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5电子管特性及其电路设计简析.doc_第1页
805电子管特性及其电路设计简析.doc_第2页
805电子管特性及其电路设计简析.doc_第3页
805电子管特性及其电路设计简析.doc_第4页
805电子管特性及其电路设计简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05电子管特性及其电路设计简析805电子管是一种灵敏度高,性价比高的大功率电子管,容易制成20W以上输出功率的单管A类放大器。因此有不少玩家参与尝试制作,也产生了大量试制电路。但是,往往出现的问题是,频响不宽,音色不平衡,功率不大。本文就805管的本身特性展开一些简易分析,供大家设计制作参考。1,805电子管特性概述。805电子管原形是一款丙类发射用电子管,屏耗 Pa = 125W放大系数 u = 50内阻 Ri = 10K,其屏栅特性曲线见图805-3.jpg (135.33 KB) 下载次数:2452007-5-19 19:02805sd.GIF (36.96 KB) 2,按照常用线路的工作点分析:现在常见电路工作点往往是:屏压 Ua = 1050V屏流 Ia = 100mA负载阻抗 RL = 710K就此工作点,在屏栅特性曲线上简易作图,得:下载次数:1602007-5-19 19:06对805动态工作情况简易分析如下 :805静态工作点,Ug1 = +18V,此时有栅流大致 12mA 左右Ua = 1050VIa = 100mA假设推动电压为对称正弦波当805电子管动作点移动到负半周某点A处:Ug1 = +45VUa = 300VIa = 168mA此时如果要输出完整对称的正弦波,正半周A点,根据特性曲线应当为:Ug1= 9VUa = 1630VIa = 40mA输出功率根据负半周,大致为Po = 0.5(1050 - 300)/(168 - 100)*1000 = 25W此时栅极动作范围是 Ug1 从 9V 45V栅流变化范围是 0mA 40mA (粗略值)以上要说明的是,805在Ug1 = 0V 9V 区间内,基本是无栅流的。此时,805输入阻抗近似趋向无穷大(实测在10K左右)而当805在Ug1 = 0V +45V 区间内,栅流是递增的。此时,805输入阻抗降至 几百欧姆到几千欧姆之间。另外注意到,805的内阻,随着电压递增而递增,随着电流递增而递减。失真分量和失真定性在后面将简述。3, 常见805电路推动形式不外乎两种:a;阴极输出器直接耦合b;推动变压器耦合在此不讨论主观评价,仅从原理上,实际测试结果上做一说明:常见阴极输出器直接耦合如图:805TY.GIF (7.91 KB) 下载次数:1402007-5-19 19:28此类阴极输出推动,常采用多极管的三极管接法直接耦合805。按照前述的805动态工作分析,当805栅极电压动作到负栅压部分(0 -9V)时,由于805栅压等于推动管阴极电压,因此推动管阴极电压应当为负,而实际情况是,由于推动管阴极最低电压是0V,不能更负,因此实际805栅极推动范围只有 0V 45V 此时动作点即动态分析图中所示的小三角区域,输出功率 Po = 0.5(1425-1050)/(100-55)*1000 = 8.5W,之前提到的第一个问题,输出功率不大,即此类电路造成。这就是这类电路最大的缺点,对于低灵敏度音箱,开大音量,会引起削波失真。固然,从来不开那么大音量可以不在意,但是如果仅仅输出8.5W,如此低的利用率,采用300B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想要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不利用负栅压部分是很难实现的。常见的变压器推动电路如图:805TR.GIF (7.44 KB) 此类变压器推动电路,常采用多极管接成三极管或300B,2A3等三极管推动。