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师教育的新标准及启示_吴卫东.pdf_第1页
德国教师教育的新标准及启示_吴卫东.pdf_第2页
德国教师教育的新标准及启示_吴卫东.pdf_第3页
德国教师教育的新标准及启示_吴卫东.pdf_第4页
德国教师教育的新标准及启示_吴卫东.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 6 年第 9期 第3 3卷总第 19 5 期 外国教育研究 Studiesin F o r eig n Edu eatio n N o 9 20 06 V o l 33G e n er a l No 195 德国教师教育的新标 准及启示 吴卫东 浙江教育学院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浙江杭州3 10 01 2 摘 要 德国教师教育新 标 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学校教育的质 量 标 准不仅对教师职能 的培 养从教育科学角度提出 了课程与方 法 的原则要求 同时从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环节详细描 述了教 师职 能的教学 教养 评价和创新四大领域与 1 1 种具 体职能 它昭示了教师教育一体化以及教师的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整合的发展趋势 关键 词 教育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标准 中图分类号 e 659 3 7 5 2 6 2 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200 6 一7 469 2 0 0 6 0 9一0 0 57一0 6 一 德国教师教育新标准的背景 20 04年1 2 月1 6 日 德国文化教育部颁发了德 国教师教育新标准的决议 这一决议提出教师教育 的标准将在20 0 5一20 06 学年起采用 作为全德国师 范生实习阶段和职业准备阶段专业 要求的基本标 准 这一决议是以教育科学工作者的研究为背景 并 通过与教育政策制定者的对话基础上形成的 其终 极目的是为了确保学校教育的质量 德国文化教育 部强调 确保学校教育的质量已成为文化教育部 的 中心工作 而确保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持续发展的关 键因素是制定实施与检测的标准 有了明确的标准 目标就会清晰 目标达成的系统检测就有了基础 川 促使德国教育研究领域与教育政策领域如此一 致地改革教师教育的导火线是德国在国际学生项目 测试 P r o 脚m m e f o r Intem atio n 滋stud ent A s s e s s m o n t P ISA200 0 中的惨败 他们反思教育教学质量 的源头 异口同声地对教师教育的功能 价值 效 果 提 出了责难图 并在理论界展开了讨论阁 讨论主要 针对标准制定的必要性与教师职能的特性展开的 首先 教师教育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赫华德 特 哈特 Er w a l d T e t ha r t 认 为 教师教育新标准的构建 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者是务实的理解 4 因为教师 职业的专业特性必须看一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情 景 专业特性也包含了教师职业以及教师教育阶段 的特征 教师职业的专业职能具体化为不同的学习 阶段 然后才完整地发展为内在的自我职业经验领 域 这一发展 阶段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追求和努 力 而是需要确定为特定的 公开 的可实行的目标设 想 显然教师职业是与个体相关的职业 但是同时他 是一种公众职业 在专业特性上存在着许多共性 同 时 以往的教师教育标准存在着过于整齐划一的缺 点 缺乏对教师个性化的关照 因此 新标准对可检 测性与个性化 的追求是适应时代对教师专业特性的 要求的 当然 对新标准的可行性也有学者提出了自 身的担优 其次 教师职能的特性 教师教育的标准拟出了 教育领域的基本职能 这些标准对职业培养与职业 生涯都有着重要 的意义 并且能与职业后教育相衔 接 职能应该是与一个人的职业有关的能力 更应 被理解为是师范生在教师教育第一和第二阶段历程 中已获得 的能力 这种职能在每个个体身上完全可 以达到不同的水平 或者获得不同的发展 为了能掌 握这种达成度 人们强调把标准作为尺标 重要的是 在这样的关系中 允许存在职能 在特定领域 的能 力 和标准间的差异 标准是作为职能达成度的衡量 收稿日期 2006一0 2一2 8 作者简 介 吴卫东 196 7 一 女 江苏镇江人 袋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生 浙江教育学院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副教 外国教育研究 200 