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的翻译实践原则——翻译辩证系统观和目的论角度的探讨_苗莉莉、贾正传.pdf_第1页
严复的翻译实践原则——翻译辩证系统观和目的论角度的探讨_苗莉莉、贾正传.pdf_第2页
严复的翻译实践原则——翻译辩证系统观和目的论角度的探讨_苗莉莉、贾正传.pdf_第3页
严复的翻译实践原则——翻译辩证系统观和目的论角度的探讨_苗莉莉、贾正传.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1月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an 2009 第26卷第1期Ludong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26 No 1 收稿日期 2008 07 26 基金项目 鲁东大学研究生教育资助项目 翻译辩证系统观 YD05014 作者简介 苗莉莉 1981 女 山东诸城人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贾正传 1963 男 山东莱州人 文学博士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严复的翻译实践原则 翻译辩证系统观和目的论角度的探讨 苗莉莉 贾正传 鲁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东 烟台264025 摘 要 本文以翻译辩证系统观为指导 以目的论为基础 采用理论思辨 文献考察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 方法 对严复的翻译实践原则予以较为系统的研究 研究表明 严复的西学翻译实践受其内外各种要素 特别 是中国近代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 以目的性原则为最高原则 并在坚持目的性原则的前提下遵守连贯性原则 和尽量遵守忠实性原则 严复的翻译实践原则体现在其对拟译文本的选择 雅洁风格的追求和 非正法 手 段的运用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 严复 翻译原则 翻译辩证系统观 目的论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 8039 2009 01 0063 05 严复不仅是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上著名的启 蒙思想家 而且还是中国传统译论和翻译史上著 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者 他提出的 信达 雅 思想备受推崇 成为100多年来中国人信奉 的翻译标准 他一生翻译了11部西学著作 其中 包括 天演论 原富 群学肆言 群己权界 论 社会通诠 法意 穆勒名学 名学浅 说 等 八大名著 其内容涉及哲学 经济学 社 会学 政治学 法学 逻辑学等诸多学科 对胡适 鲁迅 梁启超等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以及中国近代 社会变革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因此 对严复的 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于翻译学甚至其他人文 社会科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当然 我国若干学者 如沈苏儒 1 王宏 志 2 已从不同角度对严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进 行了深入探讨 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然而 除少数 学者 如韩江洪 3 的研究外 迄今的研究主要集 中于严复的 信达雅 理论 而对其翻译实践的考 察则相对较少 特别是联系严复所处的社会文化 环境及其翻译目的对其翻译实践中所遵守的原则 或标准的研究更少 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 为此 本文拟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 以贾正传的翻 译辩证系统观为思想指导 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尤其是威密尔 Hans J Ver meer 的目的论 Sko2 postheorie 为理论基础 采用理论思辨 文献考察 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和程序 对严复的 翻译实践原则予以较为系统的探讨 1 理论探讨 翻译学的学科体系包括两大理论层面 居于 较高层面的是翻译观 即对翻译的 亚 哲学高度 的认识 居于较低层面的是翻译基础理论 是对翻 译的基础理论层面的认识 4 显然 对严复的翻 译实践的认识也需要从这两个不同的理论层面来 进行 1 1翻译辩证系统论 在对翻译的哲学认识上存在着两种主要倾 向 一种倾向是受朴素整体论影响 笼统地看到 翻译的整体情况 从而忽略翻译内外各个方面和 各种关系的细节 另一种倾向是受机械原子论影 响 只看到翻译内外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中的某 些方面和关系 从而忽略其他方面和关系 贾正 传则以系统科学哲学中的辩证系统思维为基础 提出了一种融合并超越了上述两种观点的 翻译 辩证系统观 既能把握翻译的总体情况又看到 了其内外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 5 6 他认为 翻 36 译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活动系统 由译者 原文作 者 译文读者 原文 译文 方法等若干主体 客体 