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1页
南京市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2页
南京市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3页
南京市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4页
南京市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二语文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题2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滑稽(j) 缧绁(xi) 惩创(chung) 夭阏()B攒射(cun) 禊事(x) 呼啸(xio) 槛阱(jin)C醴酪(l) 蓑鲉(shui) 琥珀(p) 谂知(shn) D分歧(q) 玉醅(pi ) 紫绡(xio) 癸丑(gu)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萌孽 曼妙 旋涡 黯然泣下B寥落 绯红 枯槁 举案其眉C慰藉 幅员 踌躇 陨身不恤D怯懦 坳堂 瘟疫 蝇头微利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志怪:记载怪异之事其正色邪:严肃的样子 意气勤勤恳恳:诚恳的样子B修列:著述,编著鼓枻而去:桨 数数然:急迫用世,谋求名利的样子C品类:物品,物类穷发:在困境中奋起 以头枪地:同“抢”,撞击D曼辞:美饰的言辞于时俯仰:应付,周旋 腹犹果然:确实如此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 ,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这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 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然而, 宇宙毁灭了他,人 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 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A坚韧 肆意 虽然/却/虽然/而B坚忍 任意 纵使/却/因为/而 C坚忍 肆意 纵使/却/因为/而D坚韧 任意 虽然/却/虽然/而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何必用舞台上的有声有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B义门是陈村最古老的建筑,与义门形影相吊的是其左侧立着的一株无枝无叶的老树。C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D国民党反动派即便是在日薄西山之时也没有停止对共产党人的迫害。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在结构上基本形式是四折戏加一个楔子,在演员的表演方面已具有唱念做打的表演特点,角色也有末旦等扮演,在中国戏曲史上成就突出,著名的作家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王实甫的西厢记望江亭。B叶圣陶,我国现代小说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C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他著名的四大悲剧。D代表庄子思想的作品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它们又可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其中内篇一般被认为是庄子自著。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目。(10分)(一)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二)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7对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妻子:妻子和儿女B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沉溺:陷入不良境地,不能自拔C且夫臧获婢妾 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D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淈:搅浑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分)A仆虽怯懦 B所以隐忍苟活 虽世殊事异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C安能以身之察察 而能与世推移 仰观宇宙之大 摇尾而求食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每句2分,共6分)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10请分别从两段文字中找出司马迁“苟活”、屈原“赴死”的原因,用原句回答。(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每题2分,共6分)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得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提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我开始观察的时候,便觉得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会给了解这个难题的问题提供良好的机会。结果没有使我失望,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11达尔文认为,研究物种起源的问题应采取什么方法?12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13第二段中加点词“指导”能否换成“证据”?为什么?三古诗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14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2 分) 15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分) 四名句识记。(5分,每句1分)16亦欲以,成一家之言。17青山阁送行,梳林不做美,。18既无伯叔,终鲜兄弟;,。19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20野马也,尘埃也,。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125题(共 12分)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数有战功,迁裨将军。