6年第9期 指标 为了使每个师范毕业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 发展 标准作为一种尺标应该允许量化或标准化 这 就意味着 必须界定怎样是不合格的 怎样是最低标 准 内容应该是什么 教师教育被广泛理解为既包括教师的职前培养 阶段 第一和第二阶段 也包括在职阶段的学习行 为 职初阶段的教育和职业后的继续教育 教师的 职业能力应该在教师职前教育阶段打下基础 教师 职前教育的 目标不是使毕业生拥 有完美的职业能 力 成为老练的教师 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在人职以后 第一年 自身慢慢形成的 形成的方式方法深受职 前教育的影响 在开展讨论 的同时 联邦政府正在考虑使制定 出来的标准适应教师教育 它主要涉及在教师职业 学习阶段 职业准备阶段和教师职业后教育阶段的 学习顺序 此外 标准及其推行将遵照教育科学的发 展规律 并得到联邦学校实践的检验获得进一步的 完善 二 德 国教师教育新标准的内涵 一 教师教育的标准 文化教育部会议解释了教师们应该达到的教师 教育标准的具体要求川 文化教育部会议同时把标准 与已有的制定联邦教育和教养目标的学校法规联系 起来 职业培养应符合已有的学校教育目标 这在文 化教育部长和教师联合会主席的联合声明中得到了 详细的阐述 1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 他们的核心任务 是制定目标 并根据教育科学知识安排计划 组织活 动 反思教学过程以及对学生个体的评语和系统的 评价 师资的职业水平决定了教学的质量水平 2 教师应明确 学校的教养任务与教学和学校生 活联系起来 与家长联系越紧密 教养工作就能开展 得越好 当出现教养间题与学业困难的情况时 教师 与家长双方必须相互沟通 共同寻找建设性的解决 问题的方法 3 教师应在教学中以及职前与职中资格颁发时 熟练 公正而有责任感地从事评价和咨询任务 对 此 教师较高的教育心理和诊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4 教师应不断地开发和使用自身的能力 如在其 他职业中接受继续教育 为了在从教过程中能获得 新的发展与新的学科知识 为此 教师应保持与校外 机构以及学劳动力市场的普遍联系 5 教师应参与学校发展 营造有益于学习的学校 文化和激励性的学校氛围 这种氛围也包括愿意接 受来 自校内外的评价 下面是为教师教育制定的标准 它涉及到教育 科学 这些标准表示了在教师学习与职前教育阶段 应达到的关键要求 并对教师的职能作了分类 二 教师的职能 范围 教师教育的标准详细描述了教师行为的具体要 求 它涉及到教师的职能 因此涉及到教师的能力 技能和观念 利用这些职能教师能胜任职业要求 从 这些努力获得的职能中可以得出所有的职前培养和 职业实习的要求 1 教育科学内容标准的基础 教师的职前教育分为两个 阶段 大学的职前教 育阶段 一般认为在高等师范学院接受 与职业准备 教育阶段 都由政府负责 这两个阶段不仅包括理论 部分 而且包括实践部分 并采用不 同的评价方式 第一阶段的关键是从理论推断教育实践 而第二个 阶段是把实践及其对实践的理论反思作为核心 大 学的职前教育和强化的 按计划安排的职业实习教 育间的关系应该是协调一致的 它们能共同达到一 种系统的经验与能力的构建 如果还有格外需要引 起关注的 那就是职业后教育应考虑成为教师教育 的第三阶段 这一点在下文中并没有专题加以论述 然而在教师职能的描述中 教师职业生涯的终身学 习也成为职能目标 对职业学校而言 获得能力一种重要的基础是 教育科学 它包含了科学 的原则 这些原则阐明了教 育与教养的过程 教 育的系统以及教育的外在条件 教师职能与标准的表述对教育科学而言要考虑到教 养和教学活动在专业内容上的变化 2 职前培养的关键 内容 教师职前教育中教育学 科课 程的内容要点如 下 l 教育与教养 在制度化的过程中 对教育与教 养活动进行解释与反思 2 教师的职业与角色 教师 专业化 以学习为己任 的职业领域 处理与职业有关 的冲突与决策的情景 3 教学论与教学法 教学与学 习环境的组织 4 学习 发展 和社会化 校内外儿童 与青少年的学习过程 5 成就激励与学习激励 成就 发展确匕 力发展的激励基础 6 区别 整合与促进 No 9 2 X 6 吴卫东 德国教师教育的新标准及启示 59 学校条件与教学的异质性与多样性 7 诊断 评价与 咨询 诊断与促进个体的学习过程 成绩的测量与评 价 8 交流 交流 交 往和解决冲突是教学与教育的 基本要素 9 媒体教育 在计划 教 学法和操作层面 使用媒体 r o 学校发展 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历史 某 所学校 的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发展 11 教育研究 教 育研究的目标与方法 解释与应用研究结果 3 教师教育中教育科学教学方法理论的立足点 教师职能的促进主要 l 通过口头的事例描述 具体的理论框架 2 通过文学或电影的事例以及通 过角色游戏和教学模拟展示理论框架 3 通过模拟 的 电影表演或者现场观察的方式分析复杂学校与 教学情景 并伴随着方法的解释 4 通过 录像分析的 应用 5 通过笔头练习 角色游戏 模拟课堂或 自然 的教学场景以及校外的学习基地开展个体理论计划 的试验与反思 6 