由于805灵敏度高,所需推动电压小,需要推动功率,应当采用降压推动变压器采用降低推动变压器的特性是:变压器初级阻抗高,次级输出阻抗低,和匝数平方成正比初级动态电压高,次级输出电压低,和匝数比成正比初级电流小,次级输出电流大,和匝数比成反比初级输出功率基本等于次级输出功率因此,在805栅极,没有太大问题。解决了805栅极动态范围的问题。但是,变压器是一种阻抗变换器件,初级内阻可以反射到次级,次级负载阻抗也反射到初级作为初级实际阻抗。我们分析当805栅压为 0 9V 时的情况:此时805栅极阻抗近似为10K欧姆以上,即变压器次级负载大于10K欧姆通过常见(5K:600)降压变压器,反射到初级,即初级负载为100K欧姆左右假设推动管为300B ,在300B特性曲线图上做100K欧姆负载线,如下图中 蓝色直线所示;再分析当805栅压为 0 45V 时的情况:此时805栅极输入阻抗平均值在2K欧不到,即变压器次级负载近似为2K欧姆通过变压器次级反射到初级,即初级负载阻抗为 16K欧左右推动管仍然为300B,在其特性曲线上作16K欧姆负载线,如下图中 红色直线所示:下载次数:1002007-5-19 19:40300Bt.GIF (28.42 KB) 下载次数:1112007-5-19 19:58在图中看到,推动级的实际负载是不稳定的,产生突变的。实际上由于805栅极阻抗最小值可能低达300欧姆,最大值高达50K欧姆对于推动管而言,会产生很大的失真。另外,可以看出,推动管内阻越小,克服这种失真的能力越强,因此6C33C反而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很不实际)。由于变压器的不理想性,实际推动变压器还会引起频响问题,若推动变压器频响为 10-50K -3db, 20Hz和20KHz必然会受到少量影响,大致为20Hz,20KHz -0.5db不到由于输出变压器频响同样具有不理想性,在20Hz 和20KHz 同样会有此类衰减。两项衰减叠加,实际常常导致整机的两端频响下降,20Hz 和 20KHz 衰减大于1db以上。如果要避免此类现象,往往需要高品质的变压器,可能会付出昂贵的代价,得不偿失。还需要考虑的是,推动变压器相当于电路中加入了一个一介以上低通环节,导致负反馈施加的困难。(即使优质变压器仍然不能避免,环路负反馈是不能解决变压器问题的)总体而言,变压器推动性能还不如 经过改进的阴极直耦电路(下文介绍)。4,对阴极直耦电路驱动范围的改进:典型阴极直耦电路存在不能驱动负电压的问题,可以采用 正负电源供电解决,典型结构如图:同样由于805栅流的变化,推动级供电内阻应当尽量低,采用晶体管整流比较适当。另外应当选择 u偏高,S偏大的推动三极管 ,个人推荐采用 EL系列五极管接成三极管,例如EL34,EL84此类五极管接成三极管作阴极输出器,具有较低的输出阻抗,可以较好的因对805输入阻抗变化。805z1.GIF (4.37 KB) 下载次数:1052007-5-19 20:175,由805内阻引起的问题:805的高内阻特性导致输出变压器需要电感量稍大,另外引起的问题是输出阻抗过高,阻尼系数降低常见不采用变压器次级取样负反馈的805电路,当输出变压器初级阻抗为10K时,其阻尼系数为10K/管内阻(10K)=1,较低,缺乏对扬声器应有的控制力,低频有量而无质。同样内阻为700欧姆的300B电子管,采用3.5K输出变压器时,其阻尼系数为 3.5K/700欧姆 = 5,能对扬声器施加有效的控制力。因此,805这类高内阻管,应当施加取样点是输出变压器次级的负反馈,常见即环路负反馈。适当降低805工作电压(不过分降低输出功率),适当提高805工作电流(不过分影响输出变压器设计制作) ,可以使805内阻少许降低,但这样做不是主要手段。6,805失真特性,在805特性曲线上不同工作点作不同负载特性曲线可以发现:805的二,三次谐波比较均等。805静态工作点电压越高,电流越小,三次谐波失真稍大,采用稍低的供电电压可以缓解这个问题。对于805而言,实际使用屏耗低于100W,寿命较长。综合几点,8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