空黑洞日益加大的事例、喜马拉雅山雪线上移的事例、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争论、世界范围濒危动物种类增多的事例,等等。写作中融入时代活水,关注现实与人生百态,并有意识内化为写作的因子,高考作文时才能“猝然临之而不惊”。 搜索阅读过的经典著述与文化典籍 如果对小说红楼梦烂熟于胸,写作去年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标题作文,可写林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环境下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如果对论语耳熟能详,写作去年四川卷“坚强”话题作文,可写孔子师徒厄于陈、蔡之间,“弦歌之声不绝于耳”,及孔子之徒相与问答之事例;如果对南华经了然于胸,写作去年福建卷“甜滋味、苦中带甜、淡滋味”材料作文,可写庄子“曳尾于涂”之典故、庄子“超然无为”之精神,尽写其宁静淡泊之节操。当然,这都要求在广博阅读基础上,对感兴趣的“经史子集”尽力“取一瓢饮”,要在“专”上深挖一层,才能保证写作时文思纵横驰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08高考作文写作素材积累技法 对近年写作教学的评价,总体上是应当肯定的。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据调查,中小学生对作文普遍缺乏兴趣,并且有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多的趋势,其中中小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没有材料可写。笔者从事高三教学多年,越来越痛感学生作文中最大的问题是材料陈旧,乏善可陈。一写助人为乐就是雷锋、李素丽,提到舍生忘死就是黄继光、董存瑞。陈旧的材料加上稚拙的语言表达使作文显得面目可憎,令人难以卒读。诚然,高三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常规的课外阅读。但是,作为考生,作为一个想在高考中有所作为的考生,不能以“没有时间阅读”作为自己“无知”的借口,各种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都是触手可及的作文素材来源,新闻联播、新闻30分,焦点访谈都应成为重要的关注对象。老师的嘴巴,同学的卧谈,亲友的传闻都可妙手点化,为我所用。退一步讲,即便高三一年中你真的紧张得没有时间听广播,看新闻,读报刊,语文课你总是要上的,三年的高中语文课本你是学过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努力去发掘,语文课文是高考作文素材的汪洋大海,语文练习、语文试卷是高考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创新思维是高考作文素材的点金法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三作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作文辅导中教给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几种方法。一、 语文课本,高考作文素材的无尽宝藏三年高中语文课程下来,按人教版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统计,共有近140篇文章,如果再加上“读本”,共有500多篇。课本中所选课文,虽然有个别篇目被有些论者所批判,但绝大多数都是久经考验的名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你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直到单元小结,课下注释,课文链接,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富矿”。下面以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4篇文章为例,略作说明。谏太宗十思疏:1、敢于直谏,是一种执着,一种操守,居其位,必谋其政,孔子说得好:“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魏征,代表着一种精神,成为了一个象征。2、从善如流,勇于纳谏,是人们对统治者、领导者的期待。然而,“忠言逆耳”“善言不美”,真正能听得进善言的人,必然是有极高修养的人、胸襟开阔的人、真正为民谋福利的人。因此,考察一个人是否敬业为民,关键要看他是否能听得进批评的“善言”,反对的“信语”。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如果不能为民谋福利,一个政党如果不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那么,它就会走到人民的反面。因此,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理论,指明了共产党新时期执政的方向。4、和平时代,我们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风顺时,我们很少想到困难之处。人生道路,又怎么会平坦笔直?魏征就告诫过唐太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可用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话题)游褒禅山记:1、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朋友,不要在平地观望了,到“险远”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可用于“努力”“最好的风景”等话题)。2、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他曾与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渐地可探得奇景了,但有一个害怕了,说“不出,火且近”,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可用于“自信”“盲从”等话题)。3、志、力、物三者,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有远大的志向,还得有真才实学,最好还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就悟出了这个道理:“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朋友,你想想,自己主要缺了哪一样?(可用于“成功的要素”“志、力、物”等话题)滕王阁序:勇于并善于表现自己,是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一项素质。