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文化论文.doc_第1页
西方建筑文化论文.doc_第2页
西方建筑文化论文.doc_第3页
西方建筑文化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寻求建筑和艺术的和谐统一贝聿铭的传奇人生古往今来,建筑事业都在不断发展,而且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上的每个时代,都不缺乏流光溢彩的建筑大师,寻求建筑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则是当代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的风格。大师简介 美籍华人建筑师,生于广州,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风格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老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承着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老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花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综合贝氏个人所获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等。“以人为本”的建筑思维 贝聿铭先生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中很讲究个性和象征倾向的一位,他喜欢运用几何形构图,贝聿铭谈贝聿铭,分析建筑杰作之外,不忘畅叙音乐与艺术修养、园林与中国情怀,更重要的是无时无刻不在的人文关怀:“建筑的目的是提升生活,而不仅仅是空间中被欣赏的物体而已,如果将建筑简化到如此就太肤浅了。建筑必须融入人类活动,并提升这种活动的品质,这是我对建筑的看法。我期望人们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我的作品。”贝聿铭说建筑,说的也是文化情怀:他喜欢音乐,因为音乐与建筑相通;在建筑世界里追求了几十年,贝聿铭始终不离一个“人”字。主要作品简介肯尼迪图书馆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师贝聿铭先生的扬名之作。一九六四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起初,贝聿铭先生不被看好,但当他生动地描述了根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遗孀杰奎林的激赏。这座建造了十五年之久。于一九七九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一九七九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为此,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贝聿铭先生也参加了应征设计,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并最终入选。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米,底宽三十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人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同一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 香山饭店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在贝聿铭的心中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坐落在北京香山公园内新建的香山饭店,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香山饭店以代层建筑因高就低匍匐在层峦环翠之间,如同植物蔓地生长;大小不同的十一个庭园之内,瀑布、水池、松林、古藤、山石与香山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妙趣横生。贝聿铭以他对祖国文化的高深素养和艺术情操,采用中国古老而端正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母题(方和圆)作为建筑物的墙面装饰,四季厅的顶棚则采用玻璃,形成了统一和谐的民族格调。与过去设计的那些摩天大厦相比,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是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十倍。他还说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设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博物馆收藏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州城的宝物,建筑不仅弥补了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 “在整体布局上,博物馆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拙政园、忠王府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新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它将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中银大厦香港中银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这固然因为他的父亲是香港中国银行的最早创办人,使他对这项建筑有一种亲切感。但他更强调的是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以上的作品都是贝老的呕心沥血之作,而这一切也都体现了建筑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贝老虽然久居海外,但他在一直保留着中国的生活习惯,他虽然设计了众多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