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doc_第1页
乳酸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doc_第2页
乳酸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doc_第3页
乳酸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doc_第4页
乳酸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乳酸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来源: 发布时间: 2011-05-10 10:04901 次浏览大小:16px14px12px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孙迪博士乳酸菌是一类能以糖为原料,发酵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总称,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和其他与外界相通的生理环境中,许多食品、饲料,以及自然界的许多物料中也有乳酸菌存在。乳酸菌都是革兰氏阳性菌,最新的研究资料将乳酸菌分为23个主要的属,包括220多个种。在这些乳酸菌属中,以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粪链球菌属与人畜机体保健最为密切。在胃肠道400多种厌氧或好氧微生物中,乳酸菌约占10,是肠道正常菌群的主要成员。作为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乳酸菌担负着人畜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具有调节机体胃肠道正常菌群,保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阻止病原菌对肠道的入侵和定植,抑制病原菌和抗感染,预防和抑制肿瘤的发生,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合成氨基酸和维生素,降低胆固醇,抑制内毒素,延缓衰老和抗辐射等作用 1。 1、乳酸菌的生理作用2511、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在健康动物的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各种菌群的种类、数量和定居部位是相对稳定的,它们相互协调,互相制约,保持着相对良好的平衡,共同形成一个微生态系统,维持着动物的生长和生产。如果由于抗生素、放疗、化疗、应力、年龄和饮食等应激刺激时,这种菌群平衡遭到破坏,使菌群失去平衡。菌群一旦失去平衡,则引起消化机能紊乱,抑制生长发育,严重的则可能导致这样或那样疾病的发生。动物摄入乳酸菌后,通过乳酸菌的粘附和定植,消化道内的有益菌群得到了有效补充,使优势菌群在数量上和作用强度上占绝对优势,可以达到恢复宿主抵抗力,修复肠道菌群屏障,治愈肠道疾病的作用。其作用机理是:直接参与构成肠道定植抗力,阻止病原菌的定植和入侵。 对肠道有营养作用,有利于肠道屏障的修复。 增强宿主吞噬细胞的活力,从而提高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感染能力。 间接抑制肠道革兰氏阴性菌的过度繁殖,调整菌群失调。乳酸菌除具有粘附作用外,还能产生非常重要的抑制物质,以调整菌群之间的关系,维持和保证菌群最佳优势组合及这种组合的稳定性。乳酸菌产生的主要抑制物质有: 乳酸和醋酸:降低肠道内pH和Eh,使肠内处于酸性环境。对致病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付伤寒杆菌、弯曲杆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拮抗作用。低PH值和Eh能促进肠道蠕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防止致病菌的定植。 过氧化氢:抑制和杀灭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类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使有益微生物在细菌种间的相互竞争中占优势。 细菌素:产生类似细菌素的细小蛋白质或肽类(如乳酸杆菌素、双歧菌素和乳链球菌素),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如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以及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有拮抗作用。 胞外糖苷酶:可降解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复杂多糖,而这些糖是潜在致病菌和结合细菌毒素的受体,通过酶的作用可以阻止潜在致病菌及其毒素在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和侵入。 乳酸菌通过以上机制,呈优势生长,抑制病原性细菌的过度繁殖,使肠道菌群的微生态系统达到正常的平衡。1.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一方面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它能在肠道内定植,相当于天然自动免疫。加之它们还能刺激腹膜巨噬细胞、产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分裂、产生抗体及细胞免疫等,所以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当异物侵入机体时,被乳酸菌激活的免疫细胞,有增强机体对异物产生抗体的作用。