没必要的谦虚反而是虚伪和懦弱的表现,毛遂自荐,成就了大业;王勃路经滕王阁,毫不推辞,一挥而就,写下了语惊四座的美文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些精彩的语句,使得他在文学史中占有光辉的一席。拿来主义:1、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教导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们要大胆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遗产,大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可用于“创新”“与世界接轨”等话题)。2、时至今日,有些人看到“鸦片”,看到“烟灯和烟枪”,看到“姨太太”,还以为是精华,爱之心切,社会上那些腐败现象,不就是因为不辨美丑而形成的吗?(可用于“选择”“美与丑”等话题)。3、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中国近代,清政府盲目自大,闭关锁国,招致世界各国列强的入侵与瓜分。二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又悍然侵略中国。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都要如此。而近几年,由于我们对外开放时把关不严,加之我们自己国家的一些腐朽思想观念抬头,于是,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包二奶等丑恶现象。二、 试卷练习,高考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高三一年中,所有的考生肯定要做大量的试题,就目前高考语文试卷的构成来看,文学作品阅读、古诗文阅读、科技文阅读可以直接为高考作文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毋庸赘言。在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贯穿着“大语文”的教育理念,这里的“大语文”观念,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语文的生活外延之大,而是打通高考语文各个考点之间的界限,建立各考点之间的横向联系,统一为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在此理念的观照下,语文基础知识是建筑作文大厦的砖瓦。具体而言,语言基础知识的识记,是积累建筑作文殿堂的材料,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作文片段的单兵操练。扩写、缩写、通顺、连贯、得体、简明、修辞等的训练都可看作是作文片段练习,把每一段写好了,组合成一篇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举例言之,笔者曾经从一道字音题的识记讲到作文素材的积累。我在“字音”这个专题的复习过程中这样处理“焚膏继晷”这个词语的,先让学生明确“晷”读(gu),其次让他们抄写该成语三遍,熟记字形,然后告诉他们成语的意思是: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膏:灯油,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再告诉他们此成语出自韩愈的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让学生记住这一名句。讲到学习的刻苦用功,还可以引申到古代勤奋好学的事例,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把这些综合起来,便是刻苦用功,发奋苦读的作文材料。最后还可以引申到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的思想教育上来。这样,我们就由一个字的字音,到字形,到字义,到词语,到名句,甚至到古文化,到作文,到德育一线贯穿,由点到面,由树木到森林,全面激活。把孤立的字音、字形、词语的复习融入无限丰厚的汉语言文化的土壤中,便化孤立为整体,化枯燥为有趣,化繁琐为系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一道名句默写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人就是要不断的工作,孔子说:“生无所息。”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_, _。”屈原离骚说:“_, _。”而欧阳修伶官传序则说:“_, _。”这是一道名句默写题,所有篇目都在初高中语文课本里面出现过,而这些句子组合在一起便是“人生要积极探索、努力奋斗、执着追求”这一观点的绝好论据。当讲到这道题时,我告诉学生,首先,你应该正确填空,其次,把这些文字稍稍组合便是一篇文章的绝好开头,示例如下:孔子说:“生无所息。”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屈原离骚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欧阳修伶官传序则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余秋雨说:“行者无疆”。我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劳作。”三、 创新思维,高考作文素材的点金法门同一则材料,经过写作者的妙手点化,可以证明很多的观点,这就要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同时加上必要的语言过度、转接,即可收到以一当十,变幻无穷之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店铺临期转让合同范本
- 长期服装销售合同范本
- 围棋教师兼职合同范本
- 承包果园违约合同范本
- 供暖设备改造合同范本
- 网络合作合同范本
- 个人代购合同范本
- 门店面转让合同范本
- 沥青购销合同范本
- 仓库租赁公司合同范本
- 深圳实验学校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
- 2024年T电梯修理证解析及电梯修理-T证模拟考试题库
- 青灵与量子物理学的关联研究
- 《育婴师培训》-课件:婴幼儿体温测量
- 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动量(含答案)
- 膀胱阴道瘘病人的护理
- 肩关节镜的护理查房课件
- 智能控制 第3版 PPT课件第1章
- JGJ114-20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 Excel模板:血压记录监测表(自动图表分析)
- 智能交通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