在理论的帮助下对自我的学习经 验的分析与反思 7 通过在大学 职业准备与学校 中 试验与使用不同的工作 学 习方法和媒体技术 8 通 过开展与学校与教学有关的合作研究 9 通过在计 划中合作以及相互听课与共同反思 10 通过在第 一 第 二阶段中的学生合作与协调 三 教师的具体职能 以下的分类描述了教师职能的基本行为要求 这标准被分成两类 一类是理论性的 另一类是在教 师教育阶段应该达成的实践性的标准 当然不能把 他们割裂地加以理解 详见各表 表1职能领域 教学教师是专业的教学人员 职职能1 教师专业地 正确地制订教学计划 并能客观正确地加以实施 理理论教育环节的标准准实践教育环节的标准准 师师范毕业生 师范毕业生 1 1 1 了解有关的教育理论 理解教育与教养的目标以及批判性地反反 1 把专业知识与学科教学论点结合起来 并并 思思 由此得出的标准 能计划与实施课堂教学 2 2 2 了解普通与学科教学理论 知道在设计教学单元时什么必须得得 2 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以及学习与交流流 到到重视 的形式 3 3 3 了解不 同的教学形式与作业形式 知道如何依据目标与情景使使 3 在教学法意义上整合现代信息与交流技技 用用合适的形式 术 并反思自身的媒体运用的适恰性 4 4 4 了解媒体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以及在教学中依据目标与情景使使 4 检查 自身的教学质量 用用媒体 并了解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可能性与限制性 5 5 5 了解如何处理教学成绩与教学质量的评价 职职能 2 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景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师要激励学生学习并使他们能把所学知识加以联系与与 应应用 理理论教育环节的标准准实践教育环节的标准准 师师范毕业生 师范毕业生 1 1 1 了解学习理论与学习形式 1 针对不同的学习形式加以启发引导 提供供 2 2 2 知道如何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并帮助学生生支持 理理解与迁移 2 以如何掌握知识与获得能力的认识为基础础 3 3 3 了解学习与成就动机的理论 并知道如何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组织教学过程 职职能3 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作业的能力 理理论教育环节的标准准实践教育环节的标准准 师师范毕业生 师范毕业生 1 1 1 了解对学习成功与作业成就起积极作用的学习与 自我激励策 策 1 传授与促进学习与作业的策略 略略 2 传授学生自主学习 自我管理和合作学习 习 2 2 2 了解自主学习 自我管理 合作学习的方法 的方法 3 3 3 知道如何在教学中开发终身学习的兴趣与基础 60 外国教育研究 20 06年第9期 表2职能领域 教养教师从事教养任务 职能4 教师了解学生生活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理论教育环节的标准 师范毕业生 并在学校环境的影响下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实践教育环节 的标准 1 了解发展 的教育学 社会学与心理 学理论和儿童与青少年的 社会化过程 2 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尽可能提供教育 学 的帮助与预防措施 3 了解在实施教育与教养过程中的跨文化程度 4 了解教育与教养过程中性别差异产生影 响的意义 师范毕业生 1 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供教育学的 帮助与采取预防措施 2 为个别学习提供支持 3 在每个学习小组中 关注文化与社会的多元 化 职能5 教师传授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并支持学生 自主评价与 自主行为 蓬 派鞍 青环书的标准 1实践教育环节的标准 师范毕业生 1 了解与反思民主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并加以传播 2 知道如何促进学生的价值观与自主评价和自主行为 3 知道如何在学生的危机情景与选择情景中提供支持 职能6 教师发现在学校与课堂中解决困难与冲突的立足点 理论教育环节的标准 师范毕业生 1 利用交流与交往知识 尤其应关注 师生之间的交往 2 了解师生对话 的规则 了解那些在课堂 学校和与家长交往 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基本的交往原则 3 了解儿童与青少年期存在的危机以及预防与干预策略 4 分析冲突并了解建设性地处理冲突情景与暴力行为的方法 师范毕业生 1 反思价值与价值观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2 