1.3、具有抗变异原性乳酸菌的细胞壁对氨基酸加热分解物和挥发性N亚硝基胺化合物具有极高的吸着率(98以上)。细胞壁对这些变异原和致癌性物质的吸着现象,主要是与细胞壁的肽聚糖有关,推测这是由于肽聚糖与这些物质的离子性吸附所致。目前认为,乳酸菌的抗变异原性功能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作用: 许多细菌的细胞壁均具有与变异原性物质和致癌物结合的性质,而乳酸菌细胞壁的这种性质更为显著,其结合能力比其它细菌更高。 死亡的乳酸菌菌体也具有这种能力,活菌与死菌对变异原物质的结合能力没有明显差异。 细胞壁与变异原的结合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这种结合非常稳定。 乳酸菌的抗变异原性,是由菌体直接作用于变异原,使变异原不能活化从而减弱和消除变异原物质的毒害作用。1.4、提高营养利用率、促进营养吸收乳酸菌的营养作用表现为: 发酵后产生的乳酸,使钙、磷、铁等元素处于离子状态,可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有利于骨骼发育,还可防治由于缺铁、缺钙引起的贫血病和软骨病。 乳酸菌中乳糖酶活力高,将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葡萄糖经发酵作用转变为乳酸等小分子化合物,半乳糖部分吸收进入机体,成为脑苷脂和神经物质的合成原料,促进脑组织发育。 乳酸菌具有磷酸蛋白酶,能分解乳中的酪蛋白成为微细的奶酪脂肪肽和氨基酸等,提高了蛋白的消化吸收率。 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消耗部分维生素,同时也合成叶酸等B族维生素。有机酸使PH值降低,增加肠内B1、B6和B12的稳定性。1.5、降低胆固醇乳酸菌的代谢能显著减少肠管对胆固醇的吸收,从而导致机体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下降。同时乳酸菌吸收部分胆固醇并将其转变为胆酸盐排出体外。1.6、改善动物生存的体内外环境乳酸菌参与消化道有益菌群与致病菌群之间生存和繁殖的空间竞争、时间竞争、定居部位竞争以及营养竞争,限制致病菌群的生存和繁殖。有益菌在消化道内生成致密膜菌群,形成微生物屏障,一方面抑制消化道黏膜病原菌,中和毒性产物;另一方面还可防止毒素和废物的吸收。动物粪便中有相当数量的含氮物质,极易被细菌分解产生恶臭味,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臭气中含有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还能严重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长。有益微生物可与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协同作用,有效增强肠道的活动功能,从而提高蛋白的利用率;还可阻止外来有害菌的侵袭,竞争性的排斥或抑制肠道内的原有腐败菌群,减少蛋白质向氨及胺的转化,使肠内和血液中氨或胺的含量下降,减少粪便排除体外的致病菌产生氨等有害气体,从而净化了体内外环境,减少疾病发生,改善饲养舍内空气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1.7、减少抗菌药使用,改善肉的品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弊端日益表现出来,饲料中盲目使用抗生素会造成对畜禽的危害同时危害人类健康,进而污染环境。具体表现在: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由于它的定植性、排他性,破坏了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由于药物残留直接威胁着人类健康,人们得病后抗生素的用量成倍增加,甚至发展到抗菌素药物无效的程度;泛用抗菌素药严重的污染了环境,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乳酸菌能够代替抗生素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使抗生素等抗菌药用量减少,动物产品的药物残留量降低,这在绿色食品发展中越来越受重视。同时由于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不仅使动物生长快,而且体内大量有益的微生物活化作用改善了肉的品质。乳酸菌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但人们对乳酸菌益生素的研究却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目前,乳酸菌益生素的保健功能已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乳酸菌的生理功能,乳酸菌正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畜禽饲料等方面。2、乳酸菌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2.1、在养鸡业的应用优势鸡饲用适量乳酸菌,可避免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的应激,如饲养密度过大、免疫、过冷、过热、惊吓、换料、噪音以及圈舍的卫生状况等引起的鸡消化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生,维持鸡消化道菌群的正常平衡;提高雏鸡成活率,降低雏鸡腹泻等肠道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使雏鸡绒羽换长较快,新羽光顺,紧贴体表,发育整齐;提高蛋鸡产蛋率,降低异常蛋数和破损率;提高肉鸡日增重;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饲料报酬;降低鸡舍氨浓度,净化鸡舍环境,改善鸡群健康状况;降低鸡蛋、鸡肉中胆固醇含量,避免因大量使用化学药物、抗生素药物造成的药物残留和污染,提高鸡产品品质。