和中介要素按差异互补 竞争协同等特定的非线 性结构关系构成 受特定的原语和译语的具体情 景和社会文化环境制约并在环境中执行 或达 到 符号更替 风格创新 意义传达 意象再现 人 际沟通 文明塑造等多重的功能 或目的 其中 翻译活动中的任何要素 如方法 都与翻译活动 中的任何其他要素 如译文 具有辩证关联性 既 对其发生作用又受其制约 1 2目的论 与对翻译的哲学认识相应 在对翻译的基础 理论层面的认识上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倾向 有 些理论 如中国传统译论中的若干理论 较为全 面或完整 但往往过于直观或笼统 有些理论 如基于微观语言学的若干译论 则主要关注翻 译内外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中的某些方面和关 系 从而忽略其他方面和关系 目前 辩证系统的 基础翻译理论尚未形成 而较为辩证系统的翻译 理论当属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其核心理论 威 密尔的目的论认为 翻译是一种人类的目的性行 为 涉及翻译活动的语境 发起者 委托者 原文生 产者 译者 译文使用者 译文接受者 原文 译文 方法等多种环境 主体 文本和中介要素 其中 译 文是在译语语境中为某种目的和译语受众生成的 语篇 翻译任务是根据发起者提出的与译文的目 的相符的翻译要求来完成的 翻译方法必须最终 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 7 11 具体而言 目的论认为 翻译活动中应依次遵 循目的性原则 Skopos rule 连贯性原则 coher2 ence rule 和忠实性原则 fidelity rule 三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翻译的最高法则 其基本内容是翻 译方法必须符合译文的交际目的或功能 即翻译 方法取决于翻译目的 7 29在坚持目的性原则的 前提下 翻译活动还往往需要遵守连贯性原则 即 追求译文能在译语环境中被接受者理解接受 最 后 在坚持前述原则的前提下 翻译活动还需要遵 守忠实性原则 即追求译文在必要的场合下忠实 于原文 三个原则之中 连贯性原则从属于忠实 性原则 而二者都从属于目的性原则 1 3理论假设 由上可见 翻译辩证系统观给我们提供了一 个既能把握翻译的总体情况又看到其内外各个方 面和各种关系的哲学视野 使我们看到翻译活动 中的任何成分都与其他成分相互关联 相互作用 而目的论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系统地把握翻 译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的基础理论视角 使我们较为清晰地看到翻译活动中主体要素的作 用 特别是主体赋予译文的交际目的或功能对翻 译方法的制约 在翻译辩证系统观的指导下 根 据目的论的基本原理 我们可以形成如下对严复 的翻译实践原则的基本假设 严复的翻译活动与 其他翻译活动一样也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系 统 在其内部包括作为原文作者的西方学者 作为 译者的严复本人 居于中心地位的作为译文读者 的中国近代士大夫阶层 作为原文的西学著作 作 为译文的严复译著以及作为中介手段的翻译方法 等诸多要素 同时在其外部处于一个特定的中国 近代社会文化环境中 严复的翻译实践方法必然 受到其翻译活动总体及其内外各种要素的制约 特别是受到译文的目的的制约 换言之 严复在 其翻译实践中会首先遵守目的性原则 并在坚持 目的性原则的前提下尽量遵守连贯性和忠实性原 则 2 文献考察 上述对严复的翻译实践原则的推测可以通过 对有关严复其人 严复的各种非翻译和翻译活动 的文献的考察予以验证 通过对诸如 严复 传 8 严复评传 9 严复大传 10 天演论 译例言 11 等文献资料的考察 我们可以获得 对严复的翻译实践原则较为清晰的认识 2 1目的性原则 严复在其翻译实践中的最高原则的确是目的 性原则 类似于他的 达 的标准 他身处鸦片 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认识 到救国富国是有识之士的首要任务 他通过深远 的见识和在留英时对英国社会的实际考察 深切 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不在于器物而在于制度和思 想 他在了解西方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国现状的观 察产生了一些个人的救国富国思想 因此 严复 赋予他的译著的目的和功能就是 引进西方先进 的政治 经济 法律 社会 逻辑等社会文化思想 并借以宣传自己的救国思想 即通过翻译 挟持 译介 西学 的声势 沟通中西文化 宣传自己的 思想主张 启迪人们走上救亡图存的道路 9 75 而他的整个翻译活动特别是他对拟译文本的选 择 译文风格的确定 翻译手法的运用则都要符合 46 这一目的的要求 2 2连贯性原则 严复在坚持目的性原则的前提下还遵守连贯 性原则 类似于其 雅 的标准 他看到 当时的 士大夫阶层握有大权 是挽救国家于危亡的希望 所以除了少数译文 如以一个请教他逻辑学的学 生为对象而译的 名学浅说 外 他把译文的主 要读者对象确定为士大夫阶层 他也看到 士大夫 是一群顽固保守的封建官僚 而西方的新思想涉 及诸多社会问题 对中国的旧思想是巨大的冲击 若要他们接受新思想 则必须投其所好 使译文的 风格符合他们的口味 他认为 当时清代最大的散 文流派 桐城派雅洁的行文方式是士大夫们所 喜爱的 所以 严复为实现其宣传救国思想 实现 祖国富强的目的 就采用了桐城派的风格 使译文 流畅优美 使预期读者能够喜欢并读懂 换言之 严复通过采用桐城派风格实现了译文的意义或 连贯性 并借此达到译文的目的 正如严复本 人所说 用汉以前字法 句法 则为达易 用近世 利俗文章 则求达难 11 1322王佐良也曾指出 严复的 雅 即其采用的汉以前字法句法 是有 其深意的 他寄希望于官僚和上层知识分子 想 引起这些人来看他译本的兴趣 因此必须投其所 好 写出典雅的古文来 汉以前字法句法 是他 的推销术 其目的在打动他心目中特定的读 