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论文.doc_第1页
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论文.doc_第2页
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论文.doc_第3页
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论文.doc_第4页
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论文 摘要:研究采用SCL-90对吉林省某高职院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查,以求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探析其主要心理困惑,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提升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说明:大学新生中以人际关系不和谐为原因引发的心理问题居多,排列依次是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民族这两个因素上差异并不显著,家庭来源因素上呈差异显著。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SCL-90;大学生 为全面了解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地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引导新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在新生入学三周后开展心理普查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心理普查测试的结果分析,构建以“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某高职院校新生参与测试共计2023人,回收有效问卷2012份。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目前SCL-90是国内外常用的心理健康测查工具,一共由10个因子组成,涉及到多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包含了较广泛的心理疾病症状学内容,诸如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等,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是当前高校新生心理普查工作中应用最多的一种自评量表。 (三)统计方法 数据回收录入后,统计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 (一)总体情况 在2012人中,测查结果表明,表现为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有122人,占测验总学生数的6.02%;表现为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有121人,占测验总学生数的6.01%;表现为重度症状的学生有27人,占测验总学生数的1.34%。按照全国常模结果比较可知,SCL-90为1-5的5级评分,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一般规定,9个因子中的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3分为阳性,表示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 (二)分布情况 从总体数据来看,所测学生中,达到中等症状水平以上的学生有148人,其中,男生47人,女生101人。以下是所测学生在SCL-90各项阳性因子上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分布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百分比显示,人际敏感这一因子在所有因子分中占有比例最高,说明大学新生中以人际关系不和谐为原因引发的心理问题居多,排列依次是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等这几个因素也是心理问题的重要表现因素,这与这批新生(90后)的成长环境、家庭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将学生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大学生代表团体测试结果相比较,详细情况。 (四)差异比较从表 4中可以看出,学生男女之间、民族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心理健康水平在家庭来源这一因素上,表现为差异显著(t=14.964,p0.05),即城市和农村的学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明显,从数据可以看出,农村来的学生SCL-90的测试结果分数要相对较高一些,说明心理问题症状呈现越多,即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比来自城市的学生会更多地出现心理问题症状,比如: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五)3分以上常见的十大症状 测试学生中选择“症状中等及以上”最多的10个症状: 三、讨论与分析 (一)测试整体情况 从统计结果的整体状况来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大部分学生有良好的适应环境、自我调节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但是仍有13.4%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存在着或轻或重的问题,对于这13.4%有或轻或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心理部门将主动与其联系作进一步心理评估,进行约谈、追踪后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心理咨询或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与往年的测试结果相比,这批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上一级学生。这与这批新生自身成长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这批学生大多是“90后”,个性张扬,他们对于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有着较开放的思想,但是心理年龄发展较为缓慢,处于生理年龄超前、心理年龄滞后的状态,处事欠缺成熟,人际交往方面还有待提高;面对困难和挫折,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及应变能力。 (二)SCL-90各项因子分析 从测量的SCL-90的各项因子分析来看,新生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状况,比如: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对、焦虑、偏执和抑郁等症状。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入大学后,他们就面临着要适应陌生校园的问题,一系列的环境的变化、教学模式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教学方式的改变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都使新生感到生疏和茫然,一时难以适应,不知所措。究其原因,这与“90后”这些学生的成长经历有关,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他们在溺爱的家庭教育中长大,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极为注重自我,刻意标新立异,普遍对他人不信任,这样很容易产生人际敏感、敌对、强迫、焦虑、偏执的种种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长环境、中学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所以,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掌握学生心理发展动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生活,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势在必行。 (三)构建以“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工作及主动心理干预的工作机制,对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提升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学生心理困惑与冲突、排除心理疾病与障碍、减少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具有显著的效果。要构建以“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内容:1.学生约访。测查结果反馈回个人,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人格特点。对中重度类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和心理辅导。2.主动干预。根据普查结果和面谈情况,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回访追踪,必要时与院系辅导员沟通,使他们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有意识地关注少数学生,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3.积极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心理健康课程或专题讲座;进行个体辅导与团体辅导;开展多种形式电话、作业、网络咨询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以预防危机事件的出现。4.多渠道宣传。利用宣传板、网站向学生普及心理知识,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对具有共性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性的教育与宣传,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5.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五级网络学院、心理部门、系部、班级、寝室”实行有效监控,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心理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深入学生内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到每个班级,关注到每个学生。 四、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以新生心理普查SCL-90测查结果为依据,才能确切地掌握新生心理状态发展动向,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构建以“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在日常心理课堂教学授课的宣传教育及定时定点加以辅导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富珉,李卓宝.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1996,(07):16-18. 2张笑仪,邹海贵,王国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90-94. 3黄婕.SCL-90和UPI在体育职业院校新生心理普查中的比较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3,(02):133-136. 4李春方.成就情景中的自我妨碍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2004,(02):42-50. 5孙丽丽,许贵芳,张淑华.大学生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