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太极拳之起势及要领讲解图文教程.doc_第1页
24式太极拳之起势及要领讲解图文教程.doc_第2页
24式太极拳之起势及要领讲解图文教程.doc_第3页
24式太极拳之起势及要领讲解图文教程.doc_第4页
24式太极拳之起势及要领讲解图文教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式太极拳之起势及要领讲解图文教程:基础套路简化太极拳(24式)一、动作名称(一)起势(二)左右野马分鬃(三)白鹤亮翅(四)左右楼膝拗步(五)手挥琵琶(六)左右倒卷肪(七)左揽雀尾(八)右揽雀尾(九)单鞭(十)云手(十一)单鞭(十二)高探马(十三)右蹬脚(十四)双峰贯耳(十五)转身左蹬脚(十六)左下势独立(十七)右下势独立(十八)左右穿梭十九)海底针(二十)闪通臂(二十一)转身搬拦捶(二十二)如封似闭(二十三)十字手(二十四)收势二、动作说明及要领讲解预备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脚尖向前,两手垂于大腿外侧,手指微屈。头颈正直,口闭齿扣,舌抵上愕,胸腹放松。精神集中,表情自然。眼平视前方(图344)。(一)起势【动作说明】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半步,两脚平行向前同肩宽,成开立步(图345)。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关节向下微屈;两手心向下,指尖向前(图346)。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重心平均落于两腿之间,成马步;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如按在身前的书桌上,上体舒展正直,如端正地坐在椅子上。眼平视前方(图347,)。【练习要点】1.起势动作中出现的开立步和马步是太极拳的步型。两脚要平行向前,身体重心平均放于两脚。2.由并步站立变转到开立步时,应首先使左膝放松,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随之轻轻地提起左脚,以不超过右躁的高度为宜。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并使脚尖向前,随之全脚掌逐渐踏实。上述转换虽然简单,但体现了太极拳“轻起轻落、点起点落”的步法规律。3.手臂前举时,两手先在两腿外侧将掌心转向后方,随即两臂慢慢地向体前平举,好像要把一根系于手腕的橡皮筋拉长扯起似的。注意腕关节不要过于松软,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4.做下按动作时,要求做到如下三点:.下按时的用力和用意,有如要将水面上漂浮着的一块木板按入水中。.两掌要有主动下按的动作,直按到两手与腹同高。.按掌时手心朝下,按到终点时须展掌、舒指。5.上体要保持正直,不要前俯后仰。为此脊背、臀部、脚跟基本在同一垂面上。6.在做本式时,无论两臂前举还是下按,两肘尖都不可外撑、上扬;两肩不可紧张、耸起。7.在太极拳练习中,除少数式子外,整个练拳过程都是在屈膝半蹲的状态中进行的。这个屈膝的程度,即通常所讲的拳架高度,整套拳基本上要保持一致,不允许忽高忽低。其高度视体质强弱及锻炼基础而有所不同。8.太极拳的每一个式子都是由过渡动作和定势动作组成的。“定势”除了说明每个拳式到哪儿算完成外,还对身体各部位和劲力的运用有特定的要求。如本式定势,两腿屈蹲到预定的高度,同时顶头、沉肩、展背、立腰,两手沉按,展掌舒指,精神贯注,还要配合呼气下沉。这样,就使连绵不断的动作到这里有了一种沉稳感,即常说的“沉劲”、“棚劲”。定势做得不好,就体现不出过渡动作的轻灵和完成姿势的沉稳。9.“起势”是太极拳的第一个式子。它表现了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和要领,决不可因动作简单而轻视它。24式太极拳之左右野马分鬃之动作要领讲解【动作说明】1.左野马分鬃(1)抱手收脚上体稍向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右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上,左臂屈抱于腹前,两手上下相对,如在右肋前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图348)。