乳酸菌在家禽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2、饲喂方式饮水饲喂和拌料饲喂。 2.3、应用实例刘卫东6(1999)等在鸡饮用水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含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等菌种,饮水中添加量0.2%),产蛋率提高3.1%,发病率下降4.05%,死亡率下降3.35%,蛋壳厚度0.01毫米。周霞7(2001)等使用乳杆菌(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动科系提供,活菌数为40亿/mL,添加量为0.2%)产蛋率提高4.01%,料蛋比减少1.12%。陈少敏等8(2000)使用由黑龙江三江生物制品厂提供的抗痢宝号(以中国株嗜酸乳杆菌、苏联株嗜酸乳杆菌、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4株为主,枯草杆菌为辅制成的混合活菌制剂)和抗痢宝(专用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生物添加剂)结果发现:28日龄、49日龄成活率分别提高1.71.8%和2.23.1%,平均只重分别提高2.22.3%和4.64.63%。周霞9(2001)等使用乳杆菌和乳杆菌(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动科系提供,活菌数为40亿/mL,添加量为0.2%)进行了雏鸡腹泻的防治及增重实验,腹泻发病率分别降低1%和1.5%;腹泻治愈率均为100%,比土霉素组高出14.3%;23日龄体重增重显著,乳杆菌、乳杆菌和土霉素三组平均体重分别为40.11克、43.71克和30.17克。张以芳等10(2000)进行了复合乳酸菌活菌制剂饲喂雏鸡试验。将1日龄雏鸡分为A、B、C、D、E五组,A组饲喂4株乳酸杆菌,B组饲喂腊样芽孢杆菌,C组饲喂4株乳酸杆菌和腊样芽孢杆菌等量混合液,A、B、C三组均为每天一次饮水中饲喂菌液1mL(含活菌10亿),连喂14天;D组为土霉素组,每只每天0.02g;E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试验各组成活率比对照组高10%13%。A、B、C组平均增重比对照组高7.23%、4.17%、8.20%,比土霉素组高3.1%、0.2%、4.1%。试验各组饲料报酬比对照组改善11.7%、8.9%、12.5%、7.81%,A、B、C活菌制剂组与土霉素比较饲料报酬差异不显著。饲喂活菌制剂的A、B、C组均能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及ANAE阳性淋巴细胞百分数,而饲喂土霉素的D组没有提高,说明活菌制剂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率。用沙门氏菌进行攻毒试验,对照组全部发病并有80%死亡,而A、B、C、D各组只有个别发病,症状较轻,无死亡现象。刘福柱等11(1995)进行了在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对雏鸡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与对照组(抗菌素组)相比,添加乳酸菌的试验组雏鸡绒羽换长较快,新羽光顺,紧贴体表,发育整齐,平均体重提高8.4%11.5%,饲料转化率提高13.8%21.3%,平均每只鸡多盈利0.381元。同时乳酸菌剂与抗菌素在预防雏鸡常见病尤其是鸡白痢方面效果相当。郭延军12(2000)使用由健康成年母鸡肠道中分离筛选出的一株性能良好的乳杆菌(LB-9703,活菌含量6109个/mL)制剂对出壳雏鸡进行鸡白痢预防试验,结果表明:LB-9703可有效地预防雏鸡白痢,减少死亡,显著地提高雏鸡成活率(96.97%98.12%)。并达到了与抗菌药物同样的功效(P0.05)。饲喂方式:用LB-9703制剂饮水(5%葡萄糖水稀释)预防雏鸡白痢,使用剂量0.1mL。李庆珍13(北京丰台兽医站)利用乳酸菌制剂在5个养殖场进行雏鸡成活率试验,试验雏鸡51231只。饲喂方式:试验组:从一日龄起,以乳酸菌制剂喂雏鸡,连服三天,每天喂一次,饮水和拌料均可,隔三天再服三天,再隔五天再服三天,乳酸菌服用剂量为每1000只鸡20mL(10亿个菌)。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给雏鸡服抗菌素。结果:饲喂乳酸菌组平均死亡率3.5%,饲喂抗菌素组死亡率6.8%,乳酸菌组比抗菌素组成活率提高3.3%。王会娟等14(1998)用不同浓度的乳酸菌饮水剂对雏鸡的生长和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了0.05、0.l、0.5三种不同浓度均能提高雏鸡成活率,且0.1效果最好;在饲料被污染的情况下(饲喂大肠杆菌),0.1浓度组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效果更为突出,比0.5和0.05浓度组提高20个百分点(PO05)。试验组饲料消耗比对照组分别低8.75和15.62,乳酸菌制剂可明显降低肉鸡生产的饲料成本。 刘永杰等18对雏鸡饲喂乳杆菌培养物后,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观察雏鸡盲肠主要正常菌群定植及雏鸡抵抗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后饲喂乳杆菌组同未饲喂乳杆菌组相比,雏鸡盲肠内正常菌群有一定变化,大肠杆菌数明显降低(P0.01),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明显增加(P0.05)。