者 12 20 2 3忠实性原则 严复在坚持目的性和连贯性原则的前提下 能够在必要时遵守忠实性原则 类似于他的 信 的标准 如前所述 严复虽然要借翻译之机宣 传自己的救国思想 但他同时也要引进西方的政 治 经济 法律 社会 逻辑等社会思想 因此 当 原文的思想内容正是他所希望中国的士大夫了解 的时候 他就会尽量使译文的内容忠实于原文的 意思 从而实现译文对原文的 忠实性 当然 若原文的内容与严复心目中的译文目的相左或于 实现其翻译目的无益 严复就会毫不犹豫地加以 灵活调整 或干脆略去不译 3 实例分析 严复在其翻译活动中对以目的性原则为主的 三原则的遵守 可谓体现在其翻译过程的各个方 面 特别是他对拟译文本的选择 对雅洁风格的采 用以及对 非正法 技巧的运用等方面 3 1拟译文本的选择 严复对拟译文本的选择是有其良苦用心的 体现了他对目的性原则的坚持 严复选择的 八 大名著 涉及政治 经济 社会 法律 逻辑等社会 思想的各个方面 其内容直接对从各个方面改造 中国的社会思想提供了全面的思想基础 另外也 有一定的改写和个人阐发空间 其中 严复选择Evolution and Ethics 天演 论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中一个原因是 该书简洁生动地阐述了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主要原 理 广泛涉及了几乎人类思想的全部历史 使严复 可以借题发挥 向中国读者传送新观念 另一重 要原因是赫胥黎反对斯宾塞的基本态度为严复提 供了极大的空间 他可以拿它结合自己深切的民 族意识和中国所处时代的特殊要求阐述自己的思 想和主张 3 92严复留学英国期间就已认识到进 化史观是西方进步的源泉 特别是斯宾塞的社会 进化思想更是成为严复改造国人思想倡导变革的 武器 再加上自己可以借翻译此书之机阐发自己 的救国思想 他当然会选中此书 另外 A History of Politics 社会通诠 是进 化论的具体运用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Wealth ofNations 原富 主要是宣 传自由经济思想实现富民强国 这些著作都是符 合严复试图通过引进和阐发西方思想改造国人思 想 实现祖国富强的强烈目的的 自然成为他选择 的拟译文本 3 2雅洁风格的采用 严复在其译文中采用了桐城派的 雅洁 风 格 即 用汉以前字法 句法 且 译文取明深义 故词句之间 时有所颠倒附益 不斤斤于字比句 次 11 1321是为了迎合当时能够左右大局却又极 为顽固的士大夫阶层的口味 实现连贯性原则和 目的性原则 限于篇幅 以下仅以 天演论 第一 段中的一部分为例对其予以简要分析 原文 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2 sands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2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2 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Except itmay be by raising a few sepulchral mounds such as those which still here and there break the flowing con2 tours of the Downs man s hands had made no mark upon it and the thin veil of vegetation which over2 56 spread the broad2backed heights and the shelving sides of the coombswas unaffected by his industry 严译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 在英伦之南 背 山而面野 槛外诸境 历历如在几下 乃悬想二 千年前 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此时 此间有何景 物 计惟有天造草昧 人工未施 其借征人境者 不过几处荒坟 散见坡陀起伏间 而灌木丛林 蒙 茸山麓 未经删治如今日者 则无疑也 显然 译文与原文在语言风格上大不相同 译 文风格尤为简洁优美 两相对照 就可以发现 严复是把整段原文拆开按照汉语习见的方式重新 组句的 原文里的复合长句在译文里变成了若干 并列短句 主从关系不见了 读起来反而更加流 畅 原文里第一人称的I成了译文里第三人称的 赫胥黎 也是值得注意的变化 为什么要这样 变 很可能 是为了要使译文读起来象中国古代 的说部与史书 史书的开头往往是 太史公曰 臣 光曰之类 12 38严复简洁优美的译笔和文采对于 让士大夫接受自己的译文和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切合了他要引起士大夫兴趣的目的 3 3 非正法 技巧的运用 严复在其翻译实践中以目的性原则为最高原 则 故一般采用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 并为此运用 了若干只能部分地忠实于原文的翻译技巧 即他 自己所说的 非正法 技巧 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 误读或改写 严复往往对书名和书中的 内容进行有意识的改写 例如 严复将Evolution and Ethics 进化与伦理 译为 天演论 略去 伦 理 之意 因为他认为中国在甲午战争后最重要 的是追求富强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中就是要 用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的理念发奋图强 而不 能过多宣扬伦理 与此相应 他也将书中的进化 伦理观改写为社会达尔文主义 再如 严复还将 On Liberty 论自由 译为 群己权界论 主要是 为防止引起作为预期读者的当权者对 自由 的 敌视 又如 