逐步让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评价与自主行为 3 采用与冲突规则的建设性交往形式 实践教育环节的标准 师范毕业 生 1 在课堂与学校中构建社会关系与社会学习过 程 2 构建学生之 间的交往规则并加以实践 3 在具体情景中运用冲突预防与解决的策略和 具体方法 表3 职能领域 评价 教师应从事公正而富有贵任感的评 价 职能7 教师应诊断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的目标达成 为学习者与他们的父母提供咨询 理论教育环节 的标准 实践教育环节的标准 师范毕业生 1 知道 不同的学习起点是如何影响教 学过程 并在教学中加以关注 2 了解高智商与天才学生的不 同表现 形式 以及对学习与作业的干扰 3 了解学习过程诊断的基础知识 4 了解学生与父 母咨询的原则与立足 点 师范毕业生 1 认识学生的发展水平 学习潜能 学习障碍与学习进步 2 认识学习的起点并使用特殊的促进策略 3 认识天才学生并了解促进策略 4 面对面地制定学习策略与学习要求 5 使用适合情景的不同的咨询形式 区别咨询的功能与评价的功能 6 在咨询与建议过程中学会与同事合作 7 在提供咨询的过程中学会与其他机构的合作 职能8 教师应掌握对学生成绩简明易值的评价标准的基础知识 理论教育环节的标准 实践教育环节的标准 师范毕业生 1 了解成绩评价的不 同形式及其优缺 点 2 了解成绩评定的相关系统 仔细考 虑其相斥性 3 了解成绩评定的反馈原则 师范毕业生 1 设计符合标准的作业 并 以适合作业者的形式表达 2 使用与专业与情景相符合的评分模式与评分标准 3 与同事相互沟通评价原则 4 创设适合不同学生的评分与评价形式 并指明继续学习的视角 5 利用学生的成绩评定作为自身教学能力的建设性的反馈 No 9 2 X 6 吴卫东 德国教师教育的新标准及启示 表4 职能领域 创新教师应不 断地开 发 自身 的能 力 职能9 教师应意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理论教育环节的标准 师范毕业生 并理解作为一种公众职业所特有的责任与义务 1 了解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基础以及学校的组织 2 了解职业 的法律条件 例 如基本法和 学校法 规 3 反思与职业有关的价值观和态度 4 了解重要的职业压力的研究成果 职能1 0 教师应理解 自身职业的终身学习任务 理论教育的标准 师范毕业生 1 了解 自我和他人评价的方法 2 理解和评价教育研究成果 3 了解学校中的组织条件与合作结构 实践教育环节的标准 师范毕业生 1 学会处理职业压力 2 有效且经济地使用 工作时间和工作手段 3 把善意的作 为教学发展与缓解工作压力的咨询应用 于实 践 实践教育的标准 师范毕业生 1 反思自身的职业经验 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 并能从中得 出经验教训 2 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利用教育研究成果 3 向自身及他人展示自己的工作与成果 4 进行反馈并利用他人对此的反馈意见 充分利用他们的教 育工作 5 利用合作方法 6 了解与利用教师团队的相互支持的方法 7 利用各种提供的正式与非正式 个体与合作的继续教育的 服务 职能11 教师应参与学校的项目与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理论教育的标准 师范毕业生 1 了解与思考不同学校类型 形式和教育过程的 特殊教育任务 2 了解学校发展的目标与方法 3 了解成功合作的条件 实践教育的标准 师范毕业生 1 使用针对学校发展开展的教学与教育研究的成果 2 使用教学与学校内部评价的经验与工具 3 合作地设计学校的项 目和计划并加以实践 4 促进小组获得良好的工作业绩 三 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首先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趋势 教师教育作为学 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工程 逐渐成为全球性的话 题与焦点 而就目前的状况来看 我国的教师教育基 本上还是一种 终结性 的教育 职前与职后脱节 条 块分割 机制机构分离 课程体系各自为政 低水平 重复 其严重的不足与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是资源配置不合理 处于这种条块分割的教师教育 系统内的各类学校 如师范院校与教育学院相互难 以沟通 给管理上带来一定的困难与障碍 也造成了 教育资源的浪费与闲置 二是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 培训分离 造成教学 内容 教学技能培养等方面与教 育实践相脱节 三是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在教 学水平上的倒挂 同时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因 此 