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张辽传)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 从事:刺史的下属官吏B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谢:感谢,道谢C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比:等到D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 椎: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椎击杀2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以:以兵属董卓 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B乃:众心乃安 乃聚辽数重C函:函梁君臣之首 署函边曰:“贼来乃发。”D夺: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也23下列句子正面体现张辽胆识的一项是( )(2分)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A B C D2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张辽之所以敢“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是因为昌豨已与张辽暗中约降,所以是万无一失的。B张辽约降昌豨一事充分表现了他的见识与胆略,当曹操责怪他“此非大将之法”时,他的回答表现了他不居功的优秀品质。C“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充分显示出了将士们对张辽的信任,也传神地写出了张辽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后文“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也为此作了有力的注脚。D张辽先后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和曹操手下做过事,最终在曹操麾下成为一代名将。25将下列文中有下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共16分)悲 悯 的 月 光张佐香有人问托尔斯泰,如果你看见一个坏人,正举起一个小孩,要往地上摔,唯有对那那个家伙射击才能挽救小孩的无辜生命。这时,你射击还是不射击?这个命题集中体现了人类在伦理和精神上的矛盾。俄罗斯女青年微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并且慷慨陈述选择的理由。1877年7月31日,被囚禁的进步大学生波古柳波夫因在彼得堡市市长特列波夫面前没有行脱帽礼,遭到毒刑拷打。薇拉愤慨至极,她朝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射出了一颗子弹,并当场被捕。审判席上,薇拉再次指控特列波夫惨无人道的暴行:“迫使一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再次接受鞭笞和酷刑,这是多么残忍我觉得绝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件事无声无息地过去。如果保持缄默,特列波夫依旧会有恃无恐地一次又一次滥施淫威。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向世人证明:绝不能让这个残酷凌辱人类个性的人逍遥法外举起手来,向一个人开枪这是可怕的,但我意识到必须这样做。”薇拉射击并非出于私心和复仇,而是为了另一个人的思想和名誉。她的动机中有一种正直而崇高的热忱。这个少女勇敢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毅然决然地弯下食指,制止践踏凌辱人类尊严的行动。她的食指,担负起了整个时代的职责。在辩护律师据理力争下,薇拉幸运地得以释放。薇拉的行为蕴藏着惊人的力量和决绝的信念。她是真理和道义的承载者。她对犯罪个体的射击表达了她对人类苦难最大的悲悯和承担。我的目光抚摸着“悲悯”一词,品味着它的硬度和光亮。德国的舒和兄妹汉斯和索菲,为了阻止希特勒的暴行,散发反纳粹传单,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妹妹索菲在笑赴刑场时说:“如果我们的行动能唤醒千百万人民,那么我们虽死何憾?”哥哥汉斯在临死的一刹那,高呼“自由万岁!”青春而高贵的头颅随着黑亮的铡刀落下,定格成为一种永恒的背景。他们炽热殷红的鲜血在阳光中洒向历史深处。人类之所以浸泡在连绵不绝的战争、迫害、屠杀、腐败的血海与黑暗中,还能焕发出如此迷人的光彩,就是因为我们有薇拉和舒和兄妹,还有那个“流血请自嗣同始”的人等,天下兴亡,干我甚事?!大多数人是这么做的。但是铁肩担道义的他们却永远也不会这么去想,明知以卵击石,却依然奋勇出击替天行道。他们甘愿为世界上每一个热爱自由和平幸福的人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不分肤色不分种族。月光静静地悄悄地走来,洗礼着不洁的凡尘慰藉着苦涩的心灵。薇拉们奔涌的血性和不屈的灵魂就像这洒满人间的月光;他们吞咽着人间的苦难和罪孽,让生命洒下无边无际亘古如斯的悲悯之光。上帝把月光交给少数平凡而又真正伟大的人,像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望着滴落的鲜血,仍用悲悯的目光眷顾尘世。有了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份黑暗和凄凉,多了一份慰藉和希望。 (选自散文2006.3)26、文章第段,作者说:“俄罗斯女青年薇拉查苏利奇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并且慷慨陈述选择的理由。”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薇拉给出的“答案”是什么?从哪些角度陈述了“选择的理由”?(3分)27、文章第段,“我的目光抚摸着悲悯一词,品味着它的硬度和光亮”一句,在修辞上有何特点?结合上文来看,“硬度”和“光亮”分别指什么?(6分)(1)修辞的特点 (2)“硬度”指 “光亮”指 28、试分析文章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29、文章除了描写薇拉的行为外,还列举了德国的舒和兄妹以及中国的谭嗣同的事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七语言运用题。(5分)30根据下面的文字,给“数学语言学”下定义。(50个字左右)(2分)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相距甚远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则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使数学的领域空前地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地扩展了。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了。31为使下面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可删去哪三个词语?(只写序号)(1分) 曾经有人谈过这样的一个事实,在图书馆里寻找资料,同一著作的不同文本排列,最薄的文本总是中文本。32.仿照下面的语句,以自然界的任一事物为开头写一个句子。(2分) 露珠的可爱,不单因为它的晶莹,还因为它滋润了含苞欲放的花朵,更因为太阳升起时,它悄然隐去,让鲜花尽情欢笑。