蛋壳厚度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蛋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菌剂可明显提高夏季蛋用鹌鹑的蛋壳厚度和饲料效率。3、乳酸菌在养猪业中的应用3.1、在养猪业中的应用优势3.1.1、乳酸菌对怀孕母猪的影响新生仔猪微生物主要来源于母猪阴道和粪便及环境中的微生物。在母猪妊娠后期,特别是产前一个月,直接在母猪饲料中添加乳酸菌,有利于净化母猪肠道内外环境,从而减少仔猪从母猪奶头、粪便及场地、用具等接触到致病性微生物的机会。同时,饲喂怀孕母猪乳酸菌还可提高产仔数,降低死胎率及增加初生重。3.1.2、乳酸菌对新生仔猪的影响仔猪黄白痢是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的重要疾病之一,严重地降低了规模化猪场仔猪的成活率,通过口服乳酸菌,使乳酸菌吸附在小肠绒毛上,从而减少致病菌在小肠绒毛上的粘附量,控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繁殖,减少腹泻病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3.1.3、乳酸菌对断奶仔猪的影响早期断奶能够提高母猪的繁殖利用率和畜舍利用率,减少疾病由母猪向仔猪的垂直传播。但由于早期断乳受环境、饲料营养、群体等条件的变化,断奶仔猪出现应激,常导致日增重减少,采食量降低,腹泻、体弱、生长停滞甚至死亡等“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的发生,因此培育健康仔猪是发展养猪生产的基础。限制断奶仔猪生长的因素有:消化酶分泌量低,吸收力降低,分泌酸能力减弱,从母乳获得的有益物质被切断,饲料采食量不足,饮水量不足,饲料原料的抗性等。乳酸菌可以促进仔猪肠道中有益菌群的繁殖,抑制有害菌群,建立良好的微生态环境,促进仔猪免疫系统和酶系统的发育及健全,满足仔猪在断奶应激状态下的需要。3.1.4、乳酸菌在育肥猪饲料中的应用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乳酸菌,能较大幅度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同时,减少抗生素的残留对畜产品的质量和风味的影响,改善了肉的品质,可生产出无公害的肉类产品。3. 2、喂养形式在养猪业中乳酸菌有以下几种饲喂方式可以直接混入饲料,食用后发挥其益生菌功能;可以直接混入水中,通过饮水摄取,发挥其功能;可以先将食物与水混合,再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后喂养,这种饲养方式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养猪业的趋势。3. 3、发酵液体饲料在养猪业中的应用近几年内,报纸和专业杂志不断报道采用发酵液体饲料喂猪的优越性。喂饲发酵液体饲料对食品安全的重要贡献正备受人们的关注。发酵液体饲料就是将饲料和水按适当比例混合,接种选择的乳酸菌,并仔细地控制发酵条件而生产的一种酸性食品。这种饲料容易被猪接受,可提高饲料摄取率、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改善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肠道微生态环境,达到防病治病、降低死亡率的目的。发酵液体饲料的有益作用:在经过发酵的液体饲料中,含有大量的乳酸,高浓度的乳酸抑制了饲料中沙门氏菌的繁殖。由此,在食物链的起始端就几乎消除了致病沙门氏菌。发酵液体饲料影响母猪的初乳质量。饲喂发酵液体饲料的母猪初乳与饲喂干饲料母猪初乳相比,具有更强的促肠上皮细胞和血浆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活性。这种具有较高促进有丝分裂活性的初乳通过维护肠黏膜的完整性而具有加速新生猪肠胃道发育的功能,加强了幼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品质好的发酵液体饲料可给予刚断奶的仔猪以特殊的益处。液体饲料可以缓冲断奶猪采食液体母乳到固体干饲料的过渡,避免早期断奶综合症的发生。提高仔猪断奶后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发酵液体饲料提供酸性食品,这有助于控制饲料和猪肠道中的致病菌,减少仔猪断奶后的腹泻频率,同时乳酸饲料还可促进胰液的分泌,提高了幼猪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饲料中大量活性乳酸菌还对含量较低的肠道原著有益微生物菌系具有良好的补充作用。发酵液体饲料消化率的提高减少了氮和其它一些产生臭味的原料物质的排泄,并能减小粪水的粘性、促进臭味物质或其先体物质的降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饲喂发酵液体饲料还可以减少抗生素的添加量,从而减少其排放污染和在畜体中的残留。 3.4、应用实例穆新元等20(1999)对出生3天后的仔猪连续三天口服0.8和1.2毫升乳酸菌(辽宁大学生物系提供,活菌数0.05亿个/毫升),从试验结果看出:发病率减少7.8%和16.7%,死亡率减少6.7%和10%,日增重分别提高11克和44克。对一个年产2万头肥猪的猪场,采用乳酸菌来控制仔猪腹泻,一年可增加收入约50万元。王平等21(2000)应用生芽孢乳酸菌TPY-211口服液(北京农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活菌数为3108/ml,杂菌少于1000个/ml,无致病菌)饲喂新生仔猪,并于3、5、7日龄采集粪样,测其大肠杆菌数。