严复还经常把原文中的西学事理改 写为中学典故或典籍 如在 天演论 中用 汉将 李广杀霸陵尉 替换了原文的 哈蒙想吊死摩德 开 的故事 因为他觉得用中国士大夫所熟知的 事例学识替换西学事例学问 就可以使他们易于 理解接受 2 删节或非全译 严复的八大名著译文 中 大多是采用了不同语言单位上的删节技巧 例如 天演论 只是原书中的导论和其中两节的 节译 穆勒名学 不及原书的一半 而 法意 后 半卷未译 群学肄言 对冗长的英语原文进行删 节 原富 也对原著内容有大量删节 可见严复 译书首先是选符合其目的的书来译 对于不必全 译的只摘取其中合目的的部分进行翻译 删去不 合目的的内容 3 增评 严复在其译文中经常增加词句 目的是补充解释以使事理明白晓畅 增加议论性 或评说性的文字 以表达译者的观点 进行结构性 增补 以使译文文从字顺 3 122 125以下仅以 社会 通诠 中的一个句子为例予以简要分析 原文 There still prevails in the average mind a large amount of the fetishistic conception clearly shown by a butler to some friends of mine who having been found to drain the half2emptied ma2 chine2bottles explained that he thought it a pity good physic should be wasted and thatwhat benefi2 ted hismasterwould benefit hi m 严译 尝至一友家 见其仆取主人剩药 向口 倾尽 怪而问之 则云此药既利主人 当亦益我 捐 弃馀沥 为可惜也 故惟民智进 医学精 而后知 有病不服药为中药之至言 上例中划线部分为严复的增评 由此严复在 译文中悄悄加入了自己促进民智的思想 借斯宾 塞之口宣传了自己的观点 4 加按语 严复译著共170万字 除 群己 权界论 外都包含大量的按语 共700多条17万 字 这些按语主要用于 1 解疑释惑 2 在西学 著作之间勾联引衬 编织一张现代性意识形态的 网 3 评点原书作者的思想 表达译者本人的思 想 向读者灌输先进的意识形态 4 批驳作者的错 误观点 3 134 5 注评 严复在 原富 群学肆言 社 会通诠 等译文中还加上一些对译文的总结性或 评议性注释 例如 严复在 群学肆言 喻术 有 这样一条注评 呜呼 观于此 而知吾国变法当 以徐而不可骤也 可见 他就译文发出感慨 借 以表明自己对变法的看法 4 结语 通过研究获知 严复的西学翻译实践作为一 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系统 受其内外各种要素 特 别是中国近代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 以目的性原 则为最高原则 即追求整个翻译过程达到译介西 66 学和宣传救国思想的目的 并在坚持目的性原则 的前提下遵守连贯性原则 即采用当时最受推崇 的桐城派的行文方式令其译文风格雅洁以符合当 时饱读诗书的士大夫的口味 然后在遵守前述两 条原则的前提下尽量遵守忠实性原则 即追求译 文思想在必要时忠实于原文内容以译介西学 严 复的翻译实践原则体现在其翻译活动的各个方 面 特别是其对拟译文本的选择 雅洁风格的采用 及 非正法 技巧的运用 显然 上述对严复的翻 译实践原则较为系统的认识有助于我们获得对严 复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全面认识 同时也对我国 当前的翻译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沈苏儒 论信达雅 严复翻译理论研究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8 2 王宏志 重释 信达雅 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 究 M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1999 3 韩江洪 严复话语系统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 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4 贾正传 翻译学系统观 用系统观考察元翻译 学的尝试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6 5 贾正传 张柏然 辩证系统视野中的翻译本质和 特性 J 外语研究 2007 4 6 贾正传 融合与超越 走向翻译辩证系统论 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7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Activi2 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8 王栻 严复传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7 9 欧阳哲生 严复评传 M 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 社 1994 10 皮后锋 严复大传 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11 严复 天演论 译例言 C 严复集 第5卷 北 京 中华书局 1986 12 王佐良 翻译 思考与试笔 M 北京 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 1989 责任编辑 梅 孜 上接第57页 各组成部件之间由于这种结构关系 必定在整体上产生 出新的属性和功能 因此整体所特具的功能属性 往往 不为其局部所具有 整体一般大于或优于局部的总 和 2 118从另一方面说 在系统之中 局部也依赖于整 体 2 118 三 上面为了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