(2)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步,脚跟轻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图349)。(3)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踏实,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右脚跟外展,成左弓步;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分至体前,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稍屈;眼看左掌(图350)。2.右野马分鬃(1)转体撇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两手准备翻转“抱球”(图351)。(2)抱手收脚上体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两手上下相对,如在左肋前抱球;重心前移至左腿,左脚踏实,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图352)。(3)转体上步上休稍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脚跟轻轻着地(图353)。(4)弓步分手上体再右转,重心前移,右脚踏实,右腿屈膝前弓,左腿自然蹬直,左脚跟外展成右弓步;两手前后分开,右手分至体前,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左手按至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右手(图354)。3.左野马分鬃(1)转体撇脚重心稍后移,右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右转;两手准备翻转“抱球”(图355),(2)抱手收脚上体再右转,右手翻转在右胸前屈抱,左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两手上下相对,好像在右肋前抱球;重心前移,右脚踏实,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图356)。(3)转体上步同前(图357)。(4)弓步分手同前(图358)。【练习要点】1.左野马分鬃(1)转体和抱手的动作,是同时进行的。要在转体的带动下协调一致地完成。“抱球”时右臂要松而不软,大体与肩平;肩部放松,手指微屈,肘略低于肩,腕略低于手;前臂与胸部之间应有20-30厘米的距离;整个右臂呈弧形。左臂的划弧,除手掌走弧线外,还要伴随着前臂的旋转。“抱球”,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要使两臂和前胸之间有容下一个“球”的空当。既能抱得住,又不使“球”触着身体。(2)“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这时身体重心绝大部分应落在右腿上,左脚只起辅助支撑的作用。待动作熟练以后,左脚收向右脚内侧,脚尖不应点地,以后各式类似的步法转换,均应照此理解。这里的“脚尖点地”,是指用脚前掌着地。(3)假设面向南起势,第一个“分鬃”要面向东方。这一转动在上步时先转至偏东,弓步时再转向正东。在连贯练习时,这两段转体是不可间断的。(4)左脚上步要脚跟先着地。太极拳向前迈步时要求一腿屈膝支撑身体,另一腿轻灵地迈出,不可将身体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像“砸夯”一样。弓步的步幅,以练习者一腿屈膝支撑身体,保持上体端正,重心稳定,另一腿提起自然伸直迈出,脚跟着地的距离为准。迈左步时,左脚落点要在中线偏北,脚尖向东,两脚跟之间保持20-30厘米横向宽度。初学者在迈步时左脚落点往往不到位,形成前后脚踏在一条直线上的“走钢丝”状;甚至将左脚迈到中线以南呈“拧麻花”状。针对上述错误,应注意上步时结合转体,开胯出脚。这样,迈步的落点就易于到位了。(5)弓步时要由腰部旋转,左腿屈弓和右腿后蹬协调配合,不可先蹬直右腿再屈左膝,造成腰胯紧张、身体起伏的毛病。