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关注 的焦点t 5 一体化 的教师教育至少包括两层含义 l 职前培养 人职教育 职后提高的一体化 即学历教 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 2 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 一体化 即师范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 德国教师 教育标准虽然主要是针对师范生而提 但联邦政府 正努力使标准适合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的需要 这为 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外国教育研究 20 06 年第9期 其次 整合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理论知 识是在经验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推理把握了对象的 本质和规律的系统化知识 但由于理论知识对教师 而言是间接经验 因此它们是抽象的 艰涩 的 教师 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如果没有以案例为支撑 那很可 能是肤浅的 实践知识通常被认为是从实践中获得 并在实践中得到确证的知识 教师的实践知识主要 是通过课堂中的实践经验而不是正规培训获得的知 识 然 而教师的实践知识往往是感性的 片段的 有 价值的教师个人教育知识应该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 识的整合 德国教师教育新标准详细描述了教师职 能的理论教育环节和实践教育环节的对应与整合 这充分体现了对教师教育实效性的追求 值得我们 深思 再次 强调多元化的情景教学 教师教育在教学 方法层面的滞后是毕业生无法迅速适应基础教育变 革的重要原因 因为高校教师们已习惯于大信息量 的讲授法 对于教育活动的多元价值缺乏深人思考 同时 由于高校的评价机制无法吸引教师开展教学 方式与方法的研究 因此教师教育方式方法的多元 化是使教师教育变革从理想走向现实的重要切人 口 德国教师教育标准倡导多元化的情景教学 如通 过口头的事例描述具体的理论框架 通过文学或电 影的事例以及通过角色游戏和教学模拟展示理论框 架 通过模拟的 电影表演或者现场观察的方式分析 复杂学校与教学情景 并伴随着方法的解释 通过录 像分析的应用 通过笔头练习 角色游戏 模 拟课堂 或 自然的教学场景以及校外的学习基地开展个体理 论的试验与反思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 与方法拓 展了教师教育的视野 更需要那些热衷于教师教育 的人们为之付出热情与智慧 参 考文献 l 2 3 4 SJ S ekr e t a r i at de rst andigen K On f e r e nz de r K己tu smi nister de r 肠 nder ind e r B u nde s化Pu b l i kD e ut sehla n d St a nda r d s 犯r die 玩hr et hil d ung BUd un 罗w i sse n seha f t en Be s c h l us s de r Ku l tu s而nist er ko n f e r e nzvom 16 12 2 X 抖 J Z e it s chr i f t 犯rP adg o g ik 2 X 5 4 2 80 29 0 Sabi n e R e h D i e B eg r U ndungv o n St a nda r d s i n d e r 比hr et hil d u ng J Z e it s ehr i f t 印 r Pa dgogik Mar z lA Pr i lZ X 5 5 259一2 65 Fr itzo ser S chr i l l e s T h e or ie罗z e 脱 o d er w ar u m St a nda r d s gewo l l t seinso l le n J 友h 日 Chr i f t 俪 Pa dg og ik Ma 司Apr il 20 05 5 2 66一274 Ew目d T e r b ar t St a ndar d s 犯rdi e 玩肠山ddu n g一i n K o m ment a r J Z e it s e hr i f t犯rP日dg ogik M肚公APr i lZ X J5 5 275 27 9 刘微 我国教师教育改革走向 N 中国教育报 2 X 2 0 4 一21 4 N ew Cr i te ria f o r T e a ehe r Edu c a t i on inG e r m a n y an d The i r l i n Plic at i ons WUW e id o n g F ac u lty of Eduea t ion alMa n 吧em e nt Zhe jia ngEdu e ati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