八 作 文 (30分)阅读下列小诗,按要求作文。儿时,只要听到一声妈妈的呼唤,就破涕为笑了。青年时,只要听到一声恋人的呼唤,就转愁为喜了。中年时,只要听到一声儿女的呼唤,就苦累全消了。老年时,只要听到一声孙儿的呼唤,就返老还童了。在人声之路的跋涉中,这一声声的呼唤是春天的鲜花,是夏天的清泉,是秋天的果实,是冬天的炉火,是一支最甜美的歌,是一首最动人的诗。人的一生中又何止是有亲人的“呼唤”,整个社会又何尝不时时、处处回荡着“呼唤”的声音。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卷纸123456782122232431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5(1)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2)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26 27 28 29 30 32 参考答案:1略10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或: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11应该对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等事实加以思考,然后得到结论。12举例子、作比较13不能。因为本句中有“虽然不完备”的话,所以作者只说“提供指导”,说明作者是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换成“证据”,句意就变成可可以提供带规律性、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句意表达不够严谨、周密。14 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15.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答对两点给满分)1620略21. B(谢:道歉)22.D都是“改变”(带有强行的味道)(A 率领;凭借 B才;于是,便 C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名词,盒子)23.B(不表现胆识,是从孙权和曹操的角度侧面来表现张辽的)24.A(昌豨与张辽并未约降,是张辽看出昌豨“犹豫”“不力战”有归降的意思)25.(1)(这是)因为您的威信在四海之内都很著名,我奉您的旨意,昌豨一定不敢害我的缘故。以故,因为的缘故。 (2)自早上一到战斗到中午,吴军士气大落,退兵修建防守的准备去了,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众将都服了张辽. 26、(1)射击。向那个灭绝人性的暴徒射出了一颗子弹(1分) (2)对受难者同情迫使一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再次接受鞭笞和酷刑,非常残忍;对事件的态度不能对滥施淫威者保持缄默,宁可牺牲自己,也绝不能让残酷凌辱人类个性的人逍遥法外。(每一点1分)27、(1)运用了通感(移觉)的修辞。(2分。答出具体意思也可,把本属于视觉(目光)的感受用触觉(抚摸)和味觉(品味)表现出来)(2)硬度:薇拉的行为蕴藏着惊人的力量和决绝的信念。光亮:薇拉的行为表达了她对人类苦难最大的悲悯和承担。(各2分。意思对即可)28、全句含义是薇拉们奔涌的血性和不屈的灵魂就像这洒满人间的月光吞咽着人间的苦难和罪孽。(2分)有了悲悯之光的照耀,世界就少了一份黑暗和凄凉,多了一份慰藉和希望。(2分)(说明:这里的“月光”象征着薇拉们奔涌的血性和不屈的灵魂;“不洁的凡尘”指世上那些践踏凌辱人类尊严的行为;“苦涩的心灵”指的是被迫害折磨、被践踏凌辱的那些受苦受难的人。)29、扩展文章内容,说明微拉并不孤独,古今中外都有“铁肩担道义”的同道者。深化文章中心,证明人类之所以在连绵不绝的战争、迫害、屠杀、腐败与黑暗中,还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就是因为薇拉们奋勇出击替天行道,愿为世界上海一个热爱自由和平幸福的人献出宝贵的生命。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旨张本。正因为有了薇拉们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才少了一份黑暗和凄凉,多了一份慰藉和希望。(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30. 数学语言学是运用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实现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并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31. 32.略 33作文。写作提示:本题要求以“呼唤”为话题作文,只要我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可写的方面是很多的。从所写角度来看,大的方面有人类、时代、祖国、社会的呼唤,小的方面有个人、亲人、社会某一群体的呼唤;从所写对象来看,有对某一社会问题意欲引起人们关注的呼唤,有对某个沉迷者意欲引起警醒的呼唤;从所写人称来看,既可以个人的口吻来写,反映自己的渴望和要求,也可以他人的口吻来写,反映他们的渴望和要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写什么文体的文章,所写内容都应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应是能够引起人们某种关注的“呼唤”。附译文: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是聂壹(西汉武帝时商人,曾发动马邑之谋,向匈奴进行诱敌战,可惜失败告终)之后人,为了避乖辟怨,遂改张姓。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吏。汉季之期,并州刺史丁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辽带兵往赴京都。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共得千余人。辽募兵尚未还,而京中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董卓死时,张辽统兵归属於吕布,迁任骑都尉(相当於骑兵队长,地位略低於将军)。 后来,吕布为李傕所击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徐州,领鲁相、北地太守等任,时年二十八岁。又后来,曹操破吕布於下邳,张辽部领吕布军余众归降,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一代名将张辽,至此方觅明主。 张辽从曹操以后,随军征讨,数有战功,累迁裨将军。及曹操击败袁绍时,别遣张辽镇治鲁国诸县。后来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豨於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但张辽却向夏侯渊说:数日以来,辽每次行於重围外时,昌豨都会特别看著我。而且其军所发矢石越来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内犹豫不定,所以才不求力战。辽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