(6)弓步完成时去澎通啧与脚粗粤红目寸正,与地面垂直。右腿伸直时要后蹬脚跟,就是以脚前掌为轴,使脚跟外展,将右脚转向东南,与中线的交角成45-60,使两脚调整成“人”字形。脚跟的蹬展,是趁势做出的调整动作,不应做得急猛、突然,以免造成“断劲”。太极拳的弓步,后腿不能像练长拳那样挺劲绷直,以致腰胯松不开。但也不可过于放松,使膝部出现较大的弯屈,显得软化无力。另外,在右腿自然伸直以后,右脚要全脚踏实地面,不允许出现脚外侧离地(掀脚)和脚后跟离地(拔跟)的现象。弓步步型中,前、后腿分担体重的虚实比例是:前腿约承担三分之二,后腿约承担三分之一。(7)分手时左手手心斜向上,力点在前臂外侧,向左斜上方“靠”出。此时左肩要松沉,肘部要微屈,分到顶点时,要展掌、舒指,体现出由轻灵走向沉稳的气势。右手要随之向右下方分开,探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肘微屈,探到顶点也要求展掌、舒指、坐腕、沉肩。(8)眼神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本势的眼神运用,由“起势”的眼看前方,转为注视右手,再随视左手,定势时眼看左手。要避免低头或歪头,也不要死盯着手,应把视线近视远望,合理调节,有张有弛。(9)在完成姿势的一瞬间,应有一点向四肢、头顶膨胀贯力的意念,同时呼气下沉。这样可使完成姿势更臻沉稳,虚实变化更为分明。但要注意贯力的意念不宜过分。尤其不要故意两臂绷紧、弯腿下沉,以免出现错误动作。2.右野马分鬃(1)转体翘脚时,身体的重心平稳匀缓地后移,与上体左转要协调并进。重心移动过程中,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起伏,移动幅度不必过大。也不可先做成虚步再转体,造成“断劲”脱节。(2)两手翻掌划弧“抱球”时,两手先略放松(由实变虚),随即左掌内旋,右掌外旋划弧,后脚同时收拢。(3)收脚时,主要是重心前移,以大腿的力量轻轻地把后脚提起,慢慢地屈膝向前,使后脚在前脚的内侧落下。初学者往往没有把重心移到前腿,而是一蹬而起,快速地收脚,如同“踩弹簧”似的。也有把后腿拖上前去,后脚擦着地面,如同“穿拖鞋”。还有的人身体起伏明显。这些常见毛病都应注意克服。(4)“抱球”的动作和转腰、收脚的动作要同时协调地完成,不要“球”已抱好而后脚尚未到位。(5)连续的上步步法,是本式的重点。可专门做弓步和连续上步的步法训练。做法参见前基本功中行步练习(二)。【攻防含意】野马分鬃的手法是下探前靠。例如,对方右手打来,我用右手擒握对方手腕向下探引,同时左脚上步插入对方身后,左前臂随之插入对方右腋下,用转腰分靠之力使对方仰倒。24式太极拳之白鹤亮翅练习要点 白鹤亮翅【动作说明】1.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前脚掌轻轻落于左脚后,相距约一脚长;两手翻转相对,在胸前屈臂“抱球”,左手在上;眼看左手(图359)。2.后坐转体重心后移,右脚踏实,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两手开始交错分开,右手上举,左手下落;眼看右手(图360)。3.虚步分手左脚稍向前移动,脚前掌着地,成左虚步;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图361)。【练习要点】1.本式的步型是虚步,步法是跟步。右脚跟步时,右脚前掌轻轻地落地,此时身体重心仍由左腿支撑,避免右脚落地时“砸夯”。接着,重心慢慢后移,右腿由虚变实,左脚轻缓地稍向前移,调整成左脚前掌着地的左虚步。做上述步法转换时,必须注意在腰部的旋转带动下协调运动。跟步时腰部微左转,合胯收脚;后坐时腰部微右转,重心后移,2.随着两手上下分开,应注意下颊微收,头微上顶,配合吸气,有轻灵上提的意念;两手分至顶点时,右手外展,左手下按,配合呼气下沉、松腰松胯、顶头沉肩、精神贯注,显示定势时的沉着与稳定。3.虚步时,后腿保持原屈膝程度,支撑着绝大部分的体重。后脚全脚掌踏实,脚尖外撇,约为45-60;前脚以脚跟或脚前掌着地(本式是以左脚前掌着地的虚步),指向正前方。后腿膝部保持和脚尖相同的方向,不要里裹夹档或外展敞档;前腿膝部要保持微屈,不要僵硬挺直。虚步两脚间的横向距离,不要超过一拳宽度。4.初学者在做虚步时常常发生上体后仰,挺髓挺腹;上体前俯,挺胸突臀;虚腿膝部挺直,实腿膝部里裹;两脚横向距离过大或过小;两腿虚实不明,虚腿承担体重过多等毛病,都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