在第5及第7日龄时,试验组大肠杆菌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发生腹泻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对预防7日龄内仔猪腹泻有明显效果。潘穗华22(1999)选用广州市希普生物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仔猪型生菌素(普乐宝)对28日龄断奶仔猪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增加0.112g,节省饲料7.3%,每头猪可多收入14.54元,且试验猪只皮肤红润、毛色光亮、精神状态好。韩春艳等23(2003)应用乳酸杆菌制剂(嘉应学院生物系试验室研制,活菌数为1108/g)研究了乳酸杆菌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饲喂方法:在出生进食母乳前喂服以生理盐水稀释的乳酸杆菌粉剂,剂量107个kg体重。并在整个试验期每天以相同的剂量喂服1次。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出生早期饲喂乳酸杆菌可明显提高断奶前仔猪的生长速度;仔猪断奶前饲喂乳酸杆菌可明显控制黄白痢的发生;仔猪断奶后饲喂低剂量的乳酸杆菌,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减低。张志龙24(2003)进行了乳酸杆菌对仔猪生长效果的试验。乳酸杆菌(由台湾客商提供),供试猪按出生先后,18窝为试验1组,916窝为试验2组,1724窝为对照组。试验1组将乳酸杆菌按50mg头日混匀于饮水中用饮水槽给喂,试验2组将乳酸杆菌按5Omg头日混匀于基础日粮中用补料槽给喂。对照组只喂基础日粮。结果表明:给仔猪添喂乳酸杆菌能显著提高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采用饮水和拌料供给窝平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l1.92和10.53,料重比分别提高10.7和11.1;添喂乳酸杆菌能使仔猪少患白痢和腹泻,降低断奶应激反应,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促进仔猪健康生长。试验l组和试验2组仔猪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7和6.9个百分点。肖驰等25(1997)进行了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对生长猪的效果试验。试验用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酸链球菌和酸奶菌(活菌量达10亿/克)。动物:选择体重45千克左右的杂交猪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其中A组为保加利亚乳杆菌组,B组为乳酸链球菌组,C组为酸奶菌组,D组为对照组。试验方法:试验猪单圈饲养,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试验期为60天,期间每组每头喂制剂5克(上、下午各2.5克),对照组服牛奶碳酸钙干燥物5克。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酸链球菌和酸奶菌种都具有提高日增重(6.222.7)和饲料利用率(2.1212.49)的作用,酸奶菌促生长效果特别突出,其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2.7和10.48。顾方鸿等26进行了肉猪乳酸菌添加效果试验。乳酸菌粉剂由宁波保税区万国国际工贸有限公司提供。试验选用50日龄的大长杜梅四元杂种商品猪44头。随机分为二组。两组配方相同,试验组另添加0.15乳酸菌粉剂,对照组不含乳酸菌,进行饲养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组的日增重(634.3 g)分别比未添加组(546.4 g)提高16.1(P0.01),差异及显著;料重比减少18.5,头均毛利增加73.37元;在抗病能力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法国南部某养猪场27饲喂发酵液体饲料前后猪生产性能改善情况:性能饲喂发酵液体饲料前饲喂发酵液体饲料后肠毒血症经常发生没有发生,死亡率 3.3% 2.4%,100公斤日龄 168天 162天日增重 795克 832克料/肉比 2.95 2.82瘦肉率 59.7% 59.6% 参考文献1陈世琼,张篪,李平兰.特殊性能乳酸菌在治疗仔猪腹泻中的应用前景.饲料研究,2003(1):2022. 2 杨汝德,陈琼,陈惠音.乳酸菌发酵制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3 19(总77):7983.3刘海军,鲁春刚.乳酸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饲料广角,2005(10):2526.4 赵红霞,詹勇,许梓荣.乳酸菌的研究及其应用.江西饲料,2003(1):912.5 刘静,张日俊.乳酸菌在畜牧生产中的开发与应用.中国动物保健,2005(4):3436.6 刘卫东,王章存.微生态制剂饲喂产蛋鸡的效果.饲料工业,1999(9):1617.7 周霞等.乳杆菌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甘肃畜牧兽医,2001(1):12.8 陈少敏等.“绿色”肉仔鸡饲养试验.中国家禽,2000(12):27.9 周霞等.乳杆菌及乳杆菌微生态制剂对雏鸡腹泻的防治及增重试验.甘肃畜牧兽医,2000(4):89.10 张以芳等.用筛选的乳酸菌复合活菌制剂饲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